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臺灣大案鑑識現場:用科學、心理學、偶爾靈異,與嫌犯鬥智,鑑識專家謝松善帶你解讀犯罪現場。

臺灣大案鑑識現場:用科學、心理學、偶爾靈異,與嫌犯鬥智,鑑識專家謝松善帶你解讀犯罪現場。

  • 定價:380
  • 優惠價:7266
  • 優惠期限:2024年04月09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Podcast節目《阿善師鑑識實錄》──臺灣犯罪類收聽人數第2名!
  紫光燈、屍體手指夾直器、濾光板、指紋粉末……
  鑑識專家神器破天荒大公開!

  ◎找不到屍體,如何利用後車廂的滲透血跡逮住凶嫌?
  ◎蘇建和案、江國慶案,是「有罪的冤獄」嗎?
  ◎當年無法比對的指紋,8年後竟出現吻合的嫌犯,為什麼會這樣?
  ◎死亡時間如何判斷?手跡、足跡如何做身高推定?臺灣最權威鑑識專家告訴你。

  民國69年,作者謝松善還是一個菜鳥警察,
  午休時間輪值時,接起一通電話──林義雄家滅門血案,
  這是他負責的第一件重大刑案,翻轉出他的鑑識人生。
 
  謝松善從此深入當時臺灣還很陌生的鑑識領域,三度赴美進修,
  師承李昌鈺博士,從基層技佐一路做到刑事鑑識中心主任,
  臺灣近30年來的重大案件,他幾乎無役不與。

  鑑識到底是什麼?謝松善說,鑑識就是用科學和嫌犯鬥智,
  利用DNA及指紋鑑定、血源位置、型態學、現場模擬……
  像拼圖一樣,綜合、分析、拼湊所有事證片段,重建案件的經過,
  以印證嫌犯自白的真實性,證明其犯罪或還他清白。
 
  ◎今日判死、明日判生,大案成了全民公審

  明明是「吳銘漢夫妻命案」,為何變成人權團體大力搶救的「蘇建和案」?
  謝松善說,只用一根棉棒就可解決的問題,卻纏訟20年。真相到底是?

  還有,紛擾司法界20年、現役軍人姦殺女童的江國慶案,
  竟因鑑識人員翻倒垃圾桶時違反檢查基本動作,兩位嫌犯最後都被判無罪。
  真凶到底是誰?謝松善親自還原犯罪現場。

  ◎「愛」這個學分,有人很平淡,有人很激烈

  在臺灣,重傷害及故意殺人等案件數量不斷下降,唯獨情殺案件不減反增。
  看鑑識人員如何用鞋印鑑定與滴流血跡,偵破民國84年的虎林街于家滅門血案。

  ◎鑑識,用科學與嫌犯鬥智

  如果沒有屍體,要如何證明嫌犯殺人?
  民國90年的無屍凶殺案,鑑識人員就是利用血跡滲透,
  推估死者出血量至少有幾十毫升,合理懷疑就算沒死也可能重傷。

  還有,民國86年震驚全臺的白曉燕綁架案,凶手陳進興逃亡途中計畫變臉,
  犯下方保芳三屍命案,垃圾桶中遺留的彈殼,就是判斷涉案槍枝的有力證物。

  證據要如何說話?被判無罪的人一定無辜嗎?
  臺灣最權威鑑識專家謝松善,帶你解讀犯罪現場。

各界推薦

  YouTube頻道「異色檔案」/DK、Di掃
  懸疑、犯罪主題網路媒體/疑案辦
  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教授兼科學實驗室主任/白崇彥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謝松善


  民國44年出生於臺東。自中央警官學校畢業後,分發至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鑑識組。從基層的技佐一路做到刑事鑑識中心主任,歷經技士、薦任技士、組長、技正等職位;整整33年,都在鑑識領域努力,這在需要輪調不同單位經歷,才能升職的警界,相當罕見。

  為了提升鑑識專業,曾三度出國進修,追隨國際知名鑑識大師李昌鈺博士學習,並取得康乃狄克州紐海芬大學刑事鑑識碩士學位。

  臺灣三十幾年來之重大案件,幾乎無役不與,從民國69年的「林宅血案」,乃至爭議不斷的「江國慶案」與「蘇建和案」等。

  林宅血案發生時,菜鳥的他因為震撼,萌生「臺灣的鑑識只能做到這樣嗎?」的念頭。從那一刻起,他沒有一天離開過鑑識專業,拔草、施肥、灌溉……如今,鑑識園地已經興盛繁榮,而這位退休的鑑識老探長,依然精神抖擻,要利用自己三十餘年來的累積,對未來的偵查與鑑識工作提出建言,繼續盡社會責任。
 

目錄

鑑識專家神器破天荒大公開
推薦序一 來自生命道場的鑑識職人精神/DK、Di掃
推薦序二 老兵不死,一如阿善師對鑑識的發心不滅/白崇彥
推薦序三 關注過往案件,伸張應有的正義/疑案辦
自 序 鑑識,是科學與嫌犯的鬥智

