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SQ-I-You 共融的社會智能
  • 定價:400
  • 優惠價:936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2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愛、權力與同理心 -->P.046
《EQ》關注的是我們處理自身情緒的能力,以及建立正向人際關係的內在潛能。但本書則進一步擴大視野,從EQ單人心理學變成SQ的雙人心理學!

繼EQ之後,下個十年的關鍵準則,就是社會智能SQ。
如果智商代表一個人的學習能力,EQ則是有良好的自我情緒管理,但現在,丹尼爾.高曼要你超越自我,提升社會智能,像甘地一樣擁有感動別人的能力!

生物學+社會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 《EQ》作者 丹尼爾.高曼 年度新作

「電視會讓無數人在同一個時間聽同一個笑話,但仍然感到孤獨寂寞。」──1963年,詩人艾略特(T. S. Eliot)

現在網際網路和電子郵件興起也造成同樣的衝擊,在許多人的生活中甚至更取代電視,成為閒暇時間的主要活動。

「物質與精神」的平衡

衡量個人幸福感的新方法,不僅針對收入與就業狀況,更要考量人際關係的滿足感,以及生命的目標感。SQ開發快樂腦,追求快樂成長力;啟動社會腦,促進群我管理力。
人人和解共融,社會共生共榮!

EQ理論大進化,提升SQ更重要

◎「人是相互影響的社會動物。」人際關係的運用巧妙,如同藥品,用得好就像吃維他命,健身補體;運用不當就好比吃了毒藥,不僅傷己也害人。改變對待他人的態度,將增進群我之間的和諧與社會的融合。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感最重要的來源。幸福感──是否快樂,是否滿足?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價值。多和能令我們快樂的人在一起,讓每一種關係都惠我良多,溫暖的人際關係是「人類生存最佳狀態」的核心特質。

◎人際關係中的「I-You」模式,能讓同理心發揮作用,轉變為關懷的行為。社會腦是一套內建的系統,引導我們幫助他人、善盡職責,並以行動落實同情心。從當前的社會與經濟狀況來看,社會智能這種關懷洋溢的感受能力,將會發揮非常可觀的成效。

教養出快樂孩子有方法嗎?美滿婚姻的基礎何在?企業領袖或教師怎麼領導員工、激勵學生?被偏見和恨意分離的不同族群如何能和平共處?高曼為我們獻上良策。

從抓住第一印象到複雜的兩性相吸,高曼不僅說明新科學能穿透日常人際互動,更真誠傳遞人類對於同理心、合作與利他存在著既有偏見,不管是自己或他人都需要培養這些能力,增加社會智能。

作者簡介

丹尼爾.高曼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一九四六年生於加州,父母皆是教授。高曼博士現為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研究員,曾四度獲頒美國心理協會(APA)最高榮譽獎項,80年代即獲心理學終生成就獎,並曾兩度獲得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提名。1995年出版《EQ》一書,暢銷逾500萬冊,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十八個月。此外並曾任職《紐約時報》12年,負責大腦與行為科學方面的報導;以及《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資深編輯,文章散見全球各重要報章。暢銷著作除了《EQ》之外,還有《EQ II:工作EQ》、《心智重塑》、《破壞性情緒管理》等書。

譯者簡介

閻紀宇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曾任Discovery Channel編譯,現任光武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講師、中國時報國際新聞中心撰述委員,編譯範圍遍及國際政治、科技發展、戰爭軍事、社會趨勢、宗教信仰、人文思潮。已出版重要譯作:《決斷2秒間》、《未來在發酵》、《強國論》、《當知識份子遇到政治》、《魔鬼詩篇》、《遮蔽的伊斯蘭》、《中國即將崩潰》、《20/21》。

 

目錄

第一部 廣泛的連結

第1章 情緒經濟
第2章 契合關係的祕訣
第3章 神經無線傳輸
第4章 利他的本能
第5章 親吻的神經解剖學
第6章 社會智能新探

第二部 打破聯繫

第7章 你與它
第8章 黑暗性格三合會
第9章 心智盲目

第三部 後天培育先天

第10章 基因不是命運
第11章 安全基地
第12章 幸福的決勝點

第四部 愛的多樣化

第13章 依附的網絡
第14章 慾望:男女有別
第15章 同情心的生物機制

第五部 健康的連結

第16章 壓力的社會性
第17章 生理盟友
第18章 人性的處方

第六部 社會的後果

第19章 成就的甜蜜點
第20章 人際連結的矯正之道
第21章 從「它們」到「我們」

後記 當務之急

附錄A 高階路徑與低階路徑
附錄B 社會腦
附錄C 重探社會智能

 

