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佛教教理研究:水野弘元著作選集(二)

佛教教理研究:水野弘元著作選集(二)

  • 定價:600
  • 優惠價:954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51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出生於1901年的水野教授可說是名副其實的「跨世紀」學術巨人、南傳佛教的權威。綜觀其《著作選集》之「佛教教理研究」,從佛教史的觀點,主要是以原始佛教及巴利語聖典為基點,再發展到與部派佛教及大乘佛教的教義比較。例如:論及「原始佛教」之生命觀、心、證悟等問題。從教理研究的內容來看,主要有下列各類主題:色(物質)、心、心所、心不相應法、無為法;智慧、證悟、真理等;以及「業」、「根」(現象變化的原動力)、「施設」等佛教術語。本書討論佛教證悟(得到法眼)的內容:「一切集法,皆即此滅法」,這也是所謂:「在何處跌倒,就從何處站起來」、「煩惱產生之處,也是煩惱解決之處」的世間與出世間的智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水野弘元


  1901年生於佐賀縣。1928年日本東京大學文學部印度哲學科畢業。曾任駒澤大學教授、東京大學教授、駒澤大學總長。現任駒澤大學名譽教授、文學博士(東京大學)、印度那爛陀大學名譽文學博士。1967年,接受紫綬褒章。1979年,獲得東方學術特別表揚(財團法人東方研究會、印度大使館)。著有:《巴利語文法》、《巴利語佛教讀本》、《巴利佛教為中心的佛教心識論》、《南傳大藏經總索引》、《巴利語辭典》、《法句經之研究》、《佛教的基礎知識》、《佛教要語之基礎知識》、《原始佛教》等書,並翻譯許多巴利語文獻及著有多篇論文。

譯者簡介

釋惠敏


  1954年生於台南市。1992年取得日本東京大學博士(文學)學位。曾任國立藝術學院學務長,現任國立藝術學院教授、中華佛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主任委員、西蓮淨苑住持等職。著有:《中觀與瑜伽》、《戒律與禪法》、《蓮風小語》等。
 

目錄

通序
原作者序
譯序
凡例

原始佛教的生命觀
一、    對他生命之觀點
(一)    不殺生的思想
(二)    阿育王的不殺生與法
(三)    佛教「法」的近代性解釋
【第一、    法是批判主義者】
【第二、    法是人文主義者】
【第三、    法是和平主義者】
二、    對自己生命之觀點
(一)    佛教出家者的生活
(二)    為法忘軀
三、    對生命之客觀性見解

原始佛教的心
一、    序說
二、    一切法與緣起說、業報說
三、    修道論與煩惱論

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般若
一、    與般若有關的詞彙
二、    般若相關術語之解說
三、    《無礙解道》中的智慧

原始佛教的證悟
一、    前言
二、    最初的證悟(a)隨信行(四不壞淨)
三、    最初的證悟(b)隨法行(現觀)
四、    須陀洹
五、    第二階段(修道)及最高的證悟(無學果)

證悟
一、    原始佛教的證悟階段
二、    大乘佛教的證悟階段
三、    禪宗的證悟
四、    原始佛教初步的證悟
(一)    四證淨(由信仰而得證悟)
(二)    得法眼(由理論而得證悟)
五、    現觀
六、    現觀以後的證悟


一、    與業有關之原語
二、    現在經驗的作用分類
三、    現在經驗的餘勢力及其果報
四、    業力之存續及其可變不可變之問題

有關業的若干考察
一、    序言
二、    業的習慣餘勢力
三、    煩惱與業
四、    無漏業
附錄

根(Indriya)
心性本淨之意義
無我與空
心、心所思想的發生過程
有關心、心所的有部、經部等論爭
一、    序說
二、    心、心所的發展
三、    心、心所之意義及心、心所之關係
四、    經部的興起
五、    心所法之否定
六、    心相應的否定
七、    餘論