第一部 今日判死、明日判生,大案成了全民公審
1 影響我鑑識生涯的臺灣重大懸案
──連老弱婦孺也不放過的林宅滅門血案,民國69年
2 耗盡龐大社會資源的強盜殺人案
──六次判死、三次判生的蘇建和案,民國80年
3 紛擾司法界二十年的軍法案
──江國慶被平反,許榮洲獲判無罪,真凶是誰還有人關心嗎?民國85年

第二部 鑑識,科學與嫌犯的鬥智
4 見證DNA科技進步的冷案
──差點過追溯期的成德國小女童命案,民國79年
5 靠牽亡魂找遺體的強暴未遂案
──附身乩童的國小女童閔秀惠案,民國82年
6 第一樁沒有屍體卻定罪的凶殺案
──人間蒸發的美女碩士張靜華命案,民國90年

第三部 「愛」這個學分,有人很平淡,有人很激烈
7 師生戀導致的滅門案
──房客反應不尋常的虎林街于家血案,民國84年
8 第一宗開啟死刑辯論庭的謀殺案
──瑞光路幼兒園女老師情殺案,民國98年
9 泥沙埋頭致死的校園殺人事件
──魂斷停車場的女教師吳曉蕙命案,民國83年
10 凶手重返犯罪現場的劫色血案
──活活被燒死的女售貨員王淑文命案,民國87年

第四部 白案,全民之殤,治安之痛
11 電視臺第一次直播槍戰場面
──凶嫌逃亡後仍持續犯罪的白曉燕命案,民國86年
12  變臉求生的一槍斃命滅口慘案
──方保芳整形外科三屍命案,民國86年


 
 



鑑識,是科學與嫌犯的鬥智


  我是後山的小孩,從臺東高中畢業後北上求學,民國67年自中央警官學校畢業,分發至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鑑識組,從基層的技佐開始,歷經技士、薦任技士、組長、技正等職位;民國88年,鑑識組升格改制成為刑事鑑識中心,個人有幸擔任第一任的主任,一直到民國100年8月退休,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在同樣的鑑識工作及相同的辦公室,我在原地繞了33年,這在警界是很少見的。

  早期的鑑識單位較不受重視,福利及功獎少,升遷機會有限,所以不易留住人才,因此剛畢業時,被分發到刑警大隊鑑識組,當時頗覺得委屈,曾想過要調部門,但是,以前調動多少都要靠點關係,一想到要拜託人、看人家臉色,也就放棄了。經過一段時間後,回頭發現這塊鑑識園地一片荒蕪,都沒有人要耕耘,於是我掄起鐮刀鋤頭,心想只要自己稍加努力,一定可以闢地墾荒,播種結果。

  既然決定要在鑑識這塊領域待下來,就必須再學習精進。民國72年,我自中央警官學校碩士班畢業,我知道,如果想在鑑識專業上有所提升,必須拜名師學藝。當時,李昌鈺博士已是世界知名的鑑識大師,常常回國講學,提攜後進。我便下定決心出國進修,於民國78年、80年及90年,三度通過警政署出國甄試,得以到美國跟隨李博士學習,同時也到康乃狄克州紐海芬大學(紐黑文大學)進修研習,並取得刑事鑑識碩士學位。

  我的警察資歷全都是鑑識領域,這在警界的升官路徑是不可能當到局長的,而且鑑識職缺這幾年也接近滿額,年輕的一代升遷不易,所以我選擇了提早退休,想要留一點時間給自己,也留給後進升遷的機會。

  有的人說我是自走炮,我的個性向來如此。站在體制內唱反調其實很難伸展,所以,提早退休反而讓我不會被公務員的身分框住。跳出來,才能做我想做的事情,才能講我想講的話,例如上課、演講、寫書、接受媒體邀約做專業評論,或協助私人鑑定。

  這三十多年來,我從一個頭髮濃密、精實黑瘦的年輕人,變成一個頂上逐漸稀疏的中年人;也從一個默默學習的菜鳥,成為警界及媒體口中相稱的「阿善師」。回首鑑識路,看到這個領域,從荒煙蔓草到生機蓬勃的發展歷程,看到科學辦案及司法正義的轉變,當然也看到許多人生的悲劇,深深感知生命的無常。

  尤其,每一個案子,都是人家用活生生的悲慘遭遇,來作為教育我們的道場;每一個悲劇,都是人家用寶貴的生命,讓我們累積經驗、獲得專業成長。我們怎能不認真學習?我們要懂得珍惜並感恩。

  法律制度本來就應該有平衡機制,法庭不能只有一面倒,因為我們都是人,人是有局限的。過去,我一直都站在控方,但是,我能看到辯方的不足與無奈。辯方律師因為鑑識專業普遍不足,使得這方面的抗辯能力很弱。而除了公務單位,國內找不到這方面的專家,於是官方鑑定成為權威,法官的認知,習慣上也偏向控方的意見,幾乎從未改變。

