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儒學思想的時代演變──從聖人到朱熹:萬世師表、王道使者、經學大家、古文領袖、道統傳人……歷代先哲的學術流變

儒學思想的時代演變──從聖人到朱熹:萬世師表、王道使者、經學大家、古文領袖、道統傳人……歷代先哲的學術流變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儒學自漢代成為學術正統,深深影響傳統文化思想上千年,
其核心更深刻烙印在中華文化的血液中,塑造獨特的民族性,
在儒學傳承的歷史進程中,各時期的儒者思想更反映出時代思潮,
自聖人起,道衰後出現承繼者、乃至最終集大成,
其人、其作所展現的中庸不偏、仁義忠恕並未散佚,仍熠熠生輝。

  ▎萬世師表──仁人理想,矯禮之枉
  孔子之所以被尊為至聖先師,其聖人地位不只在於教育領域的成就,
  身處春秋亂世,他有對現世的仁者關懷和欲實現的大同理想,
  對「仁」與「禮」的思考貫串其思想,頻繁得見於著作中,
  孔子對於「大道」的追求亦體現在他一生中,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豁達境界,更是值得後人求索的聖人精神。

  ▎道統承繼──文道喪亂,昌黎起濟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僅此一句便道盡韓愈一生功業,
  身為古文運動的領袖,韓愈排斥佛老思想,意欲恢復儒學正統地位,
  所謂先王之學的「道統」在孟子之後即中斷,佛老思想取而代之,
  他自認肩負著恢復道統的使命,〈原道〉一文釐清「道」之內涵,
  視儒家道德的核心「仁義」為古代社會最高準則,並探討人性問題而提出「性三品說」,欲如先王聖人推行仁義之道,以此教化萬民,
  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與當時的政治改革風氣相呼應,
  意在復興儒學、改變道喪文弊的社會風氣,挽救紛亂的政治局面。

  ▎儒之大成──朱子之後,無出其右
  朱熹被古今學者認為是孔子之後在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
  其學承襲「洛學」的正統,以二程的三傳弟子李侗為師,
  其學術思想以「理」為核心觀念,被稱為「理學」,
  他致力於講學授課、著書立說,在各地創辦講學場所,
  廣泛深入地研究先秦至宋代的文化典籍,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最能反映其思想,
  受到朱熹的影響,在元明清三代「四書」的重要性超越漢唐流行的「五經」,
  成為學者治學、理解四書義理的主要參考典籍,其在學術史上的重要性與影響力無可比擬。
  錢穆先生曾言:「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兩人,皆在中國學術思想史及中國文化史上發出莫大聲光,留下莫大影響。曠觀全史,恐無第三人堪與倫比。」

本書特色

  本書以儒家學術中最主要的幾位哲人思想為主軸,自春秋時代孔子始,戰國孟子及荀子、西漢董仲舒、唐代韓愈李翱、北宋周敦頤及二程,至南宋朱熹集大成,乃至明清的王守仁、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將儒家思想中的不同流派與思想精義分別闡述,並在儒學傳承的歷史脈絡中審視眾先哲的思想對後世的影響與啟發。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于慧


  專職編者。

翟榮惠

  專職編者。

編者簡介

韓品玉


  師範大學文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從事古代文論及傳統文化研究。出版《明清萊陽宋氏家族文化研究》、《中華博物通考·雕繪卷》、《大學語文》四部、《傳承·創新》和《國學經典小故事》叢書。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孔子
孔子其人
《論語》其書
孔子對「禮」的思考
孔子對「仁」的思考
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仁人
孔子的人生態度—樂以忘憂
孔子論「天命」和「鬼神」

第二章 孟子
孟子其人
《孟子》其書
民貴君輕
制民之產
教以人倫
性善論
心性論
養氣說
「大丈夫」的人格理想

第三章 荀 子
荀子其人
《荀子》其書
「天行有常」
「明天人之分」
「制天命而用之」
「化性起偽」
「明分使群」
作為「度量分界」的禮
「隆禮」「重法」

第四章 董仲舒
董仲舒其人
《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大一統」的政治主張
天人感應
「三統」歷史循環論
「性三品」說
三綱五常

第五章 韓愈、李翱
韓愈其人
排斥佛、老
恢復「道統」
「道」的內涵
「性三品」說
李翱與「復性」說
「不動心」的修養方法

第六章 周敦頤
周敦頤其人
《太極圖說》、《通書》
「無極而太極」—論宇宙的生成
「主靜」—仁義道德發揮的根本
「誠」—社會道德的最高原則
「聖人」是怎樣的人
聖人要做的事—「立教」
「孔顏樂處」樂什麼

第七章 張載
張載其人
《正蒙》其書
「太虛即氣」—「氣」構成了世界
「一物兩體」—「氣」包含兩個對立面
「萬物皆有理」—對人類認知活動的思考
「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對人性的思考
〈西銘〉與「橫渠四句」—對人生境界的思考

