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郭成棠回憶錄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郭成棠回憶錄

  • 定價:400
  • 優惠價:936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2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郭成棠教授的回憶錄,分別刻畫出他人生的三個階段,從年少艱辛求學,到抗日逃亡、來台任教、赴美深造,以及三十多年來在事業和學術上的成就,其一生奮鬥的歷程、剛毅不屈的精神,對許多奮力求進的青年來說不無他山之石的作用。

作者簡介

郭成棠

  1924年出生於四川省隆昌縣,1949年來台。南京中央大學歷史系畢業,拉特格爾大學圖書館學碩士、匹茲堡大學政治學、歷史學碩士,匹茲堡大學歷史學博士。曾獲美國福爾布萊學人。來台後曾任師大附中教師,並為校歌作詞者;後赴美求學,曾於美國匹茲堡大學服務三十多年,創建東亞圖書館並任館長,使其成為全美東亞圖書館前十五大之一。亦曾創辦《學生》、《前奏》等刊物。著有《陳獨秀與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學府鏖戰錄》、《運乎晝夜集》、《生命的琴鍵》及英文學術專著十多種。

 

目錄

序 ∕朱永德

前言

第一章 少年時代
一、四川省隆昌縣「雲頂塞」的郭氏宗族
二、「大青杠」與雲頂塞的關係
三、童年記憶中的片斷和早期教育
四、父親的早逝和家庭的突變

第二章 貧窮苦讀追求新知的年代
一、考上隆昌縣立初級中學,但學費難於籌措
二、級任老師的關懷和校長的資助
三、初中畢業後的處境和苦思
四、步行六百里到成都報考省立成都師範學校
五、聖燈寺的三年
(一)學習環境和學習生活
(二)夏令營的啟示
(三)「跑警報」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四)生活的清苦和對前途的想法

第三章 考進了抗戰時期的最高學府──國立中央大學
一、一年級在柏溪的學習和生活
二、沙坪壩多彩多姿的兩年時光(二年級和三年級)
(一)教授的陣容和學習生活
(二)做了校園中一份鉛印報紙的副總編輯
(三)時局的突變和主持校園筆陣的感受
(四)一九四六年的暑期
三、復員南京後的中央大學
(一)短暫的安寧和希望
(二)沈崇事件點燃了全國學運的野火
(三)中央大學成了中共領導學潮的中心
(四)學者對於時局的反應

第四章 初入社會和逃亡生活的開始
一、朋友和工作
二、在國共戰爭中選擇自己的道路
三、我們的最後希望──「活路」
四、上海灘上難忘的一個大悲劇
五、我們決定逃亡了
(一)離開上海的驚險鏡頭
(二)開始了解什麼是飢餓
(三)第一次做了難民

第五章 流亡到了台灣
一、風雨飄搖中從事教育工作
二、一個朋友被監禁和台灣的政局
三、「白皮書」的陰影和創刊《青年時代》
四、韓戰穩定了台灣和創辦《學生》(半月刊)
五、台灣點滴

第六章 留學美國
一、飄洋過海十九天
二、初到美國的一些接觸和感想
(一)何欽翼的熱情協助
(二)胡適之先生的一面之情
(三)紐約中國學生素描
(四)作客記
三、于斌樞機主教的啟示和創辦《前奏》季刊
四、半工半讀的經驗
五、匹茲堡大學的一年

第七章 孤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
一、改學圖書資訊學和進入專業的行道
(一)在傑若和婷娜家的一頓晚餐
(二)紐布朗斯克的一年
(三)理想與實際之間
二、決定留在匹茲堡大學
(一)創業和念書
(二)關鍵性的一九六五年
(三)不可忘懷的一位教授
(四)四喜臨門
(五)半職寫博士論文和一個小插曲
三、兼顧專業和學術
(一)東亞圖書館與東亞研究中心的齊頭並進
(二)李奇威將軍(General Matthew B. Ridgway)的出現
(三)專業上的一帆風順
(四)親赴遠東採購書刊和與遠東主要圖書館建立交換關係
(五)代表著作出版和被選為福爾布萊學人
(六)參與「國建會」和第二度遠東之行
四、校園政治和作者的最後勝利
(一)匹大圖書館的行政在蛻變中
(二)文化交流的繼續擴展和講學於武漢大學
(三)學術和專業的獨立性
(四)美國大學的「校園政治」問題
(五)退休和感言

第八章 回國訪問和講學的觀察和感受
一、一九七五年的回國訪問
(一)決定訪問的因素
(二)訪問的過程和實際經驗
(三)訪問的收穫和感想
二、一九八二年應南京大學邀請的訪問
(一)在南京參加校慶
(二)在北京購買書刊
(三)在太原訪小弟
(四)到西安觀賞秦俑
(五)到成都訪問老朋友
(六)回瀘州探親
(七)在蘇州的一些活動和在香港、日本購買書刊
(八)中國大陸開始在變
三、一九八七年講學武漢大學
(一)一九八五年武漢市和匹茲堡市結為姊妹市
(二)到達武漢前「莫須有」的一些困難
(三)從到武漢大學講學想到的有關問題
(四)上海和杭州的臨時訪問
(五)在武漢大學講學的新經驗
四、中國的希望在哪裡

 

  本書讀者都應該知道:作者郭成棠教授所經歷的時代是一個多患難和多變幻的時代。單就中國而言:他曾經過軍閥割據、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的年代。在這種環境下,任何人要圖存,就非易事。如果還想將生命在遍地荒蕪和荊棘叢生的土地上,堅強地成長,並茁壯起來,不但需要堅強的意志,就更非有雄偉的資智及鋼鐵的毅力而不能也。

