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學測化學 :承先啟後關鍵科目,自然組與社會組都要搶分!

學測化學 :承先啟後關鍵科目,自然組與社會組都要搶分!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108課綱素養導向大補帖
 
  不只自然組,社會組也應該考自然科!讀一本讓你前進上百個志願序!
  ——掌握生活化、脈絡化、跨領域素養導向題型
 
  大學學測是選考制,每個科系最多只能選考四科。所以,傳統社會組科系也會選自然科來提高鑑別度;自然組科系更不用說。如果你少考了自然科,就馬上少掉上百個科系可以選擇。而在自然科中,「化學」承先(物理)啟後(生物),可說是最關鍵的科目!讀一科馬上能前進上百志願序。
 
  本書盯緊最新高中課綱,100%素養導向,強調跨領域學習,即使是社會組的同學,也不必害怕化學,書後並有素養導向命題與參考解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皇州 
 
  kelvin@mail.nptu.edu.tw
 
  國立屏東大學應用化學系教授兼實習就業輔導處處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生物化學系博士後研究學者、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博士。打從大學生涯開始就一直都在化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學這三大領域中進行跨領域的融會學習與應用,喜歡與同學們在實驗室中一起探索科學的奧祕,對於在大學校園從事教學與科學研究的工作充滿熱情。
 
林襄廷 
 
  clairelinht@gmail.com
 
  新竹縣忠信高中化學科專任教師。曾任教葳格高中。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研究所,研究領域為電分析化學。喜歡將科學探究帶入課堂,藉由同學們的觀察力,培養學生化學探究及問題解決能力,提升同學們的科學素養。
 
施百俊 
 
  bj@bjshih.idv.tw
 
  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教授兼教務長。臺大商學研究所博士、康乃爾大學電機工程碩士。考試專家:77年大學聯考時,化學全國前1%。著有《學測物理》、《學測生物》、《故事與劇本寫作》(均五南出版)等數十本著作,得獎無數,為國內重要的跨領域專家。
 

目錄

01物質的組成
1-1 物質的分類與分離   
1-2 基本定律與原子說   
  
02 物質的形成
2-1 原子的結構與元素週期表
2-2 化學鍵
 
03物質間的反應
3-1 化學式
3-2 化學反應的原理
3-3 化學計量   
3-4 化學反應熱   
 
04溶液
4-1 溶液的種類與特性
4-2 水溶液的濃度   
4-3 溶解度
 
05化學反應
5-1 氧化還原反應   
5-2 水溶液的酸鹼反應
 
06 生活中的化學
6-1 生物體中的分子與化學大小事
6-2 藥物與界面活性劑   
6-3 環境與化學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79271
  • 叢書系列:學習高手
  • 規格:平裝 / 100頁 / 20 x 20 x 0.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01物質的組成
 
物質的分類與分離
 
物質的本性是什麼?
 
從國小到國中所學的知識裡,你已經知道物質是由「原子」組成。但你知道嗎?物質本性與組成曾讓科學家思索好長一段時間,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400 年左右,留基伯 (Leucippus) 與他的學生德謨克里特 (Democritus)觀察生活中的自然現象,以哲學思辨的方式,提出抽象化的理論。爾後,亞里斯多德提出四元素論,波以耳、拉瓦節、道耳頓等人藉以進一步發展出「原子」的概念,是為最早期的化學家。
 
化學家利用不同物質的物理及化學性質, 將物質區分為純物質(pure substances) 與混合物(mixture); 純物質又分為元素(element) 與化合物(compound);依混合物組成是否同一相,分成均勻混合物和非均勻混合物。
 
物理、化學變化與性質
 
物質組成時有兩種方式:物理性的混合,或化學變化,分別會影響物質的性質,所以我們必須透過物質組成的方式,認識物質的物理及化學性質。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最大的差異在於:化學變化涉及原子的重新排列,進而產生新物質,而非依據反應的可逆性與否來分別。例如:國中所學的二氧化氮轉變為四氧化二氮反應,很容易由氣體顏色變化觀察到有新物質產生,然而,如同其他大多數化學反應一樣,這個化學反應是可逆的。
 
若要辨認許多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是屬於化學或物理變化,只要把握「化學變化會產生新物質」,這類型的題目便能夠迎刃而解。例如冷媒作用(物理變化)、人造雨(物理變化)、發光蕈或螢火蟲發光(化學變化)、水泥凝固(化學變化)。另外,藉由化學或物理變化觀察得來的性質,稱為化學或物理性質。
 
物質的分離方法
 
科學家為了想知道物質的本質,利用物質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發展出許多種物質分離的方法。如物理方法:蒸餾、分餾、結晶、萃取、過濾。化學方法:電解、燃燒、沉澱。
 
以下針對萃取、蒸餾和薄層層析等三種方法進一步說明,但要注意,混合物經過分離後,不一定會得到純物質。
 
(一)萃取
不同溶劑萃取效果不同,若使用揮發性高的溶劑,可提高萃取濃度。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高效率掌握法條,試題重點整理、考前複習強化記憶✰4/26~7/9 司法考試書展7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