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img
鳳梨冰

17則書評

17本書評分

0位追蹤者

0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17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臺灣神鬼傳奇:太子與鐵道上的男孩
讀者評分
5.0
|
2023/11/08
劇透警告

忘了從哪裡看過一段話-小說家是知識儲備最豐富的一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讀著《太子與鐵道上的男孩》的試閱文檔讓我更加相信這個說法的真實性。
故事從一個男孩和褐角鴞的相遇說起,雖然相遇這個詞並不貼切,完全無法呈現當時那種幽暗陰森、詭譎緊張的氣氛,但隨著男孩奔跑的身影穿梭其中,一隻被誤以為高冷實則社恐的褐角鴞突然出現,拯救了迷路的男孩和迷茫的讀者,相遇不只是一種救贖,同時也開啟了一個讀著讀著就入迷的故事。
男孩以受害者的姿態出現,又像領路人那樣不時透露一些奇怪的線索,引導讀者和故事裡的大人們去探查事件的經過。故事裡的警察和兒童心理專家是性格豐滿立體的兩個大人,很真實很細緻,自來熟男孩與市井氣息濃厚的刑警和面臨單親媽頻繁催婚的高學歷兒童心理專家,非常衝突也非常有趣的組合,雖然沒有明確信息指出這個無人傷亡的事件在之後的故事裡會立案追查,但失蹤後又出現的男孩們、斷片的記憶、怪異的預言、相同的見聞、停駛的老舊鐵路線、疑似外星人和魔神仔出沒的蛛絲馬跡,全都讓人懷疑這是個不單純的故事,也讓人分外期待後續發展。
展開
無名偵訊師
讀者評分
4.0
|
2012/10/02

作者馬克.艾倫.史密斯( Mark Allen Smith)完全沒有浪費自己身為電視節目及紀錄片製作人兼編劇的才華,他憑藉著過往的見識與經歷創作出一個精彩故事--劇情、動作、鬥智、懸疑樣樣不缺,節奏緊湊卻不雜亂。這是一本光憑題材就十分吸引人的佳作,就算少了一般預期中應該要有的聰明漂亮火辣女性角色,但光是有蓋\格和哈利兩個就足以讓讀者目不轉睛的繼續看下去。

以一位主角而言,『蓋\格』無疑是我所見過最神秘的一個。

他的稱呼是謎--蓋\格二字像姓又像名,而且是他自己創造出來的,或許\有意義又或許\無意義,就像他以往所捏造過的任何一個假名......不,那甚至稱不上是假名,對他來說,不管叫蓋\格或約翰都只是代號,一個方便別人叫他和辨認他的代號。

他的過往是謎--就連他自己也只隱約記得部分片段:巴士、陌生的上下車地點、空白的記憶,無從得知自己來自何方或將往何處去。

他的職業是謎--『偵訊師』乍聽之下好像是很正派又專業的工作,但實際上那些接受偵訊的對象大多是蓋\格的客戶經由非法手段擄來的,儘管蓋\格的專業度無庸置疑,可是偵訊師之名反倒像是一種嘲諷。

關於蓋\格的一切我們所知有限,神秘如他,完全不需要做任何事就能令讀者印象深刻、難以忘懷,然而作者替我們準備的驚喜卻遠多於這些。

蓋\格替中情局審問囚犯,也幫黑道老大揪出叛徒;蓋\格是玩心理戰術的專家,但私下卻求診於心理醫生;蓋\格的執業手段令人膽寒,可是他絕對不碰小孩與老人;蓋\格無情無愛,不過他對街角的一個老榮民卻十分仁厚。還有,蓋\格是無師自通的裝潢高手,他不但親自完成一幅藝術性極高的實木拼貼地板,同時也在家中裝設內爆自毀裝置。

從前的蓋\格猶如一張白紙,而現在這個為讀者們所熟知的蓋\格則是白紙上的問號,一個大問號。

無從捉摸的性情、看似鐵律卻意外有彈性的接案原則以及他對特定人士的純粹信任與關懷,全都讓蓋\格變得不像蓋\格,但諸如此類的人性描寫卻也增添了他的血肉、更加真實無虛。弔詭的是,正當蓋\格慢慢『實體化』的同時,他的搭檔哈利反而開始脫離平凡人的形象,變成另一個讓讀者驚愕的問號。

意外走偏的人生、突然冒出來的妹妹、隱藏版的電腦駭客身份......

