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島嶼幻想曲:戰地馬祖的想像主體與未來
  • 定價:500
  • 優惠價:79395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一部超越冷戰框架的馬祖民族誌

一個既是馬祖,也是臺灣的故事
──夾在兩岸之間的島嶼,如何以小搏大,想像未來?

  「同島一命」是今日臺灣耳熟能詳的團結抗疫口號,事實上這句精神標語早在半世紀前已經出現,廣泛分布在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馬祖列島──熟悉於它地理上的存在,陌生於其他所有一切。

  本書是第一部馬祖民族誌。作者不採冷戰框架由上而下俯瞰馬祖,改採由下而上的視角,引領我們貼近馬祖人的生活世界與內心感受。

  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馬祖列島只是散落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島嶼,卻因美蘇冷戰與臺海兩岸衝突,一夕之間變成前線戰地,被迫接受軍事統治。然而,當軍事統治於一九九二年結束,擺脫戰地身分的島嶼反而面臨邊陲化的危機,以致馬祖人對於未來應走向何方,一直感到困惑憂慮。

  本書作者林瑋嬪二○○六年首度造訪馬祖,此後十餘年多次前往進行深入田野調查,思考馬祖人在當代如何重新認識自我與想像島嶼的未來。她以極富畫面的文筆,生動描繪馬祖從早期漁村時代、二十世紀軍管時期,到二十一世紀今日的樣貌;其中,「以小搏大」和「想像」為貫穿全書的核心概念,作者細密分析二者如何在歷史中形成演變,並且持續影響島上人們的行動。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回顧島嶼歷史,介紹一九四九年前與後馬祖社會文化的巨大轉變,並揭示賭博之於馬祖的特殊意義。第二部探討新媒體技術(網路)引進馬祖後,對於建立馬祖想像共同體的重要性。第三部討論解嚴後馬祖人對島嶼未來提出的各種想像(跨海進香、博弈計畫),以及想像之間呈現的世代差異。

  臺灣和馬祖處境相似,身為夾處於強權間的島嶼,每當地緣政治發生變化,都必須快速因應,重新定位,設法增強乃至創造與世界的連結。因此,馬祖的故事,就是臺灣的故事;馬祖人的嘗試與努力,值得臺灣思索借鏡。

  本書英文版為「劍橋臺灣研究叢書」首作,中文版由作者親自改寫增訂。

  *封面畫作/〈她的艾綠色〉(馬祖畫家劉梅玉繪)

共同推薦

  李豐楙|中央研究院院士
  宋怡明|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中國歷史學教授
  徐進鈺|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特聘教授
  何明修|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趙彥寧|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呂欣怡|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楊綏生|前連江縣縣長
  曹爾元|前連江縣觀光局局長
  劉家國|馬祖資訊網站長
  曹以雄|前連江縣文化局局長兼刺鳥咖啡書店經營者
  曹爾嵐|連江縣牛角村村長
  曹雅評|馬祖青年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
  李  問|民進黨連江縣黨部主委

  在《島嶼幻想曲》中,林瑋嬪深入探究位於臺灣海峽的馬祖島民如何不斷創造自身與社群。她的民族誌寫作不但觀察敏銳又極富創見,且以相當有說服力的方式說明變動的地緣政治與新興科技如何為島嶼帶來新的動力,提供創造新認同的可能。馬祖是一個非常獨特、甚至可說獨一無二的地方。但林瑋嬪有力又生動的分析則顯示,馬祖的故事不單只屬於馬祖,而與世界上每個角落都有關係。──宋怡明(《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瑋嬪


  英國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與人類學系系主任。專長為宗教、親屬與想像。著有專書 Materializing Magic Power: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Villages and Citie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5)。該書獲得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中文改寫為《靈力具現: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臺大出版中心,2020)。二○二一年出版馬祖專書Island Fantasia: Imagining Subjects on the Military Frontline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另編有《媒介宗教:音樂、影像、物與新媒體》(臺大出版中心,2018)與《氛圍的感染:感官經驗與宗教的邊界》(臺大出版中心,2022)。
 

目錄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馬祖福州話拼音方式

導論:想像的主體

第一部 馬祖的歷史
第一章 外洋禁山
第二章 愛恨交織的前線戰地
第三章 離開或留下?
第四章 與國家賭一賭
 
第二部 想像的技術

第五章 線上馬祖
第六章 網路戰地記憶

第三部 島嶼的未來
第七章 當代馬祖的女人與家
第八章 從社造到建廟
第九章 再中心化的宗教實踐
第十章 「亞洲地中海」之夢

結論:成為我們自己

參考文獻

 
 