  一門新科學的誕生

  二○○三年,美國第二次入侵伊拉克烽煙初起,有一天一群美軍前往一座清真寺,打算拜訪當地的伊斯蘭教長老,請他協助分配援助物資。但是這時當地民眾開始集結,群情激憤,以為美軍企圖逮捕他們的精神領袖,或者是要摧毀他們視為聖地的清真寺。

  數百名虔誠的穆斯林從四周合圍,揮舞雙手,咆哮吼叫,向這群全副武裝的美軍步步進逼,帶隊的指揮官克里斯多福?休斯(Christopher Hughes)中校,這時心思飛快運轉。

  休斯中校拿起擴音器,命令麾下士兵:「單膝蹲下。」
接下來他要士兵將步槍槍口指向地面。
然後他命令士兵:「面帶微笑。」
這時群眾的情緒起了變化,雖然有幾個人繼續咆哮,但大部分人都以微笑回應,有的人還拍拍美軍肩膀。休斯中校命令弟兄們站起來,保持微笑,緩緩後退(註一)。

  休斯中校的急中生智來自一連串風馳電掣、間不容髮的社會情境盤算(social calculations)。他必須研判群眾敵意的強弱高低,並且設想安撫之道。他必須仰賴弟兄們的訓練紀律,以及他們對長官的信賴。他也必須放手一試,以適切的表達方式穿透語言與文化的壁壘。這些心智活動全都表現為休斯中校的臨機應變。

  優秀的執法人員與軍警人員面對騷動不安的民眾能夠處置得宜,就是因為展現了恰到好處的力量,並且靈活解讀民眾的心思(註二)。無論人們對伊拉克戰爭有何觀感,這樁事件都凸顯出大腦處理社會情境的能力,應付混亂緊張的場合遊刃有餘。

  讓休斯中校能夠履險如夷的神經迴路(neural circuit),也會在我們遇見一個看似來者不善的陌生人、當下就得決定要逃跑還是面對時啟動。在人類發展史上,像這樣的「人際雷達」(interpersonal radar)曾經拯救過無數生命,至今仍是我們維繫生存的關鍵要素。

  大腦的社會迴路(social circuit)也會以比較不急迫的模式運作,引導我們處理生活中所有的人際接觸,無論場合是在教室、臥房或是商店。當一對愛侶四目相對並第一次親吻,當人們強忍眼淚而黯自神傷,都是這些神經迴路在發揮作用。當我們與朋友相談甚歡,也是這些神經迴路的功勞。

  對於特別重視調整覺察與時機掌握的人際互動,神經系統的運作不可或缺,它讓律師確信某人是陪審團的適當人選,讓協商代表研判對方提出的條件已經到了底線,讓病人覺得自己的醫師值得信賴。當一場會議出現神奇時刻,每個人都停止翻閱資料並安靜下來,全神貫注傾聽某人的發言,這也是因為神經系統正暗中運作。

  時值今日,科學已經能夠詳細解釋在這些關鍵時刻中,我們的神經系統是如何運作。

  社會腦

  本書將為一門新興的科學揭開序幕,它的發展日新月異,不斷針對人際關係世界提出驚人的見解。

  這門新科學最基本的發現就是:我們先天就具備與他人連結的神經迴路。

  神經科學已經發現,人類大腦的基本設計就是要與他人溝通,因此每當我們與他人接觸時,兩個大腦之間必定會建立密切的連結。我們以神經做為橋梁,影響周遭與我們互動的人,範圍涵蓋大腦與身體,而他人也以同樣的方式影響我們。

  甚至連日常最平凡的人際接觸,也會在大腦中以管理員的姿態出現,引導我們的正面或負面情緒。我們在情緒上與某人的連結愈緊密,相互作用的力量也愈強大。尤其是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長時間相處的人,也是我們最關心、最在意的人,會激發出最強而有力的相互作用。