  但是,倘若公務鑑定的推論是有偏差的呢?那就有可能形成冤獄,或是錯放了一個真正的歹徒。我們不能只有公家的意見,不能以為這是唯一的權威,如果不是絕對正確的,我們就應該挑戰。

  近年來,隨著政治、社會、經濟和法律制度的變遷,犯罪型態日趨複雜,相對的,刑事訴訟制度也因為政治開放及法律修正而日趨健全,鑑識科學逐漸獲得重視,對犯罪嫌疑人的人權保障也益加完善,固有的偵查與鑑識技術已無法達到發現犯罪事實和公平審判的目的。因此,藉由各項基礎科學領域的快速發展,現代的科學偵査技術乃得以迅速萌芽、茁壯。

  臺灣的鑑識科學在李昌鈺博士的大力推動,以及警界長官、前輩、專家的努力改革之下,已有長足的進步,現代鑑識科學儼然成爲刑事訴訟程序中,發現真實與保障人權的堅實後盾。「科學辦案」這個詞,在早期辦案不講求程序正義的時代,被暱稱汙衊為「刑求逼供」的同義詞,現在,科學辦案已經是真正以物證為主、以邏輯取信於人、奠基於科學「實事求是」精神的一門專業。

  我已過65歲,以臺灣男性平均壽命77.7歲來看,扳指一算,我只剩差不多10年。這10年的時間,我可以做什麼?退休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當「終了之日」來臨時,我要怎麼樣才不會有遺憾?

  這段時間,我已經有了答案。在我有生之年,我要傳承我的經驗,推動在我心中蘊藏已久的理念,要不然等我倒下了,我這一生從鑑識這門專業所學習到的、所經歷的、所思所想的,將一切歸零,隨著我的軀殼腐爛,化為雲煙,然後,這個社會還是老樣子。

  退休時,我曾經在媒體發表「退而不休的宣言」,其實我不是要向檢警挑戰,只是希望在司法的偵審及刑案的蒐證與鑑識上,能加入民間的監督與批判,減少冤案發生,建立民眾對司法的信心。

  其實,鑑識工作是一種良心志業,可以做到50分,也可以做到100分,端看個人對工作的認知和自我要求。檢察官和法官當然希望鑑識人員可以盡可能多提供些專業的研判,讓他們在心證的形成上有所依據,可以更肯定;偵查與鑑識人員的責任,就是竭盡所能來蒐證及研判,縮小檢察官和法官自由心證的空間。

  不過,現在許多鑑識人員喜歡打安全牌,不願去承擔研判的責任,因為這樣可以不用上法庭,不用接受交互詰問的挑戰,所以,鑑識工作只保守的做到50分,把案件研判的責任交給檢察官或法官的自由心證,反正判生判死與他無關,所以法官的判決才會像鐘擺一樣,常常在生與死或有罪與無罪的兩極端擺盪。

  現今是民主的社會,有許多發聲的管道,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表達,對不同的意見我們都要予以尊重,但是,大家也要冷靜下來憑著客觀事實說話。現在許多的社會現象是,透過網路、透過電視名嘴,加上一些平面媒體,用重重猜測與誇大拼湊來大放厥詞,群眾也被這些報導帶著跑,發酵的結果,導致輿論辦案及民意審判,彷彿每個人都是柯南、都是法官,專業的意見變得很薄弱。

  本書的付梓,我只想把個人一生的鑑識經驗留存下來,並對未來的偵查與鑑識工作提出建言,略盡一點社會的責任。您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但希望彼此相互尊重,不要謾罵、惡意攻訐,因為事實是要經過良性的探討、辯論與檢視,真相才能越辯越明,司法正義才能逐漸彰顯。

  法律是大家共同制定的遊戲規則,司法判決的結果,不管您同意與否都必須尊重。現在的司法制度是採無罪推定原則,沒有證據就要把嫌犯先當作好人,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司法正義不一定能完全彰顯。但我絕對相信因緣果報,人世間有司法與道德的懲罰,人心也有善念與惡念的競爭,犯罪的陰影要想從心底完全抹掉是不可能的。真正犯罪的人,即使逃過司法的懲治,道德的懲罰仍會如影隨形,心牢的枷鎖已判處永遠的無期徒刑。

  在個人33年的鑑識生涯中,要感謝培育我的老師、指導我的前輩、激勵我的朋友、陪伴我的家人,以及曾經一起共同奮鬥的同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赴美三次進修期間,承蒙恩師李昌鈺博士及師母的指導與照顧,真是銘感五內,永誌難忘。此外,本書得以順利出版,要感謝因緣際會中,共同成就的所有朋友,一切的一切,請接受我心中誠摯的吶喊,謝謝大家!

