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宣的幸福閱讀館的所有評鑑

內在成就:成為你真正想成為的人

內在成就:成為你真正想成為的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2/01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在我幼時就曾想過這些問題﹕「讀書考試的意義是什麼?」「工作掙錢的意義是什麼?」甚至是問到「人生存的意義是什麼?」

那些自問自答的答案,那些問過家人朋友的答案,似是而非,又似懂非懂,也有些被我問過的朋友覺得我想太多,人生在他們看來就是這樣樸實簡單,又或者轟轟烈烈,反正順其自然,自然會有解答。

也許順其自然是一個不錯的答覆,我接受了,但彷彿也只是為了填補那疑惑的空缺所選擇的暫時解答,這就是目前最佳解了。

透過不斷地閱讀與探索,我好像又離這些答案更近一些,印象深刻的有﹕創作「意義治療法」聞名於世的教授維克多.弗蘭克,其所著作的《活出意義來》和作家古典的《拆開思維的城牆》。

曾待過納粹集中營,遭受非人對待,最終獲得生還的弗蘭克告訴我們﹕「人不應該去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反而必須認清,自己才是被詢問的人,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

意義治療學認為「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無論處在什麼樣的處境,選擇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才是最重要的,而選擇是人類終極的自由。

作家古典說﹕「有意思比有意義來得重要。」

這樣看來,我可能問錯了問題,應該要問自己﹕「我選擇如何賦予生命意義?如何讓生命更有意思?」

而這一次,當我閱讀著愛瑞克的《內在成就》時,我又再次直擊了這個問題,
我想這本書可以為此解惑,彷彿打通任督二脈。

/

#什麼是內在成就?

在探尋人生意義的道路上,人們往往先看見的是擁有多少財富、名聲、地位或權勢,這些是外人所欽羨的成就,皆屬於外在成就,也常常是人們嚮往和追求的,奇怪的是,即使有些人擁有了外人看來光鮮亮麗的輝煌成就後,卻始終無法快樂;

相反的,有些人明明不是富豪,卻活得比富豪還快樂,內心豐盈又自在?
究其原因是什麼?

原來差別在於「內在成就」。

內在成就是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願景與使命;

是充分讓自己的才華和天賦獲得發揮;

是有裨益於自己外,也助益著他人;

是一生中幫助過多少人、有多少受過幫助的人心懷感恩與祝福;

是超越自己、自我成長和自我突破。

.

這樣想來,外在成就或許不是人人都能達成,但內在成就只要你願意,有心就可以。

能夠找到自己熱愛的事,並發揮天賦,幫助他人,內心自然會產生豐盈自在,喜樂與滿足,如此便是自我的一大內在成就。
.

#至於如何去實踐內在成就呢?

除了做著有償的工作外,還能進一步去做無償的工作,並達到自我實現,我認為,自我實現是內在成就的展現。

我看見擁有內在成就的人,即使外在成就沒那麼顯赫,卻總是能散發出神性光芒,讓身旁的人感到溫暖與愛。

#我已故的外公與外婆便是一例子。

外公和外婆是賣水果維生的水果攤商,兩夫妻總是天未亮就出門,日落才收攤回家,為了五個孩子們的學費,外公常接第二份臨時工的差事,像是油漆或送貨搬貨等苦力活,生活上很是節儉,量入為出。

即使經濟上遇到困難或生意上遭受挫折刁難等,兩夫妻也堅持要讓孩子們接受教育。
他們做生意時也常將水果半買半相送,有時遇到家裡經濟拮据買不起水果的人,也會將水果送給他們。

外公外婆的一生從沒想過自己,只希冀著將孩子們教育成善良正直的人,將來做正當的行業有益於社會,孩子們平安健康且孝順就是他們一生的驕傲。

想起每年過年,三代同堂齊聚外公外婆家時的回憶,他們瞇起笑眼的魚尾,
伴隨著兒孫們的歡聲笑語,且兒孫們彼此都能相互扶持,我想,在平行時空裡的彼時彼刻,對外公外婆而言就是他們內心深處最豐盛滿盈的成就了。

為人父母者,當聽到他人誇讚自己的兒女教育的很好時,也肯定是父母的內在成就!

//

.

#再舉另一則例子,歷史上英國知名的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其最令人著名的是他的研究成果《天擇演化》,中年時發表《物種起源》,看似令人稱羨的風光背後,卻沒有人得知,晚年沒有著作的他始終鬱鬱寡歡的度日。

明明他年輕時發表的研究成果豐碩,也成名甚早,為何在晚年卻始終無法有更新的突破,對自己產生質疑,甚至向友人說﹕
「我擁有理應讓人快樂滿足的一切事務,但我實際上感到的人生萬分疲憊。」

或許達爾文追求的是不斷攀向高峰處的第一座山,卻不曾思索自己其實已經擁有很棒的作品和天賦,他其實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天賦,只是當時的他並沒有覺察到。

愛瑞克在書中提到很有共鳴的一段話﹕
「一個人的內在如果相對匱乏,那麼他就會用較多的外在來填補。自我覺察是第一步,我們必須時刻關心自己『我現在是否感到平衡與自在』?」

若是達爾文在當時能覺知到內在成就,並進一步的轉化昇華成幫助他人,引導他人發光,那麼他的後半生想必會更快樂,內心更富足。

叔本華曾說﹕「財富就像財水,喝得愈多就愈渴。名氣也是一樣。」

外在成就如同愈喝愈渴的財水,不小心喝過頭,忘了喝水的目地只是為了維持身體所需,過與不及,皆會讓人難以快樂起來。

不斷追逐著外在成就,被不滿足的慾望驅使著,不斷地攀爬著愈來愈高的那一座山,卻不曾想過還有第二座山等著你去感受、去經歷、去同理、去造福他人,豈不可惜?

也許第二座山有著帶給自己,同時也能帶給別人快樂的快樂森林,等著你去發掘或種植,當你發現能讓自己內心豐盈的寶藏(內在成就)時,你可能會常去開墾,甚至與其他喜愛快樂森林的人們合作拓墾,一起植樹與種花,讓第二座山成為了人間美景,散溢著人間有愛的花香,締造著你我他一起寫下的傳奇。

.
#結語:

內在成就是讓自己感到豐盈自在的事,而外在成就並非貶義,它只是提醒我們快樂還有另一種追求,外在成就可以是內在成就的基石,甚至可以幫助內在成就驅動的更快更好。

只是在追求外在成就時,我們可以去想一想快樂的另一種方式,尋找並啟動自己的內在成就,如果不曾想過,從現在起點燃內心的光也正是時候,這本《內在成就》可以做為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針,由它帶領起,前往美好的境地。

至於天命,我依然沒那麼確定,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沒關係,至少我們已經走在尋找天命的路上,只要開始都不嫌晚。

.

而我目前能想到自己的內在成就,就是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分享有感且使人內心平和良善的觀點,同時將學到的知識點以文字分享,若我的文章能幫助到需要的人,對我而言就是莫大的成就了。

達成外在成就,會讓人作夢也會笑;
實踐內在成就,會讓人笑的很幸福。

我們此生空著手而來,也終有一天撒手而去。
我們離去前不能帶走任何,但我們能否留下任何,好讓人回憶。

.

🔖分享《內在成就》#經典金句﹕

.內在成就重點不在「成就」,而在「心態」。

.是我們關心的範圍,造成了我們能力的極限。

.但天賦往往跟著天命而來,當我們能善用自己的天賦去完成人生的使命,便是達成了內在成就。

.提升內在成就,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內在成就非常多樣化、因人而異;一個人終其一生幸福快樂與否,也唯有自己可以定義。

#感謝愛大當內在成就的引路人❤️

//

好讀版同步於 #丁宣的幸福閱讀館 部落格,更多文章也歡迎到我的部落格逛逛,一起分享交流喔!:)

您的鼓勵支持是創作者前進的動力,感謝您!☺️

//

#內在成就
#愛瑞克
#天下文化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慢思術:凡事多想1分鐘,就能比別人更成功

慢思術:凡事多想1分鐘,就能比別人更成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4/01/18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慢思術》﹕#激盪大腦思維的利器

光是看書名大概就能推敲它是一本關於思考的書,並且是慢慢思考,然而慢下來思考究竟有什麼神奇之術呢?

你會不會跟我一樣,對這本書感到好奇?一起來一窺究竟吧﹗

//

聰明的人之所以聰明,你認為是與生俱來的嗎?

聰明的人總是反應快,腦袋總是能迸發出無限新意,他們才不會慢慢思考?

聰明的人無論是想法做法總是快狠準,慢思術對他們而言無用之地?

你,真的是這樣想的嗎?

那麼,你一定得來看看《慢思術》想要教會我們的方法,讀完後肯定能再次更新你對思考的認知。

📖#關於本書﹕

作者植原 亮是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哲學博士,專長研究科學哲學,他探究著當科學技術的應用延伸到人類身上時,會產生什麼道德哲學的問題?而這些技術又如何影響著社會運行,並改變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

本書透過 #師生間的對話交流,以 #提問的方式展開關於思考的探討,每個問題由淺入深,讓思考的初心者能從零開始,跟隨著書中師生互動的腳步,帶你一步步認識思考的過程。

透過接二連三的有趣提問,能促發你激盪大腦的思維,探測你思考的邊界,打破你原先僵固的框架,使你探索並不斷地腦力激盪去挖掘自己的創意,在閱讀的同時或許也正誘發著你的創意潛能也說不定呢﹗

好幾次在老師丟出問題時,我必須忍住不看答案的衝動先去思考,再去尋求解答,之後呈現了狀態有﹕自己被騙時的扼腕、發現新大陸的驚奇、後知後覺的頓悟、與某些書閱讀過的熟悉感。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是慢思術吧﹗

//

🔖#什麼是慢思術?