譬喻師與《成實論》
一、    何謂譬喻師?
二、    關於《成實論》
三、    譬喻師與《成實論》
A.    色法
B.    心、心所法
C.    心不相應法
D.    無為法
E.    世界論、有情論
F.    業論
G.    煩惱論
H.    修道論、禪定論
I.    雜論
四、    《成實論》與譬喻師以外的部派關係

心識論與唯識說的發展
一、    原始佛教的心識論
(一)    佛教與心識論
(二)    原始佛教與心識論
(三)    緣起說與心識論
(四)    其他的心識說
二、    部派佛教的心識說
(一)    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的差異
(二)    心、心所思想的發生成立
(三)    表面心與潛在心
三、    種子思想的先驅——潛在力
(一)    潛在力與唯識說的種子
(二)    無表與潛在力
(三)    增長、不失壞與潛在力
(四)    隨眠與潛在力
(五)    種子與潛在力
四、    作為阿賴耶識先驅思想的潛在識
(一)    二心俱起說與潛在識
(二)    有分識與潛在識
(三)    細心、一味蘊、窮生死蘊與潛在識
(四)    非即非離蘊我與潛在識
(五)    心相說與心性說

佛教的色(物質)之概念
心不相應法
無為法
施設
初出一覽
索引
作者簡介
 

通序

  中華佛學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國文化學院附設中華學術院的佛學研究所,自一九六八年起,發行《華岡佛學學報》,至一九七三年,先後出版了三期學報。一九七八年十月,本人應聘為該所所長;一九八○年十月,發行第四期《華岡佛學學報》。至一九八五年十月,發行到第八期之後,即因學院已昇格為中國文化大學,政策改變,著令該所停止招生。於是,我假台北市郊新北投的中華佛教文化館,自創中華佛學研究所;一九八七年三月,以年刊方式,發行《中華佛學學報》,迄一九九四年秋,已出版至第七期。這兩種學報,在現代中國的佛學研究史上,對於學術的貢獻和它所代表的地位,包括中國大陸在內,應該是最有份量的期刊了。
  
  本所自一九八一年秋季開始,招收研究生,同時聘請專職的研究人員。一九八六年三月,便委託原東初出版社出版了研究生的第一冊研究論集──惠敏法師的《中觀與瑜珈》;一九八七年三月,出版了研究生的第一冊畢業論文──果祥法師的《紫柏大師研究》;一九八九年五月,出版了研究生的第一冊佳作選《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接著於一九九○年,出版了研究員的研究論著,曹仕邦博士的《中國佛教譯經史論集》及冉雲華教授的《中國佛教文化研究論集》。到目前為止,本所已出版的佛教學術論著,除了東初老人及我寫的不算之外,已達二十多種。

  本所是教育機構,更是學術的研究機構;本所的教師群也都是研究人員,他們除了擔任授課工作,每年均有研究的撰著成果。本所的研究生中,每年也有幾篇具有相當水準的畢業論文,自從一九八九年以來,本所獎助國內各大學碩士及博士研究生的佛學論文,每年總有數篇很有內容的作品。同時,本所也接受了若干部大陸學者們的著作,給與補助。這四種的佛學著作,在內容的性質上,包括了佛教史、佛教文獻、佛教藝術、佛教語文、佛學思想等各方面的論著。

  由於教育、研究以及獎助的結果,便獲得了數量可觀的著作成品,那就必須提供出版的服務。經過多方多次的討論,決定將這些論著,陸續精選出版,總名為「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Series of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簡稱SCIBS)。凡本所研究人員的專題研究、研究生的碩士畢業論文、本所舉辦的博碩士徵文、大陸學者的徵文、特約邀稿,及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等,透過中華佛學研究所編審委員會嚴格的審查通過,交由法鼓文化事業(原東初出版社)以此論叢名義出版發行。本所希望經由嚴格的審核程序,從各種來源中得到好書、出版好書,俾為佛教學術界提供好書。

