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治療的凝視:魯道夫.史代納如何觀照孩子

治療的凝視:魯道夫.史代納如何觀照孩子

  • 定價:28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人智學的治療教育可以說是華德福教育的深化與進階。魯道夫·史代納將早年對奧托.斯培希特(Otto Specht)的治療原理和意圖,在各層面進一步發展—以愛承載的關係所帶來的療癒品質、疾病的類型學經驗,以及對「別業」(有別於共業的個人業力或天命)的個體性認知,成為了人智學治療教育的基礎。通過這個過程我們能夠觀察到孩子的外貌、氣質、活動方式和際遇,並在自己的內心深處重新映照出孩子的完整形貌,而這種能力是所有形式的教育--包括特殊教育和健康兒童教育的先決條件。在本書中,彼得.澤格博士爬梳剔抉了大量史代納治療教育相關文獻,以其非凡洞見,關注這些仍然神祕地隱藏在種種過程的重要層面,清晰地重新評估了史代納透過靈性科學取徑深刻觀照協助孩子所能帶給這個世界的非比尋常的價值,“我想要對你們訴說魯道夫‧史代納如何觀照那些被領到他面前的孩子,以及他覺得觀察的重點是什麼。“這本小品是所有關心人類發展、對史代納治療教育感興趣,以及對兒童和患者有治療與照護關係的醫師、治療師、教師與家長的寶貴資源。

本書特色

  ※彼得.澤格─望重士林、著作等身的瑞士歌德館人智學總部部長─探見魯道夫·史代納治療教育究竟深意之精湛力作,德文直譯全球中文版首度上市※

  ※人智學治療教育當代最佳詮釋※

  ※2023年Renata Wispler醫師台灣人智學校醫課程治療教育文本導讀參考用書※
  “我想要對你們訴說魯道夫‧史代納如何觀照那些被領到他面前的孩子,以及他覺得觀察的重點是什麼。”

  關於治療教育人智學式的典型提問,如何從普遍性和個殊性面向深入理解孩子的天性在生理學和病理學方面的類型學特徵?可以在魯道夫‧史代納的教育講座與著作,及其與斯圖加特華德福教師們的研討會記錄,和他的治療教育、醫學與一般人智學的論述中找到大量方法學指引。這些不勝枚舉的教導和啟迪至今都已被魯道夫‧史代納的慕從者和學生整理並以系統性形式加以闡述。

  本書在這些較為人所熟知的絲線裡外,編織進作者彼得·澤格對伊塔‧薇格曼於1934年在一個治療教育培訓課程中首次提出來的高難度卻關鍵的提問「魯道夫‧史代納如何觀照那些被領到他面前的孩子?」之回應,經緯之間織就出治療教育更為完整的細膩紋理。作者指出我們必須意識到史代納基於教學目的而論述的培訓方針,以及他自己實際上對孩子的觀照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同時以此為背景去解讀並且逐步探見史代納文本中關於治療教育的種種描述(包含一部分自傳式的以及關於孩子的敘事)。最後,我們終將明白魯道夫‧史代納所引導的探究孩子真實世界的類型學進路是一個方法學上的過渡階段,以及他所說的「這是人們必須洞察的最重要的事」在治療教育裡明確意味著什麼?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彼得.澤格(Prof. Dr. med. Peter Selg)


  1963年生於德國,他是五個孩子的父親,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醫師和心理治療專家。擁有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嘗試系統化 Rudolf Steiner 的人體生理學觀念:對其全部演講和著作的分析》(Versuch einer Systematik der humanphysiologischen Vorstellungen Rudolf Steiners. Eine Analyse des gesamten Vortrags- und Schriftwerkes)(维滕大学/Herdecke,1995)

  自2006年起擔任阿勒斯海姆伊塔薇格曼研究所Ita WeIta Wegman Institut, Arlesheim gman Institut, Arlesheim 所長,2007年起任教於阿蘭努斯大學∕藝術治療系Fachbereich künstlerische Therapie, Alanus Hochschule Alfter,教授醫學人類學和倫理學。他同時在維騰-赫爾德克大學∕健康學院Fakultät für Gesundheit, Universität Witten-Herdecke教授基礎醫學課程和相應之人智學醫學課程。2020年起他擔負起Allgemeine Anthroposophische Sektion, Goetheanum 歌德館一般人智學部門Allgemeine Anthroposophische Sektion, Goetheanum部長的任務。

  他學思敏達,勤於著作,(彼得.澤格著作的完整索引http://www.wegman-verlag.de/images/werkverzeichnis.pdf )除了《治療的凝視》,其關於「人的發展」這個重要的人智學主題之精湛論著:《未出生的人》(Ungeborenheit)、《兒童是一個感官之器》(Das Kind als Sinnes-Organ)、《我與你不同》(Ich bin anders als Du)、《一個美好的蛻變》(Eine grandiose Metamorphose)等書的全球中文版即將由宇宙織錦出版。

譯者簡介

林宏濤


  台灣大學哲學碩士,德國弗來堡大學博士研究。譯有:《鈴木大拙禪學入門》、《啟蒙的辯證》、《人的條件》、《菁英的反叛》、《詮釋之衝突》、《體會死亡》、《美學理論》、《法學導論》、《愛在流行》、《隱藏之泉》、《神在人間》、《南十字星風箏線》、《神話學辭典》、《與改變對話》、《死後的世界》、《正義的理念》、《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佛陀:一個覺醒的人》等五十多部世界哲思經典作品。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沉浸在愛裡的凝視
第二章 經驗裡的更高經驗
第三章 從類型學到個體
附錄
伊塔‧薇格曼的筆記
引言
傳真影本
抄本
魯道夫‧史代納觀照孩子的方法
注釋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653373
  • 叢書系列:人智學療育與健康系列
  • 規格:平裝 / 112頁 / 15 x 21 x 0.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前言
 
我抬頭看到半掩的門後巍巍然站著魯道夫‧史代納,他剛剛送走另一位訪客,極為專注地打量我慢慢走上台階的模樣。我從來沒見過像他那樣尋伺觀察人的,那樣不動如山卻又渾然無我,就好像讓人在他為此向其展現的心魂幽微元素裡重新創造自己一樣。那不是對於人的沉思,而是在他的內在心靈描摹中開顯了這個對象完整的生成變化過程。

腓特烈‧里特麥耶(Friedrich Rittelmeyer)**
 
魯道夫‧史代納對於每個對象的覺知能力、其觀照、連結和際遇的強度都是不同凡響的。這使他得以就獨特的創造性過程去感知人的本質的各種殊異層面,而這個過程正是腓特烈‧里特麥耶能一窺精微並加以摹寫的:「那樣不動如山卻又渾然無我,就好像讓人在他為此向其展現的心魂幽微元素裡重新創造自己一樣。」魯道夫‧史代納這樣的能力,也被當時一個基督新教神學家所看見,史代納自己卻說,這種能力或至少是個人知覺有意識的努力及取向,是任何對於孩子的教育以及治療教育工作的前提。1919年9月7日,他在斯圖加特自由華德福學校成立的演講中意味深長地說:

(……)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喚醒內在生機盎然的人性,並與孩子建立一段靈性的關係,從而使孩子的整體重新涵泳其中。(GA298, 頁32)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親子教養、童書、國中小】三采電子書展|電子書單本88折、兩本85折|設計我想要的人生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