一個看似註定被邊緣化的角色卻讓作者大筆一揮成了不亞於蓋\格的亮點,老實說我並沒有預料到這招,可是我很高興自己看走眼。以一個出場角色不算多的故事而言,《無名偵訊師》無疑是劇情設計和人物描寫皆為上乘之佳作。

一個故事裡出現兩大問號--而且從頭到尾只解了一半--如此吊胃口的設計,叫人怎能不被吸引、怎能不著迷?
展開
幸福的麵包
讀者評分
4.0
|
2012/08/30

溫暖的故事總是能撫慰人心、提振精神,當溫暖遇上美食效果更是加倍。

《幸福的麵包》由數個段落所組成,貫穿全書的主角是共同經營複合式咖啡館的理惠和水縞 尚。作者以倒敘的方式娓娓訴說一個又一個平凡簡單的小故事,看似無關的事件和人物因為這間名為『瑪尼』的小店串聯起來。瑪尼咖啡館接待過形形色色的客人,也為這些客人量身製作許\多特餐\,一杯細心調製的深焙咖啡、一個灌注活力的豆仁麵包,有人在這裡治癒情傷、有人找到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有人藉此修復親子關係,就連神祕的兩位店主人也透過美食的香氣漸漸打開心房,重新認識自己。雖然文字無法傳遞味道,可是卻能將理惠的細膩與尚的溫柔展露無遺。

一開始作者沒有清楚交代咖啡館成立的經過和兩位店主人的來歷,而是藉由一個個小故事慢慢釋出些微訊息,直到最後一個段落再將其整合並完整陳述,全書唯一的小爆點就在於這個專屬理惠與尚的隱藏版秘辛,它解釋了理惠面對來自東京的客人無理取鬧時的反應還有老先生覺得理惠與尚之間有種奇怪氣氛的原因。

一個普通易讀的故事、一本簡單輕鬆的小書,可是愈平凡愈簡單的事物愈能讓人感同身受,也愈值得細細品味。

即使沒能親口品嘗理惠及尚的手藝,可是隨著書中人物哭哭笑笑,我覺得自己彷彿也被治癒了。
展開
GOLD
讀者評分
5.0
|
2012/06/13

柔伊、凱特、傑克、湯姆教練--這四個人都是自由車賽中戰績輝煌的選手,作者在他們的個人心靈層面著墨頗多,我非常喜歡作者對於凱特和柔伊之間微妙情感的精準拿捏,既巧妙又細膩。
直到讀完最後一頁的最後一句,我才確定作者對凱特和柔伊始終是公平的,原來這個故事沒有好人壞人,原來她們都曾經失去最重要的人事物,而那些遺憾造就了現在的她們,也造就這個如玻璃般晶瑩美麗又危險易碎的故事,儘管我喜歡完美--完美的角色、完美的情節、完美的結局--但這個故事卻是由不完美孕育而生,乃至近乎完美。
展開
GOLD
讀者評分
5.0
|
2012/06/13

每次在路上遇到賣力騎車的車手時我都會猜想--他/她是不是比賽選手呢?是不是正在做日常訓練呢?我喜歡看著人們為自己在乎的事情而專注努力的樣子,特別是運動選手,賽前十年功\往往只為出賽一分鐘,要是沒能贏得勝利感覺就像是連帶輸掉了過去苦練的光陰,單憑想像就替他們覺得心痛。尤其是那些參加個人賽的選手們,比方說台灣人比較熟悉的高爾夫、網球、超馬、柔道和跆拳道......等等,即便有家人和粉絲的支持與鼓勵,但是所有的辛苦緞練和緊張驚險的比賽過程都得靠自己一個人獨撐大局,沒有人幫得上忙,也沒有人可以倚靠,無怪乎教練們總說『心理特質』是很重要的因素,唯有高EQ和堅強的心智才能助他/她們熬過不順利或不如意的時刻。讀過《GOLD》之後我更確信一句話--專業運動員絕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一群人。
作者以自由車賽事為題寫成《GOLD》一書,三位年輕主角均為前途看好的選手,青少年時期因參加菁英培訓計畫而結識,自此命運糾結、難分難解。三位主角的原生家庭都有著部分缺憾,凱特和柔伊家是單親,傑克的父母雖然沒有離異,但家裡狀況似乎不少,三人的教練--湯姆--始終扮演著如父如兄又如友的角色,而湯姆自己的家也早已分崩離析。是巧合嗎?我想應該不是。
柔伊、凱特、傑克、湯姆教練--這四個人都是自由車賽中戰績輝煌的選手,作者在他們的個人心靈層面著墨頗多,故事一開始就以柔伊出賽雅典奧運時的心理狀態起頭,她的慌張、不安和內疚最後因為湯姆教練的一句話而釋懷,事情看似就此結束了,但藉著作者絕妙的跳躍式安排,讀者卻得以在故事中其他的時間點一窺事情原貌並慢慢了解到柔伊最初的慌張、不安和內疚所為何來,慢慢的,柔伊狂放又狂傲的個性逐漸展露無遺,相較之下,原本成績及天份都勝過柔伊卻甘願為孩子犧牲參賽機會的凱特就顯得討喜多了。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可惡之人難道沒有可憐之處?又或者柔伊僅僅是一個麻煩又討厭的反派角色?
不,作者刻意繞個彎讓我們透過湯姆教練和凱特來認識柔伊--對湯姆教練來說,幫助柔伊成長(無論是專業技能或人格)間接彌補了他心中對於妻、子的歉疚,柔伊始終是當年那個十九歲的女孩,叛逆依舊、孤寂依舊、憤怒依舊,身為教練和朋友,湯姆真心喜歡她卻也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無法真的幫助她;對凱特而言,柔伊的生活是她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令她又羨又妒,但她所擁有的幸福家庭竟是藉著柔伊的無心之過而促成的,對此,凱特卻又無話可說。
有趣的是,凱特在柔伊眼中也是令她又羨又妒的對象,從初相識時的明爭暗鬥到各自成家、成名後的相敬如賓,兩人亦敵亦友的關係撲朔迷離,有時彷彿一不小心就會擦槍走火,有時卻親如家人姐妹,我非常喜歡作者對於凱特和柔伊之間微妙情感的精準拿捏,既巧妙又細膩。
直到讀完最後一頁的最後一句,我才確定作者對凱特和柔伊始終是公平的,原來這個故事沒有好人壞人,原來她們都曾經失去最重要的人事物,而那些遺憾造就了現在的她們,也造就這個如玻璃般晶瑩美麗又危險易碎的故事,儘管我喜歡完美--完美的角色、完美的情節、完美的結局--但這個故事卻是由不完美孕育而生,乃至近乎完美。
展開
聖者之物
讀者評分
4.0
|
2012/04/01

