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空間與認同:太魯閣人認同建構的歷程

空間與認同:太魯閣人認同建構的歷程

  • 定價:250
  • 優惠價:9523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22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環環相扣的論述,上下縱恆時間上百年,東西橫跨中央山脈南投花蓮兩地的空間,形成本書既是時間上元原流長的族群遷移史,也是族群變遷與形成的空間社會史,更是政治與文化激烈辯證的認同史。

  本書探討空間與認同,從空間而言不只區位改變,也帶來生態環境差異、動植物類屬變化,以及列場與生活換為及方式的重心界定,甚至影響到祭典文化的演變,這些均與認同形成相關性。本書的精采性,藉由清楚的敘述架構交代「過去」以什麼路竟導致「線」的存在,而現在又將以何種方式影響到「未來」,因此形成認同架構的歷程。
 

 

目錄

序:空間的歷史、文化的認同

第1章 序論
1.研究緣起
2.問題意識
3.研究方法
4.資料採集與研究限制

第2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架構
1.理論回顧
2.文獻回顧
3.名詞定義與概念區分

第3章 太魯閣人認同歸屬的回顧
1.無聲的客體:文獻上的太魯閣人
2.對話的開始:學院派的反思
3.族內的論述:取得發聲權
4.空間認同的契機

第4章 內部生成的認同塑造與空間擴散
1.傳說遷移的集體記憶
2.祭典儀式的空間認同
3.獵場征伐的空間邊界
4.太魯閣人的地方認同

第5章 外部介入的認同變化與空間改造
1.「點」:西荷的黃金探險據點
2.「線」:清朝的開山道路系統
3.「面」:日本的積極全面控制

第6章 近代空間法定化與太魯閣人認同變異
1.「法定」:土地法制化的空間流失與認同變異
2.「進步」:現代進步化的空間改造與地景差異
3.「都市」:大型都市化的空間吸引與離散經驗
4.「菁英」:菁英多元化的詮釋抵抗與認同運動

第7章 結 論

參考資料
1.書目部份(含網站、報章雜誌)
2.報導人資料

 

推薦序

  空間的歷史、文化的認同


  為俊祥的碩士論文出版成書寫序,其實並不是輕鬆容易的工作。它的難處在於論文本身環環相扣的論述,上下縱橫時間上百年,東西橫跨中央山脈南投花蓮兩地;也在於它既是時間上源遠流長的族群遷移史,也是族群變遷與形成的空間社會史,還是政治與文化激烈辯證的認同史。

  俊祥以身為族人的「內部」觀點,細緻的討論引爆近年來原住民族內部最大爭議的正名運動:2004年初的太魯閣族正名。此運動影響所及,連2008年的賽德克族正名也需記上一筆。然而名稱雖已在官方紀錄上確立,爭議卻未曾稍歇,認同當然也不會從此定著。俊祥以局內人的身分挑戰此一議題,需要的不只是一般論文所要求的制式文獻回顧與理論分析,還要更多的歷史挖掘與長時間的田野工作,才能累積足夠同時說服學術界與部落族人的真材實料。除此之外,論文的寫作也難以避免要面對族群內與族群間的文化政治、人際關係,以及認同的反覆檢證與省思。

  影響認同建構的因素龐雜,日本殖民時期的人類學者與博物學者對台灣原住民普遍而深入的研究調查,可以說是建立當代原住民族群意識的奠基工作。當時的「科學」分類標準,難逃後殖民眼光的批判,也無從遁逃於分類政治學與協助帝國統治工具的質疑聲浪。但弔詭的是,許多認同內容的打造便沿著這條殖民遺緒而發展、深化;當代的認同政治其實也必須和殖民時代的分類持續對話。提倡正名的族群菁英們,也不斷在紋面形式、物質文化、語言差異面向等,打造殖民時期已被界定的泰雅族之對立面,以正當化太魯閣族的獨立性。然而最大的阻礙(或是牽絆)之一是來自系出同源,在以往同屬泰雅族群的南投賽德克族人的疑慮與指責。認同政治的排他性在此狀況下必須更進一步,不但要將泰雅族建構為他者,即便是賽德克族,也需逐漸排除於我族的建構範圍裡。認同政治,其時就是一種認「異」的過程。