  藉由神經系統的連結,人與人的大腦跳起一場情緒的探戈,舞動各式各樣的感受。社會互動有如一種人際關係的溫度調節器,不斷重新調整大腦的主要功能,這些功能協調控制我們的情緒。

  這種過程產生的感受會對身體造成深遠的影響,使我們分泌各種激素來調節生物系統,從心臟到免疫細胞無一例外。最驚人的一項發展或許就是,科學家正在探討痛苦的人際關係與免疫系統調節基因的運作有何關聯。

  人際關係不僅形塑我們的經驗,而且會改變我們的生物機能,程度之深令人咋舌。大腦之間的連結讓重大的人際關係對我們造成影響:有時是善意的表示,例如決定我們是否會被一則聽過的笑話逗笑;有時是深層的現象,例如決定T細胞(T-cell)之中有哪個基因會被(或不被)啟動;T細胞是免疫系統對抗入侵細菌與病毒的尖兵。

  這種大腦連結是一把雙刃劍:美好的人際關係能夠增進健康,惡劣的人際關係則會像慢慢發作的毒液一樣傷害身體。

  本書援引的重大科學發現,幾乎都是在一九九五年《EQ》(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出版之後問世,而且後續發現至今仍然有如雨後春筍。《EQ》的關注焦點是一組非常重要的個人能力,也就是我們處理自身情緒的能力以及建立正向人際關係的內在潛能。本書則進一步擴大視野,從著重個人能力的「單人心理學」(one-person psychology)出發,轉向在人際關係中運作的「雙人心理學」(two-person psychology)(註三)。

  我期待本書成為《EQ》的姊妹作,從不同的立足點來探討同一個人類生活領域,讓我們對自身有更廣泛的瞭解(註四)。本書著重探討人際互動過程中稍縱即逝的時刻,其意義非比尋常,因為我們知道隨著這些時刻的累積,人與人會相互影響、改變對方。

  我們的探索也有助於回答下列問題:什麼因素使一個精神病患成為危險的操控者?我們能不能幫助孩子開展出快樂幸福的人生?哪些因素讓婚姻成為滋養生命的泉源?人際關係能不能幫我們抵抗疾病?老師或領導人要如何激勵學生或員工全力發揮才智?向來水火不容的群體如何才能和平共處?對於我們能夠開創的社會,對於人生的重要目標,上述這些理念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啟發?

致中文版讀者序

  一九九五年我出版《EQ》(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之後,曾經造訪台灣,當時華文世界讀者對於情緒智能的熱忱接納,令我深感訝異。但是後來我了然於心,我所闡揚的自我覺察、自律、同理心與社會技巧等重要理念,都與傳統中國文化的深層價值相互呼應。

  當時我也看到由於社會快速現代化,某些價值出現崩解的前兆。因此為情緒智能的重要性提供科學證據,時機可謂恰到好處。

  《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一書更是如此,它關注人際關係層面的情緒智能。我之所以在這個時候寫這本書,是因為早在一九九五年的時候,神經科學界對於人際互動過程中大腦的運作,所知相當有限,但是近幾年來,關於同理心、人際和諧(interpersonal harmony)與同情心的科學資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我相信中國文化也特別重視這幾個主題。

  《社會智能》探討個人與家庭、社群以及社會的關係,揭示腦部科學研究的新發現,有助於我們瞭解人與人之間如何營造和諧關係,以及人際關係發生問題的緣由。其中最關鍵的要素可能就是同理心,亦即體會他人思緒與感受的能力,以及必要時伸出援手的自發性衝動。對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而言,挑戰在於能否發展出「悲憫的資本主義」(compassionate capitalism),判斷標準之一就是這個社會如何對待窮苦民眾,他們是競爭性經濟型態後遺症的受害者。

  我在本書中引述中國哲人孟子的話,他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道出今日科學界的發現:心智會讓我們自然感受到別人的痛苦,並且興起幫助他們的念頭。尤其是在我們與當事人實地相處時,感受會格外強烈,大腦的人際關係迴路將對方的痛苦原原本本傳送過來,化為我們自身的痛苦。然而,就社會整體而言,真正的考驗在於如何對待受苦的人:他們得到的是視而不見,還是關愛照顧?

