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理性的勝利:自由、科學、資本主義,以及進步的理性神學

理性的勝利:自由、科學、資本主義,以及進步的理性神學

The Victory of Reason: How Christianity Led to Freedom, Capitalism, and Western Success

  • 定價:500
  • 優惠價:945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2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西方憑什麼進步?
現代文明的成就,建立在宗教之上。
而如今沒有宗教意識,只有宗教基因,
還能繼續稱霸世界嗎?

  目前關於西方為何成功的書籍已有許多,各自分析了為何歐洲能在中世紀末期領先世界其他地區。其中,最常見的解釋是西方優越的地理環境,以及商業和技術的發展。然而,著名的宗教社會學家斯塔克在《理性的勝利》一書中指出,推動西方發展的是源自於基督宗教的理性精神,其理性神學為後來各種現代性的發展打下了重要根基。

  長久以來,基督宗教的特色就在以理性邏輯對神學進行辯論,因此與時俱進、面向未來,而世界上其他宗教則追求不可言說的神祕,更是朝向過去、追求復古,,把古代經典當作正統信奉。也因此基督教神學促成了西方的興起。

  書中總結西方的興起,奠基在「理性的四大勝利」之上:第一,是基督神學發展出對「進步」的信仰。第二,對進步的信仰轉化為技術、科技與組織的革新,而且這些成果很多都孕育於修道院莊園裡。第三,多虧基督神學以理性形塑了政治哲學與政治實踐,讓中世紀歐洲有了「善於回應民意的政府」,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個人自由。第四,理性被應用在商業上,使得資本主義得以在「善於回應民意的政府」之安全庇護下發展出來。

  在書中,斯塔克也爬梳史料,指出資本主義並非源自於新教的工作倫理,而是在新教徒、甚至新教徒工作倫理出現之前,就已盛行了好幾個世紀。他進一步打破一般人對於「中世紀」是「黑暗時代」的印象,論述中世紀是西方未來輝煌歷史的孵化器,不僅科學突破思想在中世紀就已經具備雛形,連資本主義的發展都是從大修道院的土地經營開始。他的論證讓人們重新看待中世紀的貢獻。

  本書顛覆了數百年來的長期被反西方、反資本主義、反宗教所主導的社會氛圍和學術偏見。但作者也在書中最後進一步提問,在今日的世界,基督宗教和現代化是否還有必然關係,留下一個問題讓大家持續思考。

專文推薦

  邢福增|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教授
  邱凱莉| 台灣神學院助理教授
  蔡源林|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德尼•斯塔克 Rodney Stark


  美國宗教社會學家,長期擔任華盛頓大學社會學和比較宗教學教授。目前是貝勒大學社會科學傑出教授,該大學宗教研究所的聯合主任,以及《跨學科宗教研究雜誌》的創始編輯。

譯者簡介

蔡至哲


  筆名蔡安迪。臺大歷史系、歷史研究所、國發所博士。同時就讀政大宗教所博士。學術關懷在東亞儒學、基督宗教史。現職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目錄

譯者序

推薦序  
在現代化的十字路口上:重訪《理性的勝利》、探索基督教與歐洲文明的關係
/邱凱莉 (台灣神學院助理教授)

推薦序  百年歷史大哉問「為何西方能,東方不能?」之再探
/蔡源林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

推薦序  再思基督宗教與現代化的關係  
/邢福增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教授)

導論:理性與進步

第一部:基礎
第一章    理性神學的賜福
•基督宗教對進步的信仰  
‧神學與科學   
中國   希臘
‧伊斯蘭
‧道德上的創見
‧個人主義的興起  
‧中世紀的廢奴行動  

第二章 中世紀的進步:科技、文化和宗教
‧科技的進步
生產創新  戰爭的創新   陸運的創新
‧上層文化的進步
‧資本主義的發明
資本主義的定義  宗教資本主義的興起  工作與節儉的美德
‧資本主義與神學進步
早期基督徒對利息和利潤的反感  公平價格和合法利息的神學
‧伊斯蘭與利息

