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我的流行音樂病

我的流行音樂病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燒一把野火:照亮音樂的路
熱愛音樂是癮、是癖、還是病?
從台灣流行樂的鋒頭浪尖,到最本土又最國際的大獎之巔
她在台灣音樂產業中走出了獨特的一條路!
 
愛上了歌,註定無藥可救
因為活在流行歌裡的情懷,是永恆的!
 
  「她的病,是一種貢獻,其病姿之好看,三、四十年來台灣流行音樂史上不作第二人想。」──李子恆
 
  《我的流行音樂病》是資深唱片人熊儒賢的音樂筆記,從她任職於主流唱片公司到創立獨立廠牌,看台灣流行音樂的演變。
 
  第一輯〈座標〉以城市為起點,帶我們以熊儒賢的視野看每座城市的音樂地景。
  第二輯〈江湖〉談唱片公司、音樂生態、也談這些年來對音樂圈人事物的雜感。
  第三輯〈神遊〉選自《天下雜誌》獨立評論「聽台灣愛唱歌專欄」,談台灣重要的音樂人,也談對流行音樂圈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事件。
 
  光鮮亮麗的流行音樂世界背後並非只有八卦,熊儒賢以幕後製作唱片的經驗,以及自己對流行音樂的病愛觀,帶我們一覽數十年流行音樂風格嬗遞、業界生態見聞,以及對於流行音樂的個人觀察。
 
  在最好的時光裡,她見證了偶像、巨星,與實力唱將的誕生
  當唱片業面臨轉型,她開墾一片有機的音樂之田
 
  音樂是文化、生活,是我們的地景
  台灣的流行音樂地圖,已然打開了多元的圖像
 
本書特色
 
  • 台灣唱片史上最好的年代裡,無數重要流行音樂專輯幕後推手的音樂生涯自述。
  • 一覽數十年音樂產業故事、業界生態與見聞,以及知名音樂人的幕後小故事。
  • 《天下雜誌》獨立評論「聽台灣愛唱歌」專欄精選文章,以專業角度分析流行音樂重要的人事物。
 
感心推薦
 
  雲門舞集創辦人 林懷民
  公廣集團董事長 陳郁秀
  金曲獎創作者、製作人 李子恆
  電影導演 侯季然
  金曲獎創作者、製作人 陳秀男
  跨界王 黃子佼
  知名美術設計大師 蕭青陽
  (依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熊儒賢
 
  流行音樂資深幕後唱片人、作詞人,曾任職於點將、飛碟、EMI、魔岩等大型唱片公司,製作統籌張清芳、優客李林、張信哲、林憶蓮等知名歌手。2002年成立「野火樂集」,發行李雙澤、胡德夫等台灣音樂史上重要人物的專輯,至今共得到七十五座音樂獎項肯定,2021年更以《神遊》專輯奪下美國全球音樂獎世界音樂類首獎。
 

目錄

序:A面第一首
 
座標
1.台北
2.屏東
3.香港
4.新加坡.馬來西亞
5.東京
6.上海
7.紐約
8.倫敦
9.淡水
 
江湖
1.《認錯》,我也有要認錯的地方
2.流行歌上菜
3.因為模糊,才有好日子
4.我們有歌,也都被歌愛著
5.秋蟬與蝴蝶
6.原來.騷動的歌聲
7.家在哪裡?在歌裡
8.從雨夜花到四季歌
9.想念:郭英男和郭秀珠
10.敬!滾石、飛碟
11.移動的聲活
 