「慢思術」就是針對問題「有意識」地慢慢思考,把運用這些思考技巧的方法稱為「慢思術」,從刻意慢下來思考的過程,去體驗深入思考的模式,並能逐漸累積成快速思考。談到這裡,不知你是否有發現?

聰明的人之所以能快速思考,並不是瞬間的爆發力所造成,也非幾天就能速成的,聰明的人思考模式,也是透過刻意慢下來去思考與練習而逐漸累積,而慢思考的好處就是避免自己產生思考的謬誤,同時,使自己能產出更好的思考,讓思考能夠更全面、更精深。

這一點與曾經讀過的《#雪球速讀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一開始可能無法閱讀如此之快,必須透過大量且高速的閱讀,讓閱讀如同雪球般,從小雪球不斷地累積成大雪球,之後閱讀速度就會愈來愈快;

思考的過程也是如此,從慢下來仔細思考,到不斷地思考所累積的種種過程,變成使腦袋轉動飛快,由於腦袋不斷地受到思考刺激的訓練,意想不到的答案或先前不曾思索過的答案便會浮出水面。

🔖#大腦的兩種思考模式﹕

人類的大存在兩種系統,分別為系統一與系統二。

系統一通常比較直覺,你不需要經過熟練就能直接反應或聯想,通常是自動產生,並且無意識的;
系統二則是屬於熟慮的狀態,需要努力與專注,反應慢,需要的時間較長,需要刻意練習。

而絕大多數的人通常在事件發生時,總是會採用系統一也就是(直覺)的模式去思考,但當你慢下來,仔細的推敲事情的原委,也就是刻意以系統二(熟慮)的模式去思考,你會發現答案或許必非如此。

慢思術就是讓我們試著多去啟動系統二(熟慮)的模式,更深入的思考,而非停留在表層的系統一。

🎯#如何使用慢思術呢?步驟有三﹕

一、 #先試著否定第一時間迸出的想法或他人的意見,再次詢問自己是否有其他的可能。

二、 #反覆確認條件,有沒有錯過什麼線索,有沒有其他的假設。

三、 在找到最合理的假設之前,#要堅持不懈的多思考,#發揮想像力,或是參考文獻資料和其他人商量等等。

先試著否定最初的想法,啟動大腦思考模式的系統二,再次深思熟慮過一次,有沒有可能是自己先入為主呢?在思考的過程中會不會犯了確認偏誤而不自知?又或者你有沒有上了代表性偏誤的當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中這個有趣的問題,一起來激盪你的腦力,牛刀小試一下吧﹗

🔍耕助和英治兩人的外表長得一模一樣,一問之下得知,他們倆不只身高與體重相同,連出生年月日和雙親都一樣,更別說他們連DNA都相同了。但是他們倆人不是雙胞胎。請試著思考最合理的假設。

你想好了嗎?會不會跟我一樣呢?

(我自己思考的答案與書中解答不同,明日我放留言處,這裡先賣個關子,也歡迎你把思考過的答案與我分享喔﹗)

書中解答即將揭曉……

.

.

.

.

鏘鏘—答案是﹕耕助和英治其實是三胞胎 。(或人數更多的多胞胎)

你是否有猜對呢?

這是書中給的答案,但仔細思索後答案可能不只這一種,
這時就是你激發創意思考的時刻了。

//

另外,容易混淆的因果關係也值得留意,不一定是因造成果,也有可能是弄錯因果關係,是因為果才造成因,又或者根本不是因果關係,而是相關關係,這些都值得好好探究與思考。

有幾個有趣的傳說或魔咒,書中舉了許多日本的地名例子,我就舉個台灣人較為知道的魔咒吧﹗

🔍像是情侶只要走過淡水的情人橋必定會分手?

🔍關於「金曲獎魔咒」的說法則是,一旦得了金曲新人獎,未來勢必會走下坡?因此許多新人對它是又愛又怕?

🔍看了幾次醫生都沒有轉好的病情,卻在使用過民間的偏方後,就治癒完成?

諸如此類的傳說,然而,作者除了告訴我們先否定第一個想法外,也別忘了基本比率與確認偏誤的問題,會不會那些人只占總人數的百分之幾,而我們就正好看到了那個傳說中的驗證呢?

書中提到的 #確認偏誤﹕「人類對於相信的事、想要相信的事,會把注意力全都放在「確切證據」,也就是顯示其正確的案例上,並對顯示其錯誤的案例視而不見。」

將書中很有感的部分提點與您分享﹕

🌟直覺擅長理解與推測心理的狀態,但千萬別忘了,也會有需要熟慮的時候。

🌟掌握「直覺」容易出錯的情況,巧妙運用「熟慮」。

🌟考慮因果關係時,也要注意是否忽視了基本比率,因為人經常會將結果歸咎於「某個特別的原因」。

🌟愈是想要相信的假設,愈要注意「確認偏誤」。

🌟注意樣本規模,因為規模太小容易產生偏差,進而導致極端事例發生。

書中也有提到代表性捷思、代表性偏誤、可得性偏誤、偽科學等豐富精彩又有趣的內容等你去發掘喔﹗
想要腦筋轉得快,就從學習慢思術開始吧﹗

好讀版請前往我的方格子部落格 #丁宣的幸福閱讀館:

#慢思術
#植原亮
#平安文化 #皇冠集團

🔖凡事多想一分鐘,就能比別人更成功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

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1/22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這本書讓我閱讀時不斷更新腦袋裡的觀點,作者有好幾個案例都讓我大吃一驚﹗不斷的令我發出讚嘆聲﹕「對耶﹗真的會這樣﹗」、「喔﹗原來如此﹗」,讓你瞬間恍然大悟,一邊讚嘆著作者的專業與研究,一邊發覺作者的細心和暖心提醒。

🎯#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四項思考和應對之道﹕

▌一、#流暢效應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看電視《型男大主廚》的廚師們料理,總覺得好簡單,每一道料理都色香味俱全,你抄下步驟和料理食材,準備下次大展身手,結果發現成品怎麼看起來與電視上的有落差?

看別人游泳身材如此優美,游泳動作簡直渾然天成,游泳完成後還能幫助瘦身,又有成就感,於是你模仿起游泳健將的姿勢,想像和揣摩下次游泳下水時,自己應該也能游得如此如魚得水?

好不容易看完一本書,你以為自己全都懂了,但要你說明書中內容,你又似懂非懂的支吾回答,結果發現,自己好像沒有原先以為的那麼了解?

沒關係你並不孤單,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很常發生,老實說,就連我自己也不例外。

/

前幾天我回顧著蔡依林唱的《玫瑰少年》的MV,這首歌不僅詞曲創作俱佳,除了歌詞極富意義外,連舞蹈也很吸睛,該歌曲還獲得第30屆金曲獎年度歌曲獎,當我再次回味這首影片時,還特別注意了影片裡她與國外舞者所跳的舞蹈,真的是既優美又流暢,突然迸出想學習的念頭。

後來還看到國內舞蹈新秀原子少年的Ozone也分別錄製了其中副歌的一小段跳舞影片,我看著覺得簡單,也隨著歌曲和舞者手足舞蹈起來,這才發現,看似簡單的舞蹈,其實沒想像容易,那怕曲子只有短短的三十秒。

這種現象即是所謂的「流暢效應」(fluency effect),也就是當我們遇到我們的心智可以輕易處理的事情時,會引發過度自信。

簡而言之(說白話一點),就是看別人做起來很容易,實際上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回事,流暢效應會讓我們過度自信,實際上可能天差地遠。

🎯#流暢效應容易讓我們產生以下的假象﹕

#習得技能的假象﹕也就是剛才上述我舉的例子,看似簡單的舞蹈,以為自己看過就學會了,實際上根本就無法同步跟上。

#知識的假象﹕當眾人都認定的知識,即使不是事實,但知識的假象卻已經取信不少人,像是「溫水煮青蛙」,將青蛙仍進溫水裡,逐漸提高水溫,青蛙會死掉,而事實是水溫升高到令青蛙難受時,牠就會立刻跳出去。

#不相干事件引發假象﹕書上的例子是,容易發音的股票表現得比不容易發音的股票好。

而流暢效應造成的假象,是因為熟悉感,而熟悉只是一種「捷思法」(heuristic),也就是一種經驗法則,通常是不用花費太多力氣就能找出夠好答案的應急方式。

儘管我們總是會受流暢效應的影響,而無法輕易的關掉它,是一種困擾,但相對的也能用來提醒我們凡事再思考一下,不要仰賴直覺或貪圖方便。雖然流暢效應有其負面性,但我們也能試著去避開它。

🎯#避開流暢效應的方法﹕

親身嘗試﹕所謂﹕「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天馬行空的幻想總是比實做來得容易,但唯有透過「親身嘗試」才能知道自己程度在哪,進而透過改善讓自己精進,
唯有親身嘗試才能破除流暢效應,當你真的行動起來才會知道「箇中滋味」,而這個好處是減少自己的過度自信,讓自己懂得謙卑,並且在與他人學習與交流時,也才能多聽聽意見不同的人給出的觀點,讓自己的視角更多元,技術或知識面能更上層樓。

任務微小化,預估時間要再多一倍﹕

書中提到「規劃謬誤」也源於流暢效應,你應該也有這樣的經驗﹕
比如你將讀書(或旅遊)的行程規劃好,晚上七點讀歷史第八章,八點唸英文第十課,但計畫總趕不上變化,可能你當晚突然腸胃炎無法念書,或者親戚好友說要聚會,你的行程只好往後延宕。

