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從心所欲:蘇曼殊詩畫論稿

從心所欲:蘇曼殊詩畫論稿

  • 定價:270
  • 優惠價:9243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從一代詩僧蘇曼殊的生平時代及其禪學思想出發,以他的繪畫作為研究標的,對他的思想、繪畫、繪畫觀念以及藝術成就進行較為全面的梳理;通過深入分析和適當概述,對蘇曼殊的身分定位、繪畫風格及文化價值取向,進行學理性界說。構築蘇曼殊作為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一個獨具個性的畫家全貌。

本書特色

  *要全面準確的評價民初文藝奇才蘇曼殊的文學成就,須發掘、整理和探討其繪畫。
  *蘇曼殊的繪畫至今尚未被有系統的加以發掘整理和探討,本書為首創。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永健


  深圳大學教授,藝術學博士,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理事,中國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聯盟副主席,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藝術在中華文化復興中的建構作用研究」課題組負責人。長期從事藝術學理論、詩學理論、文化創意產業及美學理論研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在《文藝研究》、《藝術百家》、《文化藝術研究》、《民族藝術研究》、《詩探索》、《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六十多篇。專著《藝術文化學》入選「藝術學教育叢書」、《藝術文化學導論》入選十二五藝術設計類國家規劃教材,《藝術在中華文化復興中的建構作用》入選「深圳學派建設叢書(第六輯)」,為當代松竹體十三行漢詩創始人。
 
 

目錄

序「秀威文哲叢書」/韓晗 
序論 

第一章 蘇曼殊的生平及其思想 
一、蘇曼殊的生平 
(一)童年及求學時代(1884-1903) 
(二)在入世和出世之間(1903.4-1912.4) 
(三)走向消沉 
二、蘇曼殊的思想 
(一)教育背景和生活方式 
(二)大乘禪學的外來觀照
 
第二章 曼殊的繪畫及其身分 
一、蘇曼殊繪畫的自敘性 
二、蘇曼殊繪畫中的僧人形象及寺院佛塔 
三、繪畫中的地點與身分認同 
(一)直接以古寺名剎作為表現主題 
(二)以與自己學佛參禪有關係的地點作繪畫主題 
(三)以與禪宗有關涉的具體地點作繪畫主題 
(四)畫跋提及掛單參禪的寺廟禪院或與自己披剃出家有關的地點 
四、印章及跋語上出現的禪佛名相 

第三章 畫禪與禪畫—蘇曼殊繪畫的風格分析 
一、畫禪與禪畫:有關的幾個概念 
二、畫裡有禪,亦能通禪—蘇曼殊繪畫風格之一 
三、畫裡無禪,惟畫通禪—蘇曼殊繪畫風格之二 

第四章 詩禪與畫禪—曼殊詩與畫的融通 
一、詩僧、畫禪(僧)、詩畫僧 
二、蘇曼殊詩與畫的禪佛色彩
三、蘇曼殊詩與畫禪境的互通 
(一)早期詩歌的禪境與早期「雄渾而高逸」的繪畫 
(二)枯木寒山滿故城—蘇曼殊山水詩與山水景物畫蕭寥荒塞之境
(三)是空是色本無殊—蘇曼殊詩與畫空諸色相的禪境
(四) 一自美人和淚去,河山終古是天涯—蘇曼殊仕女詩與仕女畫傷情憂生的禪佛境界

第五章 蘇曼殊的畫學思想 
一、對南北宗的態度
二、對文人畫末流的抵制 
三、在「似」與「不似」之間 
四、從「我自用我法」到「余畫本無成法」 

結語

附錄一 人生不幸,文章大幸—與梁錫華先生商榷
附錄二 蘇曼殊繪畫年譜
附錄三 蘇曼殊繪畫概貌 
參考書目 
後記
 



「秀威文哲叢書」


  自秦漢以來,與世界接觸最緊密、聯繫最頻繁的中國學術非當下莫屬,這是全球化與現代性語境下的必然選擇,也是學術史界的共識。一批優秀的中國學人不斷在世界學界發出自己的聲音,促進了世界學術的發展與變革。就這些從理論話語、實證研究與歷史典籍出發的學術成果而言,一方面反映了當代中國學人對於先前中國學術思想與方法的繼承與發展,既是對「五四」以來學術傳統的精神賡續,也是對傳統中國學術的批判吸收;另一方面則反映了當代中國學人借鑒、參與世界學術建設的努力。因此,我們既要正視海外學術給當代中國學界的壓力,也必須認可其為當代中國學人所賦予的靈感。