第三章 暴政與自由的「重生」
‧統制經濟
‧道德平等的神學基礎
‧財產權
‧對國家和國王的限制
‧歐洲的多元性
‧商業與義大利回應性政權的建立
威尼斯  熱內亞  佛羅倫斯  米蘭
‧義大利南部阿瑪菲的專制統治
‧自由的北部

第二部:完備
第四章 義大利資本主義的完備
‧理性的企業
人事  管理與財務實踐
‧義大利超級企業之首的興衰
‧義大利資本主義,「清教主義」和節儉
義大利的清教徒  節儉  
‧黑死病

第五章  資本主義的一路向北
‧法蘭德斯的羊毛紡織城市
‧法蘭德斯北部的資本主義
布魯日  根特  安特衛普  
‧阿姆斯特丹
‧英國資本主義
從羊毛到羊毛紡織業  13世紀的工業革命  煤能產業

第六章  「天主教」的反資本主義:西班牙和法國的專制統治
‧1492年:落後的西班牙
‧財富與帝國
‧西班牙轄下的義大利
‧西班牙轄下的尼德蘭
安特衛普的破壞  與荷蘭人作戰
‧失敗
無敵艦隊  崩潰的帝國  
‧法國:稅收、管控和衰退
創建一個絕對君主制的國家  稅收  官僚主義  毫不妥協的行會  
法國的「資本主義」

第七章  新大陸的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
‧基督宗教:兩種經濟體系
囚禁式的壟斷  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主義  怠惰的國家教會  
自由市場中的宗教
‧自由:治理模式
殖民化  殖民統治與管控  獨立  終結奴隸制
‧資本主義
工業與勞動力  人力資本的投資  
‧拉丁美洲的新教主義:鴉片還是倫理?

結語:全球化和現代性

致謝
注釋
參考書目

 
 

推薦序

再思基督宗教與現代化的關係
邢福增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教授)

  基督教與西方的成功


  近代西方為何成功?

  長久以來,許多學者嘗試循不同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著名的宗教社會學者斯塔克在《理性的勝利》中,藉著疏理近代西方歷史發展,總結了基督教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關於基督教與近代西方興起的關係,似乎並不是一個新的答案。不過,斯塔克運用大量資料,引領讀者進入歷史境景,以基督教理性神學為主線,闡析其如何促成了科學、自由與民主,以及資本主義的興起。斯塔克的研究,儘管修正了韋伯(Max Webber)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的錯誤,卻再次肯定宗教信仰與歐洲資本主義興起間的密切關係。

  那麼,本書呈現的基督教與西方興起間的關係,僅是邏輯的必然性,還是實踐的必然性?斯塔克在結語中也問:現代化如果只以「現存的西方世界為範本」,是否仍需要「再造最初產生現代化的社會與文化條件」?質言之,在沒有基督宗教的情況下是否可能?

  對此,作者一方面指出,現代化似乎可以擺脫「信仰的根基」而獨立發展,但另方面他又強調,基督宗教在非西方世界急速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基督教與西方文明間的密切關係。「對許多歐洲以外的人們而言,成為基督徒就是現代化……基督信仰是現代世界全球化下的必要元素。」斯塔克認同並引述了一位中國知識份子的觀點,重申基督宗教是西方文化的核心與道德基石,「讓資本主義的興起成為可能,並成功開出民主政治」。

  這樣看來,斯塔克確信基督信仰與西方現代化之間,不僅是邏輯的必然性,也是實踐的必然性。質言之,非西方世界如果要成功晉身現代世界,是絕不能將基督宗教排除在外的(實踐的必然性)。

  基督信仰與現代化:華人處境的再思

  毋庸置疑,斯塔克特別關注到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他在結論中指出中國基督徒人口自一九四九年以後有驚人的增長,其中不少知識份子也加入皈信者的行列。有趣的是,本書的中國大陸譯本卻將有關中國部分刪去。種源於官方對涉及宗教題材的審查,顯然是要將被視為敏感的內容過濾。