神遊
1.周杰倫憑什麼那麼紅
2.哈林──奇葩的搖滾魂!
3.傳奇女伶高菊花──這條艱辛歌手路,只因她父親名叫高一生
4.音樂大師李泰祥浪漫二三事,病榻旁崔苔菁清唱〈告別〉!
5.鳳飛飛──台灣人的心肝寶貝!
6.李宗盛──終於寫了「給自己的歌」
7.桂林琤琤──從三袋塑膠粒創辦「海山」唱片
8.李雙澤──你溺於大海,讓「美麗島」重生!
9.蔡依林,漂亮的是歌舞還是智慧?
10.黃義雄──如何捧紅台灣歌壇天王天后?
11.巴布・狄倫──讓全球創作音樂人坐進頭等艙
12.張雨生,你剛剛邁入五十二歲
13.葉啟田──愛拚才會贏!在文化戒嚴的時代,他用台語唱出解嚴心聲
14.林憶蓮,真.酷之間的音軌
15.死了一個獨立創作歌手之後:嚴詠能,我們能不能因為你的犧牲而開始反省?
 
後記
 

 
A面第一首
 
  如果人的一生可以寫成一首歌,你希望自己是哪一首歌?
 
  在流行音樂這一行待久了,對應唱片公司的順流或逆流,每首時代曲的更迭起伏,終究每一首歌中都有我,而我卻無法只成為一首歌,於是我判定自己得了「流行音樂病」!
 
  歌如五穀雜糧,聽多了,難免一病。這病徵是不假思索的或哭或笑,邊唱邊跳,近似一種顛症,在這病症之中,得到了許多啟發,久病成良醫,而我的藥引子就是「歌」。
 
  從一九八○年代進入唱片界,為了一揭流行歌的神秘面紗,我一步步走向流行音樂這座神壇,因為愛歌成癡,所以葷素不忌,我從中悟出歌曲的品味之道,就是「歌如其人」,而這個「人」是聽歌的人。
 
  每一首你喜歡的歌,一定是你。
  每一首我愛上的歌,一定有我。
 
  隨著唱片公司的興盛,八○的偶像風潮、玉女情人到九○年代的全球華人歌手都來到台灣出片,吹來了日系、港風的浪潮,天王天后,名滿天下,而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語歌手也都登上流行音樂排行榜的寶座,幾乎周周都有新專輯發行,我身在其中,第一手的情報,第一首的好歌,驚艷不斷,那是愛聽歌的音樂份子一起創造出的繁華樂景,整體市場年營業額一百二十億,這對全球唱片業來說,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二○○○年之後,我們開始在網路上搜尋音樂,透過各個平台,流行歌;隨手可得,對於視歌如命的我,這是一份大禮。我反覆聆聽每一首歌,對應到時代之聲,甚至開始以「野火樂集」重塑流行音樂的定義。我深信,當你愛上一首歌,它一定觸動到你內心不想再沉默的堅強或溫柔。
 
  寫下這篇序文的同時,我正在籌備一首連續劇主題曲的製作工作,縝密的編曲溝通和作曲協調,都讓我隨時處於工作狀態,「豐音樂」音頻節目的曲目準備,幾十張想聽的CD躺在我的書桌上,受邀編輯的音樂辭書檔案還開著,「台灣流聲機」展覽的資料正等著我確認,這些都是流行音樂病的處方箋。
 
  成長在黑膠、卡帶、CD年代,我被每一首歌愛著,並且呵護長大,直到現在最興奮的時刻,還是等候每一首歌播放出來的情懷。
 
  這本書,寫給同樣等過A面第一首的你。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687279
  • 叢書系列:文創者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上海
 
31°13′54″N.121°28′11″E
 
一九八九年,上海華山路三百七十號,靜安賓館。
 
第一次來到上海,城市裡一整片穿著藍色和灰色的自行車人海,面對獨自拖著行李走在路上的我,像看到一場三百六十度全景的蒙太奇電影,而我是行走的觀眾。這個賓館很雅致,房間有我喜歡的白色紗簾,放下行李,扭開房間收音機,尋找屬於上海的廣播頻道,你會這樣嗎?到了異鄉,渴望尋找當地語言的電台,我聽著電台節目,拉開窗簾,望著窗外的上海,這次是來拍攝張清芳〈偶然〉的MV,與其說是工作,也是我走在流行音樂這條路上,聲與景的尋尋覓覓。
 
