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佑的所有評鑑

浮生草

浮生草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6/23



作家 柯裕棻 作品《浮生草》的最後三篇,說出寫作者與大環境的周旋及躑躇,學院中研究與寫作(創作)的正規專業性認同,台灣讀書人原本應有的社會關懷,近幾年來,變成以值化與量化的評估,而更別說文學界抑是如此,更別說之外。


再者,也包含寫作者的心情,及一種被外人認為在自己想像世界中的莫名地猙獰及無止盡的探索,最後一篇〈在密林中〉,如此寫道:


「即使如此還是只能繼續向深處走去,將自己投入那未知的廣大之中-逼近那尚未被言說也未被觸及的感覺和念頭。在自我的密林中,到底能走多遠呢?寫作者能消亡幾回?有時也陷入懷疑這不過是一場愚行,有時他盲目地堅信盡頭必有光。他在這孤寂的密裡又感到絕望,同時也感到莫名的狂喜,他偋棄了世界,在這個只有自己明白的探索裡找尋靈魂......」(擷取自柯裕棻《浮生草》一文〈在密林中〉)


或許\,我也大概明白她做作品中提及班雅明〈柏林童年 〉一作的意思。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城市的憂鬱

城市的憂鬱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5/29


 「都說城市生活寂寞,但這並不是全部的真相。寂寞並不會驅使你去殺人,而是絕望。即,明知你確定活著卻等於沒活著的感受,天天忍受別人看見你卻裝作沒沒看見你的屈辱,清楚自己起床還不如躺下來得節約地球資源的事實。那種生活就像走在無光的隧道裡,明明知道前方沒有出路,四周一片黝黑,還要硬得頭皮繼續下往下走。」

                   節錄 胡晴舫《城市的憂鬱》



  看到這裡,我莫不吭\聲,以沉默認同這番感受。幾個月來,手機沒有幾通像樣的電話或簡訊,只是一堆不實際廣告,正如我人際關係是多麼的蒼涼,有時想約個飯局,其實我知道簡訊中字與字間,夾雜的意思。



  城市中,把太多的還給宇宙,不屬於自己的不該帶走,六月初的蟬鳴,再怎麼清越嘹亮也變得如此諷刺。



  城市中,我更知道,不可能完全否認那段記憶與自身的關係,不可能脫節,掩飾,或假裝遺忘,不能否認沈重的傷和罪名,只期盼,留得最初衷靈魂記憶,回味當初純白的省思及意念,讓此刻的自己,就算在寰宇四周黝黑的情境下,還能勇敢的走下去。

  胡晴舫 女士的字字句句,刻骨銘心。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薇若妮卡想不開

薇若妮卡想不開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2/01/22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有他們自己的素質、直覺、愉快的方式,以及各種冒險的慾望。總之,社會總是以一種集體的方式來制約我們的行為,而且人們從未停下來想一想,為何我們要依此規範而活......」《薇若妮卡想不開》書中的伊格醫生說到。



我忽然想起高中時,有一位老師對我說:「你很勇敢,因為你正在經歷一條與大家不一樣的道路。」一直到現在,有時我想著曾經與他們同年及即將畢業的朋友,心中莫名難過,也許\我該學會祝福,然後放下,並向前走。

前幾天,我問了朋友為什麼這些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朋友回答得輕鬆,無法挽回過去,那就拿出勇氣創造未來,我曾聽說「時間能證明一切」,但我更相信「我們能『改變』時間所證明的一切。」

朋友問:「如果還有機會選擇?」

「當下的我,應該還會這樣做。」

想起那天那個情境,那情緒及積習以久的抑鬱,快一年了,至今仍感受得到當時我狠下心的力道。



回到書中《薇若妮卡想不開》

某天在唯樂地(一家精神病院),伊格醫生與瑪莉的對話

瑪莉問:「我治癒了嗎?」

伊格醫生回答:「沒有,妳是一個和別人不同的人,但是妳卻要和別人一樣。在我的眼中,這才是一種嚴重的病。」

「如果妳強迫自己和別人一樣,這就會帶來精神官能症、精神病......,即使在全世界的森林中,也沒有一片葉子是和另一片葉子完全相同的......」



當我看到這段,大概更能明白高中老師對我所說的話,或許\不斷地追前生命進度及頻率要與他人一致,要被這社會所共識出的制約套牢,只會加深自己的痛苦,就算在這人云亦云的環境中,他人賦予價值及評論也未必相同,那又如何?唯一能改變人生,創造理想的未來,正是螢幕面前的那個人,你,自己。

