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恍惚書

恍惚書

  • 定價:320
  • 優惠價:7224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活躍於香港文化界的青年女作家鄧小樺,文筆時而瀟灑快意,時而恍惚詩意,十分具個人風格,對文化和社會種種現象、個人生活面向皆有獨到感想。她戀書,也分析書,這個清醒做夢的過程,是愛書人會流連往返的境地。

  輯一「書的剩餘」是在《聯合文學》的專欄,兼具感性與知性,記錄了與書息息相關的生活,帶書旅行、為書失眠,因為念及舊情或精美包裝而捨不得丟棄的書們,甚至也寫點關於偷書的幻想或歷史,讓愛書人備覺性命相見,無比契合。

  接下來脫離夢幻慵懶氛圍,以文化評論為主,輯二「小看書巿」是在香港經濟日報的專欄,寫當時一些書巿與出版的趨勢。「書展逆行」中的文章則面向兩岸三地媒體,談各種書展和閱讀文化。下一輯「書店存沒」也是極具臨場感,愛讀書,愛泡書店,也經營過書店的鄧小樺寫了不少她對台灣與香港獨立書店的認識,比如香港的長青獨立書店「序言」,也聊聊來台灣參訪「飛頁書餐廳」驚喜感到老派文藝之必要,以及對斗轉星圖的香港書業轉變之觀察。輯五「書的流連」集結其它書評與文化評論,如草叢中散落閃眼珍珠,俯拾皆是驚喜。

  全書以閱讀為主軸,兼及文化評論,談書店、書展,也分享個人的閱讀品味和書單,時而抒情,時而犀利精闢,值得愛書人細細品賞。

名人推薦

  馬家輝 專序推薦
  梁文道、胡晴舫、廖偉棠、韓麗珠
  言叔夏、黃麗群、楊佳嫻、駱以軍
  港台文化人  一致推薦(各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這是一本讀書人寫給『書』的情書。滑手機已同吃飯一樣重要的新世紀裡,鄧小樺念茲在茲、執迷不悔的,仍是那一本一本人們手上翻著、書櫃收藏、店裡擺賣的書。她談論那些書的方式,彷彿他們是她多年的老友,甚至連閱讀的姿態,她也有深情的建議。聰明博學而情感纖細,詩人鄧小樺以這本書印證了讀書的女性確實是危險的說法,點亮了一個新世代讀書人的身影。」──胡晴舫

  「讀《恍惚書》就像到了鄧那個書海洶湧的房子。淹沒了桌子和椅子、茶杯和食具,湧到衣櫃之前,有著通往外界的大開大合的力量,也有孤僻者偏執的細緻隱藏其中。我渴望進入她散文中規律的散亂的原因,就是期待一次出其不意的絆倒。」──韓麗珠

  「鄧小樺是書與文字的癡心怨偶,說是夢醒書,書中她何嘗願意醒來。砌書未懼山倒,讀書何妨抽絲,她不只抽絲還剝繭,繭中夢蝶,栩栩欲飛。」──廖偉棠

  「小樺縱橫書海,無所不能。三更有夢書當枕,當天梯,當靈媒,當矛與盾,也充任圍巾與防滑墊。她談書,有寶愛親暱,也有殺伐氣;為了書,她不怕奇突,樂意勞動,也願說真話。而通過書,通過文學與思想,通過評論與策劃,她像暖流與活泉,在香港的肌骨中浸淫穿梭,在無理年代中護理,在寡情世界裡癡情。」                                  ──楊佳嫻

  「鄧小樺一身都是香港。言語快捷,模樣光澤,蓬髮白膚有辣麗之感,其實內裡是富厚而充滿細節的文明。《恍惚書》整本書談『書』,這種樸實設題,等閒人最好別輕碰,否則必然露拙,但小樺自非等閒人,其洞見、知識量與詩意之兼美令人眷戀。過去讀香港,不能遺漏西西與黃碧雲,而這個時代,須別錯過鄧小樺。」──黃麗群