  對於社會中不同群體之間的摩擦,我們還有許多課題要學習。任何一個社會都要特別提防群體之間的仇恨,以免整個社會的組織遭到撕裂。在此同時,每個人都必須尊重其他人抱持不同觀點的權利,這也是民主社會的基石。但是我們一方面要尊重群體之間的差異,一方面也要兼顧社會整體的和諧。因此第一步就是要聆聽、瞭解、尊重其他人與他們的意見,就算我們並不贊同也一樣。社會智能在這方面可以提供許多助益。

  如果我們能夠在家庭、社群與社會之中,找到意義豐富、和諧融洽的位置,我們自身也與時俱進、日新又新。這個理念不僅適用於中國文化,也適用於世上所有的人們。社會智能已經闢出一條康莊大道,幫助我們因應現代生活的種種挑戰。

丹尼爾.高曼

推薦序

增進人際的情緒智慧  盧蘇偉

  大家都知道情緒品質很重要;但我們生活在21世紀,每一個人都扮演著多重的角色,人際關係已不止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透過資訊媒體的傳播,我們表達的情緒會對別人有什麼樣的冒犯和觸怒,是我們難以預料的。如果能透過多一點對自己情緒的瞭解,我們會知道如何讓自己的神經系統不被外界的訊息牽動,也能瞭解我們有好的情緒品質,對與我們有連結的人,會造成什麼意想不到的影響。

  我們在工作、生活、家庭及個人調適各方面遇到的種種問題,可能會壓得我們找不到喘息的空間和時間,我們甚至會問:「人活著的目的和意義究竟是什麼?」 當我們讀完高曼博士的這本書,我們也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問題的根源可能不在有多少事情和壓力背在身上,而是我們的情緒可以決定一切!「事情」包括「事件」本身和「情緒」在內,我們常注意到事件的重要性和解決方法;但卻忽略了我們和事件的對象,此刻是在何種情緒狀態中。我們若能將專注於事件的注意力,轉移為對人在情緒和感受上的注意,社會智能就會提升,再大的事件都不會是個困難。

  當我們重視彼此的情緒和感受,會讓其間交流的愛與溫暖,改變神經的迴路,讓一件嚴重的危機轉瞬間化解。若非這樣,就算一件再普通平常不過的事,也會變成一場負面的情緒病毒感染和災難,傳給我們連結的所有人,影響我們的社會智能。

  我不是什麼專家或學者,只是長期於第一線從事直接服務的助人工作者,本書提出了許多專業和有些複雜的名詞,我想以一個人和社會互動的需求,來簡化書中的理論,讓這本書讀起來更容易明白和實用。

  書中說明大腦對於社會情境的反應,要求我們保持明智,瞭解周遭人群不僅影響我們的情緒,也影響我們的生物機能,因此我們要深入探討自己如何影響別人的情緒與生物機能。我們不是心理學家,也不是醫生,對大腦如何產生情緒影響,有什麼樣的連結和變化可能興趣不大。我們想瞭解的可能是,在這個社會上,如何能夠活得快樂一點!如何不被別人的情緒打擾,而能保持內在的平靜和喜悅。

  基本上,我們的習慣甚少會注意和關心別人的想法和感受,我們的能力常只能注意到自己本身。大部分人在多數時間和情況下,可能連自己的想法和情緒,都無力注意和看顧,甚且常讓負面情緒去汙染別人。從書中我們不只瞭解到情緒如何影響人的神經迴路,造成身心靈的反應,我們也會瞭解他人如何影響我們,而我們又是如何影響他人。簡言之,一個人的情緒問題並不只是個人問題而已,它會影響所有和我們連結、接觸的人,也惟有真正瞭解自己,才能以同理心去理解他人的一切。我們若知道自己的情緒是如此飄浮不定,極易受到任何聲音、影像……打擾,才能理解他人也是如此,很容易受我們的情緒影響,尤其是負面情緒。

  由於情緒的起伏牽動人際間的互動和智能表現,對此有所理解,才能讓負面的情緒雪球不再愈滾愈大,甚至有能力逆轉情境,讓每個和我們連結的人都有好的溝通成果。這一切都要從「瞭解我們的情緒」開始!