  出版「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的目的,除了出版好的學術作品,更是鼓勵佛教研究風氣,希望由作者、讀者中能培養更多有志於佛教學術研究的人才。此外,更期望藉由本所與法鼓文化事業合作出版的學術論著,與國際各佛學研究機構的出版品相互交流,進而提高國內佛教研究的國際學術地位。

一九九四年七月三十日 釋聖嚴序於台北北投中華佛學研究所

原作者序

  日本佛教於六世紀至七世紀左右,始從中國、韓國傳來,八世紀至十三世紀左右,成立天台宗、真言宗、禪宗、法華宗(日蓮宗)等宗派。這些宗派流傳至近代,各宗派稱自宗教理為「宗乘」,對於共通於佛教全體的基礎佛教學則稱為「餘乘」。餘乘主要是學習俱舍論或唯識論。所謂「唯識三年,俱舍八年」,即意指俱舍論須費時八年,唯識論須費時三年才能學會。

  我是屬於曹洞禪,進入地方宗門所成立的舊制中學就讀,就餘乘方面,花了三年的時間學習俱舍論,四年的時間學習唯識論,但是對於梵語、巴利語等南傳佛教則未曾接觸。舊制高校畢業後,進入東京國立大學(東大)的印度哲學科,才開始知道西方人所研究的印度諸語,並接觸到東大研究室所藏,巴利語之南傳佛教教理綱要書的英文譯註本,感到十分驚訝。因為發現其中有許多與俱舍、唯識等教理有關的內容。因此,在印度語方面,最初兩年即學習巴利語,之後便持續研究巴利語及巴利佛教。

  如本選集(一)開頭「研究之回顧」(日文原書一~五九頁)所述,從就讀東京大學至今,我的研究皆是以巴利佛教及與之相關的漢譯佛典為主,此外也包含一些大乘或梵語佛典。

  此《著作選集》所未收錄的論文或單行本,在「研究之回顧」中也略有所提。與巴利語相關者有:《巴利語辭典》、《巴利語文法》、巴利佛典日譯《南傳大藏經》六五卷七○冊中,拙譯七冊餘、《南傳大藏經》全體之《總索引》(一千七百餘頁)、我的博士學位論文《以巴利佛教為中心的佛教心識論》、《法句經之研究》,以及討論釋尊一生或佛教教理學說的單行本等及其英譯本等。

  其次,在三冊的《選集》中,與台灣佛教學界特別有關的,是收錄在第一冊的「雜阿含經之研究與出版」(三五七~四一四頁)。此篇論文主要研究,求那跋陀羅所譯五十卷的「雜阿含經」,由於承傳時摻了雜《阿育王經》,且內部經典的順序有所混亂,遂欲想還原祺翻譯的原貌。中日學者對此也有研究:在日本,從一九○八年至一九六四年間,有數位學者加以研究;在中國,一九二三年,年輕學者呂澂先生於支那內學院之雜誌發表「雜阿含刊定記」論文,但是日本學者並未發現此意義的重要性。

  二次大戰後,從中國本土移居台灣的印順法師,因感呂澂先生的論文不夠完整,曾於一九八三年發表《雜阿含經部類之整編》(之後收錄於《雜阿含經論會編》),將之復原完整。

  最後,本人很高興日本春秋社能讓我的《著作選集》由台灣的中華佛學研究所及法鼓文化出版公司中譯刊行,此《著作選集》三冊的中譯者如下:

  第一冊:許洋主女士(資深翻譯家)
  第二冊:釋惠敏比丘(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
  第三冊:釋達和比丘尼(日本駒澤大學文學碩士)

  前二位與我素未謀面,亦未曾通過信;第三未達和比丘尼曾於駒澤大學佛教學部及研究所,學習巴利語及巴利佛教,返台之後,是少數講授巴利語的老師之一,也是此次《著作選集》中譯計劃的發起者。