  俊祥的論文部分在批判地檢視族群菁英所打造的認同內容(儘管帶著些許的同意和同情,這是我的猜測),另一部分也另闢蹊徑「企圖從太魯閣人東拓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找出形成太魯閣人集體認同的痕跡,避開前述有關物質條件等差異,從地方、領域、邊界、尺度、距離以及流動等找出太魯閣人自我意識、集體認同、自我與他人及行動實踐的關係。」(P. 58)。換言之,廣義的空間概念及其相關隱喻(地方、領域、邊界、尺度、遷移等),是文化及物質條件之外,形塑認同的重要因子。「對花蓮的太魯閣人來說,另外一個重要的集體記憶-『東遷的傳說』,是形成一個次級記憶範疇的開始,是同享『Pusu Qhuni』【祖先起源地】與紋面記憶的賽德克人所沒有的」(P.65)。因為東遷,才有翻越奇萊山的故事敘說;因為東遷,才有機會把原本陌生的花蓮空間轉變成熟悉的部落地方;因為東遷,才有後來慘烈抵抗的太魯閣戰役與集團移住後對故鄉的思念。

  空間的遷移當然不只是區位的改變,它帶來生態環境的差異、動植物類屬的變化、以及獵場與生活範圍及方式的重新界定,甚至會影響到祭典文化的演變。

  賽德克人因為有祭典的展演而持續加強所屬三群成員的跨部落認同(區域認同)…面對族群互動的刺激,賽德克人又必須連結彼此的關係以抗衡或保有在霧社地區的勢力,賽德克的認同(同一認同)又顯不可或缺,才會有『階序性』認同的操作模式,即Sediq認同之下,又有內部互為分類的Sediq-Tkdaya、Sediq-Tauda、Sediq-Truku的認同呈現。相反的,由Sediq-Truku分出的花蓮太魯閣人,因為面臨特殊的環境與文化上儀式範疇的斷裂,對於認同是收斂到最基本的血緣親屬認同…文化上並無跨部落連結的因子,而在東遷初期立霧溪與木瓜溪流域族群分布單純,操作「階序性」認同的空間不大,所以承襲Sediq-Truku以祭儀範疇連結的『跨部落認同』或『區域認同』在東遷之後便無施展的機會。賽德克人與太魯閣人在認同上一收一放的發展模式,建立在祖源、紋面、語言或其他相同特徵的認同漸漸也朝各自獨特的經驗而呈現相異的認同來源(P. 77)。

  這段話精彩詮釋了空間上的移動所帶來的文化與認同政治上的轉變。因為週遭互動的族群對象有別,族群與環境互動的差異,終於使得來自同一祖源的兩支族群,走出相異的認同路線。從本文的觀點出發,認同差異的基本構成要素已然備好,族群菁英成功的政治操作─不論是否認可這些作法與其排外的宣稱─致多只是加速其成形,難以逆勢操作。族群菁英的施為者角色似乎不敵結構性力量的歷史作用,這點可作為與另一本同樣是探討太魯閣族認同的優秀論文,金尚德(2006)的《知識、權力、部落地圖:「太魯閣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的社會學解析》(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做非常好的交叉閱讀與社會、地理的想像。

  認同的探討與研究本身就是複雜的社會實踐。論文的寫作要從龐雜的史料堆積、人物深訪、文獻解讀、理論鑽研中,藉由清楚的敘事架構交代「過去」以什麼樣的路徑導致「現在」的存在,而現在又將以何種方式影響到「未來」。在高度技術與知識交流的資訊時代中,在全球與在地尺度成為持續交鋒的辯證過程裡,當認同被界定或發明成為非單一固著,而是多重流動的資本主義全球化趨勢所造就,我們早已對「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古早諺語失去檢驗的衝動,而只剩下過分化約歷史複雜性質的無奈。「太魯閣人的認同一直是隨歷史的發展過程變換與流動,配合空間上的特性與文化上的行為呈現出多樣且複雜的現象」(P. 98)。分家後的太魯閣與賽德克會各奔東西而越行越遠,或是分久必合的克服空間與行政界線的阻礙而回到共同的祖源傳說,並沒有特定的歷史演進路線可以預測或推斷。

  空間雖然是我的主修──人文地理學的主要關懷,但我能協助俊祥的部份實在有限。這篇論文的精采,做為指導老師的我完全不應該居功,只能與他共同努力,產出更好的、有社會實踐力的學術作品。

陳毅峰  2008/6/20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146516
  • 叢書系列:原住民族研究叢書
  • 規格:平裝 / 190頁 / 15 x 21 x 0.9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