  本書的許多例證和故事,都重覆說明了情緒是如此的敏感和微妙,一個人的情緒很難隱藏,在人際互動中除了視覺、聽覺、觸覺之外,我們的神經有著微妙的覺察能力,能辨讀別人是否真誠和可否信賴,或許我們常會以為解讀錯誤,但從我輔導過無數個案的經驗及自我覺察中瞭解,非言語的感覺相當直接和敏銳,只是情緒始終變化不定,需要彼此細心關照。

  人際關係不僅只是表面上的互動,而是人與人之間你來我往的生物影響,美好快樂的生活,可以從本書中得到新的努力方向:就是只要我們學習瞭解自己、調整自己,與他人同步調適呼應,就能造福連結的彼此。

  (本文作者為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官、知名作家)

推薦序

SI是EQ的延續與實踐  洪蘭

  孟子說:「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要真正了解一個人的著作,就必須知道他的人生經歷,才知道為什麼他會寫出這樣的文章來。這本書的作者丹尼爾?高曼是一九四六年生於加州,父母都是教授,家中藏書豐富,所以他從小博覽群書,使他後來在寫東西時能旁徵博引、辭藻豐富有變化,不會枯燥。他是哈佛大學的高材生,曾任《紐約時報》的科學記者十二年,他文筆很流暢,能把複雜的科學概念簡單扼要地表達出來,他說這些都歸功於他小時候大量的閱讀。他的《EQ》這本書在一九九五年出版後,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十八個月,在科普書中是很難得的。

  深入淺出是他書的一大特色,讀者在本書中也可以感受到他文章的行雲流水,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把書看完了。《EQ》暢銷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把很多人心中的疑惑寫了出來,並且提供很好的答案。過去大家一直是注意IQ,很少人談EQ,當然更少人談這本新書的主題──社會智慧(Social Intelligence, SI),其實SI是EQ的延續,是EQ的神經機制及行為表現的結果。出了社會的人都知道IQ不是成功的要件,EQ才是。IQ不過是個門檻而已,達到某個程度的IQ表示拿到准考證,可以到職場與人廝殺、逐鹿中原而已,跟成敗的關係不像SI那麼關鍵。《EQ》出版後校正了很多人只重知識智慧的偏差,現在這本《社會智慧》又更進了一步,用大腦實驗的證據來解釋人的社會行為,他引用的實驗證據都很新,表示作者沒有因為EQ的暢銷,使他衣食無憂而懈怠下來,他的敬業精神令人敬佩。

  我在大學教「腦與行為」時,第一週的參考書用的是《星期五的腳印》(Friday's Footprint),我用它的目的跟這本書一樣──了解大腦發展的原因。當魯濱遜飄流到荒島上時,他以為是個無人島,只有他一個人在這島上,當他在沙灘上看到另一個人(即星期五)的腳印時,他立刻知道,從今以後,生存的策略要不同了,他要改用社會策略了,這也就是作者說的「雙人心理學」(Two-Person Psychology)。人的腦會發展到這麼大,用掉身體這麼多的能源是有原因的(我們的腦大約三磅,占我們體重的二%,但是用掉我們身體二○%的能源),因為人是社會的動物,彼此的關係又這麼錯縱複雜,必須有很大的腦才能處理這些一表三千里的裙帶關係,誤把敵人當心腹的代價是很慘痛的。

  我們的腦是「社會的腦」(Social Brain),人離群就不能生存,古代懲罰犯人的方式就是把他驅逐出團體,沒有團體的疪護,人很快就會死亡。天主教到現在還是有「逐出教會」(excommunicate)的懲罰。所以每個人都得有社交技巧,必須依附到某個團體上,「社會腦」的出現就是因應這個需求(對這方面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羅賓?鄧巴的《哈拉與捉虱的語言》(Grooming, Gossip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by Robin Dunbar,中譯本遠流出版)。