推薦序一

來自生命道場的鑑識職人精神
YouTube頻道「異色檔案」/DK、Di掃


  那個時候,真實犯罪的風潮,正從國外悄悄的襲捲到了臺灣。

  我發覺其實有一定比例的觀眾或聽眾,非常熱衷於想要了解各種詭異、離奇的刑事案件。正在做自媒體的我,深知這一個領域,絕對會有人想要看,於是開始研究國外國內各大刑事案件。也正因為如此,因緣際會下,我偶然發現了一本很舊的書,書名是《阿善師的告白》,書內寫的都是臺灣發生過的重大刑案。

  但最為迷人的,是謝松善(阿善師)以自身的專業與本職學能,去談論他曾經參與的詭異刑案,那跟我們這種自媒體自行蒐集資料拼湊、講述出來的力道與信服力,等級上差得可遠了。很可惜的是,當時這本書已經絕版了。

  為了收藏這本由一位在臺灣鑑識領域耕耘33年老探長寫的書,我老婆Di掃不惜在網路平臺找到並入手──沒想到價格竟然飆到原定價的兩倍!

  所以當阿善師願意來到我們的YouTube頻道《異色檔案》,來為觀眾解說案件的時候,那一天的前一晚,我真的失眠啦!那位常在電視節目出現的老探長,竟然真的要和我們夫妻倆見面了!

  果然,阿善師滄桑渾厚的嗓音,在鏡頭前面展演詭譎刑案的發生經過,在講到凶手殘忍的手法時,原本溫和的眼神霎時變得銳利,最後再以「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樣警世的結尾,瞬間征服了我們頻道的觀眾。

  要知道,YouTube的留言因為具有匿名性,如果你講得不好,立刻會被批評得體無完膚,絕不留一點情面。然而影片一上傳,底下的觀眾一面倒的稱讚,全都被阿善師精闢講解案件的力道給折服了。

  我想影片效果會這麼好,跟阿善師紮實的鑑識功力與職業歷練,脫離不了關係。以前刑案,講求「科學辦案」,那是一個諷刺性的說法,其實就是「刑求逼供」,而鑑識領域反倒一片荒涼;但隨著刑事案件越來越重視鑑識,阿善師的經驗與歷練就越來越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國內各大刑案,都可以看到阿善師的身影的原因吧。

  阿善師來到《異色檔案》那天,在聊完兩件離奇刑案以後,他對我們說了兩個觀念,使我一輩子難忘。

  第一,他說:「每個案子,都是他人用生命,來成就你的道場。」這句話,道盡了一個鑑識專家對於自己專業的重視,以及尊重生命的態度。

  第二,他說自己雖然退休,但仍然盼望能夠將職涯所學,透過一些形式的倡導,繼續在臺灣傳承下去。

  這兩點都反映了阿善師擁有所謂的「職人」精神,我想他一定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全神貫注在鑑識專業領域。

  有鑑於近來大家開始關注真實犯罪,當天YouTube錄影結束後,我便大膽的跟阿善師說:「希望您以前那本書可以重新修訂,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想從一位身經百戰的老探長角度,去了解國內曾經發生過的奇案,並且體會書中傳達出的『鑑識職人精神』,如果沒有再版,真的太可惜了。」

  阿善師對我說會的。他正有此規劃。

  於是,這本《臺灣大案鑑識現場》出版了。其中談到的案件,會讓你邊看邊直呼曲折離奇,而且用真正專業角度去剖析過程。對於喜好研究犯罪的人來說,是絕對要入手的寶典。

  至少,你不用像我們一樣,用兩倍的價格去買了。

  (本文作者DK、Di掃,夫妻兩人經營YouTube頻道《異色檔案》,探討詭異事件、懸疑案件、靈異現象、社會案件、都市傳說、未解之謎,頻道已有超過35萬位訂閱者。2020年8月開始經營Podcast節目《故弄玄虛》。)

推薦序二

老兵不死,一如阿善師對鑑識的發心不滅
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教授兼科學實驗室主任/白崇彥


  犯罪現象幾乎是人類社會不可避免的問題,凶殺事件之傷害衝擊層面更是既多且廣,不光只是被害人生命的終結,也往往連動著其家人的鬱鬱一生,甚至造成家庭破碎。因此,就被害者家人而言,毋枉毋縱的快速偵破犯罪,具有返還正義之功效,或可稍稍寬慰受傷的家屬心靈!