初識潘德嘉是在《硫磺之火》,很高興能搶到這本書的試讀,否則我很可能不會認識這個迷人的FBI探員,書海浩瀚一如人海茫茫,若是沒有試讀活動牽線,我要如何在眾多故事中尋覓他的身影?所以說......這應該就是命定的相遇吧!

附帶一提--《死亡之舞》和《死者之書》我當然有買,潘德嘉大人。

讀過【超自然謎殺三部曲】之後,我徹底迷上優雅聰明的潘德嘉,無論是他辦案時的態度、推理方式或是與關係人物的互動,『潘式風格』不同於以往我所知道的任何一個辦案英雄或推理天才,所以更叫人難忘、更令人期待。

後來,我常常在讀到某本書的時候心想--潘德嘉應該會對這個事件很感興趣;或在某個故事主角腸枯\思竭的時候心想--如果是潘德嘉應該會先查A再查B。

可是親愛的潘德嘉......你在哪裡?一年、兩年、三年、四年......等等等等,《聖者之物》中文版竟然就像該書中惠特西探險隊所找到的柯索加文物一樣遲遲不見蹤影,雖然等書的過程很失落也很灰心,但這意外的插曲卻也加強了【超自然謎殺系列】的神秘感。這一點恐怕是作者們始料未及的。

《聖者之物》與零八年出版的【超自然謎殺三部曲】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本書中角色數量頗多,潘德嘉和達戈斯塔的戲分也因此被瓜分,所以像我一樣期待看到潘德嘉大顯身手的讀者恐怕會有點小失望,但畢竟這是潘德嘉和達戈斯塔初相遇、初搭檔的第一個故事,『嘉達配』尚未成名,平均發展每條路線、每個角色,也是必然的。

故事從惠特西探險隊的遭遇開始說起,翻沒幾頁就看到很嚇人的部分,既驚悚又刺激,同時也不免令人好奇接下來的狀況。時序從過去進入現在,博物館一天之中竟然發生兩起命案,死狀不只悽慘還十分詭異,這時,達戈斯塔副隊長出動了,不久,潘德嘉探員也現身,一個關於『死去』的故事漸漸暗濤洶湧。

首先,潘德嘉和達戈斯塔受到博物館方面的阻撓,調查工作和安全維護綁手綁腳施展不開,所幸博士研究生瑪歌對博物館裡發生的命案充滿了普通人不該有卻也最豐富的『好奇心』,當然,多半是經由博物館聘請的傳記記者史密斯貝克推波助瀾所致,可是這兩個位於博物館人事最底層的小咖能幫上什麼忙呢?事實上,真正幫了大忙的人是瑪歌的指導教授佛洛克博士。

起初,以潘德嘉為首的警方和以瑪歌為首的博物館員工各自以所能取得的資源分別對命案兇手做了一番調查,直到潘德嘉被博物館館長陰了一招,指揮權轉交給紐約調查站的某人(不重要,我連名字都忘了),而瑪歌和博士也幾乎就在同時發現了兇手的驚人秘密,問題是正在舉辦盛大開幕酒會的博物館高層連聽也不聽就把他們趕走,碰了一鼻子灰的博士立刻便想到--應該去找潘德嘉。

接下來才是潘德嘉和達戈斯塔(連同瑪歌和博士)兩人大顯身手的時刻到來。

博物館地底迷宮密道、狡猾弔詭的兇手、酒會現場千人爆衝、展覽大廳闇影幢幢、停電、槍戰、突擊小組馳援......生死決鬥......