  大腦演化的驅力有一部分是來自人類社會化的需求,這一點目前應該是沒有爭議的。事實上,在本書的序言中,作者所舉休斯上校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美軍進入伊拉克後,荷槍實彈的美軍要去清真寺散發救濟物質,但是伊拉克人民以為美軍要摧毀他們的聖堂,於是人民包圍清真寺,群情激憤,劍拔弩張,情況一觸即發。休斯上校急中生智,命令士兵槍口朝下,面帶微笑,單膝跪下,這樣就化解了一場危機。當雙方語言不通時,笑容、臣服的姿態是最原始的善意訊息,動物在打輸時,輸者會把牠最弱的地方露出來,如腹部,然後壓低身體作臣服狀,在《國王與我》電影中,尤伯連納所飾的暹羅王故意坐的很低,使黛博拉寇兒飾的安娜必須趴在地上以免她的頭高過國王。休斯的急智救了他的士兵,也免除老百姓無辜流血。像這種「社會情境盤算」(Social Calculation)是所有領袖,包括動物在內,必備的條件,它與掌管「戰或逃」情緒中心的杏仁核及掌管策略的前額葉有關係。這種大腦的神經迴路連接,是人類發展史上,維繫我們生存的關鍵要素。

  當然,不是所有的社會情境都如此驚險,但是有好的社會腦的人確實可以四兩撥千斤,化解危機。我先生剛接陽明大學校長時,他行事低調,不愛穿西裝打領帶,所以學生不太認得他。有一天我們要去實驗室,但是通往實驗室的路上停了一部車,擋住通道,我先生就下車,去男生宿舍找車主出來移車子,結果一個男生抱了一床棉被怒氣沖沖下樓來,嘴裡罵著三字經,我聽了不由得火大,擋人路還敢大聲罵人,真沒道理!正要出來跟他理論時,但見我先生對他一鞠躬說:「對不起,學生沒禮貌,是我做校長的沒有把你教好。」學生聽見楞了一下,面紅耳赤的把車子開走了。

  所以,社會智慧其實是人在社會上生存最重要的一項能力,我們台灣過去一向只注重IQ,只要會讀書,什麼都不必會,後來高曼的《EQ》出來,大家看到EQ的重要性,開始推動EQ,現在我很希望他的SI也能像EQ一樣,喚起大家對必須在同一社會中,共生共存的憂患意識,努力使族群和諧,生活融洽。只有沒有內憂才能扺抗外患,才能完成我們傳遞基因,永續生存的使命。

  (本文作者為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47295
  • 叢書系列:NEXT系列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2.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5
8人評分
|
8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09/11/05
  當你看到精彩圖片時,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樣,瞬間感染到畫中人的震驚氣氛!是不是很怪?為何無生命的圖案,卻能隔空傳染活生生的情緒?逛書店時翻到這張圖,強烈引發我的好奇心!它出自於Daniel Goleman最新力作「S.Q. I-You共融的社會智能」。

  首先,文中闡述情緒可以像無線電般互相感應,不管是快樂或悲傷,你會傳染給別人,別人也能傳染給你。再者,情緒感應主導人際間的互動,可以傷人害己,也可增進人際和諧與共融。最後,良好的人際互動是最重要的幸福來源,決定是否快樂、是否滿足。作者讓我相信,人際互動有一定的具體步驟,而且美好的人際互動可以透過學習和訓練來達成。

  書籍內容深入淺出,每個段落作者都舉出令人共鳴的例子,實例講解後總令人毛塞頓開;例子寫得淺顯易懂,理論背後卻有數十篇論文做為佐証;最可貴的是文中說明,都可實際操作練習,讓人馬上受益。現在,走在路上,我開始注意路邊廣告招牌上人物的表情;看電視時也會留心畫面上演員的情緒;上課時,除了專注上課內容外,能用心捕捉同學臉上的神情。還有,與同事相處,我試著利用書中的方法,更加注意彼此的情緒狀態,於是更能掌握反應對話時機,無形中展現關懷洋溢的感受能力,我與同事間,均因此而互蒙其利。

  我覺得這本書對教育小孩、經營家庭、及面對工作都有正面而有效的幫助,好書愈早看愈好。我因本書而受益,所以我願意推薦給大家。




展開
user-img
5.0
|
2007/11/15
本書作者所提的最新概念-SQ(Social Intelligence),是從最新的科學領域”社會神經科學”出發,針對人際關係所提出的創見。過去大家很熟悉IQ和EQ,前者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後者是調節自身情緒的能力,而SQ,則是指人我互動的智慧。但別被表面的意思所誤解,它既不是指商場上的爾虞我詐,或職場上的厚黑以對,也不是單純的如何獲得友誼,或搞定你的人脈之流的方法學。因為上述形式的”人際”,都帶有功\能性的目的,在討論上過於理性,在應用上也抹殺掉許\多我們先天擁有的”人性”。而作者提倡的SQ,是一種蘊含真正意義的人際關係,它包含了原始同理心、呼應對方、展現關懷、同步效應等社會覺察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輔以生理證據的前提下,使得SQ的概念有了實然的存在。

