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多角度看動物(思想47)

多角度看動物(思想47)

  • 定價:360
  • 優惠價:79284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18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本期的專輯是「廣角度看動物」,共有10篇論文,分別從歷史與生態的角度,重新反思動物議題的定位、聚焦討論科學知識如何幫助動物個體及學生的教學、應用社會工作、法律及服務設計等領域的方法,建構各種機制,以便動物在人的社會中被友善對待。動物議題的多元與跨域的特性,能發展出非常豐富的知識領域,但多元與跨域也有可能代表矛盾衝突與不可妥協性,值得探討與反思。本期還有「思想訪談」、「思想評論」專欄,以及三篇論文發表。

 
 

目錄

儒家傳統與信任社會(李明輝)
科學與人生觀:1923年論戰及其世紀遺產(張千帆)
頂殘:中國市場和產權的構造及邏輯(吳 思)

思想評論
韋伯與日本:讀日本出版的幾本韋伯研究有感(王  前)

思想訪談
華語流行音樂/產業在中國四十年:邵懿德先生訪談錄(黃文倩、溫伯學)

廣角度看動物
跨學科的動物研究(吳宗憲)
後人類世代下的史學新局──渴望生物知識:以英國近代農場動物移動經驗研究為例(李鑑慧)
更宏觀的思考動物保護──生態保育(顏士清)
偏心後遺症──人擇動物的處境與管理 (黃文伯)
動物福祉流行病學於動物福祉議題之應用(鄧紫云)
動物法醫:實務、研究,與教育(黃威翔)
環境教育、動物行為與人類之關聯性(蕭人瑄)
動物保護教育在學校教育與社會議題的性質(山夢嫻)
動物與助人工作的交織 (陳懷恩)
台灣動物保護立法運動發展和缺失的關鍵環節 (吳詩韻)
面對社會問題的新思路:服務設計思維(王韋婷、陳沁蔚、唐玄輝)
致讀者
 
 

致讀者

  一百年前的1923年,中國一些重要的知識分子爆發了一場「科學與玄學論戰」或者「人生觀論戰」,今天很少有人提起了。張千帆教授在本期重訪這場論戰,整理雙方的主張,並且指出論戰兩造所共有的一種教條主義:雙方都「僭越了人類的認知限度」。張教授進一步認為,百年之後這種教條主義在中國仍然影響深遠。

  所謂「人類的認知限度」,說法很多,但化繁為簡,人類認知能力的首要特色就是會犯錯;其次一個特色,就是大家的觀點會不一樣。因此,在提出一己的主張的時候,先假定自己可能犯錯,其次期待別人提出不同的意見,大概就可以避免教條主義。這個道理說起來簡單,能做到的人不多,100年前的張君勱、丁文江等先生沒有做到,100年後的我們也經常流露出「教條主義」。今天張千帆先生帶我們重溫百年前的這一課,其價值並沒有磨滅。

  本期《思想》刊登了吳思先生的長文,談中國市場制度與產權制度的發展歷程。這篇文章涉及的範圍遼闊,所用的理論框架跟史料都很複雜,讀起來比較辛苦。不過這個主題很重要,吳思先生的分析也非常有見地,值得撥出較大的篇幅來發表。吳思先生早年所著的《潛規則》等書膾炙人口,也曾擔任大陸《炎黃春秋》雜誌的總編輯。我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刊發他這篇力作。

  這一期《思想》的專輯較為特殊,不僅以動物為主題,並且是用跨學門的角度從事動物研究。一般認為動物畢竟屬於邊緣議題,用來組織專輯似乎小題大做了。不過換個角度看,這個專輯每篇文章都是從動物折射出人類在社會、文化、歷史、法律、環保,乃至於人際照顧等方面的各種問題:畢竟,動物問題與人類的問題原本就是同一個問題,只是切入的面向有別而已。值得強調的是,這個專輯的作者來自多個學門,其中多數跟《思想》的文史哲取向隔得比較遠,如今有這個機會請他們來跟本刊的讀者交流,我們感到別有意義。這些文章脫胎於吳宗憲教授在2021年11月所組織的一次線上研討會,在此要感謝吳教授以及助理黃愷羚的大力協助。

  王前教授在日本講授中國思想,不過他對當代西方20世紀的思想界也十分熟悉。此前他在《思想》曾發表過數篇文章,本期他撰文介紹日本的韋伯接受/研究史。韋伯在台灣(以及中國大陸)都曾經流行過,可惜一時流行後船過水無痕。但日本的情況就很不同。不僅一個世紀以降研究者後浪繼前浪推陳出新,並且透過如大塚久雄、丸山真男這樣的一流學者/思想家的吸納轉化,豐富了日本的學術與思想。相形之下,中文學界就顯得失色了。

  本刊曾經在第24期推出由王智明先生規劃的「音樂與社會」專輯,不過整體而言流行音樂很少進入我們的視野。本期刊出黃文倩、溫伯學兩位對邵懿德先生的訪談,回顧港台流行歌曲進入中國大陸的歷程。邵先生曾在台灣、香港、以及中國大陸擔任華語流行音樂的幕後操盤手多年,親身參與華語流行歌進入大陸的整段歷史,對流行音樂界的人物、機構、軟硬媒體的進化、潮流趨勢的起伏轉折,以及各種「眉角」瞭如指掌。這篇訪談是珍貴的第一手見聞,有其歷史價值。在訪談最後,邵懿德列出了他心目中過去50年來「改變華語音樂的50張專輯」,讀者無妨拿來跟自己的記憶對比參照。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69736
  • 叢書系列:思想
  • 規格:平裝 / 372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台灣動物保護立法運動發展和缺失的關鍵環節

吳詩韻

一、動物法立法發展背景和歷史

今天動物法立法基本架構和實質內容,主要是過去一百多年間在兩大動物保護社會運動階段和相關改革的基礎上發展建立而來。第一階段開啟於19世紀初的英格蘭,受到17和18世紀啟蒙時代的哲學辯論、以及經濟、社會、科學與政治改革等一系列發展的影響,當時的社會對於虐待動物行爲的反感和譴責日益加深,道德規範的範疇也逐步擴大到涵蓋其他物種,到了18世紀末期,進一步以立法手段來保護動物的呼籲和訴求自此出現。簡言之,動物不僅作為人的財產,且其自身的存在就值得保護的觀念,也是在這一個階段扎下的根基。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和背景下,歷經了四次推動立法的挫敗,終於在1822年順利通過第一部禁止虐待動物的馬丁法案。往後的數十年間,在相關的立法和判例不斷發展下,動物保護的程度和範圍也不斷擴大,直至1911年集大成的動物保護法出現而立下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動物保護立法模式和趨勢,也迅速傳播擴及到整個歐洲,以及眾多的英國前殖民地國家如美國、紐西蘭及澳洲等。在這一時期的動物保護運動發展下,雖然大多數的西方國家都有了動物保護立法,但也因為歷史文化、社會經濟和司法制度等不同的條件和因素的影響,各國的動物保護範圍內容和執行機制仍有一定差異,然而「防止動物遭受不必要痛苦」的標準卻依然是各國動保法立法一致的核心概念和立法目標。此外,在此期間也建立並確認了動物保護組織參與和推動相關社會及立法改革運動的核心角色和功能。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_領券折百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