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淡水通商委員李彤恩與滬尾戰役

淡水通商委員李彤恩與滬尾戰役

  • 定價:550
  • 優惠價:949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6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1858年清帝國與西方列強簽訂天津條約,臺灣開放四座通商口岸分別為,安平、打狗、滬尾、基隆,1862年淡水通商委員李彤恩,由福州將軍文清指派,渡臺協助首任監督區天民開設海關,並擬定臺灣通商章程。李彤恩也扮演著華洋糾紛的調停者,如馬偕博士、英商陶德,都曾在他的調停之下,解決在臺灣所面臨的衝突事件。

  李彤恩的職涯經歷淡水開港、開山撫番、清法戰爭、臺灣建省、洋務新政,是清末臺灣史中,少數在任時間長達27年的歷史人物。1884年清法戰爭時期,向劉銘傳獻策,將淡水港封閉,進行填石塞港、安設水雷,以防法軍長驅直入臺北城,最後在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的指揮下,成功擊退法軍於灘岸。清法戰爭後臺灣建省,由劉銘傳擔任首任巡撫,命李彤恩與耶穌教會傳教士馬偕,協調戰爭期間淡北七座教堂遭拆毀賠償一案。馬偕博士稱其公正友善,李彤恩也是他在臺灣最好的朋友之一。臺灣建省後李彤恩也協助推行多項新政,如開禁硫磺出口、水陸電報線之設立、鐵路招商募股,在他的努力之下各項工作陸續進行。本書透過中文、英文、法文、日文等各方史料,希冀還原淡水通商委員李彤恩在臺事蹟與滬尾戰役之歷史與影響。

本書特色

  ★ 第一本以1862年淡水開港設關,來臺擔任通商委員的李彤恩為研究主題的書籍,介紹他在淡水海關工作27年的相關事蹟,是北臺灣不可或缺的一塊歷史拼圖。

  ★ 1884年法國艦隊攻打淡水,滬尾戰役爆發,本書詳盡撰寫清法雙方之戰前準備、戰爭過程、戰後影響,並從大清帝國、法國、日本帝國、英國及淡水本地等五種角度來看待這場影響北臺灣至深的一場戰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秉樺


  淡水 Tamsui.com 文化研究工作室
  曾任淡水社區大學講師──文化攝影課程
  2011 兩岸青少年短片競賽「我還有熱情 情願做個傻老師」──入圍
  2014 東京寫真藝術學校 主題「快樂」攝影競賽──第二名
  2019 Wiki Loves Monuments 世界文化資產攝影競賽──獲臺灣代表之一
  2020 Wiki Loves Monuments 世界文化資產攝影競賽──入圍

  聯絡資訊
  電子信箱:vincentnex7@gmail.com
  facebook專頁:淡水Tamsui.com

 
 

目錄



▍第一章 淡水開港初期的工作
前言
第一節:淡水開港設關過程
第二節:協助開設官煤礦與中外交涉事件
小結

▍第二章 滬尾戰役前的軍事佈署
前言
第一節:臺灣北路加強防務
第二節:防禦工事與營務處
第三節:淡水河道的防務
小結

▍第三章 滬尾戰役爆發
前言
第一節:滬尾砲戰
第二節:滬尾登陸戰
小結

▍第四章 李彤恩於清法戰爭後的危機
前言
第一節:棄基保滬朝野抨擊
第二節:戰爭經驗與記憶
小結

▍第五章 參與臺灣建省洋務新政
前言
第一節:善後與建省
第二節:洋務新政的挑戰
小結

附錄:李彤恩生平簡歷
徵引資料


 
 



  在臺灣的歷史軌跡中,經歷了清帝國時代212年的歷史,1860年,臺灣面臨西方政權要求開港通商及傳教自由,北臺灣因而正式進入一個華洋密切交流的時代,而在臺灣島上時常有漳、泉、粵等族群衝突,亦有平地原住民與高山原住民同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而此時西方人的加入,大量增加華洋之間對於文化、制度、貿易上的衝突。

  北臺灣開港設關,使用滬尾水師守備署當作海關公署,滬尾海關雖總領全臺關務,開港徵稅上有洋人稅務司協助辦理,但實際上所面臨的問題,遠比想像中的多,天津條約同意西方人可以設立商行、租屋等權利,西方宗教亦可建立禮拜堂傳教,也逐漸與地方領袖、郊商或廟宇為主的傳統社會模式產生摩擦,而問題爆發時,清帝國官員時常無法妥善的去處理華洋衝突,多次是在西方的砲艦抵達後,才開始重視眼前的外交問題,如開港初期怡和洋行船長率洛文的樟腦事件,或者英商陶德、傳教士馬偕租屋時所面臨的糾紛,都顯示西方通商條約、清帝國法律、臺灣地方社會三者之間在各自所堅持的信念下,造成的衝突也與日俱增。

  1872年馬偕博士來到北臺灣進行傳教工作,並用拔牙與醫療和民眾接觸交流,在傳教初期馬偕博士與地方領袖之間,觀念不同,多有摩擦,進而傳出許多危言聳聽的傳教士故事,或許雙方對於各自所處的文化背景不熟悉,衝突亦是一種必然,但是否有人能夠居中調停,或許才是更加的重要,因為這不僅是國內衝突,而是涉及外交問題,北部華洋衝突多由滬尾海關來處理,但1862年至1884年清法戰爭爆發前,滬尾海關監督就更換過數次,大多都是因病去職,首任海關監督區天民則忙於處理戴潮春事件,指揮北路防務,李彤恩是少數從淡水開港設關至臺灣建省,都還持續在任的滬尾海關通商人員。

  過去歷史中對於李彤恩調停華洋衝突的歷史,以及他在臺灣參與的相關事蹟描述較少,故筆者透過文獻的整理,希冀呈現淡水通商委員李彤恩,在臺灣經歷的主要事件,如開港通商、官煤開設、清法戰爭、臺灣建省、洋務新政,本書的寫作方式,多採用引用史料,並加註評論與解析,希望可以將這些吉光片羽的歷史碎片集合在一起,看見更多細節,而在文中大篇幅撰寫清法戰爭滬尾戰役,此事件可以說是李彤恩在職涯當中最為關鍵且最多史料的事件,也是筆者踏入淡水歷史研究的開端,2022年是淡水開港設關160年,2024年是滬尾戰役爆發140年,僅以此書紀念這段歷史。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73614
  • 規格:平裝 / 376頁 / 14.8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淡水開港初期的工作(節錄)
 
◆ 前言
 
19世紀清帝國因亞羅號船事件與西林教案等衝突,爆發英法聯軍戰爭,清帝國戰敗於1858年(咸豐八年)簽訂天津條約,臺灣正式進入開港通商的時代,淡水港為清代臺灣最早的國際貿易港口,讓淡水港原先與福州對渡的國內貿易,加入了西方資本與宗教來到此處貿易和傳教,當時臺灣並無海關,開港設關一事交由福建候補道區天民來辦理,並由福州將軍文清選任熟練海關文書的李彤恩,渡海協助擬定臺灣海關通商章程,滬尾海關華員所負責的工作為管理港口並將稅務司所收到之款項運回福建閩海關,滬尾海關也負責處理因為西方人或者西方宗教來到臺灣後,產生的各種華洋衝突,然而開港初期海關監督區天民忙於指揮臺灣北路防務,嚴防戴潮春事件延燒北上,所以開港一事,李彤恩可以說是關鍵的角色,日後他逐漸成為北臺灣處理中外糾紛的重要調停者。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