剛開始拿起這本書的讀者,可能會和我一樣,以為又是一本教導各種社交場合如何應對進退的”好”書,因為這類的書籍通常都很”好”讀”也很”好”賣。然而,在這類書籍持續舊瓶裝不了新酒的背後,我們心中不禁常升起一連串疑惑:從學生時代到出社會,同類的書不斷問世,顯然芸芸眾生都有這方面的需要,然而,究竟這些書提供的方法有沒有效?如果沒效,問題又出在哪呢?

看完”SQ:I-You共融的社會智能”這本書後,以上的問題似乎有了曙光。原來,關鍵在於讀這些書的"人",而非書籍本身。因為書讀得再多,始終僅是智識上的思辨,像腦筋急轉彎裡的情境趣味題,但人我互動中真正有價值的,卻是那微妙心領神會的剎那,而這是需要實際和人接觸、發自內心的設身處地,與他人的「情感」有所交流,才能擁有的體驗。因此個人的「心態」很重要,如果一個人和他人交流,背後是因為一個更大的目的在唆使(例如想賣弄、討好、博取同情、填充沉默、無病呻吟,營造形象…等等),那麼關注的焦點就成了「目的」本身,至於對方是誰,則變的一點都不重要,於是互動成為一種我-它的關係,而非我-你的存有。這樣子地交流缺乏情感的共鳴和深刻的連結,彼此不曾進到對方的世界,更空虛的是雙方離去後,我們會漠然發現一切越顯孤單!
所以回到問題原點,坊間的書籍之所以無效,很可能原因就在於,它們固然提供許\多良好互動的情節,但一來太流於片段,二來太過刻意的聚焦在這些方法,反而容易把讀者變成了功\利導向的人際工具,無法真的體驗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瞬間。

二十一世紀初的今天,神經科學蓬勃發展,目前在市面上許\多科普書籍,都詳細介紹了最新的腦科學知識。但是這些領域多半侷限在研究個體(individual)接收環境刺激後的反應,甚少探討腦神經對人際交流所扮演的角色。本書作者是提出世紀概念EQ的心理學大師,因此專業知識自然不在話下;而在提倡SQ這項新穎的觀念時,不但用詞優雅,融入新近的學術文獻之虞,又能以日常生活的例子來穿針引線,讓全書讀來津津有味,輕鬆易懂(尤其身為一個臨床心理師,對作者引用治療情境作舉例的敘述,讀來更是心有戚戚焉)。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能帶給讀者實用性和突破性的觀念!

關於這本書,我自己覺得它最大的貢獻,就是清楚闡明了SQ的觀念,並且提供充分而適當的學術基礎。另外,就拓寬視野和延伸知識的效果來說,本書令我震撼的,就屬對基因和環境論戰的觀點了。對所學是心理背景的人來說,人類的行為科學永遠是最迷人的領域。而一切行為動機的背後,究竟是先天因素還是後天使然,則一直是行為科學家爭論的焦點。然而,透過本書,我們得以清楚的看到,先天基因會受到後天環境的刺激而有不同程度的活化,所以同樣的環境養育下,一個人爲什麼會樂天開朗,另一個人卻害羞內向,都是基因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換句話說,人的神經系統會去呼應環境,塑造出慣用的型態,進而又影響身處其中的環境。這等於宣告了後天的教養不容忽視,父母親因此責無旁貸,沒有推託的藉口;反過來說,如果父母後天肯下工夫,願意給予孩子正向適時的情緒支持和人際互動,皇天不負苦心人,孩子將來也會對人際比較敏感,比較有同理心。因此,去算數誰貢獻多少影響力百分比的想法,其實是落入了把基因和環境視為獨立的謬誤,時至今日,這種觀念應該是可以徹底揚棄了。而人我互動的經營,是可以敞開心胸去學習體會的,時下盛行的宅男宅女們,也不再有理由從人際圈中退縮而大喊無奈了。

