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真理的意義(2022年版):威廉.詹姆斯經典

真理的意義(2022年版):威廉.詹姆斯經典

The Meaning of Truth

  • 定價:290
  • 優惠價:926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4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追求真理,追求人生的意義
 
  宗教信仰能成為真理嗎?真理如何被實現呢?與真理等價的又是什麼?
 
  「我認為我們的宗教信仰之能成為真理,是涵括在其讓我們『覺得好』而不是在其他因素上。」百年前,20世紀心理學巨擘威廉‧詹姆斯如是說,引來許多爭議,百年後的今天,探討「真理」的聲音卻似乎相當稀微薄弱。
 
  雖然詹姆斯自小就對哲學很有興趣,但他在年過半百後才將學術興趣轉向哲學,於1907年出版《實用主義》(Pragmatism),一時洛陽紙貴,被公認為是美國當時最有名的哲學家。pragmatism這個詞借用自美國符號學大師、實用主義哲學家皮爾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 1839-1914),但是皮爾斯只是提出一個避免模稜兩可、不夠精確的哲學方法,詹姆斯卻繼續推演成為一個關於真理的理論。詹姆斯否認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有絕對的真理,真理是暫時性的,而非依絕對的標準存在。詹姆斯將對真理的分析,應用到對道德原則的討論,他認為絕對的道德標準必須讓位給將人類的情況與經驗考慮進去的價值觀。
 
  繼《實用主義》之後,威廉‧詹姆斯將自己所有直接討論真理問題的文章匯集成此書,命名「真理的意義」(The Meaning of Truth),內容談及認知的功能、「真理」一詞的意義、人文主義的本質、人文主義與真理、實用主義者對真理的解釋及其誤解者、認識者與被認識者的關係、絕對者與精力充沛的生活、抽象主義與「相對主義」,以及與其他學者關於真理的對話。他相信對「真理」明確的定論將在知識論的歷史上形成一個轉捩點,之後在一般哲學史中也必是如此!
 
本書重點
 
  .20世紀心理學巨擘威廉.詹姆斯經典著作,關於真理相關演講、評論或論述的合輯。
 
  .詹姆斯的真理哲學是多角度的關照,其對真理意義的剖析,及對真理誤解的駁斥,是透過不同視野剔透出真理的多元論意義。
 
  .經由詹姆斯對真理意義的清理與論述,重新理解「實在」與「真理」的困擾議題如何梳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
 
  1842年1月11日出生於紐約,是科學心理學的奠基者,同時也是美國最傑出和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有「美國心理學之父」之稱。
 
  其父親是神學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11-1882),弟弟是著名小說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與父親同名)。威廉.詹姆斯自小就對哲學很有興趣,父親安排他在美國與歐洲接受家庭教師及私立學校的教育,學習藝術與醫學;一開始在巴黎學習藝術,但最後選擇醫學。
 
  1872年獲得醫學學位後,隔年即受聘到哈佛大學教授生理學。1876年,他開始教心理學,同年創設美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1890年詹姆斯出版了一本兩冊的作品《心理學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幾乎概括整個十九世紀的心理學,被翻譯為法文、德文、義大利文以及俄文,是心理學界最重要的指定文本。1902年出版宗教心理學經典《宗教經驗之種種》(The Variety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1897年,詹姆斯將學術興趣轉向哲學,於1907年出版《實用主義》(Pragmatism),將pragmatism推演成為一個關於真理的理論,《真理的意義》(The Meaning of Truth)即為他討論真理問題的文章匯集;1909年出版《一個多元的世界》(A Pluralistic Universe)。詹姆斯晚年時備受稱譽,被公認為美國當時最有名的哲學家,於1910年8月26日逝世。
 
譯者簡介
 
劉宏信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碩士,美國杜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心理學研究所碩士。翻譯威廉.詹姆斯重要著作:《宗教經驗之種種》及《真理的意義》(以上皆立緒出版)。
 

