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邏輯謬誤鑑識學】再思考+洞見,美國思辨教育的共同必修課

【邏輯謬誤鑑識學】再思考+洞見,美國思辨教育的共同必修課

Think Again:How to Reason and Argue/Is That True? Critical Thinking for Sociologists

  • 定價:710
  • 優惠價:9639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60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再思考:一堂近百萬人爭相學習的杜克大學論辯課,你將學會如何推理與舉證,避免認知謬誤
Think Again:How to Reason and Argue

※本書教的是邏輯,而非詭辯之詞※
「美國最頂尖的學府之一」杜克大學最受歡迎的論辯課,
吸引來自一百五十個國家、超過九十萬名學生線上註冊學習
你將學到如何理解並評斷他人的論據,
以及如何基於感興趣的話題建構自己的論證

 
  沒有人認為自己是好戰分子,更不是無知的傻瓜。如果你渴望擁有清楚闡述個人意見的能力,足以判讀何者是正確論證抑或巧用話術的詭辯,能夠分析其他人(包括政客、網紅、意見領袖,甚至你的老師)的論點,以及分析自身的論點--本書將是你最佳的入門導引!

  ★☆我們的生活,能從華特教授這一劑「強效的理性思考與論證」獲益
  朱家安 「沃草公民學院」主編、哲學雞蛋糕腦闆
  哲學新媒體|Philosophy Medium
  傅皓政 文化大學哲學系專任教授、台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
  温偉群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教授
  謝宇程 「真識」溝通創作事業創辦人__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在政治界還有個人生活中,論述與溝通的水準已經達到了新低點。……到了今天,我們能找到的就只有口號、斷言、笑話跟嘲弄,鮮少有真正的論證。敷衍打發、貶低、辱罵、指控與迴避問題,多過於針對重要問題的實際交鋒。」

  我們怎麼會落入現狀?我們又能如何擺脫現狀?

◎在本書中,激勵人心、極具魅力的哲學家華特教授指出,「討論」是提供雙方各自的解釋,最終取得相互的理解和尊重,就算沒有任何一方被說服,卻有妥協的可能性。他將告訴我們如何分析、評估及構成一個討論論點,並以多個生動實例,展現「論辯」可以在政治和社交互動上扮演更具建設性的角色。

華特教授首先解釋了社會和個人如何變得極化、拒絕被說服及尋求共識:這是因為我們太過聚焦於取勝,忽略彼此提出的理由。接著,在第二部「如何論辯」,我們將學到:論證是什麼?論證要達成什麼目的?在什麼條件下,才能展開一場有建設性的論辯?在論辯中,演繹與歸納有什麼不同?第三部「如何不去論辯」,我們將學到避免謬誤的方法,認識隱藏在論證中的謬誤有哪些,並且學習如何反駁--目標在於排除簡單的錯誤,並且改善討論,卻不至於終結討論。

我們需要承認自己的局限,需要不斷地探索、學習,需要與其他人持續練習,需要習慣以論證的方式思考重要議題(不論是買車,還是提出支持或反對某候選人的理由),然後運用書中所學的技巧,詢問其他人信念背後的原因,同時對自己的推論保持批判力,不認為自己知道所有的答案。所有人都可以藉著遵循這些規則,得到比現在更多的益處。所以,讓我們開始吧! 

===========================
洞見:像社會學家一樣批判思考,美國思辨教育的共同必修課,用以檢驗各種主張與立論依據的能力
Is That True? Critical Thinking for Sociologists

『批判思考既不是一種目標,也不是一種成就,
而是一種技巧,需要練習,並且在有意而為與反省之下應用。』
這是一本能讓所有人都有所獲得的書——
從社會學導論課的學生、乃至於經驗豐富的學者與政策制定者都是如此

 
林文蘭(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人社院學士班合聘副教授)
戴伯芬(輔大社會系教授)
焦糖哥哥/陳嘉行
劉安婷(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
楊斯棓(醫師、年度暢銷書《人生路引》作者)────讚譽推薦!!
 