「也許\那些事情的發生,是為了創造更獨特的我。」我不該未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沮喪,因為這正是上蒼給予我改變的契機。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文學改編電影

文學改編電影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05/10

關於本篇心得,敝人以兩方面書寫,一是電影史,其中概念與自己生活經驗結合,二是自身從事影創作,題材的改寫及大眾認同取得平衡的課題,作為思考。


(一)‧電影史

  其實情感的投射也能用荷里活劇情片模式來解套,就像有如看《Brokeback Mountain》中,艾尼斯‧戴爾‧瑪(希斯‧萊傑飾)與傑克‧崔斯特(傑克‧葛倫霍飾)在兩人各自和異性結婚後有些觀眾卻仍體會到那其中含有碩大違逆生命的哀慟,有些觀眾則覺得此片冗長鬱悶,之所以有感而發,也是因為最近聽聞友人身邊的一些事情,而感慨萬千。


  然旁人,是無法體會「我們」的心情。荷里活劇情片模式在七零年代美國柏克萊上演《一江春水向東流》時,多半華人觀眾皆感動落淚\,但竟也有不少美國人中途離席的兩極化反應,故可見文化和生命的差異,遷就於媒介題材受不同閱\聽人的喜好。我也曾聽聞因為有著相似背景,親身長輩曾經舉家遷移來台的慌亂流離感的朋友們,對於龍應台女士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背後所連帶的歷史記憶與傷痛能感同深受,但也有人不以為然,多元文化的背景我們都相互尊重,而不該以批判的口吻,框架於自己當下的世代之中。


(二)‧影像創作

  創作是種很主觀的事物,正負評價,見仁見智;如同影像創作也是一樣,許\多影片(電影、電視劇等等)都會有兩極化的評價,其實各方並無對錯,更多時候,我們會以自己的邏輯框架他人作品,類似「作品誕生,作家已死」的概念,但我卻對這種觀念抱持著質疑的態度,即便閱\聽人有詮釋權,總不能完全抹卻創作者在該作品中所影涉及投入的心態及手法,有些人試圖用過往的生命記憶,將那些可能已面目全非的記憶世界轉化成一種創作能量,如同名導演 賴聲川先生所提出轉化創意及創意金字塔的概念;而有些人抱持著對世界及社會的各種心態,包含理性的、感性的、變形的(虛擬)等等創作該文本,進而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因此,我所要表達的是,閱\聽人掌握了詮釋權去賦予,甚至扭曲了原始的真意,那創作者該如何解析,而被大環境給同化呢?

  從上一屆金曲獎就可以看出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的競爭及不公平,如同文學有純文學及大眾文學之分,改寫成劇本以另一種媒介題材呈現,要如何保有他原汁原味的意象及概念,卻又能吸引廣大閱\聽人的心,那感受到了自己在從事影像創作時,深深地被喚起,題材的創造是自我根深蒂固的基石,可是一旦被眾多人的主觀評斷挑戰時,要以何種心態去面對,這是一門值得學習的課程。那時我姑且想問,大家懂我想表達什麼嗎?但我也捫心自問,就技術層面,辦得到嗎?

  的確,技術是影像創作的架構,沒有它再多理想也只是枉然,尤其是分鏡的運用,「如何讓人看懂用影像說故事」這是基本課題,更別說而後的挑戰,與劇組之間的溝通,進一步推廣自己的想法,更正自己的刻板觀念及對他人的主觀意識,才能達到創作者與閱\聽人水平的視野,這將是一種良性溝通的橋樑架構。

  最近看了一部還挺令我喜愛的電視劇-《公視人生劇場:艾草》不管是他的題材及取景鏡頭等拍攝手法以及情結安排,都令我挺喜愛的,句中的核心人物莫非女主角,而在探討嚴肅的話題中,偶爾穿插一些滑稽的片段(角色),劇情轉折點也展現得淋漓盡致,據中以女主角(一位單親媽媽)打太極的畫面,貫穿整齣戲,太極是種陰陽調和的表現,也象徵著這位單親媽媽是如何調適大環境及所保守觀念的突破及挑戰;其實多觀賞影像作品不僅能觸發更多思維,也能研究其劇情安排、拍攝手法及鏡頭的運用,對想學著如何拍一部好片的人,對我來說,這學習方式獲益良多。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西北雨