目錄

〈導讀〉開啟真理的對話◎林耀盛
〈前言〉◎威廉.詹姆斯

1認知的功能
2印度老虎
3人文主義與真理
4認養者與被認識者的關係
5人文主義的本質
6再論真理
7普拉特教授論真理
8實用主義者對真理的解釋及其誤解者
9真理這個詞的意義
10凱撒大帝的存在
11絕對真理與充滿活力的生活
12賀伯特教授論實用主義
13抽象主義與「相對主義」
14兩位英國批評者
15對話
 

導讀
 
開啟真理的對話:從形構多元實踐的生活脈絡作為起點
林耀盛(國立東華大學臨床與諮商心理學系副教授)
 
  「重新發現」詹姆斯的蹤跡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已經成為一種當代學術文化和社會政治還在持續發酵的、運動的在「中途中」(in between)的重要「現象」。他不僅是美國心理學與哲學歷史上的里程碑人物,更是當代文化與智識遺產的重要傳承者。在二十一世紀二〇〇五年歲末,重讀早已列入經典之林,原書出版於一九〇九年的《真理的意義》(The Meaning of Truth)一書,究竟意味著什麼樣的時代召喚?《真理的意義》是詹姆斯關於真理相關演講、評論或論述的合輯,從一九〇九年到二〇〇五年,重新踏勘這百餘年的歷史旅途,無非更清晰說明了詹姆斯的作品需要細膩咀嚼,而非平板地將他定位成實用主義者而已。
 
  基本上,詹姆斯的哲學態度是,養成「總是不斷尋求另種可能」的習慣,換言之,在本書中,作者強調「經驗是一種歷程,沒有任何一種觀點,可以宣稱是真理的最後篇章。」因此,真理是一種「脆弱的平衡」,當一種真理被建立時,正顯示其不足之處,而隨時會被後來的推點所補充或推翻。所以,論者曾以「獨眼巨人」和「十二隻眼睛的蟾蜍」之對比,來譬喻詹姆斯的哲學觀點。希臘神話裡,獨眼巨人屬於泰坦神族,他只有一隻眼睛,而這隻眼睛能放出致命的烈焰光芒。獨眼巨人靠著銳利無比的眼睛和無窮的體力,幫助宙斯贏得最後的勝利。但獨眼巨人的視野,只有一隻眼睛,其實也有侷限和盲點,如同單元主義哲學認識論,而十二隻眼睛的蟾蜍,每隻眼睛同樣有其視角與盲點。也各有其所觀察到的獨到論點,但每個論點之間是互為補充,而不是完全取代,所以,詹姆斯的真理哲學是多角度的關照,是一種永無止盡的描述與分析。無疑地,詹姆斯對真理意義的剖析及對真理誤解的駁斥,正是透過不同視野剔透出真理的多元論意義。
 
  詹姆斯的基本哲學觀,他命名為「基進實徵論」(radical empiricism,本書翻譯為基進實徵論)。所謂基進,意味著在他的哲學觀點裡,經驗具有基本的、進展的、軸心的屬性地位,而透過人類經驗的歷程性。掀啟了開放性與多元觀的哲學論點,所謂實徵,乃基於經驗是一種「主觀的」、「程序中」的合法證據,而沒有一種絕對客觀存在的宣稱。換言之,他認為他的實徵論是基進的步數,他拒絕爭辯無法以經驗界說的事物,但他並不會排除只能以「部分」經驗呈顯的事物。他承認無法經驗的或難以被經驗的事物存在,但這樣的狀態事物,並非哲學論述的素材。由此,他認為單元論的世界觀點,是一種假設,像是智性上和道德上的假期,是人類以認知簡化和平板單調的方式來認識世界。但多元論者,即使冒著威脅到形上學基礎的危險,仍然永恆地開放經驗的任何可能性,這是一趟無止盡的真理論說的路程。
 
