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喜歡與討厭美國的100個理由

喜歡與討厭美國的100個理由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0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球有49%的人不喜歡美國!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2007.1.22最新民調報告—

你知道原因嗎?

山姆大叔!你到底想把世界變成什麼樣子?
聖誕老人、威而剛、死刑、貝蒂.布波、基因改造生物、
麥當勞、電視購物、微軟視窗、芭比娃娃、垃圾食品、
棒球帽、原子彈、番茄醬、肉毒桿菌毒素、海報女郎、
泰迪熊、塗鴉、衛生紙、矽膠隆乳、綠色和平組織……

不管是喜歡或是討厭,我們都無法否認美國是目前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他以傲人的政治、經濟與軍事實力,影響著全世界生活的種種面向,
包括了物質條件與思考方式。
有人將他奉為自由民主的聖地、追尋美國夢的所在,
也有人將他視為世紀的霸權、邪惡帝國主義的化身。
然而,如此非黑即白、非好即壞的二元式論斷,
是否讓我們忽略了看待美國的其他可能?
到底什麼才是這個山姆大叔的真實面貌呢?

本書特色:

  1、具體列出「喜歡美國」與「討厭美國」的各方說法,讓關於美國文化的討論與議題,不再流於膚淺的泛泛之言。

  2、透過簡明的書寫方式,一窺美國近兩個世紀的發展,也看清世人對美國夢的渴望。

本書作者凡松.侯杰從理論分析到傳聞軼事,
引領著我們重新認識這個要不是被吹捧上天,要不就是被罵到臭頭的國家。
藉由各種我們所熟悉、切身接觸得到的生活實例,
讓我們以多元的視角重新評價美國。

作者簡介

凡松?侯杰(Vincent Roger)<*/b

  法國人,一直以來都對各類文化事物保有高度的好奇心,堪稱興趣廣泛。除了主持一家視聽製作公司,專為行動電話廠商客戶進行廣告攝製之外,也曾經針對手機行銷寫作專著論述。他經常到世界各地旅行,對於繽紛多采的不同文化的面貌,始終興趣盎然。而美國作為當代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重要樣本,則特別令他著迷。正因如此,讓他想撰寫一本書來呈現他對美國的種種印象與思考,並且具體羅列出「喜歡美國」與「討厭美國」的各方說法,讓關於美國文化的討論,不致流於膚淺的泛泛之言。本書會有這樣的構思與布局,正好也是他的個性使然:既兼容並蓄,又充滿對於事物的熱情。

  凡松?侯杰現職為S&V兄弟公司總經理,他對於新興商業活動的發展、策略性與操作性行銷、媒體與電信部門合作關係等論題,多有琢磨,並能提供專業的建議給諮詢的廠商企業。

譯者簡介

沈台訓

  台大動物系、清大社人所人類學組畢業。自由編輯,譯有《文化與發展》、《旅行,旅行去》等書。

推薦者簡介

陳希林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畢業。曾任聯合報、中國時報記者,現為編輯。

 

推薦序
看美國,卻看到自己

  陳希林 世界上有兩個美國。 我認識的第一個美國,是爸爸從郵局扛回來的美國。 小學四年級,我和同年齡的朋友們整天穿著四角內褲,歪著身子騎上比自己還高的腳踏車到處跑。那個年代,每個小學生都在下午四點左右就回到家裡了。那個年代,每個人的媽媽都待在家裡,煮綠豆湯放在桌上,把黑黑的仙草切成四方小塊,淋上紅糖水之後冰進冰箱。 當爸爸扛著一個紙箱,歡天喜地從郵局回到家的時候,真的引起一陣騷動。那時已近黃昏,我們家所有的小孩都回來了,睜大眼睛看著紙箱進門。太好了,爸爸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把裡面的東西藏起來,等我們乖的時候才拿出來。那天,我們一擁而上,打開紙箱子裡面的神奇世界。 這真是太神奇了!

  四個小孩,日後會取名瑪麗、傑克、羅賓、珍妮花,此時正圍在紙箱旁邊,等著爸爸拿剪刀拆開紙箱,扯掉透明膠帶,把印有奇妙字樣的怪紙撕開,讓我們進入一個小眼睛未曾看見,小耳朵未曾聽見,小小心靈未曾想到的世界。美國的世界。 那是叔叔寄來的紙箱,裡面裝滿了書籍和玩具,送給未來的瑪麗、傑克、羅賓、珍妮花。箱子一開,首先捉住我們注意力的事情,是一種味道,一種不存在於日常生活的味道,陌生的,香香的,讓我微笑起來。這是美國的味道。