再一次拜讀道格拉斯.普萊斯頓(Douglas Preston)及林肯.柴爾德(Lincoln Child)的作品,我發現《聖者之物》就跟記憶中的《硫磺之火》、《死亡之舞》和《死者之書》一樣好。即使這是潘德嘉魔力施展最少的一集,可故事本身的魅力完全無庸置疑。驚人的曲折與伏筆樣樣不少,兇手之謎就像層層疊套的俄羅斯娃娃,拆開一個還有一個。好幾次我以為自己已經猜到兇手的真實身分,但接著卻發現答案根本錯得離譜,甚至讀到最後一頁我才驚覺從頭到尾我根本連一題都沒答對,輸慘了。這是我讀推理故事極少碰到的狀況。

儘管如此,我還是很喜歡這種被矇(ㄇㄥ)的感覺。我認為過去喜愛【超自然謎殺三部曲】的讀者絕對不能錯過這集。

另外,以前沒讀過【超自然謎殺三部曲】的讀者,建議你完全不要理會我個人對潘德嘉的過度迷戀,細細品味這個故事就對了。
展開
馭電人
讀者評分
5.0
|
2011/04/18

事實上,我在收到這本書的第二天就讀完了,可是這篇心得報告卻一改再改,遲遲無法完成。通常只有兩個原因會造成這種鬼擋牆效應(?),一是難看到無話可說,二是好看得不必多說。

傑佛瑞‧迪佛當然是後者。

從短篇到長篇,從邪惡、驚悚到懸疑,傑佛瑞‧迪佛的作品風格多變、題材豐富,這次他以『電』為主題發展出一個駭人聽聞的絕計陰謀,為此還特地請來筆下最厲害的神探--林肯‧萊姆--和壞人一較高下,諜對諜、計中計,竟然也將一個原本結構並不複雜的故事織成了一張密密實實的網,令讀者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故事一開始就投下一顆大爆彈--先是電廠供電異常接著公車變火球,而林肯一組人也立刻接獲委託並主導辦案,節奏明快絕對是這位作者的一大優點,巧的是,這也剛好符合林肯的行事風格,只不過這回他所面對的敵手是『電』,要比快......人絕對快不過電,也因此林肯手下的兩名大將竟也在勘驗現場因為緊張過度而頻頻失誤,叫人讀著讀著不禁捏了一把冷汗,心也跟著時而揪緊、時而七上八下。

電無形,而死亡則是如影隨行。

這個故事集結驚悚、推理、鬥智以及心理戰術等多層次鋪排,其精采程度比起同樣以林肯‧萊姆為主角的《人骨拼圖》絕對猶有過之。

任何一位喜歡傑佛瑞‧迪佛或是喜歡林肯‧萊姆的讀者都會對《馭電人》這本書愛不釋手。
展開
冰淇淋女孩
讀者評分
4.0
|
2010/07/15

在謀殺推理故事大受歡迎的年代裡要如何顯得與眾不同、如何殺出一條血路爭取讀者注目?

只要學習桃樂絲.庫姆森 Dorothy Koomson的寫法就對了。

我讀過《早安,陌生人》,對於作者寫女人內心世界的細膩筆觸印象深刻,也被她詮釋女人奮勇抵抗暴力與心魔的文字深深觸動。這樣的一位作者,我不清楚自己該抱持著何種期待來看她的新作--我知道她很厲害,但接下來呢?她還會帶給我什麼驚喜?

