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大高雄歷史常設展(展覽專刊)

大高雄歷史常設展(展覽專刊)

  • 定價:800
  • 優惠價:9576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出版,記錄館內常設展。

  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為使市民及觀光客能更快了解高雄城市發展的軌跡,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發起肩負紀錄歷史、推廣歷史教育的重任,於2019年起籌辦大高雄常設歷史展,並於2022年1月全部開放,供民眾能訪時,能更快了解高雄城市的歷史。這本專書亦作為常設展之補充。

本書特色

  #送給高雄的禮物
  #歷史脈絡構築一個城市的性格
  #限量精裝版值得收藏

  ━━━━━━ ⊱༻ 此致,熱愛高雄的你 ༺⊰ ━━━━━━
  嗨,你會怎麼跟朋友介紹高雄?

  除了巷弄美食、文創設計、城市風景,走一趟高史博的《大高雄歷史常設展》再閱讀展覽專刊,相信你對高雄的形象會更生動鮮明。

  《大高雄歷史常設展展覽專刊》分為水系篇、海港篇、鐵道篇,並增加許多展覽以外的老照片、古地圖,豐富的史料,藉由王御風、李文環、謝明勳與多位文史工作者、在地文史工作室的協助,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莊建華、莊天賜兩位研究員整理撰寫,192頁全彩印刷,精裝限量值得收藏,希望本書可以成為你認識高雄的最佳指南。

  《大高雄歷史常設展》分作四大主題:印象高雄、高雄水系、高雄港灣、高雄鐵道。跳脫傳統以「年代」呈現歷史的展示框架,在這裡,你可以透過「印象高雄」沉浸式劇場快速上手高雄歷史脈絡,再依題深入認識這座城市的鐵道、海港、川流。

  〚河流〛
  幾乎在古高雄平原形成時,三大河已經存在。而今,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的平衡,逐漸透過治理與改造拉近距離。

  〚海港〛
  高雄是依港而生的城市,百年前的築港計畫,讓高雄港躋身為現代化港口。港濱的戲獅甲不單單是地名,如今更是打造亞洲新灣區成為AIoT科技應用先驅者。隨著港市之間的藩籬撤除,港邊海域、港區閒置空間的轉化開放,「港市合一」的海派生活成為港都高雄的文化新風貌。

  〚鐵道〛
  穿梭在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鐵道,肩負人與貨南來北往的運輸,高雄捷運、輕軌與臺灣高鐵的加入,四通八達的綿密路網、舊鐵道廊道的綠園道縫合都市紋理,提供高雄市民更多樣的休憩環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莊天賜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資深研究員兼文化資產小組召集人

莊建華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研究部企劃專員兼代理主任
 
 

目錄

館長序
推薦序/王御風
推薦序/李文環
推薦序/謝明勳

逛常設展之前──

水系篇
一、川流高雄
二、源遠流長的大河信仰
三、高雄穀倉的孕育
四、高雄現代化的奠基
五、高雄經濟起飛的助力
六、與河川共舞

海港篇
一、前奏
二、勢力流轉的港灣
三、躍上國際舞臺
四、邁向現代化大港
五、成為南進前哨站
六、清港與重建
七、港灣產業新布局
八、大貨櫃時代的開啟
九、舊港新灣

鐵道篇
一、打狗鐵道初體驗
二、鐵道與城市發展
三、海陸串聯的優勢
四、產業生命線
五、高雄的環狀山手線
六、百年城市新願景
結語
感謝名單

 
 

推薦序一

王御風/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博雅教育中心副教授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高史博)是展示「高雄市」相關歷史的博物館,「高雄市」的行政範圍何在,也就約束了館內的展示。

  2010年12月25日,原有的高雄市與高雄縣合併成為新的「高雄市」,從那一天開始,1998年成立的高史博也成為新「高雄市」的歷史博物館,為迎接這個歷史時刻,高史博推出「展高雄」系列展覽,向新的大高雄市民,介紹高雄各區的故事,轉眼間,也就過了十年。