導論

想像的主體(節錄)

  【金門、馬祖與冷戰框架的超越】


  前線島嶼除了馬祖外,還有南方的金門。由於島嶼大,且幾次重要的戰役皆發生在當地,金門不但更為一般人所熟知,而且學術上吸引更多學者的關注。近年更有重要的社會史專著出版。歷史學者宋怡明(2016 [Szonyi 2008])的《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以地緣政治為背景,分析國共戰爭與美蘇冷戰如何深刻影響地方社會。他說明「軍事化動員」(militarization)(Enloe 2000; Lutz 2004)如何深入金門人的家庭、宗教與經濟。軍事的價值、利益與各樣現代化計畫結合,將前線金門轉化為一個充滿「軍事烏托邦現代主義」的地方。

  宋怡明的書提供了我們理解馬祖的重要歷史依據,尤其從冷戰的角度將金門置於地緣政治的框架,讓我們對地方歷史有了鉅視的理解。本書與該書不同之處首先在於我採用了不同的視角,以更貼近個人生活世界的方式探討人們對於經歷這段歷史的感受。曾親身經歷軍事統治的人,其實不容易表達他們心中對那段過去的想法;但是透過他們的生活經驗,例如他們的空間移動、經濟活動與休閒娛樂,能讓我們更接近他們在軍事統治時期的遭遇。

  本書也從馬祖與金門不同的歷史、地理與文化背景進一步思考:同樣一套制度在不同地方施行所產生的分歧結果與反應;也就是,軍事統治與地方不同的接合過程(articulation)。首先,相對於金門六百年的拓墾史以及軍人來到前已文風鼎盛、經濟富庶的景況,馬祖各島早期只是漁民暫居之處。島上素樸有限的開發使得人民對戰地政務在當地的實施有著複雜的情感,因為伴隨著威權統治而來的是軍人在馬祖進行大型基礎建設與推廣基礎教育,這些都是在邊陲小島生活的人們未曾享有的資源與經驗。如前所述,馬祖各島過去無法獨立存在,無論生活用品的補給與教育的完成都要仰賴中國大陸。軍事統治雖帶來壓迫,但也提供地方人們新的機會,形成人們對軍方愛恨交織的複雜情結。

  其次,不同於金門的耕讀傳統,馬祖的漁村社會文化元素也在軍事統治過程中發揮作用。例如,賭博向來是漁村的重要娛樂,是漁民習得如何冒險的重要方式。即使軍事政府百般禁止,賭博作為島民生活的一部分不但持續保有活力,且發展出與軍事生活共存的方式。解嚴後,馬祖人以小搏大的冒險精神也再次展現在為陷入兩岸僵局的島嶼,不斷尋找新的機會中。儘管未能成功,也能快速重整,尋找下一個翻身契機。

  第三,性別關係。馬祖的女人從打魚的年代、戰地到當代的發展也與金門女性有所不同。在漁業時期,男人出海打魚,女人維持家務是家中的兩性分工模式。對於一個海難容易發生、暫居性質強且宗族力量薄弱的社會來說,女人一直是維繫一個家庭存續的重要力量。雖然如此,漢人親屬父系的傾向加上女人沒有實質收入,地位仍十分低落。軍人來到,軍需經濟形成後,女人開始有了做小生意賺錢的機會。她們對家庭經濟的貢獻,甚至逐漸比從事漁業或在軍人政府底層工作的丈夫來得重要。與金門女性的遭遇不同(宋怡明,2016: 183),新的經濟實踐使得馬祖女人的角色在戰地時期凸顯出來,尤其是做生意的女人。她們走出家庭,組成女性團體。她們也參與公共事務,逐漸得到「父系之外的空間」。然而,解嚴後軍人撤軍,軍需經濟沒落後,新世代女性的角色也面臨新的挑戰。