西北雨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1/05/10

讀了童偉格先生的《西北雨》,才發現,小說之所以名為小說,乃因為它已脫離當下的時空點,不管是過去還是未來,都被筆者提煉出來,而獨立成為一個不可侵犯的小宇宙,再者,更必須由筆者對讀者自己訴說,這代表小說的兩個特質,分別是「創作獨立性」與「時空完整性」。


即便不太懂童偉格小說的涵義,但很欣賞他文辭技巧及塑造的小說意境。總覺得每次打開書本,就像再從新閱\讀一篇截然不同的小說一樣,無法確定角色的位置,他與她之間,主角與其他人之間,但那連細雨紛飛的味道,花草伴著春風飄過田野小路的清香,烈陽蒸發水氣,盤旋在島嶼四野的些微觸感,童偉格之筆,秋毫皆不曾放過,或有其他......記得上張瑞芬老師的課,她提到,童偉格並非打算撰寫一篇實體小說的故事情節,而是營照一股小說的氣氛,今天,我終於明白這番意思。


  或許\,我該拜讀這位作家的另篇作品,聽說評價不錯,《無傷時代》。有些氛圍,包含心理的感受,是無法用隻字片語或簡短的詞彙就能概括承受,那樣顯得太膚淺,太單薄,營造小說意境時,若讀者內心自有共鳴的磬石,也不太需要了解小說主軸故事結構,故事題材會與閱\讀者創作另一個獨特的空間,便能容易地明白筆者在小說及文字鋪排的領受。


  前些日子,因為一些事情使得心情雜亂無章,試圖以運動來擺\脫陰霾,那天午後,池子水不清,或許\是精神渙散,眼見四處,帶有點微醺,泳池人多,五點下課鐘響,天空飄著如巨龍般的長狀雲層,肢體與水之契合,奮力划手打水,自由式來回數趟,心思亦如水花激昂,我不知鏡框中溢入的是池水還是淚\,柔和之水似若以溫柔手掌將我那企圖哭咽的嘴摀住,片刻,僅感覺臂頰有雨水滑落,是誰以冰冷的手撫慰而來,雨來得正即,雨滴豆大迅速,如流彈般水池激起漣漪,徐徐地遊回池邊,我將身子下潛至水中,無力片刻,朦朧的雲光閃爍微弱陽光,彷彿那份我所寄求的陽光,是如此遙遠......


  西北雨,來得梢縱,去得伶俐乾淨,就像你的感情。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帶我去遠方》電影原聲帶

《帶我去遠方》電影原聲帶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08/17

閉上眼,仿若回到影片中,那兩位尋找生命完美及遺憾的自己

有時過度投射,是一種傷痛,召喚記憶,編織錯覺

我總愛陳老師的音樂,剛開始接觸時是因愛上綺貞的歌曲

當我知道本片是陳老師操刀配樂,真令我興奮不已

你可以聽見琴鍵敲出的音符,高低頻率與故使情節的契合

或被勾引情緒,有快樂,傷痛

闔眼聆聽此作品

腦裡浮現的不僅是電影中的影像

而是自己內心世界與音樂共鳴所編織的境地

我無不猶攜著這張光碟,這幾首音樂旦時每逢感到生命遺憾的迸發

遊走遠方,而我開始明白

美好音樂下的契合共鳴,並非出於文字三兩句就能詮釋



謝謝陳老師的音樂,開啟我一趟生命及音樂的旅行。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陳綺貞 / 太陽 巡迴演唱會immortal tour影音記錄(2CD+2DVD)

陳綺貞 / 太陽 巡迴演唱會immortal tour影音記錄(2CD+2DVD)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0/05/16

無與倫比的絕對搭配
那份感動已是難以言語
尤其失敗者飛翔一曲
在影片結束之際
仍繚繞在心坎

謝謝綺真老師....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二版)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二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9/05/16

剛開始,我以為這只是在教我們「如何面對死亡」的書,直到我真正去深入探索書中內容後,十分驚訝的是他比我想像中還要得豐富,不僅在「面對死亡」這門課題上有所討論,更告訴我們,「如何真正讓生命有價值呢?」


  從作者身上,體悟著『愛』與『勇敢』,人生所要面對的困難,就如同海浪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時時刻刻都要面對並去挑戰,這挑戰可大可小、可輕可重,有人能從容應對,有人卻因為失敗而一蹶不振,更何況如果今天要面臨的將是令許\多人難以接受的死亡,那一蹶不振的人將何其多數呀!我想,我也會在其中。