改善這個的方法,可以給計畫多留彈性時間,通常多一倍,像是原先預計一小時,下次計畫時可改成兩小時,或者假日下時間來完成未跟上的進度;另外將任務或目標切分極小化,不要一次給自己太大的目標任務,以免無法完成是造成壓力或情緒低落。

▌二、#確認偏誤

不曉得大家有沒看過韓國女星孫藝珍代言的膠原蛋白飲的廣告,當時韓劇《愛的迫降》超級火紅,加上與知名帥氣男星玄彬的感情新聞,甚囂直上,於是更加帶旺此兩位演員的人氣,廣告代言接不停,在台灣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孫藝珍代言的膠原蛋白飲。

孫藝珍在廣告裡那白裡透紅的肌膚,推薦著這款連她都愛喝常喝的飲品,彷彿正告訴電視機前的觀眾,她正是喝這款才能又白又美的原因,於是,觀眾就認為只要喝這款膠原蛋白飲,皮膚就能像她一樣澎潤又白皙,幸運的話說不定還能也像她一樣,交往到如此夢寐以求的伴侶。

這麼一來,只要想變得更年輕美麗,想透過喝膠原蛋白飲來澎潤成蘋果肌的肌膚,或喜歡孫藝珍的粉絲,就會直接購買這款,並對它的效果深信不疑,如此情形,就是所謂的「確認偏誤」。

但仔細回想一下,膠原蛋白飲如此多款,難道就只有孫藝珍代言的才是最有效的,皮膚才會變得又白又美又澎潤?(粉絲別唸我,這邊只是舉例,我其實也喜歡孫藝珍喔﹗)

其實別家賣得效果可能也不錯,又或者直接透過飲食改善或多喝水、做臉部拉提按摩、睡眠充足等,都能有很棒的效果,又或者也有人認為直接去醫美診所比較快。

我們生活中其實很常受到確認偏誤的影響,像是某個生重病的人,因為吃了別人推薦的偏方而病情好轉,當因為此偏方好轉的案例愈來愈多,就會有更多人對這偏方的療效深信不疑;

🌱確認偏誤還有一個淺顯易懂的案例,那就是星座。

例如一聽到某個朋友是天蠍座,我們就直覺認定他一定很計仇;處女座的人都很有潔癖;金牛座的人就是固執又小氣,然而,真的是這樣嗎?難道沒有意外?

確認偏誤看似無害,但最嚴重的危害是容易導致惡性循環,它會使人們產生毫無根據的觀感。

🌱一旦你被診斷為憂鬱症,你的言行舉止就可能變得像憂鬱症患者一樣,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勁,對未來感到悲觀或無希望、無喜悅,但,有沒有想過這也有可能被醫生誤診呢?
或許原先你的情況可能沒那麼糟,甚至其實沒事或很輕微能夠好轉,卻因為相信這位醫生的判斷,而導致健康狀況每況愈下,這便是確認偏誤帶來的可怕和嚴重性。

🌱還有一個常犯的確認偏誤是﹕男性在數理方面成績比女性好,主管大多都是男性,所以男性的工作能力比女性強,女性不宜當主管會無法勝任?

但,你確定嗎?

也許只是女性沒有機會去接觸科學,在古時候,總會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板迂腐觀念,認為女性無須受過多教育,女性只要在家從事煮飯洗衣帶小孩的家務即可,甚至剝奪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女性的能力便無法發揮,而男性擁有更多嶄露頭角,被發現、被重用、被肯定的機會,於是男性主管能力較強的「確認偏誤」即誕生。

經由時代演變與證明,女性主管做得比男性主管更細心、更周到;女性科學家居禮夫人還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歐普拉的《脫口秀》在電視獲得的最高收視率,成為北美最富有的人之一;可可.香奈兒的時裝設計也絕對是世界上時裝界最有影響力的女性。

確認偏誤也是一種捷思,它會讓你懶得思考,只選擇目前想得到的.只要夠用「滿意即止」就好.它會讓你成為「認知吝嗇鬼」,你或許寧願選擇簡單的思考方式,而非仔細思索它是否合乎邏輯,也因為「滿意即止」阻止我們往更深一層去探索。

🎯#如何與確認偏誤抗衡?

一、#凡事不要只想一種假設,要想兩種互斥的假設。

同樣一件事情,不僅要正向問,也能反向問,強迫自己為兩種可能都提出證據。
不同的問法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舉個例子﹕在這個工作上沒有發展性,也沒有成就感,你可能會問﹕「我要離職嗎?」、「我不要離職嗎?」、「我擅長什麼?」、「我不擅長什麼?」諸如此類的問題,且問的順序也很重要,因為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容易引導出第二個問題的答案,結果便不同,所以給雙方公平探討的機會很重要,並據此了解確認偏誤極具破壞力的後果。

二、#為生活帶入一切隨機性

人總是因為習慣性的思考或行為,而不假思索的做出選擇,卻可能沒想過也許還有其他的選項更適合你,所以為生活多方嘗試,或許會帶給你驚奇且意想不到的發現。
書中提到的例子﹕下次去最愛的餐廳點餐時,隨機從菜單中選一個品項,你會許會意外的發現喜歡的新菜色也說不定;或者下次購衣時,請跟得上時尚潮流的朋友幫你挑選新衣服,說不定發現了自己更好看的穿著;回家時,別總是走固定路線,試著換別條路線,都能為你帶來不同以往的視野或體驗。

▌三、#負面偏誤

我們生活中也常受到一種偏誤的影響﹕「負面偏誤」

「眾多心理學研究顯示,人們重視負面資訊勝過正面資訊,而且不只在判斷產品時如此,在判斷人時也是如此。」

常見的情形有﹕當我們旅遊要挑選住宿評價時,我們總是會上網搜尋評價良好的旅館或民宿,最優的評價五顆星,即使有一兩個負評導致評價下滑為四顆星時,便會影響我們的住宿選擇;選擇美食時也是如此,只要店家的負評過多,我們自然會避開,以免「踩雷」吃到不喜歡或令人不開心的飲食體驗。

人們做選擇時自然會避開損失,也就是損失規避,哪怕你的正面評價有十個,只要有一個負面評價,就會對選擇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比起正面評價,負面評價的影響甚鉅。負面所造成的偏誤可能會對我們構成嚴重危害,而使我們做出不理性的決定。

以下的範例測試,來看看你會不會也受其影響。
假設你正在瘦身(或是個養生者),當然會對所有飲食的大小事都很介意,你會盡量避開高油脂、高糖的食物,買肉類食材時,你看到了這兩樣標籤,你會選擇﹕

A﹕標籤上寫著「75%的瘦肉」
B﹕標籤上寫著「25%的肥肉」
請選擇。

我想絕大部分的瘦身者都會選擇A,而避開B,仔細思考下,其實A和B是一樣的,只是寫法不同,而人們往往會選擇避開那25%的肥肉所造成的負面觀感。

我們之所以會受負面偏誤影響,可能得追溯於遠古時代的祖先們為了存活下來,對於失去或損失可能所造成的危害當作第一要務,當時能避免損害已是萬幸,而額外獲得的都算是幸運了。

🎯#如何應對負面偏誤呢?

#重新建構問問題的方式﹕

如果發覺自己正受到負面因素干擾時,這時不妨把問題換個正面的問法。

「為何做事情總是沒效率?」將這問題轉換為「我有哪些事情做得很有效率?」或者「應該要如何做才能讓事情更有效率?」

「這餐廳的牛排為何總被評價為負評?」轉個正面問法為﹕「這餐廳的牛排還有哪些好評?」又或者「被評價為好評的牛排主要的因素是那些?」、「大家說超好吃的牛排,對我而言也會好吃嗎?好吃評價的標準是什麼?跟我的一樣嗎?還是只要尚可,就可以歸類為好吃?」

轉換個問法讓自己盡量減少受到負面偏誤的影響,而避免偏頗,透過問題引發自己在多深層的思考,而「非一竿子打翻一條船」,問問題的方式不同,也會造就不同的結果。

除了避免損失容易造成負面偏誤,稟賦效應也是該留意的問題。

▌四、#稟賦效應

什麼是稟賦效應?

我們對於自己擁有的東西會避免失去,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對之賦予感情,即使我們擁有物品只有短暫的時間。

我們會認為這樣物品屬於自己,儘管用了很久,也捨不得將它丟棄或送給他人,因為人們就是會討厭失去自己所擁有的。

廠商的行銷策略就是用稟賦效應使我們上鉤,像是可以免費試用三十天,或者七天鑑賞期內可以免費退換貨等。

因為一旦我們擁有它、體驗它,享受過它帶來的美好和方便,一旦失去了彷彿缺少了什麼,又或者網購商品即使不如原先預期,但還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若退換貨還要走麻煩的退貨流程,於是,稟賦效應的行銷策略便奏效了。

怎麼避免呢?