  現今據以破案的方法技術有很多,例如監視錄影系統、車牌辨識系統及智慧影像分析,其所取得之線索與證據,主要應用於連結及證明犯罪現場的人與物,以還原並建構事實真相。警察實務界人人所耳熟能詳的一句話──「現場乃證據之寶庫」,盡訴了現場處理的重要性,成敗也往往懸繫於第一次的勘察處理,處置不當則可能導致真相石沉大海而成懸案。「證物會說話」,卻靜默不語,全憑意義之詮釋解讀,宛如學測作文題目任人發揮,天馬行空,無所不猜。然而,一旦偵查方向錯置,策略偏差,便可能貽誤先機而終致懸案。

  《臺灣大案鑑識現場》一書涵蓋了12件慘絕人寰的凶殺案件,雖源於不同起因、人物及情境,一件件傷天害理之罪惡,又何嘗不是潛藏於正義老兵(本書作者阿善師)內心深處的不捨憾事?

  本書內容區分為四大主題,第一部以3個案例強調證據的重要性,其精神概念實乃淵源於古代史學書卷──宋朝《洗冤集錄》、《折獄龜鑑》等古文中,早有科學斷案、講求證據之案例記載。如同李昌鈺博士的名言:「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其意義就在於讓證據引導辦案,而證據之鑑識及調查,即為犯罪偵查的內涵,亦是科學辦案的精神所在。

  第二及第三部的案例,隱然皆屬克制不住衝動,以及動手或不動手之瞬間抉擇,其實此類型態行為,與學術上的犯罪分子生物學(係以基因層次解釋行為性狀)有所關聯。人類的一切活動,包括動作、反應、情感、認知及感覺甚至想像等,都與大腦神經細胞的傳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和認知以及性格特性有關之蛋白質(例如神經傳導物質或內分泌荷爾蒙)的密碼基因,若存在著產量大小之人別差異,則可能形成性格上的特質先決傾向(predisposition)。然而,基因並不是形成反社會行為的絕對關鍵,僅是扮演著促成或影響反社會行為的部分因素角色;後天(nurture)環境因素亦有其相當程度之影響。

  第四部則以蓄意犯罪案例為本書作結,該類型犯罪者實乃源於偏差之價值觀,意欲不勞而獲,進而勒贖害命,歸咎其深層原因,則又與整體社會結構,甚至諸多施政政策有關,主政者確實不可不慎。

  此外,白案之陳嫌(陳進興)勒贖信件的筆跡鑑定恰好是我本人所做,而陳嫌於臺北看守所槍決伏法前,親簽了血液採樣同意書,協助我完成性暴力者候選基因群之研究案,令我詫異的是,如此娟秀工整的字體,竟出自犯下姦殺勒贖的匪徒之手!最後面臨生命終點,陳嫌卻是展現出人性光輝,器官捐贈了三人。猶記陳嫌與警察對峙當時,諸多電視臺主播現場搶線撥打直播訪問,直接影響了當時警察談判處理,可能也會造成日後社會諸多不良效應,其乃是不妥做法,新聞媒體應有所自律。

  本書四個主題概念,邏輯清楚,一氣呵成,順理成章。文章內容之語句敘述,讀來雖見輕鬆,實則沉重;案例鋪陳雖係怵目驚心,學理奧祕卻隱隱呈現。作者謝松善之著書貢獻,堪稱善心典範,正如其退休宣言──鑑識乃是其退而不休的良心志業。「老兵不死,只漸凋零」,當各位看倌讀者攬書一讀之時,除了見識鑑識外,不妨亦禪悟一下老兵阿善師的一番用意與發心吧!

  (本文作者白崇彥,現任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教授兼科學實驗室主任,專長為刑事鑑識、生物跡證與刑事DNA鑑定,以及現場與證物處理。)

推薦序三

關注過往案件,伸張應有的正義
懸疑、犯罪主題網路媒體/疑案辦


  在創立「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簡稱疑案辦)之後,常常有人問:書寫這些過往案件到底是為了什麼?

  所有的犯罪都有根源,過去許多喧騰一時的社會案件,今日回頭來看,其實有非常深刻的社會意義。當時的環境氛圍、檢警的偵查技術,這些因素隨著時代更迭,深深影響每一起案子的命運,破案與否,常常會因為加害者與被害人所處的時空,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

  2013年2月,在新北市八里區發生雙屍命案,凶手為八里岸邊自行車道旁的「媽媽嘴咖啡」店長謝依涵。這起案件轟動一時,不只是因為行凶的竟是一個體型中瘦的女子,且兩名死者都是咖啡店的常客,與店長的交情相當不錯。最後,本案經過上訴、更審,謝依涵無期徒刑定讞。

  如果這起案件發生在更早的年代,凶手有沒有可能因為外貌、性別,再加上鑑識和偵查技術都不夠純熟,被認為沒有嫌疑,而就此逃過審判呢?