於是,我放空一切、拋棄原先讀《早安,陌生人》時的感動、毫無預設立場的開始閱\讀,而《冰淇淋女孩》也果然跟作者之前寫的故事類型大大不同--主角更多、人生更糾結、待解的心結與謎團更是前所未有的複雜--我開始懷疑作者企圖侵略推理作家們的地盤,因為這個從簡介看來似乎是純女性觀點的感情故事居然比很多推理小說更有推理味,舉個簡單例子:兩位同樣飽受殘害與荼毒的女性都聲稱自己沒有犯下殺人罪,其中一個獨自舔拭傷口並坐牢二十年、另一個默默忍受家人誤解並飽受社會異樣眼光生活了二十年--我們該相信誰?我們又該同情誰?還有,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記得多年前讀《無辜之人》這本書時我面臨了同樣的難題,我在心得中提到我同情所有無辜受害之人,不過卻有其他讀者認為這種想法很鄉愿,甚至有崇拜罪犯之嫌。

老天爺啊!我想祢一定能懂--

審判是一件最最容易的事,相信才是最難的

在這個凡事講求精密證據、凡事滴水不漏的時代中,要判斷一個嫌犯的是非對錯尚不能做到完美無憾,那麼在更早先的時代裡、在學識未普及、在法律照顧不到的角落、在人們刻意忽略的陰暗處......有多少人是莫名其妙被犧牲或者被陷害的?

誰都不敢說沒有吧?!

我不是一個崇高無私心的人道主義者,我有不可觸碰的地雷區、也其他人一樣有著拼命也得守護的人事物,但如果我的狹隘和偏頗危害了別人或者別人想守護的重要人事物,那就是不可原諒的錯誤。

我想,我是個嚴重的道德潔癖者,即便在書中的虛擬世界亦是如此。

所以,這本書再度迫使我不得不用心衡量、不得不用心推理--事實的真相為何?

結論......?沒有結論,多謝可惡又可愛的出版社試讀活動小組,試讀本只給到第七部,帕琵\和莎蓮娜終於對著各自重要的人敞開心胸重提當年往事,兩個人的說法都有一定的可信度。膽小畏縮的帕琵\和冷靜自持的莎蓮娜都不像是會痛下毒手的殺人犯,畢竟,她們已經遭受非人對待很長一段時間,何苦要在對方和自己的心上多劃一刀?

但要是少了那麼一下......噩夢恐怕永無止息的蔓延--想到這點又讓我開始懷疑猜忌,啊啊啊!誰來評評理,這根本是推理小說才有的讀者矛盾吧?!

細膩的成長心路歷程描寫、親情中愛與恨的衝突、連番錯誤造成的人生失衡、過往記憶和現實生活的劇烈拉扯--本書在這些方面都有極為出色的表現,一個看似簡單的情殺事件從單純的司法問題演變成社會問題,背後的深意及影響層面值得再三思考與警戒。

最後,我要來猜一下真正的兇手......


帕琵\??


帕琵\的爸爸還是媽媽??


帕琵\的外婆??


莎蓮娜?


莎蓮娜的姊姊之一菲菲??


還是莎蓮娜的姊姊之二小美??


或者--根本就是忌妒莎蓮娜的薇若妮卡設計陷害??




以上,我把幾個曾經出現在事件中的人一一點名,有讀過這本書的人應該能發現我漏了兩個--

沒錯,就是死者馬可士和他傳說中的前妻瑪琳。


首先,我懷疑兇手可能是瑪琳。

名義上稱為前妻的瑪琳可能並沒有完全並徹底的擺\脫馬可士,當她忍無可忍之既--天下事就有這麼巧--瑪琳決定在命案發生同一晚親自找馬可士攤牌,當然,那時她並不知道莎蓮娜和帕琵\也做出同樣的決定,因此,當她發覺馬可士已不再像往日那麼強勢、那麼駭人之後,瑪琳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永遠解決這個自己招惹的噩夢。

她也許\有想過又或者沒想過帕琵\和莎蓮娜會被當成『冰淇淋女孩殺手』,關於她們倆的一切,瑪琳也許\知道又或者不在乎,當人生陷入萬劫不復之境,自保和自救的念頭會戰勝一切,因此我認為昔日的受害人變成今日的加害人並非不可能,更何況她還有一個兒子,母親為了子女什麼事情都辦得到。


再者,我認為兇手更可能是馬可士自己。

他曾經對莎蓮娜說過不止一次的『玉石俱焚宣言』、他的強烈操控慾和變態野心......全都是前兆。

馬可士在最後發覺大勢已去、自己也傷重而飽受皮肉痛苦的狀態下,瘋狂加上曲意的抱負與仇恨心--極有可能使他走上自戕一途。

儘管我認為像他這樣的人渣如果死得這麼『符合讀者想像與期待』真是太便宜他了,但是在不增加其他受害人的前提下--這樣的安排已經是不完美中的完美。


以上純屬個人猜測,結局我還不知道,不過我最希望是壞人自己掛掉自己、替書中的虛擬世界收拾掉萬惡之源,如此一來--就算過去的傷害已經造成,但當年的受害者終於能擺\脫夢魘、重拾平靜的生活。也許\......一開始並不會太平靜,但就像【侏羅紀公園】裡的名言--生命終歸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不負責推理結束,接下來就期待新書出版之日,看看作者會丟給讀者們怎樣的未爆彈,我相信,應該會炸出一朵又大又美的火花。
展開
琥珀廳
讀者評分
4.0
|
2010/03/31

