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台灣裝置藝術(修訂版)

台灣裝置藝術(修訂版)

  • 定價:1200
  • 優惠價:9108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102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是第一本完整介紹台灣裝置藝術的專書。這是一個對台灣當代藝術發展深具使命感的年輕藝術家,整理90年代台灣裝置藝術的表現,並認真思考其未來發展的研究成果。

  回顧90年代的台灣藝壇,可說是藝術狂飆的年代,年輕藝術家前仆後繼開疆闢土,新的創作形式及實驗性的展覽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整體藝術的面貌活潑而多元;90年代台灣當代藝術的發展,可說是將西方50年來所歷經的重要藝術運動,濃縮在這短短10年之間,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景致,而這也正是台灣裝置藝術最蓬勃發展的時期。

  「裝置藝術」雖然只是眾多藝術表現形式的其中一種,但自60年代以降,隨著各式各樣的前衛藝術運動,已成為當代藝術一項很重要的創作手法,尤其是前衛藝術家熱中的策略與批判方式;可是在裝置藝術襲捲台灣藝壇成為主流的現今,卻一直缺乏有系統、歸納性而嚴謹的著作,帶領大家認識這個深具活力而又具開創性的藝術新世界。於是本書作者本著一位年輕藝術家對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使命感,整整一年半內,潛心研究整理,以45多萬字討論了300件作品,完整呈現過去十一年來台灣裝置藝術的成果,並在「放眼本土,而胸懷國際」的觀點下,思考台灣裝置藝術的未來發展。

  本書共分為13章,分別依不同的主題或材質來討論90年代台灣裝置藝術的表現,包括政治批判、宗教圖騰、豔俗風、材質主義、陰柔美學、廢棄物、攝影、錄影、觀眾互動式、行為藝術等主題。書末並附有11年來台灣裝置藝術的相關參考文獻,相當完整。

石瑞仁 推薦文

  由青年藝術家姚瑞中精心寫作的「台灣裝置藝術」,旨在紀錄呈現的也就是,從90年至2001年這個台灣新藝術的「黃金十年」中,本地裝置藝術家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以及裝置藝術展此起彼落的一個特殊的時代現象。本書以四十多萬字的篇幅,如數家珍式地描述了許多創作及展演的事實,並多面向地羅列了創作者的現身說法、傳媒的報導和評論的見解、以及寫作者個人的觀點;洋洋灑灑的內容再加上豐富的圖片,除了堪稱為國內第一本完整介紹本土裝置藝術的專書之外,它勢將成為見證台灣當代藝術發展史的一本重要著作,這是可以預期的。

  要在一本書中介紹三百多件面貌繽紛的台灣裝置藝術品,說來並不是容易之事,若非透過有效的整理,即很容易淪為一種流水帳式的亂象記錄。姚瑞中顯然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因此他放棄了編年式的寫法,而將這三百多件作品大分成五個主題類型,並透過十三個章節來進行論述。如此,讓每個篇章既可以獨立也能夠相互關聯,而這對於時間分割細碎的現代閱讀者來說,不但更方便和實際,也有助於讀者對台灣裝置藝術的多樣風情和多向關照,迅速地的看出一個具體的輪廓。

  「裝置藝術」雖然強調活力與創意的呈現,但是作為一種藝術品,它的生命特別短暫,卻也是個不爭的事實。裝置藝術的展覽,雖然強調了與社會和時空進行當下對話的有機性格,但多數裝置藝術品的終極命運,就是在展覽結束的那一刻同時宣告「壽終正寢」,也已成為普遍的現象。在這情形下,作品和展覽曾經散發的光彩或得到的讚許,往往因為作品「匿跡」而逐漸地跟著「消聲」,說來也有點無奈。從這個角度看,這本鉅細靡遺的台灣裝置藝術文獻,雖然免不了仍會有一些缺漏之處,但作者試圖讓「凡走過的都留下痕跡」的積極寫作態度,不但很值得肯定,對有心了解台灣當代藝術之內容和真情而「錯過了現場」的人來說,本書的出版和發行,無疑是彌足珍貴的!