  最後,有關當代網路的發展。解嚴後,各樣資訊開放,新媒體技術也隨之進入。馬祖的地理特色使得新媒體在當地發揮極大的效用。地處國境極北,島嶼破碎分散且交通不便,使得過去馬祖島際聯絡向來不易。解嚴後,《馬祖資訊網》以地方為中心的經營方式,不但將資訊快速傳遞到各島,同時也在原本強調獨力作戰的島嶼之間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情感連結;其重要的結果是網路科技生產了新的地方性。這樣的過程在以一個大島為核心且與臺灣往來便利的的金門島群就沒有出現。即使有類似的網站出現(例如,《早安金門》),但始終沒有達到類似的效果。種種傳統文化的再發明以及新媒體技術的使用,讓我們必須重新思考邊陲社會的特殊性:它更是一個充滿高度想像的空間,無法只以冷戰的框架來理解。「想像」提供我們一個新的角度,重新認識島嶼的特質。

  【本書大綱】

  本書分為馬祖的歷史、想像的新技術以及島嶼的未來三個部分,探討馬祖從早期拓墾、軍事統治到二十一世紀今日的樣貌。第一部分關於島嶼的歷史:第一章介紹一九四九年前的馬祖。馬祖列島在中國的歷史上始終是國境邊陲,居民來來往往,大概要到清中葉以後才穩定下來。島民以打魚為生,魚貨銷往大陸沿岸換取生活品。因此,馬祖與大陸在生態、社會與文化上都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第二章探討軍人的到來如何全面改變島嶼生活世界。一九四九年後,蔣介石的軍隊來到馬祖,改變了這些島嶼的命運。由於兩岸的對峙,使得金門與馬祖成為戰爭的前線,切斷了島嶼原本與大陸密切的往來。從一九五六年開始,中華民國政府在馬祖實施「戰地政務」制度。長達三十六年的軍事統治致使馬祖長期對外封閉,但也形塑了島嶼共同體的想像。

  第三章分析戰地政務時期經濟、教育與性別關係的改變。由於漁民在空間上相對自由的流動性,使他們成為國防軍事上最可能的通敵洩密者。國家對於漁業嚴格的監控導致馬祖原本賴以為生的漁業逐漸凋蔽,島民從一九七○之後逐漸移往臺灣,到工廠工作。在馬祖當地,則因保送制度的實施,地方出現了返鄉服務的公教人員。留在馬祖的人也轉型為做軍人生意,軍需經濟在地方逐漸成形。這個轉變另外的重要意涵是戰地時期的女性開始有了賺錢的機會,成為家戶經濟重要的貢獻者,她們的地位因此有明顯的提升。第一部分的最後一章,第四章,討論戰地時期風行於馬祖的賭博。我將賭博放在島嶼的生態、文化與社會脈絡中來理解,說明賭博不僅是漁業時代重要的娛樂,也同時培養了漁民以小搏大的冒險精神。在戰地時期,賭博因軍事生活的壓抑與單調進一步發展為全民的日常,是戰地人們抒發生活苦悶的重要方式。

  隨著臺灣民主化的風潮以及馬祖人的爭取,軍事統治在一九九二年結束。解嚴後,資訊大開,新媒體技術也引進馬祖。第二部分探討這些新技術如何帶來不同的想像。第五章分析在二○○一年成立的地方網站《馬祖資訊網》如何突破馬祖的地理格局,將在馬祖以及在臺灣與中國的馬祖人銜接成一個「網路新社群」。網路科技使得馬祖從最早的漁民暫歇之地,冷戰時期的軍事前線,轉變成今日以馬祖為主體,具有自身價值與意義的地方。第六章聚焦到個人。本章以《馬祖資訊網》上有名的網路連載《雷盟弟》為例,分析作者陳天順在十五歲因馬祖漁業衰頹跟著家人離開馬祖後,如何透過網路科技的及時性與連結性和網民共創戰地記憶;網路書寫因此成為主體化的過程。本章總結第一、二部分的歷史,提供本書最後探討島嶼未來想像的基礎。

  第三部分討論解嚴後馬祖人為島嶼未來提出的一系列想像。第七章以三個出生於一九五○至一九八○年代之間,生命經驗橫跨軍管前後期的女性為例,探討當代馬祖女性的自我意識以及家庭意涵的改變。由於馬祖早期重男輕女,女人所接受的教育十分有限。她們不容易如同保送到臺灣的男性一樣,回到馬祖後能取得政府重要的職位而擁有社會資源。她們今日仍掙扎於傳統母親的角色與工作之間。然而,正是如此的遭遇與掙扎反而能夠提供重要的線索,幫助我們更深入思考當代馬祖社會面臨的挑戰。