🎯#轉變心態是個好方法﹕

放下不執著的心態,告訴自己「反正那些物品原先就不屬於自己,不如把所有東西都放下或割捨吧﹗」

「這個物品留給下一個人,說不定會更物盡其用﹗」

「也許下一個物品(或人)會更好呢?」

因為不曾擁有,也就沒有所謂的失去,不是嗎?
如果真無法做到,那就把你喜歡的物品極盡醜化的能力,或認定購買的商品要等一個月以上,讓自己完全打消購物的慾望,也不失為好方法喔﹗💞

/

本書集結了作者多年的研究與經驗,包括作者自己也曾對認知心理學抱持疑問,它是否能對世界更好?也不斷對認知心理學提出思考、探討、找證據和反詰,直到最後的確信

書中提到的許多偏誤都是人們時常發生也很難迴避的,但我們總能從這些案例和經驗從中學習,促發思考,跳脫思考盲區,減少陷入偏誤的陷阱,拓展你的視野,讓你在下次做決定時有深層的思考方向,將這本好書推薦給您。

▌書籍資訊
書名|《#思考101》
作者|#安宇敬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 #平安文化

好讀版請前往我的方格子部落格:丁宣的幸褔閱讀館

📕購書連結分享於留言處

#閱讀 #思考 #閱讀書評 #丁宣的幸福閱讀館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只讀20%的高分應考術:刪除80%,專注20%必考內容,我用這套計畫協助5,000人錄取國考、證照、研究所和各項升學考試。

只讀20%的高分應考術:刪除80%,專注20%必考內容,我用這套計畫協助5,000人錄取國考、證照、研究所和各項升學考試。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0/08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只讀20%的高分應考術》﹕#文末抽獎//學霸身懷絕技的祕密大公開,用對方法,讓你讀書打怪不吃力的應考高分秘笈

/

在你的人生中,有沒有一本書會讓你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如果沒有,真的勸您趕緊來閱讀這本書,體會一下椎心扼腕感;
如果有,那我想肯定就是這一本了﹗

這種經驗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不陌生﹕

明明每天苦讀熬夜念書,偏偏考試出來的結果不如預期,搞得自己身心疲憊?

看同學每天放心玩樂得不亦樂乎,好奇問他讀完了沒?他總說沒有讀,結果考出來的成績比你日以繼夜的努力讀書還要高分?

你讀書的方法是從頭看到尾,畫了好多螢光線,覺得自己全都記住了收穫很多,結果被別人一問卻又支吾答不上來,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

對於視讀書為畏途,甚至讀讀讀讀到一度懷疑人生的朋友,真的可以大方購買這本書,絕對是學霸身懷絕技的秘密,由這位學霸學姊Carol毫不藏私的傾囊相授,買一本書能得到作者經年累月的實戰經驗,絕對是很棒的投資,甚至會非常感恩學姊佛心著書分享,拯救了無數為讀書考試苦惱多年的考生與學子。

/

#關於作者﹕

莊鈞涵老師,人稱Carol學姐,是台灣清華大學,與美國阿肯色科技大學雙碩士,現為「學長姊線上教育系統」創辦人,開設專門輔考公開班,至今已幫助超過5000位學員,幫助學員大幅提升學習效率,通過各類型考試,同時也經營「學姐Carol」粉絲專頁。著書的目的是希望能幫助學生及考生們提升讀書效率,少走一些冤枉路,書中分享著曾經成績吊車尾的他,是如何運用只讀20%的高分應考術,讓成績突飛猛進,並一次率取四間國立大學研究所。

#我所認識的學姐Carol﹕

今年二月初開始創立粉專後,追蹤了好幾位喜歡的創作者,其中一位便是學姐Carol,不僅粉專名稱親切,每天早上都會上傳晨讀分享,讓我在滑手機時也能有所收穫,好粉專當然要持續追蹤和支持阿﹗

於是,我鼓起勇氣向學姊留言交流,學姊總是很親切溫暖的回覆我,我喜歡學姐專業又充滿知識的分享,燦爛笑容,高雅氣質,和親切無差別對待每一位粉絲的態度,明明很厲害卻很謙遜的高度,我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成為了學姐的粉絲,雖然我沒親眼見過學姐,但我相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帶著某些緣分和直覺。

/

記得在某一天學姐分享替好友集氣的文章,私訊邀請天團五月天(好友的超級偶像)錄一段音頻給朋友,雖然深知五月天回覆錄音的訊息很渺茫,但她還是盡最大努力為好友爭取, 儘管遺憾五月天的錄音檔到時好友已經上了天堂,

然而,我相信當了天使的好友一定都收到了學姊與五月天滿滿的愛,當時我聽到學姐分享的錄音檔時,瞬間頭皮發麻,感動得哭了﹗我想學姐就是這樣真誠溫暖的人,她值得大家的喜愛。

一聽到學姐出書的消息,簡直太開心,立馬行動支持,同時也超感謝 默默。衛生紙上的手寫字 默默很暖心地幫我把書交給學姐簽名(詳文在另一篇),是學姐的親簽耶﹗還有學姐的暖心留言,內心盈滿感動和超級感謝學姐和友情幫助的默默,請大家用力追蹤支持她們。

/

言歸正傳,#我想和大家分享本書的收穫﹕

一、#跳脫傳統的被動學習,採用「發問」的主動學習

如果你從前的讀書方式是將一本書從頭讀到尾,看完了書本,再做試題,結果發現錯了許多而懊惱,耗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卻沒有成效,那麼來學習學姐這本書教授的方法正是時候﹗

對學生和考生而言,讀書的實際目的就是為了考試,而考試就是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高分過關。這就像玩遊戲一樣,有攻略才能關關破,有考試策略,應試也能關關過。

策略的關鍵就是,懂得「發問」,從問題中找答案,

#高速學習的關鍵,就是要 #讓大腦高速運轉,要高速運轉就是要啟動大腦的思考,讓大腦主動學習,這時可以透過發問啟動你的思考,如同《#思考馬達》一書提到的,#提問就像手電筒,透過「問題」的提問讓大腦聚焦,由問題引領大腦思考、分析並整理。

/

二、用「#面線點」的#主動學習法,保持大腦高速運轉

那麼你可能會問﹕

怎麼發問?
重點又在哪裡?
這麼大的範圍怎麼找答案?
這時可以學習「面線點」的主動學習法。

#傳統的讀書方式,往往都是點線面的被動學習,也就是一字一字的讀(點),接著一句一句的跟(線),接著看完整篇文章(面),倘若速度太慢,可能會看完整篇後,忘了最前面再講什麼?是一種先見樹後見林的方法,這樣的讀書方法,效率並不高;

這時反而應該 #改變學習模式,翻轉你平日的讀書方法,採用「#面線點」的方式來學習,而第一個步驟就是先「#觀察」並思考這些問題﹕

1這篇內容到底在講什麼?圍繞在那些主題?
2這篇內容分成幾個部分?分別再講什麼?
3各部分又有哪些重點?

當你在思考這些問題時,你的大腦便開始高速運轉了。
從整篇「#主題」在講什麼,就是從「面」去思考;
之後再觀察這篇內容分成幾個部分,就是拆解整個「#架構」,就是從「線」去思考;
最後就是從架構中觀察哪些是「#重點」,就是從「線」延伸出來的「點」來思考。

整個做法就是讓是讓自己像是站在高點,望向整片森林,之後再看見每棵樹,進而看見樹的細節變化。

也是一種倒過來學,「#以終為始」的概念,要破解關卡中的魔王,你得先找出牠最常出現在哪裡,而你要用哪些方法來攻破牠,而不是花時間準備了半天,結果找不到魔王,或者找到了卻發現武器裝備不足,飲恨被魔王KO。

書裡有更多詳細的武功秘笈等著你去挖寶喔﹗這裡就點出一二,讓有興趣的人可以先了解一下。

/

三、#用一加一的概念,#打敗拖延魔王

面對考試常讓人不想面對,於是在坐下來讀書前,總是會東摸西摸,一會兒找東西,一會兒上廁所,突然好想喝水,又或者還是先去洗衣服做家事好了,你會不會有這些症頭呢?

面對拖延症,我們可以採用「#強化內在動機」來克服。例如﹕想想五年後或十年後的自己,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呢?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那麼你現在該如何達成?

採用1+1的方法,也就是寫下該做的事與想做的事,接著給自己設定截止期限,在期限內完成。

例如﹕準備完英文第三章(該做的事),就可以滑手機十五分鐘(想做的事),在截止期限下,比較會督促自己自律去完成,在睡前檢討分析實際所花費的時間,進而做調整改變,可幫助自己更有效運用時間,雖然這點挺不容易,但就像學姐書上所說的﹕「#只要有心就一定找得到解決方法。」

如果想提升效率又怕自己分心,
可以用「#減少刺激」和「#綁架自己」的方法。
「減少刺激」就是阻斷自己接觸分心源的機會(像是滑手機),可將手機關機或放置另一個房間,為自己打造安靜的環境等。

「綁架自己」則是可以善用外界的力量,公開社群媒體或家人朋友,請他們幫忙督促,設立獎懲機制等;想要提高專心不分心的方法,可以使用番茄鐘App來幫助自己提升專注力;

另外,給自己設定計畫時,記得什麼時間要完成多少內容都要夠具體,而非使用模稜兩可的字眼,例如晚上七點到九點要做100題選擇題庫,

同時也給自己設定彈性時間,當完成計畫時可以在彈性時間內休息做喜歡的事,若來不及完成也能利用此時間來補足。

#本書我最喜歡的一句話﹕

「過去不代表未來,今天不代表明天,相信你會找到你的命定科目。」

對於自己不擅長的科目或未接觸的領域,難免會有擔心害怕的時候,甚至在某個考科總是考不好,後來萌生放棄或乾脆躺平的念頭,學姊溫暖地告訴我們﹕「所有的害怕和擔心,都是好事,代表你很重視這件事。」

但,你的過去並不代表你的未來,過去考不好不代表未來就考不好,今天的不擅長不代表未來的不能夠,只要有心有方法都能克服,學姐以曾經的經驗和後來超車的學習方法,來幫助大家度過讀書考試的關卡,並且現在擁有很棒的成就,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

#後記﹕
除了向學姐學習專業的應考方法外,學姐面對問題尋找方法的態度,及正向思考的強韌心態都是值得我學習之處。

我很開心有幸能閱讀此書,甚至會扼腕為何這本書不早點生出來?