  其次才是視覺上場。一大堆白色,很像菱角的東西,把箱子塞得滿滿的。這些是襯墊的保麗龍,嘖嘖,你看看,美國連保麗龍都做得這麼別緻,這麼香! 終於,神奇的世界從保麗龍底下浮現出來,進入我們的眼中。女孩子得到什麼禮物,我完全沒印象。但我們男孩子的東西,我可清楚了。一把銀身黑柄手槍,按著扳機啪啪響;一架鐵製小飛機(機身很簡陋),底下卡著一個鐵炸彈。炸彈的頂端可以稍微移動出小小的空間,容納紙條形狀的火藥,只要手裡拿著機頭往地面俯衝,炸彈就會掉下來。 還有一個五彩繽紛的長方形紙盒子,上面畫著一艘船,艦艏的火砲噴出橘黃色、黑色的火光和煙霧,好漂亮!船上有幾個模糊不清的人影在跑來跑去,尖尖的船頭上面漆著「932」幾個數字。打開一看,一片片塑膠小零件掉落下來。這個紙盒子我保存了好久好久,船都已經不見了,盒子還在。長大以後才搞清楚,這是編號九三二的驅逐艦「約翰.保羅.瓊斯號」,曾經參與「雙子星」太空計畫的太空艙回收。

  「 你看看!」爸爸指著大紙箱底部的一個破洞:「真差勁,被人打開過了。」我們這才發現紙箱破了一個洞。我們的心裡也破了一個洞,想像著在某個地方,有一個我們不認識的家庭,分享著從我們這裡拿去的神奇美國貨。 「叫他不要再寄這些東西,他可憐了。」媽媽在旁接腔。她說的是叔叔。長大以後,我回頭推算叔叔寄來那箱玩具的時間,他還沒有身分,搬過好幾個州,偶爾找個怪學校上兩堂課,開過計程車,打過各樣的工。照片上的他插腰站在宏偉壯麗的奇妙美國建築列柱旁邊,非常瘦。 這是我認識的第一個美國:事事豐富,處處先進。 世上有兩個美國,兩個美國都像鏡子,照出我們自己。第一個美國,照出我們的渴望。小時候一直聽大人說,美國人好天真,路上見到人,即使是不認識的,都會打招呼。大人說,美國人好天真,只要我們有難,他們就會幫我們。他們的東西好棒喔,吉普車不用錢就這樣送我們。

  我們心底渴望我們也能夠同樣富裕,每個人都能住大房子,有院子,每家四個人坐享六輛車,一艘船,兩隻狗。我們渴望生活舒適,收入豐富,可以遊走全球,到處旅行。我們渴望社會安寧,人民有禮,國家強大:格瑞那達、利比亞、巴拿馬、伊朗……誰惹到我誰就挫咧等我海扁他。多神氣啊! 第二個美國,到了一九九○年代以後,才在我的心裡出現。前蘇聯瓦解,中部與東部歐洲諸國巨變, 「單邊主義」這個詞彙也開始流行。大家開始指摘美國粗暴、蠻橫、獨大,我開始注意到各地各方對美國發出抗議的消息。 各地的人,抗議美國的原因都不太一樣。紐澳不讓美艦攜帶核武進入他們的港口,日、韓因為美國駐軍的政治、風紀問題大吵大鬧,大陸悲憤於美機誤炸該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第二個美國的影像在我心裡漸漸成形:他是可以被人討厭的,可以被人抗拒的。 隨著社會發展,第二個美國照映出來的我們,讓我們看見自己的成長與變化。我們集體的自我意識長大了,變得比較有主見,比較有自信,比較勇於表達看法。

  我們很多當年的渴望,現在已經被填滿。我們有房子有車子了(有時比不上美國人的大、舒服),我們讀過書了,心中形成獨立的見解了,會講英文了,敢表達了。而且我們知道,人的生命價值不在家道豐富,不在金髮碧眼,乃在心中有平靜安穩,對未來有盼望。 某個層次上,第一個純真豐富的美國,和第二個充滿爭議的美國,在我們心裡是相互衝突的。我們大可反對美國的霸權,但政客又告訴我們說,我們當然要抱美國的大腿。我們對現實不滿,因此以美國為代表的 「另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就成為我們所想像、渴望的對象。很多人在嘴裡討厭美國,但如果他們真正誠實的話,也會承認自己嚮往那種「想像中的理想美國生活」。