  第八章與第九章討論馬祖中生世代如何以各種宗教媒介形式──包括新的儀式、神話以及物質實踐──創造更大空間與人群互動。第八章從社造開始,探討馬祖在一九九二年解嚴軍事政府撤離後,面臨地方派系多角林立而難以統合的窘境。本章描述旅臺歸鄉議員曹以雄如何引進當時風行臺灣的「社區總體營造」,打造「閩東文化村」,進行社區重建與聚落保存。在這個過程中,中生代逐漸獲得了對地方更多的理解,他們最後與地方居民合力建廟,協商他們對聚落社群的想像。第九章分析馬祖人從二○○○至二○一○年間進行如何以一系列的新宗教實踐──包括舉辦跨海進香、宣揚「媽祖在馬祖」神話,以及建造媽祖墳塚與巨神像──為島嶼在兩岸變動的關係中爭取新的地位。本章說明這些宗教發明是馬祖人試圖突破島嶼邊陲化困境的方式;他們透過神話與儀式將馬祖「再尺度化」,嘗試尋找馬祖在兩岸關係中新的位置。

  最後第十章,我探討馬祖縣長推動美國商人所提出之「亞洲地中海」博弈計畫在當地引發的爭議。本章特別關注「後軍事世代」的出現;他們在馬祖去軍事化後出生、成長,由於沒有戰地的生活經驗,他們與上一代對馬祖的理解以及對未來的圖像也相當不同。馬祖的未來要如何能夠納入內部的不同觀點是島嶼人們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本書的結論再次強調個人想像是社會想像的重要基礎。無論在縣長、議員還是後軍事世代的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即使面對失敗,個人想像仍然潛藏活力,為島嶼帶來希望。

  孤立於海上,馬祖在很多方面都不禁令我們想起人類學的經典研究:《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透過馬林諾斯基的筆觸,初步蘭島民的豐富想像與海上探險經驗深植於我們心中。我們已經熟悉太平洋上的初步蘭人,而掙扎在詭譎多變當代世界中的馬祖人,正等待著我們一探究竟。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36185
  • 叢書系列:春山之聲Voice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4.8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獨家活動

 

內容連載

第四章 與國家賭一賭(節錄)
 
【賭博成為戰地全民日常】
 
雖然政府大力禁止,賭博在軍事統治時期卻逐漸擴張,不但與各行各業人們的生活更為緊密連結,也發展出更豐富的意涵。《馬祖日報》從一九五七年創報以來到一九九二年解除戰地政務這段期間,報上屢屢刊載查緝賭博、燒賭具以及戒賭禁令等新聞,正呈現賭博在馬祖盛行的狀況。而且,賭博在這個時期已不再只是漁民之間的休閒娛樂了。
 
■公教人員
 
「抓得愈緊,賭得愈凶」,馬祖人說。以前只有漁民賭,現在不只是漁民了,戰地政務時期出現的公教人員也加入了戰局。《馬祖日報》上對公務人員的三令五申說明了公務單位與公務人員積極參與的情形。馬祖酒廠、物資處與馬祖日報社等公務單位都有人被抓,相繼上報。不過,即使官方一再嚇阻,並以嚴厲的撤職方式處罰,仍無法遏止他們的投入。一位任職馬祖電力公司的大哥描述那時的景象:
 
「當時我們辦公室的麻將桌從不收起來。中午十二點一休息,大家立刻衝過去搶位置,有的甚至飯都不吃。」
 
「為什麼他們如此瘋狂?」我追問。
 
「我也不知道……好像這樣日子才可以度過(他搔搔頭說)。」
 
大哥的支吾傳達了辦公室人們對於賭博某種無法言說的情感與渴望(inexpressible affect and desire);中午的麻將時光調解了公務機關例行性步調的單調與枯燥。
 
我們可以從物資處進一步來瞭解戰地政務時期公務員與賭博的關係。物資處是戰地政務時期特別單位,管控島內物資的流通。其處長、副處長與各科科長都由軍方派任,馬祖人擔任下屬辦事人員。因此,物資處有半軍方單位的性質:每天工作人員要先升旗、做完早操後才開始上班。物資處留下來的辦公室舊址至今還可以看到旗竿聳立在正中央(圖4.1)。
 
物資處負責調節島內重要物資。除了米由軍方直接管理之外,人民所需的民生用品,如麵粉、糖、各式酒類,以及建築材料如鋼筋、水泥等,都必須向物資處採買。整個物資處可說是一座大型倉庫(圖4.2)。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立即評分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