luo的所有評鑑

完整的力量:百事公司傳奇執行長談工作、家庭和未來

完整的力量:百事公司傳奇執行長談工作、家庭和未來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9/26

這位盧英德女士的訪談,在Youtube上可以找到許多影片,從影片中感受她的談吐、眼神,感受的強烈度會比讀這本書還深。

這本書當成一些軼事記述來讀是蠻有趣的,尤其是移民文化、差異文化之間的衝擊與反差,捕捉的蠻好的,例如在印度第一次引進衛生棉、例如「把皇冠留在車庫裡」等等,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還有描寫與賈伯斯見面時,賈伯斯說百事可樂所有產品都需要減糖一半,盧英德回說,那麼百事可樂就不存在了。

雖然書名取得很好「完整」(full),這是非常重要的詞彙,但究竟什麼是完整呢?書中較缺乏針對這個核心詞彙的追問。全心全意的投入就會完整嗎?人生的各個面向都發展了就會完整嗎?所有的潛力都得到開發就會完整嗎?充分運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就會完整嗎?等等問題都可再發揮。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情熱書店:史上最偏心!書店店員的東京獨立書店一手訪談 史上最偏心!書店店員的東京獨立書店一手訪談 (電子書)

情熱書店:史上最偏心!書店店員的東京獨立書店一手訪談 史上最偏心!書店店員的東京獨立書店一手訪談 (電子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電子書
  • 評鑑日期:2023/09/21

訪談做得很好。雖然對於現實的態勢相當坦誠(作者引用的譬喻,書市沒落如一艘沈沒中的大船),但也捕捉到美好的氛圍,讓人想像著,如果是那樣的話,確實是不錯。

例如民宿的老闆娘改開書店,不改備菜的習慣,店中的食材都是自家種的季節旬味。又例如毫無憂慮表達想法的讀書會,又或是同一本書分段辦了八次以上的讀書會(讀的是鄂蘭的《平凡的邪惡》),又或是想要踏實的用自己的腦子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講話的讀書會。

感覺起來書店主人都有斜槓能力,也許因為書店的營業額有限,所以需要多元化的經營,或是兼有其他工作。讀來不僅不會覺得事務很雜,還會覺得以獨特的方式詮釋、開啟書店的可能性,例如街舞老師開的繪本書店,他覺得傳統辦繪本朗讀會太溫情了,他想要反差更大的元素,所以他結合街舞、節奏口技來辦繪本朗讀會。

書中最後的章節提到「那些無名閱讀愛好者才是支撐書店和出版社存活的主導力量」,我覺得這本書如果有續集的話,倒是可以側寫各式各樣的無名閱讀愛好者。

書籍產業與閱讀行為都深受時代影響,也許按照傳統的定義來看是衰退,但若以更廣義來看,有沒有可能是更活躍呢?一方面,書籍提供我們遁隱的想像空間,另一方面,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大家對於知識工具的需求量只會更增加,彷彿重新學習掌握一項技術,那就是閱讀與書寫。書籍怎麼可能不重要呢?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夜晚的潛水艇 (電子書)

夜晚的潛水艇 (電子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電子書
  • 評鑑日期:2023/09/19

雖是短篇小說集,但當成散文集來看也是可以的,是一本令人想收藏的散文集,許多句子捕捉到的感受、以及句子成形的方式都令人回味,想多看幾眼。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準點發車:日本鐵路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準確的?

準點發車:日本鐵路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準確的?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9/11

作者為了凸顯鐵道系統的特殊性與一般性,而使用許多類比,例如類比於經濟系統、棋局、公路貨運系統。但我想到的是機器學習領域常用的詞彙,「過度配適(Overfitting)」以及「泛化(Generalization)」。當系統只有單一目標的時候,會以單一目標進行最佳化,問題是,雖在單一目標的情況下表現非常好,但卻無法應付更一般的情況。

以此來看,鐵道系統為了達到準點發車所做的一切超乎尋常的努力,以及所達到的出神入化的成果,雖然令人佩服、嘆為觀止,但一旦時代改變,時代精神起了微妙的變化,整套系統是否能適當的調適與回應呢?