  回想起來,我曾經在事件發生後,搭乘渡輪,在媽媽嘴咖啡的封鎖現場外徘徊,用自己的腳步當量尺,手臂作比例,試著模擬並還原一位女子獨力殺人並棄屍的行動。我不是唯一一個愛看熱鬧的鄉民,附近一間小土地公祠,聚了大概二十來位民眾,都是外地客的模樣,在聊媽媽嘴咖啡的凶殺命案。

  儘管不敢直視血肉淋漓的畫面,但對於回到案發現場的探險活動,於日於夜,始終樂此不疲。

  而提及專業領域中的第一線人員,肯定得提到臺灣鑑識權威──謝松善(阿善師)。阿善師投入鑑識領域三十餘年,實戰經驗豐富,於退休後依然為鑑識貢獻心力,不僅很能寫,近來更開創了Podcast講解疑案,講述得極為生動。我常常熬夜聽阿善師的口述,尋找推理小說的創作靈感;因為不必看見屍橫遍野的畫面,就能隨著他銳利的目光,發現那個險險被忽略、卻又對破案至關重要的螺絲釘。

  這一次,阿善師不僅要當一個思辨清晰的探長,更要公開影響了臺灣鑑識進程、改寫臺灣歷史的幾起重大案件,身為一個熱愛臺灣也鍾情於懸案的同道中人,一定要搶先閱讀!

  (本文作者疑案辦,為懸疑、犯罪主題網路媒體,主要書寫曾經發生在臺灣歷史上的各種犯罪疑案,為的是這些過往未解之謎,能夠不被大眾遺忘。)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946957
  • 叢書系列:issue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見證DNA 科技進步的冷案
──差點過追訴期的成德國小女童命案,民國79 年
 
民國79年5月7日中午,正是小學一天中最喧鬧的午休時間,臺北市南港區成德國小的學童家長,紛紛為孩子送來便當,老師們也陸續回到教室,招呼小朋友安靜用餐。這時,六年五班的導師,發現自己班上有個座位始終空著,原本應該坐在這位子上的陳姓女童不在教室,她覺得很奇怪,便四處尋找,但沒有找到。
 
下午的上課鐘響了,陳姓女童依然沒有回到教室,於是第五節課之後,班導師請學生幫忙在校園內尋找,還是不見她的蹤影。班導猜想,或許陳姓女童跟著別班同學去參加校外的田徑比賽閉幕式。眼看校園內找不到學生,她也只能等田徑隊同學回來再說。
 
沒想到等到下午4點,田徑隊的同學們回來了,還是不見陳姓女童的蹤影。田徑隊學生異口同聲的表示,陳姓女同學並沒有跟去。這下子導師驚覺事態嚴重,立刻打電話詢問家長,確認學生是否自行返家。「好好一個孩子在學校,怎麼就不見了?」導師深覺不安,但毫無頭緒,於是請該校師生放學後留下來協尋。
 
一直找到傍晚6點,天色已經暗下來了,一位張姓老師終於在活動中心的頂樓樓梯轉角處,找到趴在冰冷的水泥地板上、已無氣息的陳姓女童。
 
陳姓女童被發現時,雙眼與嘴巴被黑色膠帶緊緊貼住,雙手被綑綁在頭後方,雙腳也被膠帶纏繞,身上穿的制服被高高拉起來,蓋住頭和臉,她的褲子已被脫去,下體赤裸。
 
就在當天中午歡鬧的午餐時間,陳姓女童孤零零的在校園無人的一角,莫名的被姦殺了。
 
66年次的陳姓女童,當年才13歲,如果她平安長大,如今已經是個年過40的成熟女性了。經過漫長歲月的淘洗,隨著滄海桑田、人事更迭,這個案子從震驚社會、群起譁然,到追索不到凶嫌,始終無法突破,最後終於逐漸沉寂,深深埋進歷史堆中。
 
來不及長大的她,就這樣永遠停留在了13歲,事後這麼多年過去,我也已經退休了……。
 
DNA鑑定技術剛起步,尚未發揮功效
 
那時,我是臺北市刑警大隊鑑識組的組長,當天獲報後,我帶隊過去,按照SOP進行相關採證。因為是國小學童遭姦殺的案件,案情重大,所以鑑識人員的採證也特別謹慎。我們在現場找到凶嫌使用過的衛生紙,也採集了陳姓女童的下體,準備進行DNA比對。