總是會想﹕「如果…那就好了。」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際遇,也許是因為當時時機未到,也才有今日的特別旅程,每個人的人生都是限定版,如果你想要再次考試或進修升學,隨時都可以重新開始,只要有心就不難。

謝謝學姐著作這本書,讀的時候很是暢快,像讀小說又如同追劇般的流暢,又是我喜愛的工具書,讀起來像收穫了滿腔至寶,欲罷不能,可見學姐寫作功力很強大阿﹗

在最後章節的Q&A,學姐解惑了無數學子及考生們的心聲,不只為你注射強心針,還將溫暖心法灌注讀者體內,每每閱讀,除了激勵,還有感動,拜讀完本書後覺得陽光溫暖,如同學姐本人在旁邊和你對話般,又再次被激勵了﹗

更多精彩章節,就留待你去挖掘寶藏囉﹗

你不是門外漢,只是找不到入門方法而已,
只要用對方法,你也能彎道超車。

當你讀完,你或許會和我一樣驚嘆﹕這本曠世巨作怎麼不早些年出現呢﹗

/

#大是文化
#只讀20%的高分應考術
#莊鈞涵( 學姐Carol)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游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

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游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0/01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人生四千個禮拜》﹕顛覆思想,開啟新的時間觀,本書帶給我關於時間的七個啟發

你有感於時間的流逝,卻覺得無能為力嗎?

你有許多的代辦事項,每完成了一項,又跑出了更多待辦事項等著你,讓你感到焦慮嗎?

你明明做好時間規劃,為什麼永遠感到時間不夠用?如何才能更好的運用時間呢?

如果你跟我一樣曾經有這樣的煩惱,不妨一同來看看這本書,你將會獲得全新又開闊的人生觀。(至少現在我不會為某些事而執著了。)


「這段交到我們手中的時間匆匆流逝。除了極少數的例外,大部分的人終於感到準備好要開始活的時候,已經到了結束的時刻。」
-羅馬哲學家塞內卡(Seneca)


你會不會也跟我一樣被塞內卡的這段話深深擊中呢?

人的一生很短暫,如果說人類的壽命只能活到到八十歲,那麼人生大約只有四千個禮拜可活。

看起來很多嗎?仔細想想,你已經用了人生多少個禮拜?


我們每過一天,生命都在倒數,我們以為還擁有許多時間,但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作者奧利佛.柏克曼(Oliver Burkeman) 幫我們換算,即使活最久的人瑞,法國女性珍妮.卡爾芒享嵩壽一百二十二歲,她是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人士,然而她的生命最多也只有八千多的個禮拜。

作者奧利弗說道﹕
「我們所有人隨時會向生命道別。」

只是時間或早或晚罷了,面對有限的時間,我們究竟能做什麼或該做什麼?
時間管理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的弊病是﹕

因為時間有限,我們常常在待辦清單裡大排長龍許多事項 (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經驗,把待辦清單寫好寫滿) ,你想抓住些什麽,於是用心計畫著一項項待辦的事,好似你寫完了計畫,就擁有了時間,就完成了一切,然而,實際上,你知道的,那只是你腦海裏的預想,你只是預期擁有時間罷了!


仔細想想,這些事項有那些你完成了?
看著這些是否感到排山倒海的、無形中潛藏著、累積著的慢性壓力及過勞,造成身體疾病而不自覺。

這本《人生四千個禮拜》帶給我對時間深刻的啟迪,顛覆我部份思想,減輕我本無覺察到的重擔。

我將閱讀完本書的心得感觸,濃縮七點關於時間教會我的事,分享給大家﹕


1️⃣#我們以為我們擁有時間,#但實際上我們只是預期擁有時間,#運用時間最好的方法是專注當下、#行動當下

我們做的許多計畫,其實都是自己對未來的預期。
我們預期未來可能發生或想要其發生,而對人生排滿清單和計畫 ,卻往往忘了此時此刻的當下,唯有當下才是活著的,當下才是累積起的未來。

換句話說,未來就是當下的每一刻所構成。你不是不能期待未來,而是該行動於當下。

不要想﹕「等到…我就……」其實,你永遠沒有你以為的有那麼多時間。

為何說人生無常,因為你無法預知未來的下一秒你在哪裡?你會如何?

否則也不會常聽聞誰發生意外猝死或被疾病帶走生命。

關於未來,說好聽是期許,但沒有行動的計畫,只是幻想。

書中也提醒﹕
「我們因此應該試著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帶著敬畏之心,彷彿這是最後一次。」

如同生命的無常提醒著我們活在當下的重要,把每一次每一刻當下的體驗好好感觸,將想實行的事或期待完成的夢想,在當下就去實行,不推託到遙遠的明天,不責怪已發生的過去,畢竟過去已無法掌控,而未來也無從得知,我們唯一能掌控確保的就是當下,當下才是你造就的未來。

2️⃣、#慾望無窮與知足常樂

書中提到﹕
「處理完電子郵件」的過程,實際上會帶來更多電子郵件。
你或許可稱這普遍的原則為「效率陷阱」。

效率的追求永無止盡,為的不外乎是讓生活過得更理想和快樂。

為基本的生活所需、為滿足自己的內在期許、為獲得外在稱羨的眼光,於是所有的事情不斷地追求高效率,如同希臘神話裡被懲罰的國王薛西弗斯,好不容易將巨石推上山坡之後,石頭又會不斷滾下山坡,而他被迫在永恆之中反覆推著石頭。

這不禁讓人反思,一昧追求效率而掉入效率陷阱的我們,是不是也像是被懲罰的薛西弗斯?

長期以往會讓人疲乏,讓人有喘不過去的感覺。
人生的體驗亦同,為了體驗人生更多體驗,為了滿足更多的慾望,於是不斷地掉入陷阱,導致欲望無窮,陷入陷阱循環,可怕的是我們可能還沒有察覺。

我們常常擁有了並不滿足,總是不斷追求,好還要更好,多還要更多,也許該停下來想一想,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或需要。

知足常樂,懂得夠了,才不會在效率陷阱裡打轉。


3️⃣、#時間教我們學會選擇和放下,#並且專注在選擇的事情上


「接受人生時間有限的意思就是,在你安排一天的行程時,心中明白絕不可能有時間做自己想做或別人要你做的每一件事,因此你至少能在做不到的時候,不再責怪自己,由於你不得不做出困難的選擇,重點就是學習以清醒的頭腦決定要專心做哪些事,那些則不必去管,而不是預設全都要做。」

事情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待辦事項完成後永遠還有許多待辦事項在等著你,時間像是奔在後頭的巨獸追著你跑,但你不是毫無選擇,你能選擇將專注力放在影響最重大的事物上。

因為時間有限,體力與專注力也有限,你只能有技巧的選擇做最重要的事。

你不是超人,無法立刻完成每一件想做的事,你只能選擇,並專注在真正想做的事情上。

當然,也不是說其他的就完全放棄,而是你知道「有限性」,你只能先專注一項, 其他的也只能等完成後,再個個擊破。

作者提到一個方法,有些事情可以「策略性的不及格」,你不必樣樣都做,或事事都追求完美,對於你不期待或沒那麼擅長的,不妨就讓它低空飛過,只做到最低限度的義務即可,等你完成大事項後,再回過頭來完成原本不擅長的也是一種可行的策略。

//

好讀版請前往 #丁宣的幸福閱讀館 方格子部落格/FB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 人中有 3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SOLO一個人工作聖經:「獨自工作」已成為新常態!最實用的「宅工作」完全指南,在家上班、SOHO族、自由工作者、斜槓青年、一人創業必讀!

SOLO一個人工作聖經:「獨自工作」已成為新常態!最實用的「宅工作」完全指南,在家上班、SOHO族、自由工作者、斜槓青年、一人創業必讀!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10/01

自從疫情打亂人類生活開始,我們的工作型態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轉變,自媒體事業如黑馬般一躍而出,人人都可以是網紅(Youtuber /Podcaster /Bloger /Writer /Teacher…),只要你有實力、有方法、有堅持,一個人工作在傳統社會下也許很困難,而如今,一個人的工作也許並非難事,它可能也是未來的趨勢。

關於作者與本書﹕

本書作者是蕾貝嘉.希爾(Rebecca Seal),擁有多重身分,是英國記者、編輯、電視節目主持人及知名美食作家,著書的原因來自於市面上找不到可以解決她這樣「獨自工作族」需求的書籍,她將自己曾發生過的困惑和情形,著作成書,讓和她一樣的自由工作者能從中找到方向,是一本為自由工作者量身打造的指南方針,為你指引方向,並告訴你﹕你不孤單,你所面臨的一切都有方法可以處理與解決。


自由工作者的優缺點﹕

身為自由工作者是當今人人所嚮往的夢幻工作,那代表著沒有上級可以指揮控管你,你有自由自主的上班時間,不用打卡上下班擔心遲到或早退,可以睡覺睡到自然醒,宅在家工作,完全不用陷入上下班交通的巔峰混亂時刻,不再感到人擠人的擁擠和令人壓迫又焦慮的呼吸;

然而,儘管自由工作者能享有以上種種的優點,相對地,也要承擔其應有的風險和缺點,自由工作者必須更懂得自律,才能換取自由;必須想辦法開源才能讓自己過到自由和自主的生活;必須要更懂得為自己的生活作策略規劃,懂得收放自如的心態與生活作息,懂得適當的接受與拒絕,亦即懂得自己的需要與想要,懂得取捨與選擇的學問,才能真正過上自由又自主的人生。

自由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個性和行事作風的優缺點和喜好,為自己量身訂做工作與生活的規劃,從中做出選擇,每個選擇都會造成深遠的影響,想要成為自由工作者,學對需要自律和強大的心態。