作者以「餘裕」一詞貫穿全書主軸,是很好的思考點。「餘裕」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含義。一開始的時候,餘裕指的是容錯的設計,例如當列車從這一站離站時慢了五秒,可以在下一個彎道追回來,但這種餘裕始終擺脫不了被時間追著跑的窘迫感。作者向未來投射的是另一層意義的餘裕,是去除約束條件之後的餘裕,是可以達成既定目標又不被時間追著跑的餘裕。

另外,書中提到駕駛員的養成訓練中,心象的練習是重要的一環,這很有趣,與海豹部隊的訓練、頂尖運動員的訓練有異曲同工之妙。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絕筆:史蒂芬.金到目前為止最好的小說!完美集大成!進化版的《終極追殺令》!

絕筆:史蒂芬.金到目前為止最好的小說!完美集大成!進化版的《終極追殺令》!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8/26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層次很豐富,有些令人莞爾的細節,例如寫到馬尾很重要、「驚覺自己如此渴望蔬菜」、小貓會愛上不追牠的小狗,還有離開借用的公寓前,花一小時大掃除。

反覆思考的主旋律似乎是:當你使別人痛苦的時候,你的心智與靈魂將留下疤痕,「應該留下,因為這不是小事」,但是與此相對的,也就有那些造成別人苦難卻完全沒有羞恥感的人。

另外,情節上有個基本設定,比利對愛麗絲的感情不同於對羅蘋的感情。不妨想像在另外一個版本中,移除這個設定,情節會有怎樣的不同?

關於狙擊手的性格描繪,區分了冷靜與冷血,比利是冷靜的人,但不是冷血的人。如果可以更深入側寫狙擊的那一刻的心智狀態會很有趣。比利是個敏銳的人,時常思考著如果不是這樣而是那樣之類的問題,但狙擊時想必是非常需要專注無念的,是否意味著冷靜與冷血有時是同個狀態?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電腦如何學會思考?更新人類理解現實方式的「數位現實理論」 (電子書)

電腦如何學會思考?更新人類理解現實方式的「數位現實理論」 (電子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電子書
  • 評鑑日期:2023/08/19

以離散域對比於連續域,是數理領域常見的解題思路,例如量子力學提到粒子性對比於波動性,或是微積分將曲線切割成無限個小段。但作者想進一步主張,知識來自於數位現實(離散域),為了理解存在(連續域)。但讀來不免質疑,這樣的主張是否太強烈?

作者以集合論來解釋數位現實,但集合論究竟是處理離散域還是連續域呢?書中相關的章節讀得不太懂,尤其是講到阿列夫數(aleph)的地方,當阿列夫數大於零的時候,似乎就是連續域了?

作者重點放在類比轉換成數位,廣義來說,數位化就是連續域轉換成離散域。生物的認知基礎,是建立在數位化之上,相對於外在光源,感光的錐狀細胞是離散域,相對於外在刺激,被激活的神經細胞是離散域。人類發展出符號系統,自從遠古的結繩記事,到現代的程式語言,都是離散域。

但是作者可能忽略了,生物的認知能力也在於把數位轉換成類比。例如,電影播放的是影格,但大腦卻可以看成連續的影像。又例如將離散的符號系統,轉換成連續域的意義空間,例如文字符號是離散的,但讀到的意義是在一個連續域的意義空間。

而連續域的意義空間(vector space)是一個越來越受重視的領域。尤其是AI蓬勃發展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就是以連續域的意義空間為基礎。

在符號邏輯以及集合論之中,物件與物件之間的關聯性,是以邏輯為基礎的,運作在聯集、交集等關係之上。但是在 vector space,物件與物件之間的談的是近似性,是向量算出的距離。如果要解釋語言中為什麼有大量的隱喻、比喻,以 vector space 就很好解釋,但是以集合論就很難解釋。反映了 DR (digital reality)理論的侷限。

關於現實是建構出來的,這是越來越受重視的命題,尤其像AR、VR或蘋果新提出的空間運算。人為建構的現實是以數位化為基礎,以0、1為基礎,這也沒錯。但問題是人的認知能力為什麼有辦法把接受到的數位轉換成類比的感知與認知?而近一步又把類比的感知與認知轉換成符號的、抽象的、理想的另一套系統?這當中牽涉到多次的類比與數位之間的互相轉換,或者若以 vector space來看,就是由高維度降維到低維度,以及由低維度升維到高維度,都是很普遍的運算方式。

