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貝神的召喚:穿越南鄒迷霧的拉阿魯哇

貝神的召喚:穿越南鄒迷霧的拉阿魯哇

  • 定價:480
  • 優惠價:943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0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台灣原住民第15族:拉阿魯哇族(Hla’alua)!

  2014年,一直被誤以為是鄒族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終於從歷史迷霧中走出,獲得官方認定為台灣第15族原住民!目前人口數約400人的拉阿魯哇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貝殼為神的族群,由於多數民眾對其不為所知,加上面臨語言、文化瀕危,本書以拉阿魯哇族獨特的十二貝神信仰為結構,重現拉阿魯哇族爭取正名及文化復振的艱辛歷程,包括:

  .族群如何走出歷史迷霧,從「南鄒族」的他人歸類中脫身,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身分認同。
  .揭開貝神的神祕面紗,族人如何失落及重現其獨特信仰祭典的過程、迷惘與信心。
  .老、中、青三代在族語及文化復振薪傳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功能,有合力,有焦慮,也有折衝。
  .環境巨大衝擊下,人口數寡少的族群,面臨強勢布農化及漢化壓力,其展現的策略與韌性。
  .除父權男性,女性在族群語言文化復振中的特殊角色與功能,其微妙心理及傑出表現。
  .在沉浸式族語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配合下,拉阿魯哇幼苗正成長茁壯,族語薪傳已獲得初步成效。

  拉阿魯哇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貝殼為神的族群!

  本書作者李友煌博士於高雄市原民會部落大學任教期間,有機會接觸到僅存於高雄市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感受其爭取正名與復振文化的苦心與艱難而興起採訪報導之心念,以一年半時間深入部落,大量訪談、觀察、田調,配合平面及影音文獻搜集,採取報導文學的方式,以本書向山上的朋友──人數單薄而堅持追尋與復振族群文化的勇氣致敬。

  此外,本書並嘗試從文獻資料及耆老訪談中,勾勒出拉阿魯哇族在漢人開山採樟入侵傳統領域下,與客家人相遇的過程,這場族群遭遇,開啟了日後拉阿魯哇族復振靈魂人物游仁貴的身世;而在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宗教改革」下被迫放棄貝神信仰及聖貝消失的事件,也都以類小說的筆法重現。

  最後,做為拉阿魯哇族最重要及親密他者的矮人傳說,李博士則以史詩篇章來呼應,藉現代詩創作敘述這段充滿神啟、先知式的神話。全書內容,盡量減少史料推砌與宏大敘述(grand narrative),而以人物、事件、場景的綿密交織來建構,使其兼具報導性、文學性與可讀性,主題清晰又肌理豐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友煌


  •台南出生,定居高雄。
  •現任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文化藝術學系主任、研發處長。
  •曾任台灣時報、聯合報系民生報記者、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媒體公關、高雄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著有《水上十行紙》、《藍染:海島身世》、《異質的存在》、《天藏機鋒─雨花石》、《文學帶路遊舊城》等書。
 
 

目錄

【共同推薦】
揭開拉阿魯哇族的神秘面紗 吳密察/孫大川/阿浪.滿拉旺/謝垂耀
【推薦序】
現實與想像美妙交融的報導文學 尹立 
貝神的召喚,令人感動 谷縱.喀勒芳安 
12貝神篇敘,細訴拉阿魯哇 郭基鼎
貝神賜予我族永不放棄的勇氣 游仁貴/游枝潔 
拉阿魯哇族的史詩敘事 簡齊儒 
自序:十指起落,回應召喚
楔子:菅芒的味道
 
初貝:矮人的話、貝神的召喚
1、矮人的話
2、哭泣的貝神
3、貝神的召喚
4、上山:夜深路蜿蜒
5、貝神降臨
 
二貝:我到底是誰?
1、你不是鄒族的嗎?
2、不對!這不是我們的歌舞
3、雨霧迷漫的部落
4、覺醒與投身
5、遺憾:貝神再現,但貝殼無蹤
 
三貝:迷霧中的身世
1、樟與瘴之地
2、魔神仔和「生蕃」
3、拉阿魯哇相遇來「客」
4、生豬頭的祝福
5、藥草的味道
6、深於血液的認同
7、鐵厝:與時間競賽的戰場
 