作者簡介

姚瑞中(Yao Jui-Chung)
  1969年生於台灣台北,1994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的前身)美術系理論組,曾代表台灣參加1997威尼斯雙年展及許多國際大展,海內外展出七十餘次,對西方當代藝術有深入研究,對台灣當代藝術也知之甚詳,曾從事過小劇場、電影、電視、電台、攝影、美術史教學等工作,並以「遙亦」為筆名,經常發表當代藝術的相關文章於許多雜誌上,如:《現代美術》、《藝術99》、《典藏今藝術》、《藝術觀點》、《破週報》、《誠品好讀》、《GQ》、《大趨勢》、《文化視窗》、《美育》……等。

  1998年與友人合著《在臺北生存的100個理由》(金鼎獎),目前為專業藝術家及藝術評論工作者。(最近姚瑞中正在大陸參與由大陸旅美藝術家盧杰策劃的「長征計劃」藝術展,他是各國參展者中唯一的台灣藝術家。)

 

目錄

第一部 群魔亂舞
第一章 社會反諷與政治批判
第二章 新道場
第三章 享樂主義與豔俗風

第二部 物質狂歡
第四章 空間裝置中的材質主義傾向
第五章 陰柔美學
第六章 廢棄物裝置
第七章 模擬、隱喻式場景

第三部 幻影天堂
第八章 攝影裝置
第九章 錄影裝置
第十章 動力裝置

第四部 迷離異境
第十一章 互動式裝置
第十二章 特定場域作品

第五部 肉身覺醒
第十三章 行為藝術中的空間裝置

 

  整個90年代可說是藝術百花齊放的年代,作品種類包羅萬象、爭奇鬥艷,令人目不暇及;因此,就將筆者於1997年發表在《現代美術》的文章〈擴展的版圖或逃逸的陣線--90年代台灣裝置藝術初探〉為初步架構,採「作品論」的方式討論了300件作品,約四十六萬五千字(含附錄約七萬五千字),以較全面性的視野進行地毯式搜索而寫成,目的是希望盡可能不遺漏任何重要而精彩的作品,有些藝術家的作品由於關注於幾個不同的面向,所以會出現在不同的範疇?堙F當然,這樣主觀的歸納及分類方式主要是為了便於討論和研究,並不是絕對的、也非貼標籤,有些藝術家作品的屬性可能跨越幾個不同的範疇,有的作品則無法放入任何一個面向?堙A而字數上的限制也是原因之一,也許某些精彩的作品有所遺漏,但並不表示這些作品不重要,而許多未被討論到的作品,日後相信在台灣當代藝術的發展上,也會有一定的評價及定位。

  在進行寫作的初期,本來是要以十年為斷代,但本書並非依據斷代史的研究方法架構,也不想以任何社會事件作為斷代的分水嶺(如解嚴),因為本書的核心是作品及其觀念,因此寫到2001年時又看到許多精彩的作品,為免遺珠之憾就延後一年,將2001年的作品也放進來討論。

  本書收錄作品的基本條件為:(1)長期投入此領域作者、(2)個展一次以上、(3)聯展三次以上、(4) 20-60歲年齡之間、(5)長期居住台灣地區、(6)相關評論文章一篇以上、(7)曾獲相關獎項者、(8)國際展覽參展者。一方面這些資料太過龐雜,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整理;另一方面,這些作品牽涉的層面很廣,創作手法五花八門,觀念各異其趣,雖然平時相當關注國內、外當代藝術的發展,而且自己也是從事美術創作的藝術工作者,但面對這些以觀念架構的創作新形式,不禁感到學海無涯,加倍花費精神研究,整個過程就像潛入深不可測的蔚藍冰冷海域中獨自泅泳。當然,最主要的理由,是希望能完整呈現台灣當代裝置藝術的種種面向;因此,在第十三章中也將較少被討論到的「行為藝術」放進來一併整理及研究,而將「公共藝術範疇裡的裝置藝術」暫時拿掉,尚待有心人士的努力。

  至於我自己的作品,基於學術客觀的要求,則採取「存而不論」的立場,僅刊出幾件作品供讀者參考。此外,在正文後面刊載了近十一年來關於台灣裝置藝術的相關期刊文章一覽表,希望對相關研究者能有所幫助;在此,也對這些默默耕耘的評論工作者,至上十二萬分的敬意。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7475091
  • 叢書系列:台灣的圖鑑
  • 規格:平裝 / 544頁 / 18 x 26 x 2.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