  2020年,是新的大高雄市成立滿十年時刻,也是1920年「高雄」更名改制的百年。1920年9月1日,為了配合新設立的「高雄州」(管轄範圍大約今日高雄市、屏東縣),行政中心「高雄州廳」的設置地「打狗」也將名字改為日文讀音相同的「高雄」(相傳是來自於京都的高雄山),這是當年新設的五州二廳中,唯一行政首府異動的區域,高雄地區的政經中心由原來的平原中心「鳳山街」,遷移至海港旁的「高雄街」,也象徵高雄的發展主力從農業轉至海港,因此這一年,不僅僅是改名,更是高雄蛻變的開始。

  也因此,該如何慶祝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高雄一百」呢?由於2010合併後,沒有關於這個新高雄市的歷史整體敘述,不論高雄市民、推動地方學的有心人士或是高雄市各級學校的學生們,都覺得在知識上有所空白,身為地方的歷史博物館,確有必要對新高雄市歷史進行論述,因此高史博決定將原來一樓的四個展場改為「大高雄歷史常設展」,結合最新的科技,重新詮釋高雄市的歷史,藉以慶祝高雄更名改制一百年。

  2020年9月1日,高雄更名改制百年的當天,「大高雄歷史常設展」第一階段正式開展,當天與「高雄」之名有淵源的京都市長還特別拍攝影片跨海祝賀。第一階段是第一展場的「總論」,主要是以10分鐘的影片,配合270度沉浸式環景劇場,簡短而快速講述高雄歷史發展,讓來到高史博的民眾,能夠輕鬆、快速的了解高雄歷史,對高雄有初步的認識。

  第二階段則在2022年初推出,繼第一展場的「總論」後,我們選擇了三個跟高雄最有關連的主題:水系、鐵路、海港做為展覽主題。水系攸關高雄早期發展,曹公圳開通更是高屏兩地農業起飛的主要因素。鐵路及海港則在1908年「築港設驛」後,將臺灣的貨物送到國外,奠定高雄成為南部第一大城的基礎。透過這三個主題,將會對於高雄的歷史,有完整的概念。

  由於展場空間有限,許多歷史脈絡無法在展場中詳述,藉由這本專輯,可以更仔細解讀水系、鐵路、海港是如何影響高雄發展,相信大家逛完精心設計的常設展,再閱讀這本專輯,一定會對高雄市歷史發展,有更深入的理解。

推薦序二

李文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教授


  高雄是二十世紀從港邊崛起的現代城市,也因為如此,一般以為海港是帶動高雄發展的歷史底蘊。殊不知,現代化海港是與鐵道共構的海陸接駁系統,然而這套系統得依賴電力來驅動,而南臺灣最早的發電廠即為1910年啟用的竹仔門水力發電廠。可見,水,特別是工業用水乃是催生今日高雄的楔子。可見,水、海港和鐵道對於高雄崛起這項命題,隱含著密不可分的文化關聯。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這項常設展,無疑掌握了打狗蛻變為高雄的文化力量。

  水文化,最為變化萬千。埤水、圳水滋養農作,古今如一。來到現代,引水發電可帶給城市動力;汲水轉換動能可運轉機械,為城市累積資本。自來水謙卑、景觀水自在,默默運行只為了改善城市健康和生活品質。相對地,海港風貌最為鮮明,築港、造市形塑了二十世紀高雄的城市紋理,無論是散裝貨輪時期,抑或是貨櫃時代,港埠總是和城市成為無法切割的共同體。至於鐵道系統,這是討論高雄發展最常被忽略的文化元素。假如1899年臺灣總督府鐵道部並未決定把縱貫鐵路的終點站設在打狗港邊,我想,令懷古者緬懷的瀨南鹽田應該會持續更長的一段時日吧。那麼,也就不會有所謂的哈瑪星和鹽埕盛場的繁華了。歷史退化論莫過於此。

  有識者若要認識高雄,水文化、築港造市和鐵道系統應該會是窺探的重要門道。

推薦序三

謝明勳/鐵道史研究專家、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委員


  作為「高雄一百年」紀念事業的重頭戲,2021年全新推出的「大高雄歷史常設展」,是認識高雄市經過一百年,如何成為現在的面貌,現在的都市性格又是如何被塑造的,兼顧全面與深度的展示,可說是高雄市發展史的文化櫥窗。