四貝:神話天啟
1、鬼火:異象的召喚
2、老刺桐:族群的春天降臨
3、貝神召喚,族人回神
4、貝神子民的榮耀
 
五貝:正名,迎向挑戰
1、欠收與企盼:芒果樹下的汗水
2、遲來的掌聲:正名成功
3、往事並不如煙:老鄉長謝垂耀領導的正名之戰
4、話說從頭:漫漫正名路
5、迎向挑戰,堅定為族群發聲
6、相挺:學者與官方的立場
7、唏噓與凋零:還是要加油
 
六貝、文化復振:從學說自己的話、寫自己的字開始
1、重學寫字:拉阿魯哇族語拼音
2、貝神派來的助手:蔡恪恕神父
3、眾人合力,教材完備
4、兒歌滿山飄:唱出拉阿魯哇童謠
5、神話讓故事永不結束
 
七貝:接棒!拉阿魯哇勇敢的女兒
1、父親的榜樣,女兒牢記
2、承擔:把事做好最重要
3、接力,從教自己的孩子做起
4、夏日學校:用力吸水的小海棉
5、族語教育從家庭做起:說爸爸、還是媽媽的話
6、現實困境與接棒勇氣
 
八貝、貝音回響,青年心聲
1、塌陷的中間世代
2、脫隊:文化斷層現象
3、正名不是要告訴世界什麼,而是重新找回自己
4、與時間賽跑的族群
5、原生與建構:敞開的心靈
 
九貝、青年會:榛莾中走出的路
1、汗水.入山尋根
2、年輕的小米田
3、傳播Hla’alua:拉阿魯哇臉書
4、茁壯的聲音:達吉亞勒青年會
5、集會所:學習、傳承、對話的空間
6、參與部落決策,提供多元看法
 
十貝、帶緊,一個都不能少:部落的族語教師9799-19p
1、溪水裡閃耀的苦花魚群
2、Aru’uai余淑華,細說「沉浸」
3、孩子的教育不能停
4、潤澤每一個孩子:沉浸式族語教學
5、拉阿魯哇+布農:多學會一種語言
6、融入部落:漢人教師劉曉帆
7、獲獎:沉浸式族語教學有成
 
十一貝、小小拉阿魯哇Hlakuta’i上學去4929-10p
1、媽媽的隱憂
2、穿襪穿鞋,上學去
3、外公也擔心
4、校長的話
5、放學回家
6、番茄熟紅
7、外婆懷抱
8、家庭要教孩子講族語
9、「大黑熊班」的一天
 
十二貝、展演、祭儀、實踐:嘹亮天際、舞動大地
1、重回舞台:從被觀賞到觀賞
2、展演、再展演,直到牢記
3、祭儀,不是活動
4、掌握文化詮釋與操作的主動權
5、找回聖貝:以生活實踐
 
尾聲、曬梅的滋味
1、銜接:索阿紀吊橋
2、牽引:梅子與愛玉香味流淌之地
 
 

推薦序

12貝神篇敘,細訴拉阿魯哇


  還記的跟李友煌老師的第一次接觸,是在主任還是校長儲訓課程當中?當時他還在教育局秘書室主掌新聞稿撰寫工作。聽他講述學校對於各種正、反教育議題與事件之新聞稿進行撰寫,受益良多。再續緣,是李老師邀請興中國小的孩子以「遙想矮人 舞蹈貝神」的舞碼參加空大畢業典禮的展演活動,我想這應該是開啟李老師與拉阿魯哇族的連結原因之一。

  本書的架構別具心思,以一到十二的篇章來呼應拉阿魯哇族特有的十二貝神,將近代拉族的歷史發展,透過文學的手法,似遠卻近的觀察及互動角度,貼切的來描述族群的過去的命運乖舛及未來的重現希望。內容中,詩意的傳達、歷史事件穿插、旁白的敘述、人物的自白、議題的呈現、空間的營造等,將一個族群是散文也是記敘的方式完整的介紹。

  濃情之詩篇,在初貝中,宣告式的呼喊,訴盡拉阿魯哇族從有到無的文化與語言凋零、從無到有的身分認同。是耆老對族人深情的對話,期盼不忘本的意念;是族群對外族的表述,說明單一族群的存在感。

