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宮崎駿動畫的「文法」:在動靜收放之間

宮崎駿動畫的「文法」:在動靜收放之間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8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日本文化研究者酒井信曾說:「宮崎駿是當代日本唯一的「國民」作家……不論男女老幼,只要是以日文為母語的人,都認得出其作品,並且透過此人的作品,回溯其記憶的思路,就能回顧「時代」的氛圍」,一語道破了宮崎駿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宮崎駿作品不只在日本受到喜愛,在西方、東亞世界中,也獲得一致的肯定。與日本僅僅一海之隔的台灣當然也不例外,「龍貓」、「魔女宅急便」……,是許多台灣人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回憶。但除了娛樂之外,台灣觀眾又是如何看待宮崎駿的作品呢?

  作者身為兒童文學、兒童文化的研究者,加上長年留日與旅日的經驗,除了台灣與日本的兒童文學研究之外,一直以來都關注日本流行文化,如動畫、漫畫、電玩遊戲對於台灣青少年和兒童的影響。選擇以宮崎駿動畫作為研究對象,除了個人的喜好因素之外,也著眼於宮崎駿動畫在台灣的普及程度和影響力。

  在本書中,作者以台灣研究者的觀點,探究宮崎駿動畫的獨特性和跨越文化疆界受到台灣觀眾喜愛的根源;從其創作精神與日本傳統文化的關連、動畫角色的設定與動畫演出及動畫類型的連動性切入,窺見宮崎駿動畫的「文法」。

本書特色

  ◎首次以台灣學者的角度,來探討宮崎駿作品的魅力與特色。

  ◎對於宮崎駿作品進入台灣的過程,以及對台灣觀眾的影響,有詳盡的介紹與分析。

作者簡介

游珮芸

  1967年出生於台北。

  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日本國立御茶水女子大學兒童學碩士、人文科學博士(1996)。

  曾任京都大學博士後研究員4年,現任教於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致力於兒童文學、兒童文化的研究與教學,並從事兒童文學的翻譯與評論。

  以鄭小芸之筆名譯有謝爾.希爾弗斯坦的《閣樓上的光》、《一隻向後開槍的獅子》、《愛心樹》、《謝爾叔叔的古怪動物園》等書。於玉山社 / 星月書房策劃主編Mini & Max系列,譯有系列中的《大海的朋友》、《孟納生的夢》、《草原的朋友》、《我的漫畫人生》,以及禮物書《好想遇見你》、《明天你還愛我嗎》。

  另譯有《愛思考的青蛙》(上誼)、《鶴妻》(信誼)、《小鱷魚史瓦尼》系列、《小象帕兒》系列、《變成麵包的夢》(以上遠流)、《好朋友出租》(尖端)、《花兒學校》、《微微風童》(以上樂山文化)等50餘本圖畫書。

  著有《日治時期台灣的兒童文化》(玉山社,2007),獲得2008年金鼎獎最佳人文類圖書獎肯定。

 

目錄

序言 宮崎駿動畫研究的出發點 

第一章 宮崎駿的定位和宮崎駿研究的系譜
 第一節 「宮崎駿動畫」的界義──研究文本的對焦
 第二節 動畫界的「達文西」--動畫導演宮崎駿的定位
 第三節 眾聲喧嘩──宮崎駿研究的系譜
 第四節 本書的視點與架構 

第二章 宮崎駿動畫與台灣的兒童文化
 第一節 台灣孩子眼中的宮崎駿動畫
 第二節 台灣的童年與電視卡通動畫
 第三節 跨越孩童與成人界線的宮崎駿動畫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從《神隱少女》析論宮崎駿對日本民俗信仰與民間故事的演繹與詮釋
 第一節 進出「神」的領域
 第二節 神道信仰中的八百萬神明
 第三節 言靈的信仰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宿命、使命下的生命力─宮崎駿動畫中的孩童與少年男女
 第一節 宿命式的出身與孤兒設定的主角們
 第二節 使命的必要性與流變
 第三節 宿命、使命下激發的生命力
 第四節 小結--觀眾「理想」中的少年男女主角

第五章 波妞與宗介─宮崎駿式的童年再現
 第一節 從《崖》片看宮崎駿的變與不變
 第二節 波妞和宗介的世界
 第三節 《崖》片中的童年再現
 第四節 小結

第六章 宮崎駿動畫的「文法」
 第一節 宮崎駿的動畫人生
 第二節 宮崎駿動畫的「文法」
 第三節 宮崎駿動畫研究的展望

後記 身為宮崎駿動畫迷的心得

附錄一 宮崎駿大記事年表
附錄二 宮崎駿動畫作品年表

參考資料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789786
  • 叢書系列:星月書房
  • 規格:平裝 / 214頁 / 17 x 22 x 1.0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五章 波妞與宗介─宮崎駿式的童年再現
第一節 從《崖》片看宮崎駿的變與不變