#成長型心態有助於度過種種難關
來看看下面句子,分辨哪些是成長型心態,那些是固定型心態?
你的智力是非常基本的素質,無法有太大改變。
你可以學習新事物,但無法改變智力。
不管你的智力為何,永遠可以做到相當大的改變。
永遠可以充分改變你的智力程度。

聰明如你,應該看得出前兩句是固定型心態,後兩句是成長型心態。

固定型心態有種宿命論,認為一切就是註定好的,智力和運氣等都是註定好的,可能一出生就是如此,除了先天上的疾病外,即使努力也無法改變,失敗時總愛怨天尤人,找藉口責怪,放任自己消極下去,只認定結果,不在乎過程。


成長型心態則不同,擁有成長型心態者認為一切都可以透過努力而改變,將人生遇到的困難是為挑戰,將失敗化作未來成功的階梯,比起結果,更重視過程,成長型心態是非常有價值的,它重視個人的努力,擁有成長型心態的人復原力也比較強,人生也較正向積極和快樂。

自由工作者請常保成長型心態,那是你獨自工作面臨難題時,非常強大的武器。



更多詳文請前往丁宣的幸福閱讀館(FB或方格子部落格)


本書適合推薦給﹕
對自由工作嚮往想要踏入的初學者,自由工作者、SOHO族、正在斜槓經營自媒體者,裡面除了書寫作者的心路歷程,也教讀者關於心態面和實際接受工作面所遇到的難題,最後篇章關於金錢方面(在心理上和實質上)的探討,都能促進你思考,帶給你收穫。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思考馬達:從生活到工作,4步驟高效運用你的大腦

思考馬達:從生活到工作,4步驟高效運用你的大腦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8/30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思考馬達》﹕#啟動思考馬達的四步驟,#讓困擾的問題迎刃而解

「不加思考地濫讀或無休止地讀書,所讀過的東西無法刻骨銘心,其大部分終將消失殆盡。」-德國哲學家叔本華

我們知道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於是懂得透過閱讀輸入,藉由寫作輸出。而在讀與寫的過程中,其實隱藏著內建且深不可測的思考,你沒留心自己的思考,便不會發覺你究竟思考了什麼?

不僅讀與寫如此,其實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會面臨思考,只是我們沒用心發掘,而讓思考的意識瞬間溜走,感嘆時間飛快,而惶然地度過一生。

你以為你有在思考,但你確定自己真的有在思考嗎?還是其實是任由思緒放空發呆呢?

曾有人言﹕「思考和發呆外表一樣,本質卻不一樣。」

偶爾發呆是好事,但太常發呆可就糟了,發呆絕對不等同於思考,我們對於困惑的問題需要藉由思考來做決定,而思考是需要刻意練習和啟動的,這本《思考馬達》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讓你對思考有更深刻的了解與應用。

🔖#關於作者﹕

本書是閱讀獲利讀書會的創辦人,以及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資深講師,有「#注意力設計師」之稱的 #曾培祐老師 注意力設計師-曾培祐 ,老師也有經營podcast,而我是從老師的podcast知道曾培祐老師的,我很喜歡其中的「#閱讀筆記」,老師總會利用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來分享一本書的小重點和心得,讓我能在閒暇之餘,也能利用極短的時間認識一本書,這裡也同時分享老師的podcast﹕【#培祐記上一筆】,歡迎喜歡聽podcast的朋友們一起來學習。

🔖#關於本書﹕

你會不會老是覺得書讀完就忘,明明閱讀當下收穫很多,但過沒幾天,當別人問你卻又答不上來?

昨天聽了一場超棒的演講,期間你聽的熱血激昂,但過沒幾天卻又忘得一乾二淨?

主管交辦你做簡報,明明努力地找了資料且內容豐富,卻讓人覺得混亂摸不著頭緒?

這種情形在生活上及工作上常常上演著,但卻不以為意,只覺得是自己記憶力不佳所產生的,其實不然,這是因為沒有啟動思考馬達的原因,我將本書學到的三個重點分享給大家﹕

1️⃣#思考馬達的四步驟﹕#首重提問

我們的大腦每天接收到成千上萬的訊息,由於訊息實在太多,大腦會將不太重要的事情自動Miss掉,於是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忽略了重要的事,

這時就要啟動我們的思考馬達,讓大腦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好加深記憶,讓大腦對此事印象深刻,而啟動思考馬達的四步驟有﹕提問、搜尋、結論、輸出,這同時也是 #思考馬達的四模型,並且成為一個思考迴圈。

其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的就是﹕#提問。

提問是大腦思考的起手式,它會幫助大腦聚焦並開始啟動思考。

我很喜歡老師在書中對提問的譬喻﹕
✨「#提問就像手電筒,#提問的方向會決定手電筒照亮的方向。」

的確,只要你開始向大腦提出問題,大腦就會像手電筒般將問題聚焦,並開始啟動思考,尋找答案。

嚮往王陽明「知行合一」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
✨「創造始於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

練習對大腦提出問題,是增進思考、培養清晰思路的方法。

而提問的方向又分為積極提問和消極提問。

當你對大腦積極提問,大腦就會去搜尋較有建設性的方法,像是對大腦提問﹕
「當下次發生這件衝突時,我該如何做?」大腦就會開始去思索解決這件事的方法,提醒你下次遇到時可以如何處理。

而消極的提問會像是﹕
「為什麼他老是針對我?」「我也太倒楣了吧﹗為什麼總是會遇到這種事?」於是你的焦點就會開始聚焦在抱怨,不僅心情不愉快,問題也無法解決。

2️⃣#面臨提問的四種情境與解決之道

提問常發生的四種情境分別是﹕
資訊超載、重蹈覆轍、難以決定、突遭意外。

#資訊超載的解決方法﹕
當要處理的資訊太多,不妨給自己這樣的提問﹕「主管交代我最重要的三樣事項有哪些?」「這本書的關鍵核心有哪五個?」可以給自己的提問加入「數字或選項」,讓提問更聚焦,問題更有解。

#重蹈覆轍的解決方法﹕可以對自己提問﹕「由這件事我學到了什麼?」「我下次應該要多注意哪些?」以避免下次再度發生。

#難以決定的解決方法﹕將選項限縮至二至三個,當選項減少了,決定也會比較聚焦與清楚。

#突遭意外的解決方法﹕突然發生的事情讓你難以招架,例如某件事的發生讓你感到生氣或驚恐、錯愕時,請先讓自己暫停一下情緒,讓自己先冷靜下來,恢復理性後再思考與決定。

3️⃣#不功虧一簣的方法﹕#輸出

書中提到四步驟(提問、搜尋、結論、輸出)有更詳細的見解分析,這部分請大家再去看書探索。

除了最重要起手式「提問」之外,還有讓思考馬達延續下去的關鍵﹕「輸出」。

當你好不容易對大腦做到提問,並開始對提問去搜尋答案,對答案做出結論後,更重要的事別忘了「輸出」,也就是對你先前的提問做出有記憶的回應,方法就是﹕寫下來、說出來、付出實際行動。

你知道嗎?

知名的物理學家並榮獲諾貝爾獎的得主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就是在「紙上進行思考」。

費曼在思考時會以紙筆寫下好幾疊紙張,從中釐清思考脈絡,當有人詢問這些是否是他的筆記時,他只是淡淡地回答﹕「不是,我只是在紙上思考。」

也就如同培祐老師在書上說的,可以用紙筆寫下來做紀錄,以利於日後隨時修改與調整,當你寫下來或說出來,更好的方式是將他實踐在生活中,你會對自己的提問有更深刻的記憶點,再也不會說﹕「我忘了」,反而能很有條理地將問題做出回應。

🔖#我犯的誤區與改善﹕

我和老師一樣也喜歡利用空閒時間收聽podcast,想趁空檔時多吸收一些資訊,總覺得這樣就是充分利用時間。

老師說前陣子podcast流行時,他很是著迷收聽,連通勤的時間也不放過,後來卻意識到自己產生新想法和課程的靈感數量下降許多,於是開始做調整。

他減少收聽的時間,並增加自己獨處的時間,刻意啟動思考馬達,對於課程的新點子和靈感就開始源源不絕地跑出來。

經由老師書中的提醒,點醒了我也有這樣的誤區,讓我也開始給自己留些獨處的時間,並且進行刻意思考的動作,將思考實踐在生活中,這同時也是書中所說的「輸出」,我發現壓力沒那麼大,思緒經由紙筆寫下後,也清晰許多。

🔖😀#結語﹕

✨法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同時也是啟蒙運動的領袖伏爾泰說過﹕
「書讀得愈多而不加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的很多;但當你讀書而思考愈多的時候,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為什麼呢?因為缺乏思考。

經由思考,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更謙卑地去學習;

經由思考,才不會誤以為自己知之甚多,而事實卻是一知半解;

經由思考,也才會加深記憶,並作出高品質的決定。

✨世界聞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這點正好呼應書中對於「搜尋」到「結論」的過程,其中提到的整理法之一「#深掘式整理法」,不斷地追問「#為什麼」,從中找到問題的核心。

最後,感謝智欣老師 欣式觀點~陪你閱讀人生 舉辦的抽書活動,讓我很幸運地能與這本書結緣。

在尚未讀這本《思考馬達》之前,我以為我懂得思考,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對思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並且會刻意留時間來進行思考,啟動思考馬達讓自己對於事物更印象深刻,並作出高品質的決定,這也啟動思考馬達帶給我們的好處。

本書易懂好讀並搭配生活上的實例,讓讀者們能更好的將思考落實在生活中,無論是工作或生活中都很實用,更多細節藏於書中,等待您去探索,將好書推薦給大家。

好讀版請前往部落格 #丁宣的幸福閱讀館:

https://vocus.cc/article/64eb18a4fd8978000167bfb8

#遠流出版
#思考馬達
#曾培祐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抱住棒棒的自己:和情緒對話,與焦慮和解,你也可以從自我中獲得力量【22個心理諮詢案例漫畫】 (隨書附贈15款隨撕隨貼「情緒貼紙」組)

抱住棒棒的自己:和情緒對話,與焦慮和解,你也可以從自我中獲得力量【22個心理諮詢案例漫畫】 (隨書附贈15款隨撕隨貼「情緒貼紙」組)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8/21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你有多久配看漫畫了呢?