《琥珀廳》文如其名,『尋寶』是貫穿全書的主題,但故事主角反倒是兩個完完全全的門外漢。

瑞秋是位一板一眼的法官,保羅是知名的遺囑律師、也是瑞秋的前夫,兩人之間的情愫將斷未斷,而『琥珀廳事件』則成了替他們重新牽線的契機。

我很喜歡這兩個角色,雖然沒有拳腳功\夫、沒有武器、也沒有獵寶人的專業能力,但是憑藉著本身的觀察、判斷力和敏銳度,他們合力克服一次又一次的危機。

作者顯然也很喜歡這兩個人,儘管落井下石的力道完全不手軟,但是該給糖吃的時候也不吝嗇,讀到最後會驚喜的發現──嗯嗯,真是一個讓人滿意的好結果啊!

讀這本書之前,我對『琥珀廳』的了解等於零,慢慢的,愈深入故事內容才愈能明白琥珀廳之所以讓人著迷的原因。作者對於琥珀的色澤與香味描繪得頗有深度,雖然我對於琥珀廳實際的大小還是沒什麼概念,不過每當看到書中提及琥珀廳的段落我彷彿真的能看見、能感覺到琥珀廳之美。

但是,為了一件稀世珍寶而拼命……究竟值不值得?

作者利用獵寶人諾爾和蘇珊之間的生死搏鬥來為我們找出正確答案。姑且不論結果,單看這兩個壞傢伙耍狠還真過癮!拳腳刀槍樣樣都來,稍一閃神就會一命嗚呼。

故事到了尾聲,我很高興最後是這樣的安排,算是──最能抒發心中不平之鳴的完美結局。

在書裡……也許\不是人人都能得償所願、開開心心,但至少身為讀者的我看完這本書心情很愉悅。
展開
機械心
讀者評分
5.0
|
2009/12/10

每次讀奇幻故事總讓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期待故事充滿驚喜和各式各樣炫麗漂亮的妙點子,這個簡單願望從來不會落空。可是每次歡歡喜喜讀著卻總是太快來到尾聲,「故事好短、頁數好少」,未能盡興的缺憾倒是屢屢讓人心碎。

沒有意外的,《機械心》也是一個很棒卻又很短的奇幻故事。

主角「傑克」以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為讀者講述他一生的經歷。從一個凍僵的小生命開始,不受期待、不被疼愛,母親生下他之後便頭也不回的離開,甚至沒看他一眼。未曾感受到人間溫情的小小心臟絕望的放棄了,幸虧瑪德蓮揮動魔指替傑克爭取生存機會,用一個迷你木頭咕咕鐘帶動罷工的初生心臟,簡直比【醫龍】(日劇)裡的朝田醫生更神、更厲害。

提起這段過往,傑克幽默風趣的語調沖淡了些許\悲情,只可惜他的樂觀無法改變註定要一生渴求愛、追尋愛的宿命。

看到這裡,很多感情豐富的人(尤其是母親)大概都要哭了,失去母親的傑克、失去孩子的瑪德蓮、失去家庭的亞瑟,破碎的人帶著破碎的心和靈魂群聚,彼此照顧、彼此安慰,可是為什麼都沒用呢?為什麼靠著彼此取暖都沒用?

傑克還是渴望小歌女的愛,瑪德蓮還是害怕再度失去,而亞瑟還是念念不忘拋棄他的妻子。

原來,人是貪婪的。

對於愛,我們永遠希望能擁有更多,永遠覺得已經得到的那些還不夠。

起初我有點擔心故事會愈來愈悲情深沉,幸好小傑克是個充滿熱情的男孩,他亟欲探索外面的世界,勇敢而果決,故事隨著他蹦蹦跳跳的步伐起舞,節奏忽快忽慢,就像那顆有時需要校正的機械心,儘管令人擔憂卻從沒出過錯,可靠得很。

一直到後來,流淚\的預感還是成真了,《機械心》有一個很奇妙的緣起,最後的收尾除了驚嘆號之外自然不做他想。傑克因愛而生的忌妒重重傷了自己,瑪德蓮的警告沒能發揮作用,或許\應該說~機械心的運作法則一直都是操控在傑克的手裡。

因為機械心而延續的生命,又因為機械心而必須從頭再來,那一瞬間我突然懂了瑪德蓮不厭其煩的告誡,也終於明白亞瑟他們寄給傑克的短信內容,一切都是因為愛。

多年後重返家鄉的傑克大概也瞭解了,小歌女就如同母親飄忽的身影,是渴望卻不可得的空想,因為抓不到而拼命伸長了手,要不是有那些臨時拼湊的家人盡全力拉住傑克探出去的身子、做他一輩子的靠山,傑克恐怕早就摔碎了。

窮其一生才明白真愛在身邊,多麼大的代價啊!