  用經驗的繁複動態性,抵抗單一選輯的單元論,這是詹姆斯對真理意義的認識論。以詹姆斯的真理立場來說,行走於單調性智識帝國主義的佈局,儘管呈顯出可預測性的秩序理路,但卻使人類付出認知上的代價,將自身擠壓於貧瘠的、蒼白的生活處境裡。相反地,多元論像是哥德式的繁複建築,沒有單一規則的宏偉圖像,顯示著人類生命中永恆存在著無法以理性方式逕予化約解釋的事件,災變、信仰、真實、幻見、犧牲、倖存、情緒、道德、出生、死亡與界限樣態,各種生命機遇的可能性,在經驗的開放世界裡,以未定懸疑的姿態冒露出來,甚至互為交織成一則則的傳說或迷思。因而,從詹姆斯作品的重新反覆閱讀之旅,也可說是對人類心智功能習慣性地以單一思維衡鑑生活事件的態度,進行一場場的嚴峻挑戰。
 
  作為「兩種文化」的中介
  
  詹姆斯對人類心智功能特性的看法,主要可以分成三點。其一,心智功能具有一種目的論,也就是說心智現象,可以藉由動機、意圖、目標,甚至先驗的原因予以解釋。其二,心智並非由像一張白紙開始,而是包含某些固有的結構屬性,在此立場上,他的觀點接近哲學家康德的先驗範疇。其三,心智功能不可忽略意識和潛意識動態互動的深沈關係,所以,詹姆斯多少也將精神分析的脈絡納入其思維體系。由此,理解詹姆斯對真理和心智功能的認識論,要避免掉入極簡主義與單向度論述的陷阱,更不能只側重他對「科學心理學」著述的篇章而已。
 
  「科學心理學」可說是文化現代主義(cultural modernism)的副產品,現代主義的源起,通常是溯往於文化由中世紀黑暗大陸年代到啟蒙運動的時期。由於美國是科學心理學知識的主要生產中心,加上美國挾其學術政治經濟的強力後盾,以及衛星媒體∕資訊網路的跨國傳輸力量,因此很快取得知識主導權之優勢。然而,就過往長期以北美心理學為養料的台灣學界處境來說,向來對詹姆斯的引介,卻經常停留在將其稱之為「美國(科學)心理學之父」的樣版化面貌,忽略他對心理學多元論發展的卓越貢獻。
 
  是故,就心理學的脈絡來看,詹姆斯持存的真理意義,可說是介入「兩種文化」(two cultures)的先驅者。心理學者金柏(Kimble)於一九八四提出心理學的「兩種文化」,試圖映照著斯諾(C. P. Snow)於一九五〇年代末期所提出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文化差異。金柏所鋪陳的心理學的兩種文化的對比如下:(1)科學的VS.人類價值。(2)決定論VS.未定論。(3)客觀論VS.直觀論。(4)實驗室VS.場地論。(5)通則取向VS.特則取向。(6)元素主義VS.整體主義。在如此的對比下,心理學的「通則普遍論實證科學模式」與「特則直觀論詮釋科學模式」,彷彿分別確立知識發展的雙元特性。由此兩種文化的境脈來看,心理學基本上是沿用兩種方法論的模式發展——「自然科學模式」和「詮釋—現象學模式」。
 
  然而,這樣的二元對立思路,往往只是使心理學學者感到分裂危機,進而思考心理學如何在分離中尋求大一統,像有論者就以「實證論」(positivism)的定位觀點,指出心理學分裂狀態的統一基礎必須根基於此。但以實證普遍論為核心意識的統一心理學主張,往往稀釋了心理學本身的豐饒意涵。是故,科學哲學的工作,必須擺脫二元對立的思考邏輯,執意嵌陷於諸如「科學∕人文」、「西方∕東方」、「中心∕邊陲」的僵硬格局,恐怕只是窄化了人類經驗的豐富性。這樣的反思聲音,不是著眼於邊緣想像的恐慌反動,而是因為心理學從笛卡爾式的遺緒裡,繼承了心身二元的位置,心靈與身體的分離剝落,因而將人類孤懸於理性的刑台上,等待最後的救贖;這般狀態彷如被綑綁於高加索岩峰頂上的普羅米修斯,將文明火把傳給人類,因而遭受處罰,他在巨岩上任憑禿鷹啄刺,肉體上承受世間的苦難,心靈上卻仍等待潘朵拉盒子裡僅存的希望。重新閱讀詹姆斯的作品,可以發現其處處早已顯露著具開放多元論心理學與哲學的未來希望種子。
 