  郭氏的回憶錄一共八章,分別刻畫出他人生的三個階段。前三章記錄其四川省隆昌縣郭氏大家族的光榮事蹟和遷移的歷史。談到他自己的家庭時,很不幸,他還在讀小學時,他的父親便突然去世了。按照家規:他的伯父便成了他們家裡財務的統率者。可是不出兩年,他家財產全都被他這位不務正業的伯父耗盡。幸好作者的母親頗能吃苦耐勞,親自製布縫衣以教養其子女。同時本書作者志氣昂然,能以一介清寒學子,自小學畢業後,從全縣千百個學生競爭中脫穎而出,考入縣城之唯一公立初級中學。畢業後更能競入全公費之省立高級師範學校修讀,最後更能考入首都之國立大學,以完成其在國立之高等教育。他這種「過五關,斬六將」的精神,確可用作鼓勵後輩發憤圖強的好榜樣。

  回憶錄的四、五、六章,是敘述他在一九四八年開始的逃難過程——從南京到上海,從上海到廣州、香港,再到台灣。顯然的,這段時間,他雖然經歷了一介「無產階級」的實際生活,但因受過高等教育,內心世界的「小資產階級」的意識從未休止,他在台灣三年多,一直在台灣省立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書;同時也恢復起他讀書時代搖筆桿的生活;辦起當時台灣有名的「兩大刊物」(當時在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書的殷海光教授認為台北市的《學生》雜誌和高雄的《拾穗》是台灣的兩大刊物)之一的《學生》雜誌來了。一九五三年,他被台灣省教育當局評選為當年全省十大優秀教師之一,並資助到美國深造。到達美國之後,他也和當時留美的中國文、法科學生一樣,苦讀、打工、摸索,終於找到了歸宿——學到了隨時隨處都可以找到工作的資訊管理學。

  在這幾章中,他敘述他自己抗日逃亡和內戰時期的克難生活,以及有幸而自台灣流亡海外,所有艱辛奮鬥的歷程,真是字字血淚,句句珠璣。對於這一代人心理的描述,應該是社會學家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資料,對於意欲留洋的後生小子,更是最好的一面鏡子。

  郭氏回憶錄的最後兩章(七、八章),是記錄一九六一年夏秋之交,他到了匹茲堡大學,專任圖書館專業資訊管理員以後的生活,以及三十多年來,在事業和學術上的成就。這部分的記錄,實際上已曾發表在他出版的《學府鏖戰錄》的單行本上。

  一九六一年,我個人也剛吃盡苦頭,從加州柏克萊經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修完博士學位課程,找到了一年代課教書的工作,碰巧也到了匹茲堡大學,且與郭君住在同街的斜對面。每日上下班雖非同進同出,卻也日日搖手對望。平時對話雖不多,到了週末,卻也一同參加國際學人活動,以解除工作上的壓力,相交一年,因而成了莫逆。

  如眾所周知,在美國自艾森豪總統時期開始,東亞研究便成了熱門。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核子」俱樂部,東亞研究更是「需才孔急」。當我正在為博士論文努力之時,郭氏已在籌畫如何為匹茲堡大學建立一所屬於全國第一流的東亞圖書館,以供匹大學生和學者之用;他同時也開始選讀博士學位的課程。在短短四年中,他的兩個重大使命都已順利的完成了;換句話說,他不但順利的獲得了他的博士學位,匹大的東亞圖書館,在他的奮進下,也很快就有了第一流的藏書,而且管理和運作方式也是最進步的。更與遠東第一流的圖書館建立起交換的關係。

  郭氏為了匹大的東亞圖書館,每天都是忙碌無暇,只有晚間才有屬於自己的時光。所以他總是利用晚間修改他的博士論文。不過,他的大著《陳獨秀與中國共產主義運動》一經出版,他的學術地位立刻建立。現在來看他整個學業和事業的歷程,真是千辛萬苦,努力不懈得來的。在這過程中,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從不氣餒,也從來未打過一次敗仗。

  他在專業領域的成就,也明顯的被同行所確認。他不但完成了博士學位,出版了博士論文,建立了具有規模而龐大的東亞圖書館,更是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機構的兼任教授;在大學圖書館系統中,升到了最高的階級。在校園外的一些學術團體中,他也登上了極峰。比如在全美東亞圖書館專業人員協會,他曾做過主席;北美二十世紀中華史學會,他也被選任過會長。更重要的,他曾被推選為著名的「福爾布萊」學人(The Fulbright Scholar),到台灣講學一年。後來又被邀參加過台灣「國建會」。也曾做過中國大陸的重點大學的訪問教授等。無疑地,他已成了一位國際知名的專家學者。

  郭氏自大學時代起,就已負責編寫學生刊物工作,更不斷地在報刊發表文章。故在他的回憶錄的第二部分,便選擇了一些他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泛泛地討論一些過去和當前的大問題:如史學和哲學的關係,英雄和時代的關係,國際均勢和冷戰,地緣政治和空權,馬克斯主義和聯合國,蘇聯和史達林後之諸領導人等題目,都作了清晰的解析和看法。有些情景的描述是特別有價值的;如解放前夕的南京,國民政府初遷到台灣時台灣的一般民風和情景。五十年代美東中國留學生的日常生活等,皆富有史料的價值。

  我和郭氏雖然在他生命的第三階段才相識,但有整整一年,曾深切地交往,故對於他的內心世界,除他的夫人外,恐怕我是知之最深的了。譬如說:有多少人知道郭氏能文,而且也可跳一流的交際舞;他的烹調技術尤為出色,即使是今日中國大陸的一級廚師,也少有出其右者。

◎朱永德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102196
  • 規格:平裝 / 491頁 / 16k菊 / 14.8 x 21 x 2.4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