上海,是我父母相戀的地方,是幼時三讀徐吁《風蕭蕭》的生命場景,是徐志摩、陸小曼、林徽音的迷津情愛之地,更是偶像張愛玲高踞文壇的聖所。為了這次來到上海拍攝,我們從台灣召集了拍攝團隊,由導演楊佈新來執導這部音樂影視作品。我們去了徐志摩故居、外灘、法租界到虹橋路拍攝,為了符合歌曲的文學音樂氣韻,造型設計師梅林整趟隨行,為張清芳打造法式簡潔高雅的經典風格,這支MV直到現在看來,仍然有真誠的文藝底氣,也不辜負詩人徐志摩和作曲家陳秋霞的這首好作品。
 
工作以外的時間,我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和弄堂之間,《風蕭蕭》裡面的「霞飛路」(後改成「淮海中路」),城裡繁華似錦,道地的上海話在耳際起落,我從新華書店買了半個皮箱的書搬回賓館,完全不顧及自己還有下一趟西安的行程。這些書,要跟著我從西安再飛回台灣。某個晚上,我在賓館的房內看書,聽見敲門聲,打開門之後,是一位穿著藍色舊款中山裝的老人家,手拎了一大包東西,他問我:「你是熊儒賢女士嗎?」我說是,他說:「我姓朱,是你爸爸以前在上海的同事。」我驚訝得說不出話,連忙請他進屋內坐,倒了杯水,老人家靦腆地坐下來,剛開始木訥拙言又掩飾情緒。我坐在床邊問:「朱伯伯,您怎麼知道我來上海?」他拿起手上那一袋東西遞給我,說:「這是你爸爸四九年走的時候,放在我這邊的東西,我想要託你帶回去給他。」
 
他擦著眼淚,手在發抖,接著說:「以為你爸爸去去就會回來拿,我都給他保管得很好。」我完全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怎麼安慰朱伯伯。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2/05/14
有一種書極具渲染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對書中題材的癡迷,有點像聽快歌,聽著聽著,讀著讀著,讀者就會跟著嗨起來~本書就屬於這種能夠讓人沉迷其中的好書! 作者熊儒賢老師是一位台灣流行音樂界舉足輕重的幕後推手,許多傳唱一時的經典作品都由她在背後操刀,她也曾擔任過作詞人、MV導演等眾多角色。熊老師曾負責眾多歌壇巨星的幕後養成,將青澀卻滿懷音樂夢的少年少女,經過巧妙的形象塑造、專輯企劃、市場行銷、實力養成…一步步把歌手推向舞台中央,成為發光發熱的偶像巨星,而這些歌曲旋律也陪伴歌迷成長,成為一代又一代的集體記憶。

本書於國家圖書館的編目資料中有三個分類的關鍵字:(1)音樂史、(2)流行歌曲、(3)台灣。因為熊老師的親身經歷就像一段台灣流行樂的歷史縮影吧,雖然是個人散文集,但集結成冊,已然有成為”斷代史”的架勢~ 娛樂產業雖然可細分成電影、電視、廣播等子領域,但其實彼此關係緊密,業務範圍環環相扣。熊老師於1980年代初畢業於台藝大廣電系後第一份工作先加入電視圈,接著加入多家耳熟能詳的唱片公司,負責的業務包山包海,感覺根本斜槓開外掛,非常厲害! 我原本對唱片公司幕後的工作內容不太了解,讀了這本書才認識了一點輪廓。如果用現在流行的科技業職稱來形容,唱片公司的員工類似「產品經理」,歌手則是產品,「唱片人」的任務就是將歌手推向市場,希望擄獲聽眾的心,讓唱片的銷量長紅。