會員評鑑

5
9人評分
|
9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
|
2023/02/02
|
電子書
謝主仁將社會上發生的重大案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鑑識的方法及過程,讓我這個門外漢都能一頁頁的看下去,真得很棒。
展開
user-img
4
|
2022/10/26
劇透警告
臺灣大案鑑識現場 警匪對峙還原真相
《臺灣大案鑑識現場》是執業33年的前刑事鑑識中心主任阿善師(謝松善),秉持著薪火相傳、前人種樹的理念,在退休後依然兢兢業業地持續推動科學辦案的進程,生根、深耕刑事鑑定領域,精選經典案件並論述爭議議題,窮盡畢身所學集於一書的嘔心瀝血之作。
「死亡」、「謀殺」放諸全世界各地,都是在世人眼中忌諱、退避三舍的一塊地,但奈何只要是人被殺,就必須有相關的人力、物力、資源分配其中,解開案發現場的謎團、尋找遺落分散的拼圖、揭露潛伏在社會的惡魔、還給社會公平正義與安全的生活。阿善師就是在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心態下,從年輕基層幹起,克服恐懼步步為營、親善親為,建立了諸多規則制度、深造攜回技術,師承國際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甚至基於職責必須正面交鋒也在所不辭。此書不僅從第一線搜查上將所見所聞講得刻骨銘心、更從專業角度循序漸進、深入淺出,例如維持現場完好如初的步驟與方式,必須劃分三部分,就算是警消醫護及長官、媒體也需退居二線以後,阿善師語重心長地數度強調,人無法飛天遁地,鞋印幾乎是犯人必定會留下的跡證,越多閒雜人等親臨現場只會衍生雜亂、破壞掉追緝凶嫌的關鍵線索。再者就是證據取捨的著眼點,旁人看似微不足道、毫無關係的物品或形態學,可能就是破案的物證或引導至下一個線索的鑰匙,早期權責分工及人力配置未到位時,案件的負荷量相當龐大,別說程序問題,實體沒證據連抓到人都不能拿他怎樣,惡性循環嚴重打擊士氣。
卅年過去,鑑識終於與偵查不分軒輊,過去後勤沒有升遷的機會留不住人才,而前線才能風光耀武揚威,抓到人之後再想辦法拼湊證據或說詞,導致有刑求逼供、冤枉無辜者情事層出不窮。江國慶的案子甚囂塵上,外界及司法事後說他是無罪的,但阿善師認為這並不代表他是無辜的,在現場重建時,有諸多證據無法說明的細微末節,兇嫌都給予了很好的解釋,這不是靠事先提供的劇本可以預料到的自白,更無法揣測證物呈現的狀態。專攻血液的阿善師,更用自己血液及牛奶區分擦拭、轉移、沾染等不同形態造成的結果,評估共犯及案發先後經過,不然軍法速審速決已上路伏法的兇手,根本無法再次發聲還原真相。
阿善師強調:鑑識,是門良心事業。書中舉例相當多的檢察官、法醫,乃至於刑警,一念之間,就大幅影響案件的方向或可否被偵破,而不是放到冷案,然後變成死案。像是江國慶案的共犯許榮洲,十四年前就已經多次自白犯案,但不被檢察官當一回事。偵查隊長的塵封記憶,喚起案件的敏銳度而在追訴期屆滿前補全證據。方保芳診所三人命案,法醫不願做性侵採證,阿善師自願跳下來接刀,而將陳進興定罪。服役男子的指紋建檔,才揪出未成年時期有共犯的謀殺女教師等,要是先入為主、虛應一應故事,只會造就更多逍遙法外之徒。
嫌犯的奸詐狡黠與鑑識的明察秋毫,勝出的後者,開創了沒有屍體卻能定罪的罕見判例。滴漏、浸染、再滲透,層層堆疊擋不住屍體血水的外溢擴張,讓兇手無從辯駁。之前大費周章清理的浴廁、清除自己生物跡證、逃往中國避風頭、給妹妹盜領死者存款,因喊出「栽贓」兩字而前功盡棄,原因無他,那就是在全程錄影錄音與妹妹陪同下蒐證,恪遵司法公平與程序正義下,還冥頑不靈扯謊抵賴,被其他證據鏈及法官心證下判處無期徒刑。學到的是,屍骨未寒會釋放酵素,可從高空用熱感應儀探知,若屍骨已寒與地質密度不同,可用透地雷達掃描偵測,鑑識果然是結合各種科學領域的學問。記得破五百萬訂閱的Youtuber老高曾分享過兩個案例,一是令和最轟動的女童失蹤懸案,因發現肩胛骨判定無法存活;另一個是鯊魚腹中發現一條胳膊,法院卻無法判定對方已死。相對於書中的此案失血量未達致死量又遍尋不著屍首,是透過間接證據補全最後一哩路;如果放至今日,可能又會因無罪推定、罪疑唯輕恐會有不同結果。
二十年前在電視上熱播的CSI犯罪現場,基於每集都必須破案之劇情需要,常有拍得異常清楚的監視影像、多系統建檔的龐大資料庫數據、外星科技般的檢測技術、網羅各領域菁英的團隊等看得我瞠目結舌。現實中並沒有神佛顯靈,只能劍及履及、亦步亦趨實事求是。
在臺灣,重傷害及故意殺人等案件數量其實不斷下降,唯獨情殺案不減反增。鑑識結果的健全性,可以回推手法與動機,足以影響法官心證與罪責輕重。第一宗開啟三審死刑辯論的案件就是其一,阿善師親自在法庭講解四個多小時直到眾人心悅臣服,透過血源學了解兇手並不是自白中的不小心擊發,而是行刑式槍決避重就輕,且已是累犯,最後八年變死刑。良知左右著真相的斷定,他提到很多鑑識人員只敢打安全牌不想上法庭,只願意籠統地說這裡有血跡、人在這被殺的而點到為止,法官如果輕易聽信自白辯詞,覺得情狀可宥恕,不就縱虎歸山了嗎?民眾常批評恐龍法官的最終核定者,其實中間過程的檢察官、鑑識人員、法醫、刑警等都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對司法不信任不能只怪最後接到炸彈的人。
每個案子,都是他人用生命,來成就你的道場。阿善師雖然個性固執,但非桀敖不馴,而是務實主義者、對事不對人,既不勾幫拉派亦不結夥營私,還繼續學習車禍鑑定、數位鑑定,一回生、二回熟,三回駕輕就熟。看完本書知其有強大的精神力與宗教信仰加持,心存善念、盡力而為的用演講、寫書、podcast等形式宣傳出去,希望臺灣更能與國際接軌、更重理性的科學辦案,當然,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投入,尤其法律工作者更要懂才有辦法爭辯。
※諸多遣詞用句剪來貼去重複高,使用過多才給四星
展開
user-img
5
|
2022/06/16
|
電子書
閱讀起來不拖泥帶水,如同閱讀小說般的流暢且引人入勝。
本書具體而微的陳述重大案件對當今台灣法律影響,
一窺當時時空背景之下的台灣社會,
案件的箇中緣由以及當時的不同層面思考,
每每閱讀後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做案的手法不斷變更,
了解破案的手法之虞,而是建立自我的保護意識,
唯有認識惡,才能對抗惡。
出生在八九年級後的台灣人,透過此書可以見得過去台灣真實社會的一面。
也推薦給司法特考、調查局或一般警察國家考試的考生閱讀。
展開
user-img
5
|
2022/01/27
很好看,詳細介紹了幾件台灣重大刑案,以及鑑識常用工具、知識等,
對於刑案的描寫也不是一筆帶過,有敘述辦案方式,讓人更加貼近、了解鑑識工作。
展開
user-img
4.5
|
2021/12/17
如同原罪般,社會上只要有人,就會發生暴力和殺人事件,因此不論在影視作品還是文學小說,犯罪和推理這個主題永遠不會過時。在偵辨刑事案件時,「偵查」和「鑑識」是破案的兩大核心關鍵。偵查是從人際往來的角度追查,鑑識則是從現場物證的情況推演,「臺灣大案鑑識現場」一書,作者是前台北市刑事鑑識中心主任「謝松善」(又稱阿善師),他將30多年的刑事鑑識經驗中,印象最深刻、最值得討論的重大案件,書寫成12篇文章。一是能讓社會大眾瞭解鑑識工作的價值與其對司法正義的貢獻,二是諍貶他無法視而不見的社會氛圍(輿論大於實證),期望未來能有所改善。