最後,關於這本書,還有一點想提的,就是閱\後它讓我們聯想到台灣的教育。今日台灣的社會,越來越顯的疏離,尤其電視網路等媒體的興盛,轉換了過去以人情為主的人際網路。當一切都簡化成網路中的代號、符碼,那人跟人的尊重還有體悟,很自然就變的虛無飄渺且無足輕重。我自己也是接受台灣教育長大的,有機會接觸到下一代的學生,發現在他們青春無敵創意無限的背後,許\多同學最大的缺點就是不懂得去了解對方的感受,不論師長同學親戚朋友,許\多人不是目無尊長、自我中心,再不然就是沉迷在一人世界。所以,當我們提倡教改的同時,如果這種群性智能卻在無形中被扼殺,那麼對國家的未來絕對會造成無形的成本的!所以雖然本書沒有明確的指引我們如何在教育中落實SQ的理念,但作為一種提醒和開端,我想不啻是本書另一個莫大的貢獻。

如果EQ是獨善其身(獨處)的藝術,那麼SQ就是與人共處的美學。閱\讀這本書後,也熱切的推薦給每一個愛書人,和每一個重視人我關係的讀者,期許\透過此書的薰陶,讓我們社會的每一個人,對彼此的心靈,能有更開放的擁抱。


展開
user-img
5.0
|
2007/11/15

EQ之後就該輪到SQ了,就像另一個進化論一樣讓人一步一步邁入人生所追求的終極幸福。

獨善其身的觀點已不該在現代這個社會存在,即使科技的進步常讓人容易沉浸在「獨處也能享受便利」的孤單囚牢中,但人們生而俱來與社會其他人連結的本能卻會像個不定時鬧鐘一樣在你身心嗡嗡作響,提醒你該正視人與人之間應有的正面溝通,於是也必須面對如何讓自己提昇和他人相處的技巧與心思,而唯有積極學習SQ才能理解自身與社群間如何完善溝通,建立起以良善同理為基礎的對話橋樑,也因而才能得到利己與利他同時並存的最大利益。

利益不僅是指外在的物質成長,更是指共同群體在互相體諒幫助後所創造的快樂感受,而這般溫暖的感覺則能進一步提升每個人的內在潛能,良性循環下則能創造出人際關係的終極幸福。
展開
user-img
5.0
|
2007/11/15
俗話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筆者突然想到:這些秀才如果來到今日,有個時髦的稱謂,叫作「宅男」。
只不過因為網路蓬勃發展、電視節目二十四小時播送的今日,我們的生活被這些「高科技」佔得滿滿的;原本該提供更方便資訊的工具,卻讓人與人之間變得疏離。於是,誕生了更多的「宅男」、「宅女」。
人際關係的複雜,害怕受傷害或總覺得沒有人瞭解自己、關心自己,讓很多人轉而進人網路聊天室、部落格尋求慰藉。
觀察人氣很高的部落格,除了有受歡迎的圖片或文字當誘因外,格主的用心扮演相當的關鍵--和留言者的互動。但虛擬世界人氣再高,還是高處不勝寒,遠遠不如一個關懷的眼神、一個真摯的擁抱。
令人興奮的是,如同EQ可以經由後天的培養而益增完善,
只要我們依本書所揭櫫的方向練習,也會讓我們有較高的SQ,擁有與別人和諧相處的能力,進而讓這個社會更美好。
展開
user-img
4.0
|
2007/11/15
成為社會人好多年了,然而我卻是透過這本書才知道何謂SQ-社會智能。

人是群居動物,身旁圍繞著家人、友人、愛人,還有同學、同事、客戶…等等更為複雜的人際網絡,要是缺乏足夠的社會智能,根本無法和他人安然相處,更別說是建立情感了。

可惜的是,學校師長教導我們讀書識字,給我們知識,家人父母養育我們、栽培我們,透過諸多的幫助、我們提昇了IQ,經由多重的磨練、我們奠定了EQ,而SQ呢?應該如何學習、如何獲得?以前,我不清楚、也沒想過,現在,我知道了,卻不禁開始懷疑…自己能不能做到?

這本書為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視野,以往那些難解的人際問題、無法應付的爭執場面,在此都能找到解答,即便我不確定自己能否運用自身的影響力來提昇人際關係,但是我發現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