  《喜歡與討厭美國的100個理由》替我們把這兩個美國整理清楚。首先,這本書剝除了「第一個美國」的浪漫夢幻,讓我們看清楚想像與真實的差異。其次,這本書把「第二個美國」用冷靜的事實呈獻給我們看。書中簡明如字典詞條般的安排,最適合我們讀者用輕鬆的腳步,回顧過去兩個世紀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潮流發展,讓我們把美國想個透徹,也把自己好好看清楚。 看美國,看來看去其實我們渴望看到的是自己。

本文作者為文化工作者

作者序

  啊,對於山姆大叔…… 如果不是喜歡他,就是討厭他!所有關於美國的議論、所有的成見,經常都是立場對立、涇渭分明。大家各自選邊站,一經決定,就抵死不改。事實的真相對這些人而言,理應白紙黑字、非黑即白。但卻一點也不!真相不過是一尾雙頭蛇,兩邊人馬各執己見、互不相讓。 《喜歡與討厭美國的100個理由》這本選粹,邀請我們以另一種角度,「一種不選邊站」、「多元想法」的角度,來審視五十個喜歡美國的理由,以及五十個討厭美國的理由。在本書中,討厭的理由佔有一半的數目,其排序並無依照什麼輕重大小的標準,目的是為了讓讀者能夠對各種想法,時時保持警戒之心、繼續多方查考,而一方面也希望能夠讓人讀來興趣盎然。

  每個人都可以用屬於自己的方式,去建立對於事情的觀點與看法。 談論「美國這個議題」,可說完全切合現況。美國,這個世界超級強權,是所有批評論戰的焦點。在國際糾紛或商業戰爭期間,他們的一言一行,在在都引發無數的文章、出版物、電視評論節目爭相指責,說美國這種沒有競爭對手的作法弊端叢生。可是在此同時,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卻不斷引人群起效尤,影響無遠弗屆。在電影、廣告、音樂、流行文化、商業活動等領域,都可看到來自這個大國的影子滲透其間。 在本書接下來的篇章中,你將可以讀到(或重溫)所有屬於我們時代或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主題:真人實境秀、快速約會、聖誕老人、威而剛、死刑、小甜甜布蘭妮、基因改造生物、莫妮卡.陸文斯基、芭比娃娃、垃圾食品、棒球帽、原子彈、蕃茄醬、京都協議破局、肉毒桿菌毒素、法國小孩的新名字、海報女郎、泰迪熊、塗鴉、衛生紙等等。所有這些子題,或好或壞,都是美國帶給我們的事物。本書就是為了喚醒我們去注意這個美國現象。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7375896
  • 叢書系列:全球智識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3 x 21 x 2.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喜歡美國的理由-第二十七項
27.啦啦隊女孩
——既親切又可愛的花樣女孩
美國最好的一件事是「Cheerful」(註20),這也是為什麼所有人都熱愛啦啦隊女孩(Cheerleaders)!啦啦隊女孩,顧名思義,就是一群站在足球場、棒球場、籃球場邊的年輕女孩團隊,她們出席比賽是為了帶動球迷觀賽的熱情,為了支持球隊,當然也為了博得滿堂的喝采,讓整個活動場面歡聲雷動。這些女孩是球員最死忠的支持者,不管是勝利歡呼之際或敗北黯然之時,她們都守在一旁。

啦啦隊女孩又唱又跳,一下子疊羅漢,一下子又表演彈跳特技,如此渾身解數的賣力演出,都是為了讓節目更有魅力,也為了炒熱比賽的氣氛。這些女孩十之八九都是真正的運動員。依照英國啦啦隊協會的說法,啦啦隊的活動,包括了「滿腔喜悅的歌唱、舞蹈、雜技表演、體操、彈跳、疊羅漢、變換五花八門的隊形。

啦啦隊的特質,不只是讓比賽更熱鬧而已,啦啦隊女孩必須以自身的人格精神與積極態度,來帶動觀賽氣氛、配合場內比賽動靜做反應,以及鼓舞觀眾的情緒,並要求自己作為運動精神與團隊精神的表率。她們也必須了解如何與他人維繫公共關係,並一視同仁的將這種態度充分應用在對待年輕人或老人家身上。啦啦隊女孩出席的場合,包括了運動競賽、慶典遊行、嘉年華會、慈善活動與其他社會公益活動」(註21)。某些啦啦隊女孩本身即專事啦啦隊活動,而所有人都經過相當嚴格的體能與技術資格篩選,才得以入選成為隊員。

啦啦隊女孩,是既嚴守運動與團隊精神,又充滿喜悅之心、朝氣十足、活潑好動的美式青春人物的典型。總而言之,啦啦隊女孩,就是美好人性的集大成者。

更多資訊請見: 美國啦啦隊員協會:http://www.acacheerleading.com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_領券折百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