全書將12個案件分成四部,第一部的林宅血案、蘇建和案與江國慶軍法案,都是因為鑑識過程的缺漏造成真相難辨。阿善師藉由這些案例引出保持命案現場淨空,優先讓鑑識人員作業的重要,而鑑識工作也務求詳盡完整,有時破案的關鍵就在看來微不足道的一絲跡證(指印、鞋印)。蘇建和一案重審時的社會氛圍(當時確實有刑求取供),對提供鑑識證據的代表團充滿敵意,然而這是不必要的。鑑識團隊的職責是提供法官做出自由心證的科學證據,並非有意讓任何人定罪,一切都應讓客觀的事證說話。阿善師對江國慶案的評斷,也是他決定離開公務體制的原因之一,畢竟離開公家機關才能暢所欲言,「無罪不等同無辜」便是他對此案所做的註腳。

第二部著重在用不同案件帶出刑案鑑識的相關主題,像因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成立的DNA資料庫和鑑識技術、牽亡魂破案的女童命案、以鑑識物證證明嫌犯殺人的失蹤案等。也提到了法律上法官的「自由心證」,應理解為「自主心證」,意指法官必須在不受外力影響的情況下,在心中依據理論和經驗法則,判斷事實的真偽,也就是心證。第三部都是情殺案件,也帶出了「鞋印鑑定」、「火藥刺青(超近距離擊發槍枝)」、「指紋鑑定」和「血源位置」、「型態學」等鑑識知識。最後的第四部則是描述震驚全台的白曉燕命案和後續的方保芳整型外科命案。

隨著DNA比對、AI影像辨識、電信訊號追蹤等科技逐漸成熟,加上書中提到的各種刑事鑑識技術,如果排除操作不當和人謀不臧,犯罪者想要構思、執行超完美謀殺案,是難如登天。就像電影「關鍵報告」形塑的場景,未來傷害、殺人等重大刑事案件,會越來越多是衝動犯罪,而非計劃型犯罪。畢竟無人能在滿街都是監視鏡頭的情況下,不著痕跡地殺人於無形吧。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1世紀的人生難題,線上解憂價,單本88折,二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