變成大人很多年以後我才了解當年(現在亦然,只不過方式不同)將我捧在掌心上呵護的大人有多辛苦、有多…ㄞˋ…我,只是生在一個以行動代替言語的實際家族裡,那個唸起來不難的字卻像傑克的時鐘一樣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我沒聽過,自己也無法開口說,那是一個必須等很久很久、真正長大以後才會明白的字眼。我懷疑自己也和傑克一樣有一顆凍僵的心,也許\所有的大人都是這樣長大的,所以終其一生都在尋找那一把可以幫助我們解凍的鑰匙。

大人世界的甜蜜與苦痛,只有大人才懂。除了這個我還懂了~原來每個大人都在變成大人之後才發現自己根本不想長大。
展開
亡靈的頌歌
讀者評分
4.0
|
2009/11/30

小鎮、死屍、宗教祕聞、鑑識辦案....

這樣的題材向來是推理小說作者的最愛,可以大書特書的轉折無限多,血腥、恐怖、暴力、驚悚~不但容易發揮、也很容易吸引讀者。

不過要在舊梗裡面挑出新花樣可就需要多點創意和巧思。

《亡靈的頌歌》這本書將所有的舊梗一次用足,尤其是死屍的部份,有難以確認死亡年代的、身份顯赫的、奇型怪狀和支離破碎的,無論聽起來或實際讀起來都是一劑猛藥。

然而藥下得重不一定好看,份量拿捏精準才是巧妙關鍵。作者深知這個道理,而且揮灑自如。

「不太血腥但微微驚悚」是作者賜死書中角色時的特色之一,將具有特殊含意的物品塞入死者口中雖然不是少見手法,但冬青加莓果....這麼有聖誕節氣氛的「小物」倒是挺新鮮的,這是特色之二。

而主角伊嵐以考古學家的身份深入調查崔諾被害之謎可說是本書的特色之三,以考古學家為主、博學男友和法醫為輔,這個組合充滿了新意,並成功\跳脫CSI式的辦案手法,不以科學鑑識或蒐證來尋找答案,伊嵐轉而向身邊的人們挖掘資訊,從臨時工到修女、從正直到謊言,伊嵐繞了一大圈追兇,從原點奔向終點又退回原點。

曙光乍現、黑闇又臨,迂迴漸進式的手法並不罕見,但這本書裡的愛爾蘭風情顯然和節奏明快的美式作風或歐式冷硬派大大不同。該怎麼說呢....在伊嵐轉得飛快的思緒裡有一種優雅柔和的節奏,從自我對話到證據在握的階段中,伊嵐不只一次和男友展開精彩對談,在他們討論的過程裡有一種浪漫情懷沖淡了肅殺的氛圍。

其實,早在讀到一半的時候我就已經猜到幕後黑手的真實身分,不過除此之外未解的謎依然是令人十分在意的重點,所以我還是徹底讀完了整本書。

最後的結尾不讓人意外,但背後的祕辛卻略帶悲涼。

出色的開頭、完整的結尾,剛剛好的滋味。
展開
不專業偵探社
讀者評分
5.0
|
2008/02/12

雖然我很懷疑…如果真有一家店敢叫「不專業偵探社」、自己是否會有勇氣深入其中一探究竟?不過我很確定…這本書就是因為這個弔詭的名、才吸引我一看再看、手不能停。

「不專業偵探社」的成員個個不專業,有提前退休的警探、替姊姊調查男友行蹤的雞婆小妹、頭腦聰明卻志不在此的完美長子、以及專門惹事生非的麻煩女兒,對了…還有一個癌症痊癒之後、決心放縱自己的怪怪大伯、和一個暫時還看不出將會有何作為的小女兒。

如此令人咋舌的「黃金陣容」…不兩光也難。

可偏偏這家人彷彿註定了要吃這行飯,他們的天賦才能勝過一切專業訓練,敏銳的嗅覺、運用自如的謊言、自然而熟練的實戰經驗…通通變成最有利的絕佳優點。

「不專業偵探社」看似不專業、實則令人驚豔。

透過伊莎貝爾的眼、我看到一個自己從未接觸過的世界,透過伊莎貝爾的回憶和落落長的清單、我能感覺、能體會…「不專業偵探社」最最吸引人的…就是不專業。
展開
SQ-I-You 共融的社會智能
讀者評分
4.0
|
2007/11/15

