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怪的林木知識+十八世紀經典植物素描=愛樹成痴,必備典藏!
當我們愛上一棵樹,它將帶來生命的智慧。
樹木是大自然的奇異瑰寶,它們是地球的肺、氣候調節器和棲地保護者。自從史前人類出沒於廣大的原始非洲林,樹木便提供了庇護、醫藥、涼蔭、食物和燃料。本書述說所有與樹有關的故事和調查,探討樹木生物學、工程學、環境學、考古文化史,以及數世紀以來人類與樹林之間密不可分的文明關係。
書中充滿「博物誌」稀奇古怪的知識,包括:一顆樹可以長多高?史前先驅樹種的生存策略?花楸樹果實在發芽前必須通過鳥的腸道?樹葉如何演化成形狀殊異的太陽能板?銀杏為何是植物界活化石?紫杉如何讓英製長弓戰無不勝?諾貝爾獎總統卡特鍾情於手工木作的秘密?結伴成群的樹如何彼此競爭?林地人的日常是怎麼樣的……,儼然一個認識森林各種面向的萬花筒。
各章「樹的故事」單元詳細說明某個樹種的特性,闡明我們可以在樹身上學會的道理,回歸要旨「樹的智慧」。值得一提的是,頁間穿插英國作家約翰•伊夫林經典作品《林木誌》的鉛筆素描,加上媲美《湖濱散記》的優美文筆,讓這本散發濃厚人文感的自然書寫散文小品,充滿了值得收藏的藝術價值。
本書特色
這本書圍繞著「林木」主題,蒐羅了古往今來你所想得到、關於樹的豐富知識,令人跌破眼鏡的趣味自不用說,就連某些乍看下再普通不過的常識通則,一經作者的分析闡釋,才發現其中滿是神奇之處。
作者提出一個一直以來遭誤解的觀念:所謂保育,就是不砍伐樹林,任其恣意生長。其實,保育背後更需要的是「林地管理」,我們必須掌握林木在自然界的生存繁衍法則,定期輪伐、經濟利用(森林能存活下來正因它們有用處),才能與樹木永續共存、互利共生。一如人類老祖宗所奉行的原則,除了善用林木獲取生活所需、防禦和自衛,更運用在樹身上所習得亙古智慧,演進絢爛的文明。
作者絕非那種在書房中窮究典籍考古探源的學者,他在英國擁有一片自己的林地,並親身住進森林體驗哈代筆下《林地居民》的生活長達數年之久,其間,他學會輪伐樹種、乾燥柴薪儲備木炭、打造房舍家具和圍籬、踩踏木車床機製作日常用品、採拾堅果和野莓……。書中紀錄了他在林地度過春夏秋冬的生活光影,無不令人興味盎然,充滿了遐想和入微的觀察,讀來低迴再三、嚮往不已。
好評推薦
●金恒鑣——森林保育暨林業管理專家
●李作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考古學家
●凌拂——自然書寫圖文作家
●亞當斯滿懷熱忱與山毛櫸實般豐富的知識實在引人入勝,而其樹木用途的賞鑑則點出讓世界更美好的方向。作者說明樹木歷經兩億年的演化,是如何以非比尋常的方式繁衍生息,同時向十八世紀開「愛樹之先河」的伊夫林致敬,表彰對樹木的熱情。——《泰晤士報》
●這本古怪迷人的書闡述了一切有關木頭的事,揭露諸多令人驚奇的樹木工程學,值得所有愛好自然的讀者品讀再三!——《獨立報》
●一本兼具深刻反思與廣泛趣味的好書,滿載與樹有關的植物學和歷史訊息,以及人樹之間不斷演變的關係。《好書指南》
●這本書道出人類與樹木萬年以來相依共存的歷史牽絆。樹木之於人,不只是工具或食物,更是促進人類文明演化的重要存在。——李作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考古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