  綜觀詹姆斯一生豐饒的遺產,使得我們得以重新省察「兩種文化」所造成的分離主義問題,也指向了一種兩造典範互為中介諮商的希望所在。詹姆斯的作品及生平,展演了開發創造與不斷經驗的歷程,值得過去曾經熟悉他的、尚未認識的或已經接 觸其作品的閱讀者,都可以藉由反覆閱讀思索詹姆斯,將其遺產在不同世代間傳承下去。如同詹姆斯所認為,真理總是在開放系統中「創建」著,不存在固定單一的實體,我們置身的文化與智識遺產也同樣在「創建」過程中,由此,我們對詹姆斯作品、生平與精神資產的探索瞭解,縱使已過了一世紀,其實也是仍在「創建」著,我們還尚未完全認識理解詹姆斯的圖像,要接近他的任何一隻眼睛所關照的視野,並進入真理作為一種人文主義的實踐網絡裡,閱讀本書是一個好的起點。
 
  (全文未完)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601975
  • 叢書系列:新世紀叢書.哲學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前言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在我那本名為《實用主義》(Pragmatism)的書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在說明被稱為「真理」的關係,可以在一個觀念(意見、信念、陳述或其他)與其客體之間獲得。我在該書中說:「真理是我們觀念的某些部分的屬性,它表示這些觀念與現實一致,如同謬誤表示與現實不一致。」實用主義學者與知識份子都接受這個定義,並視為理所當然。
 
當我們的觀念並未明確地複製它們的客體時,與其客體一致的意思是什麼?……實用主義提出它常問的問題。它說:『承認一個觀念或信念為真,究竟在任何人的實際生活中有什麼具體的差別?如果該信念是假的,有什麼樣的經驗會與信念為真的不一樣呢?真理如何被實現呢?簡而言之,在經驗詞彙上等價的真理是什麼?』當實用主義問這類問題的時候,它同時也看到了答案。真的觀念就是那些我們能夠吸收、確證、支持、查核的,而為誤的觀念則是相反。那就是我們擁有為真的觀念所帶來的實際差別;因此,那就是真理的意義,因為這正是真理被認識的全部內涵。
 
一個觀念的真理並非其內在靜止不動的屬性,真理降臨在觀念上,觀念成為真,被事件創造成真。其真實性(verity)事實上是一個事件、一個過程,就是其查核自身的過程,其證明(verification)的過程。其有效性(validity)就是其確認(validation)的過程。
 
廣義上對某一個現實合意(agree),只能表示被直接引導到該現實本身,或是進入該現實的周圍環境,或者與它保持靈活的接觸以操縱它,成某種比我們在不合意時更好的連結,思想上的更好或實際上的更好。……任何可以幫助我們在實際上或思想上處理現實的觀念,無論是處理現實本身或其所屬、不讓我們在挫折中阻礙進展。事實上可以讓我們的生活配合且適應現實的整體環境的觀念,都能充分達到要求。對該現實而言這些都是為真的。
 
扼要地說,那些為真的(the true)只是我們的思考方式的權宜之計,如同那些為對的(the right)只是我們行為方式的權宜之計。當然,這在幾乎任何方式上,終究及整體而言,都是權宜之計,因為有助益地符合所有可見的經驗。不必然同樣令人滿意地符合未來的所有經驗,如同我們所知道的,經驗有各種溢出方式,會讓我們更正目前的種種公式。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