  「讀這部寫給書的書,總讓我有一種恍惚的錯覺:在香港這座垂直的城市,書或許也是植物之一種,跟那些高矗的樓房一樣,埋進土裡,一階一階長往樓上與天上。它們是傑克的豌豆,塔樓的垂梯,只要對天空與遠方仍有想望者,皆能攀爬。」──言叔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鄧小樺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哲學碩士(主修文學)。大學時開始寫作,後於各大報章及雜誌撰寫專欄、訪問及評論。著有詩集《眾音的反面》、散文集《若無其事》、訪問集《問道於民》等。另編有文學合集及個人著作數種,包括《自由如綠》、《一般的黑夜一樣黎明——香港六四詩選》等。

  2014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國際作家寫作坊,後亦到美國維蒙特VERMONTSTUDIO駐場;曾受邀參加台北詩歌節、亞洲詩歌節、台北文學季、澳門藝術節。任文藝復興基金會理事。2017年開始,主持港台電視節目「文學放得開」。2018年,任香港文學館「賽馬會『過去識』本土文學普及教育」計劃總監,及文學發表平台「虛詞.無形」總編輯。

  2006年與友人共同創辦文學雜誌《字花》,曾任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筆可能」寫作教育計劃高級組教育總監、曾任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藝術總監。2009年加入「香港文學倡議小組」,與作家董啟章、馬家輝、潘國靈等一同倡議建立香港文學館;曾主持電台文化節目、青年意見節目。2013任西九「自由野」文字部分聯合策展人。2014年「香港文學生活館」在富德樓建立,鄧任文學館理事會召集人、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由2014年開始,策劃大量文學與視覺藝術對話之展覽;2017年,受邀於「油街實現」策劃「只是看書」展覽。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輯一 書的剩餘
光線與塵埃
失眠與書
包裝與舊情
重複的書
重讀
書在人在.文字與肉身
書展與廢墟
偷書那些事兒
帶書旅行
尋書不得
電影是書的剩餘
明亮與憂鬱
女子搬家
 
輯二 小看書市
用不到的書
如果少字是王道
大書的奢侈奇觀
音樂的事
舊書重印奇鋒突出
傘下書情
書店艱難
「賣書不賺錢」或「不賺錢賣書」?
 
輯三 書店存沒
斗轉星圖逆勢行
獨立書店:歷史與浮沙
老派文藝之必要
走過序言書室十年
樂文小事
如何讓他活下去
 
輯四 書展逆行
香港書展,如何又變眾矢之的?
書如城巿的衣冠
時逢書展,值得文學
二○一五書展悲歌
書展夢迴.閱讀記憶
美食博覽與個人口味
片段與絮語
 
輯五 書的流連

迷路的低語
小書節與文藝社群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微寫作.斷章年代
漂書也要巧取豪奪?!
遇上愛情的孩子
獨身女子的愛情書
敗書
書中見本土
回到書本身—來看書籍設計
如果遇見死亡
語言的極限與世界的無窮
百科全書的瑰麗世界
葉輝的迷宮
書,流離失所
街道是我們的立足點
 
 


                                     
Please Call her小樺。——《恍惚書》和她的能量根源                  

◎馬家輝


  《恍惚書》是鄧小樺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書,我覺得有必要好好向台灣讀者介紹鄧小樺。

  小樺,小樺。我們在香港都這麼喊喚她。名字裡有個「小」字真好。一路成長,一路行前,卻永遠被呼喊得年輕,而且親切,不管是否夠熟絡,一喊名字馬上拉近了距離。小樺,小樺,佔盡了時間的便宜。

  何況小樺確實年輕而且親切。年輕,不一定跟年紀有關,最主要是源自充沛的生命力,時時刻刻往前衝去,在寫作上,在思考上,在行動上,皆有無窮的創意和明亮的理想。日本人常說的「元氣」,想必就是這麼一回事。

  從大學時代開始,小樺寫新詩散文,取了好幾回文學獎,是個如假包換的港式文青。其後投入「天星皇后碼頭文化保育」、「保衛菜園村」、「守護喜帖街」等多回社會運動,是個不折不扣的實踐派知識分子。其後她曾在香港誠品工作,亦參與創辦《字花》等文學雜誌,又到電台主持節目,又和董啟章等作家推動成立「香港文學館」,又主編文學刊物《無形》及網站「虛詞」,又負責西九文化區的某些策展,又跟不同的基金會和文化機構合辦講座,又偶爾跟其他在香港或在他城的寫作人打筆戰……小樺的最新「吸睛」行動是替香港電台的電視頻道主持「文學放得開」清談節目,Facebook也有Channel,你上網看看便明白她是如何牙尖嘴利和腦筋明快。