熊老師在書中分享唱片業的許多內幕及花絮,對音樂及其背後的產業有興趣的讀者一定會獲益匪淺。此外,因為作者經歷了台灣音樂界的黃金年代,我們可以從中體會當時生機勃勃的樂壇活力。1980年代台灣解嚴,社會活力迸發,包含音樂在內的文化產業開始蓬勃發展,流行音樂不用再被束縛,可以嘗試各種可能,從西洋到本土,音樂人將靈魂傾注於音樂作品中,流行歌唱出當下時代的共同感受,並一路傳唱下來成為經典老歌,至今仍餘音繞樑。1990年代台灣樂壇席捲整個華語世界,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地的歌手紛紛來台出道,創造出另一波高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來台的香港歌手,使台港兩地的音樂圈有更深的連結,香港有極為成熟的音樂工業,從新人的發掘、技巧訓練、作品錄製、媒體合作曝光、發片後的演唱會…等一系列環節搭配得天衣無縫,香港擅長製造「巨星」,能歌善舞,外表出眾,在唱片公司和媒體的完美助攻之下,一位位巨星的誕生,自然水到渠成,香港的天王天后到了今天仍在舞台上繼續引領風騷,幕後的唱片人功不可沒。

20世紀最後20年台灣的音樂圈熱錢湧動,商業上取得耀眼的成績,也吸引眾多國際主流唱片公司來台插旗。此時就不免俗要提到商業在音樂產業中扮演的角色,歌曲固然能打動人心,但歌手也是一種職業,若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就,也是美事一樁。不過資本主義以利潤為導向的思維模式,常常跟音樂人的理想有所摩擦,唱片銷量成為衡量歌手的指標,進而衍生出一些負面影響,諸如市場操弄、低級媚俗等,市場跟夢想如何衝撞,如何妥協,熊老師在書中都有分享一些觀點,值得大家省思。

21世紀之交是另一個轉捩點,實體唱片業被科技顛覆,音樂不再由唱片公司”壟斷”,mp3格式的興起,加上網路的普及,讓大眾可以輕而易舉取得音樂,數位格式讓唱片顯得多餘,人手一台walkman或ipod,人類聆聽音樂的方式進入新的紀元,唱片公司面臨結構性轉型,虧損嚴峻,引發大規模的倒閉潮。儘管作者事業有成,替公司帶來亮眼業績,依然不敵大環境的變遷,竟然四度被裁員! 代表這已經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產業快要撐不下去了。熊老師決定自行開闢一條新道路,創立「野火樂集」,出版台灣的在地好聲音,偶爾也會將一些已經被人遺忘,但在台灣音樂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作品集結出版,讓好作品繼續由後人傳唱。

熊老師也會帶著台灣歌手到世界各地表演,看著台灣音樂超越文化隔閡,感動無數的聽眾,那種成就感與欣慰,有一股難以言喻的美妙滋味。熊老師在書中提到,台灣的本土音樂非常豐富多元,可惜的是有很多藝術家尚未被發掘,她不遺餘力的推廣這群藝術家的作品,希望讓更多人聽見。其中,有滿高的比例都是原住民歌手,並非刻意為之,而是自然而然,因為原住民在台灣音樂領域有深遠的影響力,但在過去並沒受到太大的重視,作者希望歌迷在聆聽排行榜歌曲的同時,也可對原住民音樂投以更多關注,歌迷將會發現多采多姿的新世界~

容我穿插一點自己的經驗…去年到竹東旅遊,在火車站旁的原住民產業園區,巧遇一個現場音樂會,就坐在那邊聽了半個小時,原住民的歌聲根本天籟,而且莫名的療癒! 突然覺得自己對這一領域好陌生,藉由讀了這本書,也算上了一堂寶貴的課,稍微了解台灣原住民音樂的發展歷程,有趣的是,以前也有讀過胡德夫老師的書,互相參照,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很喜歡本書的第一輯「座標」,歌曲有一種很浪漫的意象,承載每個歌迷私密的記憶。樂符譜出的旋律具有流動性,可以穿過時空,烙印在心裡,所以我們聽到一首流行樂,往往會想起當年的酸甜苦辣,點滴在心頭。輯一的精神即「音樂與城市」,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獨特的音樂屬性,不論是兒時鄉村的市井小民叫賣聲,還是於國際大都會巡演時的安可聲,都是每個人的獨家記憶。