成為社會人好多年了,然而我卻是透過這本書才知道何謂SQ-社會智能。

人是群居動物,身旁圍繞著家人、友人、愛人,還有同學、同事、客戶…等等更為複雜的人際網絡,要是缺乏足夠的社會智能,根本無法和他人安然相處,更別說是建立情感了。

可惜的是,學校師長教導我們讀書識字,給我們知識,家人父母養育我們、栽培我們,透過諸多的幫助、我們提昇了IQ,經由多重的磨練、我們奠定了EQ,而SQ呢?應該如何學習、如何獲得?以前,我不清楚、也沒想過,現在,我知道了,卻不禁開始懷疑…自己能不能做到?

這本書為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視野,以往那些難解的人際問題、無法應付的爭執場面,在此都能找到解答,即便我不確定自己能否運用自身的影響力來提昇人際關係,但是我發現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展開
去他的萬一:酪梨壽司的紐約MBA日記
讀者評分
4.0
|
2007/10/09

很多人都遇過萬一先生或是萬一小姐,有時候因為他(她)的提醒、讓人們免於陷入意料之外的窘境,但是更多時候因為他(她)們多餘、無謂的提點和警告,使得人們高築防護網、緊閉心門。
但是這種杞人憂天的做法正如作者所說~既無法百分之百保護自己、也同時阻絕了人生更多的可能和更多的樂趣。

人生難得幾時年,有任何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至少都應該體驗一遍、試過一遍、遊歷一遍,沒有人可以欲之下一秒將會發師生什麼事,但是只要你能夠好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好好感受這一段人生,至少離開的時候可以了無遺憾、平和喜樂,這樣的人生才叫值得!

所以,去他的萬一,學習作者豁出去的精神、盡情的闖蕩吧!
展開
姊姊的守護者
讀者評分
4.0
|
2007/02/27

我不能確定自己比較同情誰~無辜的安娜還是凱特?矛盾的莎拉還是布萊恩?或者是被忽略的傑西?因為他們都沒錯,他們都因為一個難纏的疾病痛苦萬分,他們都想過正常人的生活,他們都想永遠的擁有彼此,可惜事與願違,很多時候他們被迫在命運揮拳出招前先設法防堵、回擊,儘管每一次的反擊都讓他們痛苦不堪,他們還是努力了十幾年,每一天、每一分鐘都是戰戰兢兢的過著,深怕少了誰....家就不完整了。

書中的母親莎拉說過一段話:
我的人生宛如建築物著火,我的一個孩子在裡面,而唯一能救她的機會是派我的另一個孩子上場,因為只有她認識路,我知道我在冒險嗎?我當然知道。我了解那可能導致我或許\會同時失去兩個孩子嗎?是的,我了解。我知道或許\要求她去做是不公平的嗎?我絕對知道。可是我也知道那是我唯一可以同時保住她們兩個的機會。那合法嗎?合乎道德嗎?那是瘋狂的或愚蠢的還是殘酷的主意?我不知道。可是我衷心相信那是對的。

這就是讓我無法判斷自己究竟比較同情誰的原因,故事裡沒有所謂『好人』或是『壞人』的區別,因為每個人都是那個罕見疾病的受害者,每個人的決定或許\都是對的,但也或許\都是錯的。生病的凱特很無辜,被當成藥倉的安那很無辜,一心想救女兒的母親莎拉很無辜,被當成空氣沒人理、不被期待的哥哥傑西也很無辜,永遠都要保持鎮定、撐住整個家的爸爸布萊恩同樣很無辜,每個人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持家的完整性,每個人都想找到自己在家裏的定位,每個人都在期待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展開
玫瑰圖鑑
讀者評分
5.0
|
2006/04/30

喜歡玫瑰的人一定會喜歡本書,除了介紹很多玫瑰的品種,還有各種玫瑰的習性解說,真是好看又好用 ^^
展開
明道的冒險世界
讀者評分
5.0
|
2005/07/19

如果人生只有六十歲的生命,我花了三分之ㄧ以上的時間停留在同一個地方從沒離開過,世界之大,我多希望能有機會看上ㄧ眼,多虧了明道的冒險王,即使沒離開過台灣,至少我看到了台灣以外的世界,明道是最佳導遊,熱情又真誠的介紹各地風情,濃濃的人文氣息使我深深嚮往,有這麼一位導遊真棒,爬過ㄧ行行的文字。我彷彿真的到過書中這些國家,隨著明道時而感動掉淚,時而驚訝不已,這不只是ㄧ本旅遊文學作品,更像是一個私人專屬的旅遊頻道。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