  『死亡』發生在別人身上,就已經夠令人心酸,何況是即將發生在自己身上?就算自己坦然接受,但想到週遭的親友,皆因你離別而傷痛,那又是如此心痛的事。但墨瑞卻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反而利用剩下的時間將愛發揚光大,並能珍惜每次與他人相聚的時光,而墨瑞因身體日漸殘疾,往往需要其他人幫助,他並不因此自卑,更說: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去接受愛,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愛,我們以為若是接受了愛,會變的軟弱。不過有一個叫李文的智者說的對『愛是唯一理智的行為』」


  我十分同意這番話,也許\在我們生命中,很多親友對我們的愛,我們欣然接受,但別忘了此時,也要付出愛去關懷及回饋週遭的人,不管是你的親友,甚至鄰居,亦或是陌生人,彼此能在一起,算是一種很偶然的緣分了;反思自己,常常忽略別人對我的關心,尤其是父母,都覺得他們所給予我的關心是多餘的,等到事後才後悔:「為何當初不聽話呢?」,而到了成年,若是一天父母不幸遠別,我是否更加後悔呢?釀成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故珍惜彼此相處的時光,用『心』相互對待,這是我在本書最大獲益。


  另外,較印象深刻的事,在面對死亡時,墨瑞能以『幽默』及『樂觀』的態度,這點令我十分敬佩。讀完這本書,有種想將這本書分享給他人的衝動,讓更多人能了解這位可敬的長者─墨瑞,並且更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就像他曾說:「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或許\,死亡對於我還十分遙遠,但有天,仍然要面對。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關鍵字:台北

關鍵字:台北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9/03/10

只能說,我愛上王盛弘的作品。

幸好因緣際會,沒有錯失品味文字的好時節,青春正如張瑞芬老師寫的推薦序中(鳶尾盛開-我讀王盛弘《關鍵字:台北》):『青春已是強弩之末,身世仍來路不明。我愛王盛弘這將老未老,題材不俗,雍容自在。他文字旋律的流暢感顯然不完全是天賦異秉,而是苦熬出來的。』

『花盆種貓,城市織夢。當鳶尾盛開,情慾藤蔓攀緣而上窗台。正如鯨向海詩云:「愛人是植物性的∕每個假日∕我跟著他的花粉飄散,降落」。王盛弘台北盆地的邊緣記事,一點綠意,半分悵惘,還有很多凡人俗夢,在文字中發酵著。 』

而那深不可測的內涵,含蓄中蘊藏一種人情溫飽,及充滿對事故變遷的高敏感嗅覺,以各種隱喻,詮釋內心世界及外在環境膠著的矛盾觀感,有奼紫嫣紅的溫暖花語,有希臘天空的憂鬱蔚藍,有白色如雲朵色皎潔,有鑲綴黑寶石的夜空黯淡,諸如文字比擬,像早來的春,杜鵑迫不及待的出頭嘆息,我愛〈土撥鼠私語〉這篇:『離離敗草取代繁花,繁花也不愁沒有當令時節,但人情世故不比時序遞嬗,物理循環,恪遵一種規則,世間事往往唐突錯過,便要抱憾』

『如果這樣幸福唾手可得,人將不會有顛沛和流離,寂寞的人不在寂寞,失意的人不再失意,;但是,幸福會不會也不再深刻而值得珍惜?』

在〈暗潮〉此篇中,似如潛伏的可望使像如小獸被抑鬱的夢境,或說是種離亂情慾與理性分不清的界定,雖著日光暗沉,草木的影廓似溶化於眼前,他仍依戀著海邊小鎮,或說是渴望,碉堡深幽寧靜,潮水的嘯聲打擊寂寞及焦慮:『尋尋覓覓,不時與其他人交換眼神,那眼神,雖然幽微如藍星,但在同路人看來,卻慴耀彷彿日光,或是嫌惡、或是冷淡、或是驚艷、或是渴求,都穿透物像與心像一覽無疑。』

至於輯二,格外有分親切,頗如〈儂惠街女人〉,作者展現以文字刻劃人物的生動魅力,由生活週遭與這環境的人、事、物胼胝一種客觀,細膩生動的描寫有如身歷其境,最後以儂來女老闆對兒女說:「我也該去想幾年清福吧!」,似乎暗示著她們努力一生,也期盼在老年有番清幽的生活處境。

最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輯二中的〈浮生〉,這是於至善路上的某處中國式涼亭,作者將之譬如「蘭亭集序」的閒暇情調,由於外雙溪報社的一份編輯工作,他喜愛在午後自個兒放風,便到附近巷子口阿婆開的柑仔店買麵包、牛奶,再帶一份報紙走入鄰近自然郊野,享受陽光與清風服貼身懷暢快舒爽,有時稍作歇息,精神變為之振作。