本書第二輯命名為「江湖」,也就是作者於流行音樂界闖蕩江湖的心路歷程。第三輯「神遊」的文章大多刊登於熊老師在天下雜誌的專欄,我也是從這邊尋覓到這本書~熊老師的專欄文章大多以某位歌手為題撰寫,介紹音樂家背後的故事,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當掌聲響起來,熱淚盈眶時,別忘記還有很多辛勤的幕後人員,默默的貢獻一己之力,讓音樂永流傳。

其實偶爾讀一下這種作品感覺能讓自己更貼近腳下的土地。小弟覺得這幾年台灣的本土文化越來越有活力,雖然自己不屬於文化圈,但光從新聞和閱讀就可以感受到,例如台語的地位越來越鮮明,使一些作家強化作品中的台語元素;客語也逐漸普及,在很多地方都能聽到;探討台灣身分認同及意識的書籍也越來越多。還有很多例子,稍微用心就能感受到。另外,自己也漸漸變成大叔,讀這種書也能順便追憶一下已逝的青春,兒時的偶像皆已不惑/知天命了,時光飛逝呢。小時候還在聽床邊說書或古典樂的卡帶,沒想到一晃眼就已經到了Spotify串流的年代。原本對很多音樂作品背後的故事不甚了解,透過這種書才得以補足知識的缺口,並滿足這方面的好奇心。

還有其他微妙的心境,小學時暑假會住在廈門,當時對岸都聽台灣的歌曲,但這幾年情勢反轉,抖音排行榜已經成為台灣日常生活的背景配樂,YT上面演算法也一直推播,此消彼漲,仔細想想真的很神奇。另外,幾年前在麻六甲觀光,街頭藝人看到我台灣人的樣子就突然大聲唱〈愛拚才會贏〉,當下嚇一跳,然後覺得很逗趣一定要tip一下,今天看這本書才知道這首歌背後的故事。此外,把以前讀過關於音樂產業的商業研究跟真實世界作個對比,心裡難免有些五味雜陳,科技公司聲稱讓更多藝術家雨露均霑,但藝術家嘔心瀝血的創作變成注意力經濟的「內容」商品,創作者有時分毫未取,這種商業模式是否合理? 也值得深思呢。

總之,如果你對台灣音樂有愛,別錯過這本好書!!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5/06
《我的流行音樂病》雖然也許對某些年輕讀者而言,是復古紀錄片,但於我而言卻是帶我從頭到尾瀏覽了一次華語歌壇: 原來優客李林的<認錯>真的是唱錯歌詞誤會導致; 原來台語經典的<雨夜花>被香港詞王林夕和歌手黃耀明聯手改編成粵語的<四季歌>; 原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歌手曾經受台灣民歌所影響,有了「新謠」和「馬謠」; 原來滾石唱片總經理曾經在公開場合說過:「滾石過去之所以成功,是我們有一位可敬的對手叫做----飛碟! 」。

一篇翻過一篇的作者紀實中,讀到作者生命中的流行音樂病,也帶我重回記憶中的華語歌曲世界走一圈,啊我也真的曾經經歷和見證了某數十年的華語流行歌壇的種種。我曾經好愛好愛那些1990年代前後華語歌曲,它讓我哭得有理由,也笑得有理由,陪我從初戀走到失戀,陪我走過是曾經的某某的日子到現在的沉寂引退。

1999年五月天首度發表歌曲,奇怪的咬字和「年輕人」相較之下淺薄的用詞,讓我徹底斷絕想繼續追華語流行歌曲的心。收拾起20多年的激情,慶幸當年已經有CD燒錄機,我將過去收藏的卡帶翻成CD,至今仍反覆聽著20年來身邊每一張愛不釋手的專輯。我的華語流行音樂病,到此告終。


僅用這一小篇心得文,向熊儒賢的《我的流行音樂病》致敬,也為自己逝去的青春哼一首離別曲。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