  開個玩笑,火力全開的小樺,如果被畫成《紐約時評》上的作家漫畫,或許是一個東方女子,戴眼鏡,笑咪咪,臉容優雅,但左手持一把機關長槍,右手抱一台MacBook,身穿旗袍,左腳高跟鞋,右鞋運動鞋,頭上束著髮髻,畫的最下方或許配句對白:Remember my name. Please call me小樺。

  我倒想起羅蘭巴特寫於好多年前的幾句話:「一批新型人物出現在舞台上,我們不再知道(或還不知道)怎樣稱呼他們。是作家?知識分子?還是書寫家?無論如何,文學的統治傳統已經消失,單純的作家已經無法耀武揚威。」小樺想必全無耀武揚威的本意,她只是在屬於她的時代位置裡,用她所能使用的平台和空間,施展她所擁有的本領,創作、創造、創新,讓自己跟世界連結,同時把不同的人從四方八面連結到她的世界。這是她的過人能量,而不管你身處何方,在香港,在台灣,在任何一個華人社會,只要有網絡,你都可能以如此或如彼的方式成為這份文化能量的受惠者。

  切勿忘記,小樺的能量以廣泛的閱讀努力打底,有了經由書頁累積的知識座標,她才有辦法精準掌握行動的方向和尺度。「分寸就是力量」,木心說的。小樺是個有分寸的年輕作家,《恍惚書》談的主要是書以及跟書有關的情事,書人,書店,書展,書的偏好和厭惡,書的主張和氣味,她用靈敏的心拆解各類新書舊書的前世今生,而這一切,亦正是她賴以掌握分寸的能量根源。透過此書,小樺把根源的某個側面展露於台灣讀者眼前,而「起手」之後,陸續有來,你必可透過她的其他著作清楚記得她的名字。

  Yes, her name is 小樺。香港詩人,香港作家,香港新一代的文學好女子。
  
自序

恍惚珍愛


  「時光中無法摧毀的糊狀物,終於凝固為形狀不一的物質,成為心靈中,易碎的珍愛物。」——鍾玲玲,《玫瑰念珠》

  我是不能離開書而生存的,甚至不惜讓它與謀生掛鉤——我是個缺乏耐性的人,如果不是很愛很愛,不能擇為長久之伴。在一次次搬家棄書、考量購入、緊急或無聊翻書的過程中,我一再認知,書是如何構成我的核心部分,並在必要時對我作出拯救。

  我的許多糊口文章是在困頓與接近極限的深夜寫就的。書有啟蒙的性質,它讓人清醒,捱過極地;但它有時也與夢接壤——我畢竟是寫詩的,如果句子呈現液態流淌、朦朧與含混,對我而言是極好的。甚至,因為太多工作而不得不長期保持清醒與神經堅韌的歲月,我更加珍惜那些恍惚慵懶的狀態,它從反面證明了何謂自由。如果可以,我其實情願這本書再恍惚一點。

  很久之前就想要出版一本關於書的書,大概就是手機逐漸取代書籍的時候,二○一四年?那年我辦「香港文學季」,主題就是「書在人在」,大家喜歡這種清堅決絕。後來,我們目擊了更多的書巿寒冬,書彷彿離我們更遠了——最可怕的,是眼睛和身體逐漸朽壞,每日看書的時間已出現生理限制——那慢慢變成,恍惚有書。

  似在而不在,一晃眼,那麼熟悉,好久沒照見過的鏡子裡的自己。

  在讀研究院時期,我的分析力與迷路特性都可能同時到達了人生頂端:任何看到的文字,都可以衍生一定量幅的分析,同時在一本一本書之間無盡沉迷流連,像永遠陷於灌木叢林,離論文的完成愈來愈遠。書與分析,其實就是清醒夢。我懷疑那是我最好並最宜人的狀態。