整體來說,閱讀的吃力點在於作者以自然語言談論符號邏輯(如集合論),因為嚴格來說,自然語言並不符合符號邏輯,更適合談論符號邏輯的媒介是數學方程式或程式語言,這樣的媒介本身才是符合符號邏輯的。

雖然如此,從作者解讀的集合論,仍有啟發之處。集合是由一組元素構成,集合不等於它的元素,集合是一個新的物件,從這個角度看,它是存在的,是真實的,引述了畢卡索說的「你能想像出來的一切,都是真實的。」這個角度的實在論蠻大膽的。就像說宗教信仰中的「神」是否存在?我們並不需要找到神存在的物理證據,也不需要賦予祂物理性(例如造物的能力),神可以只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之中,而這不減損祂的真實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6 人中有 6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五星級廚餘

五星級廚餘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7/24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沒看過這麼有力回馬槍的書後記。推。
 
但請不要直接翻到書後記,還是應該從前面鋪陳的過程讀起。過程很精彩。

有個小納悶是,食物道具中,有的真的可以吃,但有的不能吃(例如機油?),萬一不小心搞混了怎麼辦?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潰雪【30週年紀念版+作者新版序】 (電子書)

潰雪【30週年紀念版+作者新版序】 (電子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電子書
  • 評鑑日期:2023/07/23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我感興趣的是書中的兩個主題(1)語言(2)現實。

(1)關於語言,探討了自然語言、五旬節派靈言、程式語言。將靈言類比於大腦的程式語言,很有趣,但需進一步探討這樣的類比是否適當?

(a)在神經機制上,靈言究竟屬於語言的範疇?還是屬於曲調、吟嘆的範疇?從語意的明確性來看,光譜的一端是最嚴謹、最明確的程式語言,光譜的中間是自然語言,有些模糊空間、多義性,而光譜的另一端,最模糊、最不明確的是那些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溝通媒介,例如歌曲的旋律、吟嘆等等,直接與潛意識產生共鳴,祈禱也是其中一種。那麼靈言在此光譜上的哪個位置呢?想必不在程式語言那一端,若是如此,以意義模糊的媒介進行意識控制,所能引發的行動大概很有限,相較之下,以程式碼控制機器人可能還更容易些?

(b)語言的範疇裡,話語權的角力不斷,有追求排他性、正統性的一方,也有表達異議、歧見的一方,就好比巴別塔呈現的是單一話語權的渴望,但同時也呈現語言分化的必然命運。那麼靈言究竟是走向集體化、一致化的語言?還是個體化、個別靈魂獨特的語言?作者的詮釋是前者,但稍有涉獵的人都知道,靈言又稱為「說方言」,不正是呈現語言的分化嗎?如果靈言算是一種語言的話,那麼是誰用來與誰溝通的語言呢?作者的詮釋是具有話語權的宗教領袖用來與受眾溝通的語言,但這樣的詮釋有待商榷。


(2)關於現實,如果我們可以「多通道(multi-channel)」感知現實,那是什麼感覺?又如果多通道之間可以疊加、切換、組合呢?

虛擬實境、元宇宙探索的或許就是多重現實與單一現實的對比,究竟哪些條件構成現實?而那些條件約束是可以解除的嗎?作者在書中探索了幾種條件,例如物理條件、生命條件。想必鼓勵讀者更大膽的發想。我們也可以質疑當前備受標榜的擬真與強大算繪力(render),是否是構成現實的必要條件?就像作者描述的,當頻寬不夠的時候,需要以解析度很差的黑白數位分身進入元宇宙,或是只能進入二維的元宇宙,但這並不會改變元宇宙的現實感,同理,也可以傾力於裝扮你的數位分身,但這也不會提升元宇宙的現實感。

然而元宇宙的原型是什麼?早在有電腦科技之前,人類就渴望跳脫現實、創造現實,不僅在文學、藝術、工程等創造性的領域,即便是練習轉念這樣簡單的修行,不也是在現實之間切換嗎?