  文化大革命後,中國基督教取得驚人的增長。如果將斯塔克式命題置於中國處境,可發現早於二十世紀八〇年代,隨著當時中國知識界「文化熱」的興起,基督教文化也成為若干中國知識份子傾慕的對象,致成「基督教文化熱」。所謂文化熱,即探討中國文化的出路,有主張全盤西化,也有主張復興傳統儒學,或是藉自由主義傳統企圖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在檢視西方文化與現代化的關係時,有知識份子強調,基督教乃西方進步文明的根基,故中國文化的現代化,不能將基督教文化排除在外。

  就以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1955-2017)為例,他早於八〇年代,便宣稱「中國人的悲劇是沒有上帝的悲劇」。後來他在獄中的反思也再次強調「基督教信仰是西方文明的心臟」,基督教是「制度轉型一個不可或缺的精神資源」。不過,即或如此,劉曉波卻不認為中國的民主及憲制必須建立在中國「基督教化」的前提之上。因為兩者之間雖具有「發生學的意義」,卻不具有「邏輯上的普遍因果性」。劉相信:「在非西方地區培育世俗化的憲政民主制度,未必一定要有神聖化的基督教倫理的支撐。」

  我們可進一步思考宗教倫理與現代化間的關係。馮耀明在討論韋伯式命題時曾指出,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在歷史上存在的密切關係,並不能視作具傳遞性的「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即認定兩者間可找到物理必然性與規律性的因果關係。對於本書所呈現基督教與西方現代化的關係,在多大程度上能應用於解釋其他國家或文化的處境?這無疑是值得進一步深思及檢視的問題。就中國的經驗,楊鳳崗便關注中國宗教復興與市場經濟間的關係,曹南來更以具「中國耶路撒冷」美譽的溫州為個案,指出在這個沿海商業城市中,不少基督徒商人如何積極參與宗教與現代性及經濟發展的建構。

  隨著基督宗教在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發展,可以預見,關於基督教信仰與現代化的關係,在華人社會仍會成為不少人熱切探討的重點。不論對此課題持何種見解,斯塔克式命題相信都是不容忽視,無法繞過的。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763034
  • 叢書系列:ALPHA
  • 規格:平裝 / 392頁 / 14.8 x 21 x 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二章
 
中世紀的進步:科技、文化和宗教
 
基督信仰對理性和進步的貢獻並不是口說無憑,羅馬帝國衰亡之後,基督宗教很快地啟推動出一個有卓越發明和創造的時代。為了重新正視這些卓越成就,必須正視一個長期醜化我們知識史的荒謬謊言。
 
在過去的兩三百年內,每個受教育的人都認知,從羅馬帝國衰亡之後直至15世紀,歐洲進入了所謂的「黑暗時代」(Dark Ages),幾世紀都處在愚昧、迷信和悲慘之中。結果突然間,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接二連三奇蹟般地拯救了歐洲。但其實歷史不是那樣發生的。相反地,正是在所謂的黑暗時代,歐洲的科技與科學開始在世界上超前。
 
關於歐洲陷入黑暗時代的觀點,來自18世紀那些反宗教特別是痛恨天主教的知識分子,他們堅定地宣揚自己時代的文化優越性,貶低之前數個世紀的歷史。用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的話說,就是:「一個在地表充滿了野蠻、迷信與無知的時代。」這類觀點無異議地被再三重申,所以直到非常晚近,許多詞典和百科全書還收錄黑暗時代一說作為歷史事實。一些作家甚至暗示,生活在九世紀的人們稱自己的那個時代有多麼落後和迷信。
 
幸運的是,近幾年大家已經知道這些觀點完全不可靠,甚至一些詞典和百科全書開始把「黑暗時代」一說視為一種迷思。不幸的是,在我們的文化中這種迷思 已深植人心,甚至大多數學者仍繼續把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1737~1794)說的「羅馬帝國衰亡之後是蠻族和宗教的勝利」,視為理所當然。會有這種狀況是因為沒人給這段歷史一個真實且適當的總結。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