  本書中,「書的剩餘」是二○一五年在《聯合文學》連載的專欄,我很珍惜這個小欄可以貯存我的恍惚——它沒能更知性一點,當然我要感到抱歉。「小看書巿」是在香港經濟日報的小欄,寫當時一些書巿與出版的趨勢。「書店存沒」與「書展逆行」中的文章刊發於兩岸三地,記載我像鸚哥一樣四處數說這些我關懷的處所,不避尖銳,而那些疆界似存在又似可超越。「書的流連」所收是較雜的書評與文化評論,但草叢中散落一些愛的珍珠,無人發現,其意義仍待一再改寫。

  書中文章未能全部釐清時序——大家可以想見,我在回顧整理這些文章時,常是茫然恍惚,與文字的清醒恰成一對比。然而那或者反而可以成就一種時態不明的流淌性,讓一些浪奔浪流的出版趨勢,一些已消失的書店,一些已逝去的人,可以有一頁之地留存。因為時態不明,它們與當下維持了一種曖昧的連結。

  《恍惚書》是我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書,感謝時報出版社的專業處理,執行主編羅珊珊的耐心照顧,以及馬家輝、胡晴舫、駱以軍、梁文道、廖偉棠、楊佳嫻、韓麗珠、黃麗群、言叔夏諸位的集序及推薦。尤其馬家輝先生,早年在香港明報世紀版讓我寫人生第一個專欄,粵語所謂「睇住我大」,讀他的序言,讓我赥顏,感激。也感謝設計師陳恩安,面對一個清醒做夢的文本,來摸索投計。二零一九年,台灣友人對香港的公民運動表示了極大的支持與關懷,而我們的連結早已開始。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78688
  • 叢書系列:新人間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光線與塵埃
 
書自然傾近於光,在意義的歷史上。書是知識,啟蒙ENLIGHTENMENT的那束光,照亮萬古的洞穴,或至少使之影影幢幢,得以想像外在萬千世界,茫茫濁世中,人以書的知識而得方寸之地自立。床邊若有書架,書架旁邊若又有窗,醒來時眼縫之間瞄到書架,若無殘夢擾心,也是賞心樂事。康德說,一個絕望的人甚至無法每日從床上起來;那末如果書是錨定人與世界的關鍵,那穩重中便生出希望。
 
而事實上,家居經常是事與願違的一回事。眾所周知,書架與家居有著恒久的張力。如果家居追求的是寬敞明亮,就必須抑制書架的生長。除非家居的空間寬裕到連書架都可以作優雅的配角,否則書架的厚深,就成為牆的延伸。如果書架生長至環抱,就是牆伸出一排一排的手向屋的中心壓來。而日光,總是被架上地上堆積的書,所阻斷、所過濾、所分解,像岔開以成無聲的耳語。
 
貪戀沉穩的希望,代價可能是失去現實的光線。
 
我便是有一排這樣的書架,此刻在我身後,讓整個客廳變得幽暗。書的倉庫,往往連繫一個中年色彩的成語:積重難返。作家友人李智良替我拍過一張照片,我坐在書桌前笑著,身後是一排數個層板彎曲的書架,裡外兩層書散亂堆疊——照片在臉書獲得的大量迴響,其中大部分心情可以由詩人廖偉棠的一句概括:「一定要注意安全……」他們生怕書架倒塌,我便成了過於喧囂的孤獨死者。書的抽象光線,原來現實中的他人看來,分明是危險。
 
一位埃及作家看過那張照片,說,這樣的藏書是很偉大,但很有壓迫感,會讓所有進入此屋的男性覺得自己很渺小。我揚眉然後微笑,並沒有告訴他,在我們這裡,「閱讀的女人危險」,原是熟悉的話了。我原是相信,危險裡自有希望的光閃動。藏書成狂的女人,用牆擁抱自身。
 
***
 
光線裡自然看到塵埃的浮游,書也必然與塵埃相關。並且這與鼻子的存在相繫,面紙開成的一簇簇白色花朵,藏書人往往因此而割捨鼻子——又或被不斷的塵埃的輕微刺激,提醒鼻子的存在。余光中的詩說,「四月來時先通知鼻子」,書的存在也叩問鼻子的存在。
 
然後是手指。整理書架,手指上怎無灰塵的印記。缺光的室內,灰塵與之呈參差的對照。灰塵是時日,它在最無歷史深度時也依然捲動悔恨:如果書是時常翻看移動,灰塵就會積得少一點。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