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王羲之唐搨十七帖

王羲之唐搨十七帖

  • 定價:1200
  • 優惠價:9108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102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王羲之的墨跡,從東晉末年,到唐太宗時代的兩百多年,因戰亂頻頻,真跡早已片紙無存了。這本《十七帖》的收藏家在前言中細說此帖之來源,並有孫過庭的跋文解讀:「唯此十七帖,相傳真的當時臨入官卷中,而諸搨故在人間,幸不散亂。乃馬莊甫所摩刻,玩其筆意,縱橫有鸞舞,蛇驚之勢,而氣象仍從容閑雅,不束縛步法,而亦不離於法,......書家若得是帖臨摩三昧,何患不升右軍之堂與之神遇哉。」這幾句話是孫過庭所寫的,所鑑定的,由此可證它應該是難得一見的唐搨十七帖之珍本。

本書特色

  ★《十七帖》是「書」中之龍。
  ★鑑賞草書之美的重要字帖參考。
  ★附有小楷釋文,易於理解參考。
  ★唐搨本較之宋搨本更珍貴。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書者/王羲之


  東晉的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王羲之惜墨如金,每篇的字只有幾行或十多行,例外的為數不多,都是點到為止。這可能是繼竹簡、木簡之後的一種格局。另方面在晉代所用白蔴紙,也不是產量很多。在唐太宗時下詔求書,唐代的官搨本是人才濟濟的出於高明之手,可惜這樣的製品早已不易見、不易得。後世的法書大致都是臨摩的。王羲之的法書,由晉末到宋代都有偽作。

典藏者/齊濤

  1923年出生,國立中山大學畢業。曾任高校教員,台銀科長,日本「東京」雜誌編輯人,中央日報駐日特派員等職。曾獲中國文藝協會及亞洲作家會議頒贈獎章獎牌。現任世界華文作家協會日本分會長。著有:《今日東京散文集》、《日本深層》、《日本原形》、《美智子與雅子》等書,並有數百篇時論散見各大報刊雜誌。
 

目錄

前言-─唐搨十七帖的由來和背景
十七帖
 

前言

唐搨十七帖的由來和背景


  一、王羲之的時代背景

  在西晉滅亡(三一三年)之際,難民紛紛南渡,王氏一族與數百家的中原冠帶,高官貴族也先後逃至江南建康(南京)。那時北方為五胡十六國(五胡為匈奴、羯、鮮卑、氐、羌)所侵,狀至悲慘。王羲之在《喪亂帖》中述及袒墓被毀的悲傷─痛貫心肝。這些貴族到了建康,有志者圖謀再起,其中頗有作為的,是王羲之伯父王導(二七六~三九三)。他曾官至宰相,還有兄弟幫王敦等也位居要津,由這些貴族的擁戴,在三一七年由司馬懿曾孫司馬睿建立了東晉王朝,是為元帝。

  來到江南的王家一族,祖籍在山東琅邪,王羲之父親王曠,那時是淮南太守,鎮守長江一帶,他曾建議司馬睿(琅邪王)早日過江應變。卻是(確實)他兒子羲之是生在琅邪或淮南郡,情況不明。因此,其生年有三○三年與三○七年之說。按王羲之《十七帖》中,有「足下今年政七十耶,吾年推耳順,推之人理得爾以為厚幸」。信件是寫給鎮蜀二十年的周撫,此公卒於興寧三年(三六五)。由他的任期年齡逆算羲之是生在永嘉元年(三○七),這與晉書所載相符。有關王羲之生沒諸說,可參閱下表。

  表一王羲之沒年諸說(參考本書內文)

  表二是王氏家族系統。(參考本書內文)

  這裡的表二,說明王獻之是王羲之的末子很正確,但他只活到四十四歲,可見出道很早。

  王羲之幼年是在他兄長(一說是王籍之)培育之下長大成人的。及長,前輩察而異之,論者稱其筆勢飄著浮雲,矯若驚龍,尤善隸書,深為從伯等器重。在二十歲前後,與有力武將郗鑒之女(郗璿)成婚。時任宮中秘書郎,其後遷征西將軍庾亮門下為參軍。他是否曾經西征,不明。可是在一九○○年,有探險家在三、四世紀曾繁榮過的樓蘭,發掘出晉代紙文書,這是真實東晉墨跡,與王羲之的文字頗為相似。這張用白蔴紙寫的文書,自然而無造作,它的神韻超過現在所見各種摩帖,甚合參軍氣魄。東晉與西域有往來的,只有征西軍中要員。這也許是巧合,讓羲之真跡有一紙留在人間。附圖在此,因為很有研究價值。

  羲之因有才華,所以仕途也一幡風順。在征西將軍之後遷為長史,說他清貴有鑒裁。繼任寧遠將軍江州刺史,不久被拔擢為護軍將軍,到三五一年出任了右軍將軍、會稽內史。在任四年辭職。