  迷霧之想像,把過去的神話、歷史到事件重新解構再建構,象徵族群意象的貝神不再躲在迷霧中,而成為足以代表族群意識與認同的符碼,以此為中心建立一個單一族群的清晰的想像或框架。

  人物之摹寫,族群的社會運動關鍵在於核心人物,游仁貴、謝垂耀、游枝潔、余淑華、宋玉清等,在拉阿魯哇族從迷霧走向光明的道路上,各自扮演了不同階段的重要角色,如文化典藏、行政推手、教育延伸、語言扎根。他們的話語收錄與再演釋,愈發吸引人閱讀品嘗。

  融入之書寫,李老師對於拉阿魯哇族的參與及互動,是本書能寫得如此貼近本族的原因。像人類學家一樣,保持一定的觀察距離,清楚描述族群的文化動向;像文學家一樣,把族群元素巧妙的安排與堆疊,字字流露族人的情感與自己的想像,閱讀起來仿佛再看一部紀錄電影般的,使人身陷此情境與空間當中。

  ’u’uraisa ia pakiaturua Lee(感謝李老師),拉阿魯哇族是一個不到400人的族群,難以受到眾人矚目,能以本族為主題來完成首本具主體性的敘述書目,在此代表族人致上深深的謝意。希望這本書能讓世人進一步了解少數原住民族中的少數,因為台灣文化的多元之美,缺一不可。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693721
  • 叢書系列:走讀台灣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7 x 23 x 1.0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二貝:我到底是誰?

1、你不是鄒族的嗎?

走在校園裡,郭基鼎笑容燦爛,一如故鄉部落的太陽。考上新竹教育大學後,展開忙碌的校園學習生活,有課業還有社團要忙,加以路途遙遠,除了寒暑假,比較少有時間回家。對部落的想念似乎被沖淡了些,但一遇到要緊的事,潛藏在生命底層的原力,還是如荖濃溪的高山鯝魚般激動的躍出水面。

學姐告訴他要學校舉辦大型的原住民歌舞活動,大家要積極準備。「欸!學弟你不是鄒族的嗎?太好了啦,今年終於有機會跳鄒族的歌舞了,好期待喔!」看著學姐開朗的笑臉,他臉上掠過一抹浮雲遮住太陽的陰影,雖只是一下下,學姐沒注意到,但他自己心裡明白,那道陰影產生的原因。

「怎麼辦?我完全不會鄒族的歌舞耶?」他內心囁嚅著。

一路上來,他所受的都是主流教育,他和漢人一樣朝著一致的人生目標前進,各階段學習過程中,學校裡沒有人在乎過、並教他過原住民該受的教育,更別說是台灣那麼多族群中的一個小族──鄒族的豐年祭歌舞了。

「怎麼辦?回家學也來不及了!」遠在山上部落的媽媽,歌唱的肺活量再大,跳舞的動作再醒目,也救不了他。這是危機,也是轉變的契機。

不僅郭基鼎和同輩,甚至再年輕一些的Avi Hlapa’ahlica(漢名:陳思凱)等年輕人,他們都有類似的成長經驗:從小不知道自己的文化,等有機會從哪裡學到,自以為學會了族人傳統歌舞,驕傲的展示給族裡長輩看時,却被駡說:「這不是我們的歌舞!」,而困惑沮喪不已。

「不知鄒,更不知有拉阿魯哇!」是過去族裡年輕一輩普遍的認同窘境。成長於以犧牲母語作為代價來學習華語的年代,郭基鼎、陳思凱等年輕族人根本不會講自己的母語(在族群意識覺醒前,他們一直以為自己父母講的是鄒族語,他們家是鄒族人),也不真切的認識自己的族群文化。從進入學校和師長打招呼的第一聲「早安」開始,學童就被迫脫離了熟悉的部落文化氛圍。

被從母語學習的土壤連根拔除了,學童所有呼吸吐吶的氣息都是華語的;最根本的語言脫落了,何況依附在語言上的族群文化。唱歌跳舞?那也是中國童謠或所謂的「民族舞蹈」,想學原住民歌舞,真是奢望了。然而即使自己為學會了,結局也是難堪的。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4 山德森之年The Way of Kings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