第八章 程顥、程頤
程顥、程頤其人
《二程全書》
「天理」的提出
「有理則有氣」
「性即理」
「仁者渾然與物同體」
「涵養須用敬」
「致知在格物」

第九章 朱熹
朱熹其人
朱熹的著作
理與氣
理一分殊
格物致知
道心與人心
至誠盡性
道統

第十章 王守仁
王守仁其人
《傳習錄》
《大學問》
「心外無理」與「心外無物」
「致良知」與「知行合一」
「四句理」與「四句教」
「心物同體」與「萬物一體」

第十一章 顧炎武
顧炎武其人
《日知錄》其書
「經學即理學」—倡導復興經學
「明道」與「救世」—通經致用的學術宗旨
「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的立身處世原則
進步的社會政治主張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治學方法

第十二章 黃宗羲
黃宗羲其人
《明儒學案》
對心學的改造
《明夷待訪錄》
肯定「人性之私」
論君民關係
論君臣關係
恢復「天下之法」
「置相」以限制君權
「學校」議政

第十三章 王夫之
王夫之其人
《船山遺書》
「天人之蘊,一氣而已」—氣是世界的本源
「日新之化」—世界處於變化發展中
「『能』必副其『所』」—主觀要符合客觀
「知以行為功」—「行」在認知中的主導作用
「性日生而日成」—人性是可以養成的
「理必寓於人欲以見」—理、欲統一
「理勢相依」—歷史發展的規律和趨勢相互統一
「一姓之興亡,私也」—民本思想的發展
「豈必恃一人之耳目以弱天下」—反專制精神
附錄
從六經到十三經
五經
《周易》
《尚書》
《詩經》
《儀禮》、《禮記》和《周禮》
《春秋》及三傳
四書
《大學》
《中庸》

 
 

前言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石,數千年來代代傳承,從未中斷,我們當前的思想感情和儀容行止無不帶有民族文化的烙印。儒家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主體,深刻地影響和塑造著中華民族的靈魂與面貌。儒家文化中有許多優秀的內容,如剛健有為、積極進取、溫和謙讓、仁民愛物、中庸不偏、博大寬容等。對於儒家文化,我們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掌握民族文化要義的基礎上,對它進行甄別評判和選擇運用。

  編寫這本書的目的,首先是要讓讀者了解歷代儒家先哲的思想精義,知道他們在各自的時代對宇宙、人生有哪些追問、探求和發現。同時,要讓讀者認知到儒家思想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在不斷地融入新鮮血液而不斷地新生,至今仍然閃爍著熠熠光芒,給我們帶來啟示。例如,儒家思想中特有的修養理論,歷史上曾對整個中華民族的道德情操產生過重大影響;今天,作為寶貴的思想財富,這些理論也能夠在道德建設中造成積極的作用。儒家思想不僅沒有斷裂,而且依然保持著活力,也必將為民族文化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我們真切地希望這本書能成為讀者的良師益友。透過對儒家先哲事跡、思想的巡禮,讀者能夠走近聖賢,借力經典,在當今的社會中走得更加堅定有力。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72812
  • 規格:平裝 / 260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1.    孔子其人

孔子(前五五一年~前四七九年),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孔子的祖先是西周宋國的貴族,其曾祖父孔防叔始遷居魯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曾做過魯國陬邑的邑宰。叔梁紇年老時娶顏徵在,婚後不久顏徵在生了孔子。據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母「禱於尼丘得孔子」,這大概是孔子得名的原因。

孔子三歲時,父親去世,母親便帶著他離開陬邑,遷居到魯國國都曲阜城內的闕裡。孔子年幼時,「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史記・孔子世家》),喜歡學習各種知識和禮儀。他十六七歲時,母親去世。少時的孔子生活困苦,因此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子罕》)艱難的境遇激勵孔子奮發圖強,他一邊謀生,一邊刻苦自學、磨礪自我,很快就在社會上獲得了一定的聲譽。二十歲以後,他做過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畜牧的「乘田」等小吏。

孔子少年時即有志於學,且終身勤學不怠。他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他曾向郯子詢問郯國的古代官制,也曾到東周王都雒邑(在今河南洛陽)考察周代禮樂,問禮於老聃,問樂於萇弘。孔子三十歲左右學有所成,便開始設教閭裡,招收學生。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位賢人。他因此成為中國教育史上首位開辦私學的教育家。

孔子所處的年代,魯國公室衰落,世卿季氏大權在握。魯昭公二十五年(前五一七年),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兵敗,出奔齊國。孔子也來到齊國,希望得到齊景公的任用,但由於晏嬰的反對,最終未能仕齊。於是孔子回到魯國,繼續從事教育和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一直到五十歲。

孔子五十一歲時,被季桓子執政的魯國委任為中都宰,後又被任命為司空和大司寇。任大司寇期間,他展現出傑出的政治才能。為了強公室、抑三卿,他曾發動「隳三都」的活動,但是以失敗告終。因與季氏矛盾尖銳,他不得不攜弟子周遊列國。他先後到過衛、曹、宋、陳、蔡等國,論道求仕,但處處碰壁。周遊列國十四年之後,已步入晚年的孔子又回到魯國,繼續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直到去世。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古典文學】看見古籍之美,認識古人美學,參展電子書單書75折、雙書7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