  其間在三五三年,於會稽山陰,主持了蘭亭褉事,轟動遠近,到會文人雅士有四十一人之多。右軍當時揮筆寫下了不朽的《蘭亭序》。古今專家認為這是他的第一傑作。在三世紀後期,隱逸之風很盛,以致有竹林七賢的出現。此際也出現不少藝術家,王羲之可謂此中翹楚。可惜這位大書聖,在升平五年(三六一)就過世了,享年五十九歲,朝廷贈為金紫光祿大夫。

  二、王羲之諸帖之存亡與延續

  王羲之的墨跡,從東晉末年,到唐太宗(六二六─六四九)時代的兩百多年,天下紛紛,戰亂頻頻,所以王羲之的真跡,早在火攻水浸之下片紙無存了。何況江南濕熱,本來對紙類保存不易。可是後人嚮往這位名家的法書,真品得不到,就各出奇招,想要重建,使之復出。最具代表性的是由唐太宗,在貞觀十三年(六三九)敕命求購,並令起居郎褚遂良、校著郎王知敬等來加校定。這是當為國家事業來進行的。所以網羅了許多人才,並分工很細。《唐書‧百官志》說:崇文館設搨書手二人,楷書手十人,熟紙匠一人,裝潢匠二人,筆匠一人,其實這是一時期的數字。東晉維持了一百零四年。即以盛期,太宗與高宗兩代就五十七年,改朝換代也未曾廢棄這個事業。(所以,王書都葬於唐太宗之墓一說非常不可靠。)

  因為唐太宗下詔求書是很嚴謹的。在帝命難違之下,由內府收藏了王書二千二百九十紙,十三帙百二十八卷。因為是細工,複製不易,把這些搨摩了很費時間。而且要在太陽升起與日落以前,光線最好的時刻從事,陰雨天當然是要歇工的。還有搨書人年輕、年老的都不行。前者沒有經驗、後者沒有眼力,更重要的是才能之有無。它比繡花還要慧心巧手與高深的修養。所以搨書有失敗的、有成功的。在這種情形下,唐代的官搨本是人才濟濟的出於高明之手,可惜這樣的製品早已不易見、不易得。至於民間所造的,以及現在市販的那就不用談了。

典藏者齊濤敬書
二○一三年六月吉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529210
  • 叢書系列:單行本
  • 規格:精裝 / 66頁 / 19 x 26 x 0.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4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2.5
|
2021/08/22
這版唐搨孤本,拜讀後的整理如下:
不知是否誤植?
(1) 第二十八頁與第三十頁,積雪凝寒帖的最後"常,翼來夏秋間,或復得足下問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是重複的
(2)第二十九頁與第三十一頁,服食帖是重複的
與(宋搨)上圖本及三井本的差別
(1)各帖順序
(2)龍保帖接絲布衣帖
(3)譙周帖接嚴君平帖
(4)清晏帖-所出有無一鄉故是名處,多了"一"
(5)虞安吉帖-蜜?寮?
(6)都邑帖 - 想足下使還"具"(其他地方"具"是"一一")。
(7)唐搨本無"旃罽帖"
展開
user-img
5.0
|
2014/09/17
起初看到這本書非常興奮, 竟然有號稱 "唐搨"十七帖版本 , 而且拓片清晰到不可思議, 連日本人收藏空海的真跡都沒如此清晰過,

十七帖目前所留幾乎為宋拓 , 發現唐拓版將更為接近王羲之手稿, 理論上這應該是震驚華人,轟動世界的大消息, 而且可能比安思遠發現淳化閣帖還轟動哩 ! 竟然在無聲無息之下就出版一本書價高達 1200元的字帖, 因此引發我的好奇;

全書號稱唐搨主要是因為唐代孫過庭的跋文 , 其餘看不出有唐搨的證據, 於是 google 跋文內容, 挖賽 ~ 此文幾乎與朱熹的跋十七帖百分之七八十相同;
朱熹跋十七帖內容太有名的, 許多文章都會引用, 這..... 商務在幹麻呀 ~

所以商務印書館也在趕流行, 演出時代穿越劇嗎? 唐朝孫過庭說宋朝朱熹的話 ! 重點是跋文裡面的兩位人物也是宋朝人, 而且竟然把"劉次莊"譯成"劉以莊", 要不是找到朱熹跋文原文, 還真的找不到"劉以莊"這號人物 ....哈哈哈 ~ , "馬莊甫"更有名, 朱熹語類都還紀錄他與朱熹的對話哩 ~

不死心, 到商務臉書的首頁本想留言詢問, 想不到已有讀者更厲害, 洋洋灑灑列出10條不可能是唐搨本的理由 ...這太厲害了,大家買書前應該去商務首頁的讀者留言看看, 這本書應該是不錯的負面教材;

是說商務這麼大一間出版社, 出版這麼一件自認轟動的帖, 不先找人鑑定一下喔?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古典文學】看見古籍之美,認識古人美學,參展電子書單書75折、雙書7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