這本漫畫,值得一看❤️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武俠小說巨擘金庸


人生在世,本就是行走江湖,也常聽到江湖險惡,險惡到讓你氣到內傷、鬱卒、悶悶不樂。

這本《抱住棒棒的自己》就是漫畫中的X牛運功散,幫助你解鬱及解惑的行運好書。

在江湖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相處是必然的,在相處的過程難免會發生意見不合,所產生的齟齬與摩擦,無論是在工作職場、家庭、愛情、事業等方面,要時時都春風如意,不遇到關於「人」所帶來的苦惱,實在是難上加難,這也是為什麼人人都希望凡事都能順心如意的原因。

尤其處在現今紛擾複雜的社會,比起以往問題更是層出不窮,遂產生許多身心的現代病,心理諮商更是被受困者所需要。

遇到小困擾者,有些人會向朋友傾訴,或者找相關書籍來一解心中糾結,倘若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大難題,只好尋求醫師或心理諮商師的協助。

而在尋找書籍解惑這方面,或許也是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管道。

市面上關於心理學的書籍琳瑯滿目,但以漫畫真實故事來講述人生困惑,並以心理諮詢師的角度來闡釋與解決人生困擾的書,似乎並不多,這本新書《抱住棒棒的自己》的出現恰恰幫助了心生困惑、難以啟齒卻需要幫助的人們。



#關於本書﹕
本書作者是諮詢師和心理從業者所組成的團隊,並由資深心理諮詢師,同時也是心理學暢銷書作家武志紅所監製,以虛擬人物徐慢慢心理諮詢師的角色,來描述人們常遇見的問題,用心理學來剖析現今種種的常見現象,透過主角徐慢慢心理師來一一解答這些常見的困惑。

閱讀裡面一則則的故事時,你會忍不住發出驚嘆聲﹕

「這不就是誰誰誰的情況嗎?」

「這個故事……怎麼好像我?」

想起了故事外也是現實生活中的某個朋友﹕「不知道她現在還好嗎?」



你會從本書中發現身邊朋友或是你自己的影子,透過漫畫與文字的編排,非常淺顯易懂,好讀親切,感覺漫畫中的心理諮詢師徐慢慢,正溫柔且專業的對你訴說這些故事,你能更容易理解故事內容,且同理發生在故事裡(同時也上演在故事之外)的人物們,並從中得到安慰人心的力量。

本書以漫畫為載體,分享22個心理諮詢案例,一共有四個章節分別是﹕情緒、自我成長、親密關係、親子關係,這裡分享我在書中印象最深刻的三個觀點﹕



一、#學會自我接納,#先把自己照顧好

一件事情總有一體兩面,在華人的傳統觀念裡,常常將焦點注視在錯的那一面,卻往往忽略了還有好的那一面,常關注錯誤,而忽視美好,那是因為我們想將自己成為毫不出錯的人,時刻要求自律,追求完美,不能出錯,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被重視或另眼相看。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被要求卓越,書上稱為卓越強迫症,做任何事總是要爭取排名,最好是第一,好像除了第一名這個名聲或地位最崇高,其他的並不重要,注視結果,忽略過程。

即使成績單獲得了九十分,沒有到達理想的滿分就是還不夠好,還有進步的空間,為了那差距的十分捶胸頓足,這種情形尤其發生在班級成績特好的前幾名同學;



的確,差十分是還有進步的空間,但難道你獲得的九十分不值得讓你驕傲?你在學努力的過程哩,從中獲取的養分,學習汲取的智慧,難道不珍貴到足以讓你自豪?

那十分的差距或者差一分就錄取的考試門檻,對攸關未來有十足的影響,因為沒有分發到心中的第一志願學校或沒有錄取的考試,的確會叫人扼腕,甚至讓人灰心到產生自我懷疑、喪失信心、不斷地自我批評;

然而,我們能不能在這過程中學習到什麼?

我們是否還要這樣不斷地自我批評下去,過著不快樂的人生,導致身心出了問題才後悔莫及?

對於朋友,我們尚且會給予他們鼓勵、支持、讚美;那麼對於自己,為何不能同理和包容?



書中提到許多人物遇到的問題,有些並不是當事者的錯誤,但當事者總愛把錯誤歸咎於自己身上,對自我產生懷疑與否定,徐慢慢告訴我們自我否定是一種內耗,在問題發生時,與其急於解決問題,不如先關懷自己的情緒,給自己多一點肯定,溫柔地和自己說說話。



徐慢慢說﹕「自我接納,不是具體做什麼事情,而是一種允許的心態﹕願意承認自己的侷限性,也願意給自己足夠的空間與時間。」

當我們懂得接納自己,不再壓抑與否定自己,把自己先照顧好,就能重啟自己的力量,重新獲得自信與快樂。

二、#解決問題不應該是你唯一的目標,#其實你可以帶著問題過生活

書上提到﹕「解決問題的思維很難產生持續的動力。」愈是想要解決問題,反而愈解決不了,解決不了時便會引發焦慮,而焦慮並不會更有效率,只會讓自己陷入惡性循環。

這和《人生四千個禮拜》的效率陷阱,不謀而合,放手不執著其實才是放過自己的方法。

問題本身若一直存在著,而自己目前還無法解決時,不如就暫時讓它順其自然吧﹗帶著問題過生活也無妨,重點是好好過生活,而不是一直糾結問題本身。



與解決問題相對的是「創造性思維」,確定自己想要什麼的需求,而去滿足它。

想要什麼,就努力去創造什麼,去行動,那怕只是行動一點點,也是一種進步,多多給自己讚美,便會發現壓力減少了,生活也會漸漸好轉起來。



「創造型思維的動力,來源於愛。」

唯有我們真正熱愛的東西,才會發自內心積極的去創造,去行動,也才能將好事吸引到身邊。

這點有點類似《吸引力法則》和《顯化效應》,你必須要先向宇宙下訂單,讓你的焦點專注在你想要的事物上,將它吸引過來,而方法就是行動,藉由持續地行動將你想創造的事物給顯化出來。

我覺得「創造型思維」給了我們很棒的提醒,讓我們將焦點聚焦在自己想要的美好事物,而不去糾結於問題思維所帶來的無力感,讓自己去創造自己想要的,先讓自己開心起來,做些開心的事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只有我們真正熱愛的、發自內心想要去創造的東西,才會散發出引力,吸引著我們一步一步去靠近」


三、#照顧孩子敏感的情緒,#給孩子留點個人空間,#以放鬆觀察的心態欣賞生命的長大


不要小看孩子的敏感情緒,也許你的一句話、一個舉動都有可能牽動孩子的情緒,哪怕是你的輕忽或無所謂的態度,都可能潛移默化著孩子,對孩子的人生成長造成莫大的影響,這是我從書中得到的知識,雖然沒有孩子,但從身邊朋友帶小孩的經驗也的確獲得證實。

更多....

詳文好讀版請前往 #丁宣的幸福閱讀館 方格子部落格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2: 願我們歷經善惡,依舊少女無畏!

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2: 願我們歷經善惡,依舊少女無畏!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6/24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由於前一部萬特特作家的作品很暢銷,得知第二部作品出版且幸福文化出版社的推薦閱讀,當然是歡欣鼓舞地說好,而第二部作品來得正是時候,剛好撫慰我此刻的心情啊﹗

#是前言也是後記﹕
這是一本時而溫馨暖語,時而犀利辛辣的時代作品,

讀這本書,彷彿你內心所有的傷心事都被看穿,你所遭遇過的事也曾被某些人經歷過,面對世間百態炎涼,喜怒善惡,種種生活上的酸楚無奈,都有人能夠理解,

在書的那頭有人聽你說、替你寫,
在書的這頭閱讀的你,感覺被傾聽、被療癒。

你會發現,你並不孤單,因為有人懂你;
你並不孤單,不是只有你有悲楚遭遇,
有些人可能比你更痛,卻選擇不說,
有些人更苦,卻選擇樂觀看待,給自己更好、更快樂的人生。

是的,人生有苦有樂,是苦樂參雜的、具有千滋百味的旅程,
端看你如何用你的心態,去料理屬於自己的人生佳餚。

雖然食材辛辣,但你可以將它調味的酸甜;

雖然可能暫失味覺,煮什麼都感到苦澀,卻有人在一旁為你加油打氣,讓你繼續擁有下廚的信心,精進的動力;

雖然料理過程手忙腳亂,卻也能讓你端出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你在這過程中持續的學習,也從不放棄,成就美好的自己,就值得為自己喝采。

這是一本像朋友般陪伴著你的書,你會很開心彷彿認識了七個朋友(作者),他們將自己或朋友經歷過的人生煩事,與你分享,他們發自肺腑的告訴你﹕「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

★#什麼是可愛?