  這裡所說的「當代中國學人」,既包括居住於中國大陸的學者,也包括台灣、香港的學人,更包括客居海外的華裔學者。他們的共同性在於:從未放棄對中國問題的關注,並致力於提升華人(或漢語)學術研究的層次。他們既有開闊的西學視野,亦有紮實的國學基礎。這種承前啟後的時代共性,為當代中國學術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動力。

  「秀威文哲叢書」反映了一批最優秀的當代中國學人在文化、哲學層面的重要思考與艱辛探索,反映了大變革時期當代中國學人的歷史責任感與文化選擇。其中既有前輩學者的皓首之作,也有學界新人的新銳之筆。作為主編,我熱情地向世界各地關心中國學術尤其是中國人文與社會科學發展的人士推薦這些著述。儘管這套書的出版只是一個初步的嘗試,但我相信,它必然會成為展示當代中國學術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視窗。
 
韓晗
2013年秋於中國科學院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68369
  • 叢書系列:秀威文哲叢書
  • 規格:平裝 / 178頁 / 16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蘇曼殊,清末民初中國文壇的奇才,南社鉅子,因其獨特的身分背景,才情卓異的詩文、個性特出的繪畫,撲朔迷離的一生行事,為其贏得生前身後的種種雅號,或曰「詩僧」、「情僧」、「畫僧」、「風流和尚」,或曰「革命僧人」,「獨行之士」等等。確實,其人在文壇的活動時間不過才十幾年光景(1903-1918),但其身後的大半個世紀以來,他的作品(詩、小說、翻譯、書信、隨筆以及他的繪畫)魅力常新,他的獨特的人生經歷一再引起人們研究探索的興趣。幾十年來,蘇曼殊的文學成就得到充分的討論和評價,與其同時蘇曼殊的繪畫成就也有人加以斷斷續續的評論。首先,曼殊死後,柳亞子率先為曼殊作傳,稱他為:「獨行之士,不從流俗,奢豪好客,肝膽照人,而遭逢身世,有難言之恫。繪事精妙奇特,自創新宗,不依他人門戶,零縑斷楮,非食人間煙火人所能及。」《曼殊上人怛化》(1918年5月3日上海《民國日報》,曼殊於1918年5月2日去世)上稱他「工文辭,長繪事,能舉中外文學美術而溝通之。」文公直《曼殊大師全集序》稱:「蓋曼殊生平作畫、初無好勝之心,更無釣譽之想;惟以天真赤誠,表其心意;故能傳人之所不能傳,達人所不能達……」章太炎在《曼殊上人妙墨冊子弁言》上稱「子穀擅藝事,尤工繪畫」。國學大師黃賓虹生前曾與上海國學保存會藏書樓上與蘇曼殊過往,評詩論畫,賓虹晚年曾說:「曼殊一生,只留下幾十幅畫,可惜他早死了,但就是那幾十幅畫,其分量也夠抵的過我一輩子的多少幅畫!」蘇曼殊的弟子何震女士(劉師培妻子)評蘇曼殊的繪畫「心能造境,於神韻尤為長」。郁達夫在《雜評曼殊的作品》一文中說「他的詩比他的畫好,他的畫比他的小說好……」薛慧山說「曼殊的一切作品,都可說高逸有餘,雄厚不足」。不管怎麼說,與蘇曼殊的文學創作研究相比,蘇曼殊的繪畫成就至今沒有得到充分的評論與批評,這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其一,作品數量不多,曼殊以35歲英年早逝,他生前對自己的詩文和繪畫頗為自負,「惟不肯多做」,尤其是他的繪畫,除少數是為報刊約稿而繪,大多是表露心跡和一己之悟,或贈友,或示之同好,有時甚至一念所至,振筆作畫,乃「傷心人別有懷抱」,隨做隨毀。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從「格」的概念出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_領券折百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