『池水倒映樹影,彷彿透明水彩揮灑成的藍天白雲,就掛在疏朗的枝枝葉葉間,心中自然生出美的感染力。』

然而工作半年,便遞出辭呈,也很少機會在訪此地,某日再訪,園區的樹枝卻發現多處都是被剪刀斧頭修剪的痕跡,作者不禁感慨『美,容易被犧牲,顧慮到種種非美的因素,一一讓步,美沒有客觀標準,所以不美往往偷渡,偽裝成每而橫行於世......這幾年回台灣,我常常自問,如果一個旅人,他的眼光該放向哪裡?』

不僅環境變遷,人情世故因離異而漸漸陌生,有時也頗讓人不勝唏噓,幾年後,他試著來到之前時常拜訪的柑仔店,拿起同樣的東西結帳,阿婆依舊行禮如儀,看見他時,似乎眼光為之一亮,卻又突然暗淡下來,她可能已經認不得彼此,或者,她以為認錯......離職後,以前的同事說,阿婆幾次問起我,問我到底哪裡去了.......』看到這段,很難不鼻酸耶......我說真的。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09/03/04

在我們身邊,似乎隱藏著不同生命交集的人......

交集的,青春易逝,渴望轟轟烈烈的愛情歷程,誰不是?

誰沒有綺麗的幻想,如果界線亦是更深層的本體軀殼,怎說?

老天之於靈魂玩笑,但我相信,他們被賦予不同的模樣,突破。





縱使情感一路奔放,尋不得,也只能蹲在路燈下看著情侶走過

你說呢?仿間的文字,總是吐納著一種陰陽兩極的廣大氛圍

而蜷曲於寂寞軀殼的靈體,卻不斷深陷情慾氾濫的模糊地帶

純愛模式變成一種渴望,或說是虛假,可遇不可求嗎?

我想起孫梓評寫的《男身》,柔美溫婉的文字像雲霧般飄逸在心坎山嵐處

像一篇美麗的樂章,高低起伏,乘載著一艘如夢般的青春闖蕩

不時勾起壓抑於心中的渴望,那時才十六十七傲慢的清澀身懷

天真夢想未來,更踏進一步

才明白愛情的新陳代謝過快,有時也被迫感染孤單

總不能像書中那輯一「純愛」的生命模樣嗎?

在輯一中,我喜歡「墾丁藍戀」的故事鋪排

南台灣風情擁抱所謂的兩相依靠,真心情感

於是故事於結尾處,交集似若回到從頭般

是個圓,像溫煦太陽的圓融面貌。






當然真實生活亦不像文字或故事般的單純

那輯二「情色」,正品味著城市被寂寞包圍的瘋狂反抗


「希望都是的神話不會再是神話」...... 琴殤



「每個人都是月亮,都不會將黑暗的一面給別人看」...... 每個人都是月亮



「今晚外頭的月亮,亮得整個房間也透著黃光,

兩個人互相的療傷,互舔彼此的傷口,互補那空洞的存在」...... 每個人都是月亮







月的題材常見於近代文學作品,往往別具隱諱

如白先勇作品《寂寞的十七歲》中的「月夢」,也將月的輪廓溶於夢中

是那個男孩讓他心動,卻如一場夢般......


「側著頭,雙手微向前伸,神態很美,纖細的身材,竟有一股蘊蘊藉藉的纏綿意緒,

月光照在石像的眉眼上,沁出微亮的清輝,好像會動了似的。」




「在霧氣中,他恍恍惚惚看到那座秀美的石像,往外伸出手,

好像要去捕捉那個快要鑽進雲霧裡去的大月亮。」....... 寂寞的十七歲‧月夢







夜往往勾起人們內心的寂寞,而月似乎是夜裡還飄泊在城市的失落行旅們唯一陪伴

就第二輯中的「城市電影」,兩位陌生男子在電影院裡邂逅

只是一總孤單,想找人陪伴,尋找溫熱身懷寄予擁抱

「看著那即將入夜的街,每個寂寞的人兒在不同的地方抒發寂寞以及尋著一個慰藉」






而最後一篇「東京殘戀」,過去情侶的重新相逢

反而因為彼此人生歷練成熟,更能體會及珍惜

那雪國的風情,兩地及時空變遷,不變得依舊是共同記憶

在過往記憶中尋找溫存,重逢的火花死灰復燃

是真心相伴,還是為了寂寞,尋找舊日的溫暖太陽呢?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