▶▶批判思考的關鍵是「評量證據」,而非用來批評異議者。
我們通常假定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是正確、正常又合情合理,批判思考最困難的,就是找出自己視為真實的預設,並且檢視其中到底有沒有問題;最重要的批判思考,就是要用在我們同意的立場上。本書作者、社會學家喬.貝斯特把批判思考定義為評估各種主張的方法,我們不預設自己已經知道什麼是真的,而是藉著評估證據,去考慮我們的預設可能為假的可能性。

有別於書市常見多講邏輯論證、哲學家的批判思考指南,作者提供另一套理解社會、提出問題與分析問題的方法,以精簡扼要的章節,說明社會學家如何評估論證及其支持證據,並且分析社會學領域中要進行批判思考,可能會碰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像是不同方法論的爭議、不同陣營的派閥偏見,甚至整個社會學領域的預設立場等),對於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生、以及對批判思考有興趣的一般大眾多有裨益。

進步來自願意仔細思考,質疑別人告訴你的事,對於被大家接受的智慧保持懷疑態度。經由練習與內化,這套扎實的技巧亦將幫助我們在日常選擇中做出正確的決策。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人社院學士班合聘副教授  林文蘭:
本書引導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與常識斷裂」、練習「質疑的精神」、找尋「論證的過程」,鍛鍊「思考的力量」。透過日常實作,進行社會學式的批判思考,可以解構迷思,跳脫同溫層,更深刻地提出問題、分析癥結、理解社會。

輔大社會系教授  戴伯芬:
社會學主張批判性思考,這本書對批判社會學進行批判思考,解構社會學價值的結構限制。本書拋開聱牙詰屈的理論,深入淺出,突破以訛傳訛的常識或同溫層意識形態的偏執。在資訊如疫情蔓延的年代,批判性思考如同快篩劑,過濾信息真偽,有助於決策與創新。

焦糖哥哥/陳嘉行:
我們很常聽到一些人把「批判思考」掛在嘴邊,不論是用來讚美自己或是貶低不同意見的人,「批判思考」成了人擁有智慧與美德的特徵。但怎樣的意見與立場才符合批判思考的標準?本書作者喬.貝斯特是位社會學家,他用社會學的方法告訴大家「批判思考與證據有關」。

這意謂你要發表任何意見表明立場時,你得先檢驗自己手上的證據品質,是否能支撐住自己的推論。如果證據本身有問題甚至是錯誤的,那你再怎麼會推論,看起來多合邏輯,甚至外加華麗詞彙包裝,得出來的答案也是錯誤的。

這本書有別於相關領域的哲學思考、媒體識讀的書,而是以社會學的研究方法,讓未接觸過社會學研究訓練的人,能透過書中的例子分析學會簡單的社會學思考工具。

這能幫助我們應對媒體報導與日常人際交流中,誰的意見較符合真相與科學,而哪些立場我們得保持距離。譬如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我沒有政治立場,但我認為……」,作者會告訴你:「你認同的事情就是你的立場了,不論正確與否。」

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  劉安婷 :
至今影響我最深的一本書之一便是社會學家彌爾斯(C. W. Mills)的《社會學的想像》(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即使我在職業上沒有成為一名社會學家,但命運也讓我與社會學家共同創業。我深刻體悟到,在快速變化的現代,多數「個人的煩惱」都具「社會性質」。做教育者、做為公民,如何真切理解「批判思考」的內涵:不預設已知、以證據為本地追尋答案,而非如同「批判」一詞在中文不時會誤導的,單純以為與「批評」、「評斷」為同義詞。我們若都能像社會學家般思考,社會就或許更有前進的希望。誠摯推薦此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華特・西諾—阿姆斯壯Walter Sinnott-Armstrong
耶魯大學博士,杜克大學哲學系教授。專長知識論、倫理學、法哲學與認知科學。
著有《沒有上帝的道德觀?》(Morality Without God?)、《道德懷疑主義》(Moral Skepticism)、《道德哲學》(Moral Psychology)、《法哲學:經典和當代讀物與評論》(Philosophy of Law: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with Commentary)、《理解論證:非形式邏輯導論》(Understanding Arguments: An Introduction to Informal Logic)等書。

喬.貝斯特Joel Best
德德拉瓦大學社會學暨刑事司法教授,著有暢銷書《Damn Lies and Statistics》、《Stat-Spotting: A Field Guide to Identifying Dubious Data》、《American Nightmares Social Problems in an Anxious World》。

譯者簡介

吳妍儀
中正哲研所碩士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魔女嘉莉》、《暗夜無星》、《忘憂地》、《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冷思考》、《哲學的40堂公開課》等書。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446309
  • 叢書系列:不分類
  • 規格:平裝 / 528頁 / 21 x 14.8 x 3.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0歲~99歲