一、像繪本的動畫電影
日本著名的繪本推廣月刊《MOE》雜誌,在2008年9月號 (第30卷第9號) 推出了《崖上的波妞》專輯,雜誌為《崖》片下的大標題是「繪本般的電影」(絵本みたいな映画),卷頭第一句話寫道:「就如同繪本般,隨著翻頁,傳遞出一種令人懷念的氣氛、使心頭暖和起來的電影。」(頁6)

筆者第一次觀看《崖》片時,腦中也浮現了閱讀「繪本」的經驗,只不過,那樣的連結來自於《崖》片的背景美術處理的方式:刻意彎曲的線條、保留以粉彩塗抹的筆觸、蠟筆和色鉛筆的質感等;背景畫處處彰顯了「手作」的痕跡,為觀眾帶來了新鮮的觀影經驗。

的確,這次影片上映前的宣傳,也特別強調這是一部全手繪的2D動畫。事實上,吉卜力工作室從《神隱少女》(2001)開始,動畫繪圖就採用CG技術,完全用電腦數位化了;只不過在畫面的表現上盡量模擬賽珞璐動畫的效果。其結果是,影子的比例、視點轉移的計算等CG動畫的精密度,加上背景畫依舊謹守寫實畫風,使得畫面的細緻度大幅提升,卻也給人比以前作品厚重的觀感。宮崎駿本身對此並不滿意,他在日本《崖》片的電影本事中寫道:

我認為這(CG製作)並不妥當,因此想讓過於濃密的畫面變回清爽,回歸動畫就是讓畫面動起來的初衷。畢竟最終吸引人們的,還是用人的手描繪出來的驚奇。手繪的參差不齊、曖昧性,那種氣氛和情緒會在動作中顯露出來,我認為那才是動畫魅力的根源。

因此,在《崖》片的影像製作上,宮崎駿在企劃階段就提出「以愚拙花時間的方式處理,讓畫面充滿溫度、使觀影者得到解放」、「從極至精密的爛熟,回歸樸素的導向」的大原則。

這次動畫製作上,宮崎駿最重要的左右手是作畫監督近藤勝也和美術監督吉田昇 。近藤勝也主要協助宮崎駿進行角色設計、分鏡腳本與畫面構圖(layout, レイアウト),並控管背景之外動畫的品質。宮崎駿給近藤的指示是:「簡化角色的線條,增加動作上的張數」,因為宮崎駿認為兩位主角「不動」就沒有魅力了。近藤在接受《MOE》雜誌訪問時表示,他們花了之前製作動畫兩倍的時間,宮崎駿導演更要求去除商業動畫講究省錢、省時的原則,不惜作畫張數,以吉卜力工作室到今日培養出來的2D技術全力投入。電影製作完成最終的分鏡(cut)是1,139個,動畫張數約17萬張。藤在指導角色的動作演技時,特別注意支撐他們動作背後的動機和心情,以掌握每個動作的必然性。例如,描繪一連串宗介奔跑的動作時,必先探究宗介此時奔跑的理由與心情。換句話說,為角色身體設計動作時,必先思考角色此時的心理狀態,確實調節每個動作與心情連結的意義,而不只是套用一般的標準動作。同時,本片中有生命的角色不只是「生物」,大海本身也是重要的主角,海底世界、海面變化、海浪起伏等都展現了多樣特殊的表情和演技;就連宗介媽媽理莎的粉紅色的迷你車都像有生命的物體,會因動作劇烈的程度,而有些微變形的表現。

至於,背景的部分,宮崎駿給美術監督吉田昇三大指示:「樸素的線」、「非筆直的線」、「發生不可思議的事也不奇怪的背景」。吉田在接受動畫技術雜誌《アニメーションノート》訪問時表示,工作團隊一起去瀨戶內海勘景的時候,他就觀察到自然界其實不太存在筆直的線條,因此對於宮崎駿導演的要求能毫無抗拒地接受。他在背景畫的品質控管方面,採取和團隊一起建構共同風格的做法,而非自己一個人主導,因而讓畫面的變化更有幅寬、繪圖者愉悅的心情也能傳遞給觀眾。吉田用心的掌握,使得宮崎駿在企劃階段時提出的:「去除直線。以有溫度卻歪斜的線條描繪,一個有魔法存在也不奇怪的背景,從透視圖法的詛咒中解放。連水平線都會高高隆起,一個有曲線、搖晃動態的世界。」獲得充分的體現。

不論是強調2D動畫的可能性、或是以角色的動作而非對話來傳遞劇情或角色的情緒、以非直線的線條來繪製背景、還是建構水中世界的生動畫面,都不是宮崎駿或吉卜力工作室第一次的嘗試;過去在吉卜力美術館限定上映的動畫短片,就一直以實驗性的方式累積這些技術。只不過在製作《崖》片時,宮崎駿已經有能力和資金可以登高統帥團隊,用實驗動畫短片的精神、精力,不惜時間和金錢的成本來製作商業長片。如果比對宮崎駿動畫長片的系譜,或許可以明顯地指出《崖》片在影像製作上有大幅的轉折與突破;但如果從宮崎駿動畫生涯整體來宏觀,卻可說這部作品是宮崎駿在2D手繪技術上,長期耕耘累積的集大成。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