不同的是,創造現實需要工具,不同的工具創造不同的現實,語言就是一種創造現實的工具,「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現實究竟是單一的?還是多重的?就像辯證語言究竟是集體的?還是個體的?如果能看見現實的多重性,也就能看見語言的個體性,從而各種語言都是用來豐富現實與心靈的,就如同習得第二、第三、第N外語對大腦的效應,同理可推想靈言的效應、程式語言的效應。在這點上,我不同意作者描述的,程式語言是菁英的語言。我認為可以持平看待程式語言像看待第二外語一樣。只有想壟斷話語權的人,才會想塑造菁英的語言,不管是第二外語或程式語言都可以被提升為菁英的語言,或是將靈言塑造為天選之人才能得到的能力。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我擁群像:栽進體內的微米宇宙,看生物如何與看不見的微生物互相算計、威脅、合作、保護,塑造大自然的全貌 (電子書)

我擁群像:栽進體內的微米宇宙,看生物如何與看不見的微生物互相算計、威脅、合作、保護,塑造大自然的全貌 (電子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電子書
  • 評鑑日期:2023/07/22

關於共生菌、基因橫向傳遞,本書介紹非常多的研究領域。也讓人感受到這個新興研究領域的挑戰,似乎如複雜科學一般,沒有單一可控制的變數,而是多重變數的交互作用,以及動態平衡。最困難的是如何從相關性找到因果性?

作者側重以樂觀的角度看待此領域的科學發展,但閱讀時,忍不住想探問,哪些部分避重就輕?哪些弄巧成拙的實驗沒有提到,而僅報喜不報憂?

作者列舉大量的昆蟲與共生菌的研究,並且提到細菌的基因進到昆蟲的基因,似乎是公認的事實,然而當他提到人類細胞中的細菌基因時,僅以幾句話交代此發現已經被推翻,讀來覺得在關鍵問題上闡述得不夠徹底。究竟還需要什麼證據?或者以什麼方式可以否證?也許可以多一些討論。

書中提到糞便移植以及登革熱防治(透過蚊子的共生菌:沃爾巴克氏菌)讀來很有趣。關於優格有沒有實際效益的章節也很有趣。提到素食與肉食的差異,素食需要更複雜的腸道菌相來消化纖維質,這點對於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有何啟發,可再探討。而共生菌所分泌的物質,能進到宿主的神經系統,彷彿彼此間能以什麼方式傳遞訊號,也是很有趣的主題,可惜在書中只是輕輕帶過。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來自新世界(經典回歸版.上下冊套書) (電子書)

來自新世界(經典回歸版.上下冊套書) (電子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電子書
  • 評鑑日期:2023/07/09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喜歡這個情節設定「如果有天解開了超能力之謎,我們會知道什麼?」,有些觀點有趣,例如心象觀想的是客體,而不是主體,當他們要以超能力拋擲的時候,只能互拋,而不是把自己拋出去,究竟是為什麼呢?如果可以寫得更深入一些會更好,例如說心象與自我意識是否互斥?構築心象的同時,是否無法構築自我意識?

另外提到視力缺陷會影響心象的能力,這個想法雖然有趣,但不具有說服力,就像做夢的時候難道會因為近視而看不清楚嗎?

最後一章有解釋「化鼠」的由來,以及名字的意義,覺得很有趣,不過故事設定在人類與不同物種之間的階級鬥爭,「伴君如伴虎」一詞很貼切,但換個角度想,這是否是一種狹隘的生態觀,即使世界是從「人類中心主義」過渡到「化鼠中心主義」,如果始終以階級鬥爭來看待生態關係,其實換湯不換藥。不同的文明與智慧曾有過不同的生態觀,如果可以設想未來的生態觀將與現在的主流不同,可能是更有趣的事。

另外感觸蠻深的是在探討社會的「回收機制」,所有社會都以其考量訂定何謂「瑕疵品」,而瑕疵品必須回收或銷毀。如果你是那個瑕疵品,除了等著被回收之外,還能做什麼?回想一下,書中應該沒有針對這個問題提出回答,不過這應該是可以再發展的主題。

整體來說,娛樂性高,作者花心思構想各種出人意表的情節,讀來覺得很有意思。倒是回想各種情節設定時,讓人回味再三的不一定是那些誇張的畫面,而是體會作者設計情節的著力點時,想像著劇情如果有不同的假設,將有怎樣不同的可能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26上一頁 12345678910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