會員評鑑

3.5
5人評分
|
5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4/02/15
劇透警告

再思考

再思考有如我預期的那樣闡述論辯的方法,收穫包括停止無限後退的方式、論證重建、演繹論證與歸納論證的不同、如何反駁等等。不過對我而言,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不是如何論辯,而是為什麼要論辯。

一開始閱讀第一部分(為什麼要論辯),我其實覺得相當枯燥乏味,因為作者大多在敘述極化、互相尊重等我預期之外的主題。換言之,我購買這本書的原因並非想要了解為什麼要辯論,而是如何辯論。不過第一部分的內容在與第二部分相交織後逐漸在腦海中發酵,甚至對於我日常中的思考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我們必須先了解論辯的目的(第一部分),才能進一步學習如何論辯。因為論辯是為了從彼此身上學習,是為了表達尊重與謙遜,是為了妥協與換位思考,是為了瞭解並同時給出理由,這就是為什麼論辯不會是吵架也不會是矛盾,而我們也應該盡可能先重建而非批判。

再思考一書教導了我論辯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告訴了我論辯的目的,進而使論辯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圓潤、更實用、也更具意義。
展開
user-img
4.5
|
2021/05/03
|
電子書
對於受過哲學基本訓練的人來說,這本書相當有趣,除了複習論證的形式,更可以較為統整的思考應用面的問題。
當我們學習個別論證形式的時候,容易陷入見樹不見林的乏味狀況,若要跳脫此狀況,則需要把各種論證形式整合起來解讀,將有融會貫通的領悟。
我覺得第九章「如何評估論證」是相當戲劇化的轉折,在介紹完論證的基本知識之後,這一章談如何評估論證,你將了解大部分日常生活中的論證以及福爾摩斯的推論方式都是「無效但有用」,能分辨這一點相當重要,也讓我們對論證的理解進到一個新的層次,「沒有一種論證形式能避開不確定性。這些論證形式只是把不確定性鎖定在不同的地方。」(p. 196)
說到底,「沒有完美的論證」是我們對論證應有的基本認識,但也不需要因而變成懷疑論者反對所有的信念,或犬儒的認為所有的論證都是多餘的努力。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論證,並瞭解這是有力的思想工具,並且因為「沒有完美的論證」,所以永遠都有改善與進步的可能。
既然如此,論證的目的就不會只是說服對方,而是尋求建設性的交鋒、改善對話品質而不是終結對話,以及尋求相互理解,如同作者在結語提到「最佳的練習對象是跟你意見不同,卻誠心想理解你,也想被你理解的人。」
展開
user-img
1.0
|
2020/04/19
樓下評論很精準。
嚴重懷疑作者是用Google翻譯後交稿,讀起來真的卡。
許多句子都像是英文直接中譯,完全沒有經過字詞的編排
展開
user-img
1.0
|
2020/01/03
難讀到我以為在讀Google 翻譯。
展開
user-img
5.0
|
2019/06/15
本書認為理性思考與論證,是為了促進瞭解與合作,而非進行辯論或戰爭,這是一種很進步的概念。理由與論證是增進彼此的理解,減少誤會。解釋性的理由才能夠增進合作,減少兩極化的衝突。論證不是唯一的手段,還有情緒上的表達及禮貌性的陳述,且論證要放在文化的脈絡下進行。論證不一定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但論證可以增加彼此的瞭解,減少衝突與誤會。另外,強烈的感受是合乎理性的,不需要將自己的感受摒除在外,它也是理性的一部分,但避免用嘲諷、憤怒的方式表達,避免將對方矮化,保持對話管道的暢通。恐懼或憤怒通常阻礙了小心謹慎的理性推論。
一般而言,我們大部分跟政治立場相同的人相處或交往。我們很少理解為何別人的政治立場與我們不同的原因。當我們面對敵手時,有時候我們只是改變話題,而不是去理解問題。雙方的極化並不會產生衝突,而是要加入其他變素才會。因此,進行論辯時,尊重很重要,要有文明的態度,才能進行有意義的論辯。要有謙遜的態度,才能夠去聆聽別人的意見。除此之外,禮貌需要耐心的原則,方可顧及對方的顏面。我們太常靠著把對手呈現得很糟來擊敗他們。反之,我們應該拿自己開玩笑,而不是對手;開對方的玩笑,反而會讓自己無法正確地評價對方或他們的理路。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