這裡的可愛不單單只是外表讓人喜歡,是內外合一所散發出的一種美。
這樣的美無關乎年齡,而是少女力。
少女力聽起來好朦朧也好攏統,好天真也好浪漫,但其實它不只是外在的年輕貌美,更是隱藏在每個女性身上的能量,當內在能量被真正喚醒時,女性才能達到富足、自由且自信的狀態。
而其中最珍貴的,便是無論世事再如何無情,時間洪流再如何奔往,內心依舊保持赤子般的熱忱心性,既能果敢堅強,又能溫柔以對的處事態度,書中將這樣的美,稱為可愛。

★#分享我從書中體會的三個感觸﹕

1️⃣#慢下來,#去享受,#不為成就和目的地所驅動﹕

「所有人的快樂門檻好像都在不斷提高,從前三六Ο萬素的胡鬧電視劇看得津津有味,現在一Ο八Ο萬素的大螢幕,感覺卻也沒什麼兩樣。」

讀到此句時,你有什麼感覺呢?是否和我一樣心有戚戚焉﹗

當我讀到此句時,特別有感,從前的快樂很簡單,兒時玩得遊戲也簡單,總是和一群同齡小孩玩著「一、二、三,木頭人」、捉迷藏、跳高、跳繩,或者拼拼圖、玩沙包、跳棋等遊戲,

那時科技尚未如此發達,沒有手機和平板,沒有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有的只是夏夜的涼爽晚風、傍晚聽著蟲鳴聲、深夜抬頭能看星星,
快樂是如此單純,簡簡單單就很美好,很快樂。

曾幾何時,當身邊什麼東西都有了,有一機在手就萬事通的萬能手機、有不需燃油的電動車、有四處都可見又方便的超商,你想要什麼,只要肯用心去追求去實現,幾乎都能擁有,

但卻忘了怎麼快樂?

無止盡的慾望,造成貪婪的黑洞,不斷地向外追求,卻永遠沒有盡頭的一天,

好還要更好,已經擁有了許多,卻還想要更多,為什麼呢?

因為太習以為常,忘了知足感恩;因為想著過去,擔憂未來,忘了活在當下;因為只求速成,看結果,而忘了靜下來,去享受過程。

我們真的懂得慢下來,靜下心,去「享受」嗎?

友好閱讀心得版,歡迎前往方格子部落格:丁宣的幸福閱讀館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表達力決定你是誰:提升表達力,成為自己期待的樣子

表達力決定你是誰:提升表達力,成為自己期待的樣子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4/30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在與人溝通表達時,你會不會常出現這樣的情況﹕

當有人向你詢問問題時,你認真的回答一長串,最後他給的回應只有一聲﹕「蛤?你說什麼?」

每次只要遇到自我介紹的場合,你總是會怯場,明明準備那麼久,畫到嘴邊卻總變成支支吾吾,突然懷疑自己不會講話?

你跟某些人對話時,總是會發生牛頭不對馬嘴的事,你明明講得很清楚,對方卻聽得很模糊?

或者把對方當作你肚內的蛔蟲,你以為對方應該懂你說的,結果對方卻曲解你的意思,於是造成溝通不良,誤會產生?

倘若你有上述等疑問,這本《表達力決定你是誰》就是為你設計的,你可以從書中發現一些溝通時容易產生的誤區,懂得避免這些誤區來增進你與他人溝通的好感度,幫助你提升表達力,增進你的好人緣,

書中提及許多表達力的心態及溝通技巧,透過提升自己的表達力,你也可以成為自己心目中期待的模樣。

//

我很喜歡依柔老師將身體與樂器作結合的比喻﹕

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一種樂器,有些人是屬於低沉沉穩的大提琴,發出的聲音,能帶給人穩定的力量;

有些人屬於法國號,發出的聲音宏亮,可以直接被聽見;

有些人則像優雅的長笛,聽起來悅耳優美,每個人皆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身為大提琴者不必羨慕長笛,只要喜愛自己本身的特色,就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創造自己的美好人「聲」。

//

★#表達的前提是自信,#自信來自於愛自己﹕

✨愛因斯坦曾說﹕「自信是向成功邁出的第一步」,自信是優良表達的開端,而自信是不須和別人攀比的。

本書透過許多循循善誘的提問,來增進自己對自己的了解,要讓自己的聲音能夠大聲說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同時也能尊重與理解他人,這一切皆來自於自信,而自信來自於了解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

依柔老師在書中提到﹕
✨「自信,是透過自己對自己的了解,相信且熱愛自己,才能夠發自內心地展現出自信的光芒。」

如果你對自己較沒信心,平常可以試著對鏡中的自己做練習,學習看見自己的優點,多多肯定自己,讚美自己,並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我們總愛用放大鏡來苛求責備自己,卻忘了用放大鏡來看見自己的美好,其實是種本末倒置,

我們應該反過來多稱讚自己,給自己多一點信心,所謂﹕「#信心生力量」,唯有信心的提升,也才能增進溝通表達力。

書中也提醒我們,雖然常聽到「謙虛是種美德」,但也別因為過度謙虛而忽略看見自己的美好,我們讚美他人的同時,也要記得肯定自己;

而當別人讚美自己時,不妨大方地跟對方說﹕
「謝謝你的稱讚,你的稱讚讓我很開心。」這不僅是對自我的肯定,也是對稱讚我們的對方,眼光的認可,其實也是種雙贏,何樂而不為呢?

//

★#表達力決定你是誰﹕

你覺得什麼是表達力呢?
你會不會認為表達力只限於口語上的表達呢?

其實,#表達力是包含語言和非語言訊息的結合。

在語言表達力上,一個人說話的聲音,會傳遞給聽者兩個訊息﹕一個是「#說話內容」,另一個是「#聲音情緒」。

🔖說話內容(#所想)﹕即是你說話的重點是什麼?是沒頭沒尾丟來一句?還是說一長串卻沒重點?你此次談話的目的要達到的效果是什麼?有沒有邏輯性?

🔖聲音情緒(#所說)﹕你知道聲音也是有表情的嗎?除了說話音量的大小,咬字的清晰,要讓人能清楚聽懂外,也包含講話時的情緒,就像你去餐廳或超商時,常聽到員工喊﹕「歡迎光臨」,從聲音便可以聽得出是真的歡迎你光臨?還是敷衍應付?

另一句﹕「初次見面,很高興認識你。」一樣的話語,不同的人,不一樣的情緒和聲音表達,就會呈現不同的樣貌給他人,而在說這句話時的你,是否將情緒的上的「高興」和「認識你」如實表達給對方呢?

🔖除了一般我們知道的口語表達力之外,我們舉手投足的每個姿態樣貌,都是呈現自我形象的表達方式,是一種「非語言上」呈現給他人的感覺,無論是在服裝儀容的穿著打扮上,或是走路的姿勢,坐姿或站姿,甚至是沒開口說話,但從臉部表情都可以帶給人一種印象的表達。(#所做)

試想,一個穿著打扮上乾淨整齊,跟一個不修邊幅,穿著隨興的人,同時出現在你眼前,先不論長相外貌或開口與否,你會比較想認識誰呢?
想必是前者吧﹗

這便是外在存在的非語言訊息,帶給人的一種隱形的表達力,即使不透過言語表達,卻也在間接形塑自己的外在形象,而這也就是老師書上所說的﹕
✨「表達力不僅是『口語表達』,而是方方面面都在『表達』你這個人想傳達什麼樣的訊息給他人。」

是以,表達力是一種說話內容 (所想)、聲音情緒 (所說)、肢體展現 (所做),三大方向的呈現,

為了增進自己的表達力,除了口語表達外,也包含非語言的訊息,彼此相輔相成,進而成為你的個人品牌形象,是一種將內顯與外顯合一的表達力。

★#提升說話邏輯的漢堡架構法﹕

想要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利用老師所教的漢堡架構法,不僅適合用在大小場合,用在說話上或文字寫作上都很適合。

一個漢堡必備的四種素材﹕「麵包+肉+菜+麵包」

🔖第一片麵包﹕開場白,禮貌的問候語加上開門見山說主題,可以用直接句開場法,或疑問句開場。
舉例﹕大家好,我識丁宣,今天要跟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是《表達力決定你是誰》,你知道作者是誰嗎?什麼是表達力呢?這本書要告訴我們什麼?
這就是用疑問句做開場。

🔖肉﹕重點,也就是漢堡的靈魂所在,你可以條例式重點,抓住主軸不離題。
重點如果是豬肉,就是豬肉堡;若是自我介紹,就是自我介紹堡;若是推薦書籍,就是書籍推薦堡。

舉例﹕表達力分為語言與非語言訊息,語言包含說話內容(所想)、聲音情緒(所說),非語言包含肢體展現(所做),三大方向的呈現…等等…,書中種種詳細的介紹都在告訴我們﹕「你的每個狀態,都在告訴別人你是誰。」

盡可能將重點濃縮到兩至三個,並用條列式的方式將重點說出來,可以多使用「首先、再來、以及、接著、然後」等連接詞,讓說話或寫作更有層次。

🔖菜﹕也就是舉例或解釋,是讓主題更添色彩,讓漢堡更有滋有味的配料。

舉例在第三章節裡有提到六種毀滅溝通好感度的話習慣,裡面有許多老師生活上發生的真實案例,不僅寫實,同時也可用來警惕自己不要踩到這些誤區。(這裡不多做說明,快去參閱老師的書一探究竟)

🔖最後一片麵包﹕結尾,可以採用封閉式結尾,或行動式結尾。不讓場面尷尬,甚至可以用自信或鼓勵的結尾做完美ending。

舉例﹕這本書適合推薦給想要增進溝通表達力、學會使用聲音與說話技巧開創人生、提升好人緣與好感度的朋友。(請參閱本篇結尾)

✨#超暖心傾聽三部曲﹕

好讀版請前往 #丁宣的幸福閱讀館 部落格:
連結:
https://vocus.cc/article/64453d12fd89780001017f9c


//

#能閱讀是幸福的 #丁宣的幸福閱讀館

#IG帳號:ding_hsuan_reading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