  「大高雄歷史常設展」和過去的展覽不一樣的是,以原高雄縣與高雄市合併後的「大高雄」作為更廣域的視野,於是形成新的文化議題。例如,過去高雄市區只有愛河及其支流,但放大到北起玉山主峰,東至下淡水溪,於是就有機會擴展探討「水系」這樣的大故事。

  「港口」與「鐵道」也一樣。豐富的物產藉由曾經遍布整個大高雄的鐵道:煉油廠線、水泥廠線、煉瓦線、左營海軍線、岡山空軍線、台糖旗尾線、台糖林園線、台糖小港線、橋頭糖廠線、台鐵縱貫線、台鐵屏東線、苓雅寮台車線等,最後藉由串連各工廠及貨櫃中心,環繞高雄港市一大圈的臨港線,集中到胃納量驚人的高雄港裝運出海,構成了大高雄的產業鏈,也形塑了鮮明的工業文化性格。

  認識孕育一代又一代高雄人的自然資源,深入掌握大高雄產業發展的歷史路徑,是思考我們未來該怎麼前行的基石。

館長序

李旭騏/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代理館長


  隨著臺灣社會民主化的進展,在地主體性的重要普遍為國民所體認,在地歷史的發掘與認識,地方學的興盛,成為顯學。其中,博物館或地方文化館也呼應這股潮流,開出多元精彩的花朵。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位在市定古蹟「原高雄市役所」內,以文化資產的歷史現場空間展現高雄市的歷史與文化脈動,肩負保存、研究、展示、教育訓練等任務,讓民眾有一扇窗得以看見歷史。2020年起配合打狗更名高雄百週年,推出「大高雄歷史常設展」,帶領民眾看見高雄發展軌跡,也展現了古蹟建築活化再利用的典範。

  高雄這座城市的歷史發展,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港口、平原與豐富的山林資源。有著曾為臺灣第一大港口及綿密如網的交通線路,平原受到流域面積最廣的河川灌溉,豐富的自然景觀及多元的人文環境,交織成獨特的城市樣貌。

  為了讓市民易於掌握高雄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常設展中,高史博跳脫傳統以「年代」呈現歷史展示的框架,以「水系」、「鐵道」、「海港」三大主題為敘事軸線,勾勒從小漁村到大城市的歷史脈動,以及「山、海、河、港」地景和多元文化,希望常設展不僅成為學習在地歷史的課室,也是遊客認識高雄的起點站。

  囿於展場空間,高史博與時俱進地採取科技媒介的展示方法,針對2010年縣市合併後的大高雄歷史進行全觀性展覽。20世紀英國史學家卡耳(E. H. Carr)曾說:「歷史是現在和過去之間永無止境的對話」。「大高雄歷史常設展」提供民眾與過去高雄對話的空間,進而「鑑往知來」,展望未來城市接續的進步與發展。

  為能讓市民對於高雄歷史有更清晰的掌握,高史博特別企劃常設展專刊,將展示內容付梓成書,以圖文並茂方式表現,搭配現場展示內容,讓參觀「大高雄歷史常設展」的市民及遊客能更清楚地認識高雄,期待這本展覽專刊成為認識高雄的最佳參考。

  最後,常設展從發想、策劃到展出,並非僅憑一館之力。我們要特別感謝高雄師範大學李文環教授、高雄科技大學王御風教授、鐵道文化研究專家謝明勳老師對展示及專刊內容的悉心審閱。近年來,「公共性」成為博物館的核心價值之一,公共性不僅展現在開放參觀及典藏運用,還包括公眾對展覽的參與和討論。因此,我們還要感謝所有協助本常設展的中央與地方機關、民間團體,以及堅強的顧問群、熱心的文史工作者與慨借展品的民眾,他們提供豐富多元的資訊與文物,讓博物館成為歷史認識的公共空間與機構。未來,關於歷史的保存、研究、展示、推廣仍將持續不間斷。竭誠邀請更多民眾進入歷史的思考與對話,共同發掘高雄這座偉大城市多樣的歷史與文化風貌。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171066
  • 叢書系列:臺灣研究
  • 規格:精裝 / 192頁 / 21 x 28.6 x 2.6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