  於此《著作選集》出版之前,略述本人學習、研究經過及中譯本刊行因緣,作為序言。

二○○○年一月三日 水野弘元

譯序

  日本佛教學者水野弘元教授出生於1901年,其生涯可說是與20世紀的佛學研究同步發展。1881-1930年間,為了能有組織地教訂出版巴利聖典,英國學者戴維斯於倫敦成立「巴利聖典協會」(Pali Text Society),開始出版與英譯適合學術研究的巴利語聖典,帶動本世紀佛教界對原始佛教或南傳佛教的研究風潮。

  正值此時期,水野教授就讀於東京大學文學部印度哲學科(1928年畢業),並且接觸到英譯巴利語聖典,激發起對於南北傳佛教教理的比較研究的興趣。1940年開始,歷任駒澤大學教授、東京大學教授、慶應義塾大學講師、曹洞宗天祐寺住持。1982年出任駒澤大學校長。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巴利語文法》、《巴利語佛教讀本》、《巴利語辭典》、《南傳大藏經總索引》三冊、《法句經研究》、《以巴利佛教為中心之佛教心識論》、《釋尊之生涯與思考》等;譯書有《經集》、《清淨道論》等。並且,於1967年獲得日本政府所頒發的「紫授褒章」,1979年獲得印度大使館所頒發的「東方學術特別表揚」等榮譽。

  綜觀水野教授的《著作選集》之「佛教教理研究」,從佛教史的角度,主要是以原始佛教及巴利語聖典為基點,再發展到與部派佛教及大乘佛教(特別是瑜珈行派)的教義比較。例如:論及「原始佛教」之生命觀、心、證語等問題;「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以《無礙解道》、《清淨道論》為主)的般若」;並且與大乘佛教及禪宗的證悟階段做比較;心識論與為識說的發展;譬喻師與《成實論》的關係。此外,水野教授對於「佛教用語」的考察,特別重視一般民眾日常用語與佛教獨特概念的用語(受、行、蘊)的區別。

  從教理研究的內容來看,主要有下列各類:

  與心、色等諸法分類有關的主題:原始佛教的心;心、心所思想的產生過程;有部、經部等對於心、心所的論爭;心識論與唯識說的發展;佛教的色(物質)之概念、心不相應法、無為法。

  與智慧、證悟、真理等有關的主題: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般若、原始佛教的證悟、無我與空、心性本淨之意義。

  其他重要或難解的術語之相關問題:例如:與業有關之原語、業力之存續及其可變不可變、業的習慣餘勢力、煩惱與業、無漏業等有關「業」的考察。佛教的「根」(現象變化的原動力,例如:生命力、精神力、智力等)說的立場與印度其他學派之轉變說、積聚說的差異;「根」與心不相應法的關係。以及作為表示「名稱」或「概念」之意的「施設」巴利佛教術語。

  敝人拜讀本書之最大的收穫是:再次確認了佛教證悟(得到法眼)的內容,也就是「一切集法,階即此滅法」此是說明「凡是依於原因或條件而生起的一切法,若除去其原因或條件,即會因此而消滅」的緣起道理。所謂「法眼」,是指「明白緣起道理的智慧之眼」,因為四諦亦不外是緣起,所以依於正確理解四地的道理,即能得到法眼。

  出生於1901年的水野教授可說是名副其實的「跨世紀」的學術巨人。敝人此次有幸參加由水野教授的高足-達和法師發起翻譯《著作選集》的工作,並且得到西蓮淨苑慧慕法師在初譯、編校等方面的鼎力協助,感恩不盡。此外,對於慧秋法師、黃俊榮、葛賢敏居士在校對方面的幫助,於此也一並致謝。他們都很盡力了,若有瑕疵之處,澤勢必人的責任。最後,藉此譯著,敬頌水野教授身力遒勁,壽比三松。

二○○○年三月十九日 釋慧敏序於西蓮淨苑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5981037
  • 叢書系列: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
  • 規格:平裝 / 618頁 / 15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大耕老師解盤改運實錄!只要改變命盤上幾個條件,便可能迎來全然不同的人生!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_領券折百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