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拿筆的排灣族勇士:走讀浸水營古道

拿筆的排灣族勇士:走讀浸水營古道

  • 定價:450
  • 優惠價:940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8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拿筆的排灣族勇士,訴說他們與浸水營古道的故事。排灣族勇士,以汗水、以腳力、以筆刀、將生命交融於浸水營古道,守護與發揚這片山林,這是祖靈給的使命!
 
  浸水營古道全線西起屏東縣枋寮,東至臺東縣大武,全長約47公里,原為清代撫番道路,是一條自葡萄牙時期、荷蘭時期、明鄭時期、清朝時期、日治時期、民國時期到現在,走過500年的台灣古道,承載著排灣族的歷史人文,台灣古道前賢楊南郡教授、徐如林教授,深入史料,為每一位走入浸水營古道的朋友爬梳古道的前世今生,豐富的史實,引領作者追溯祖源的腳步,一步一步丈量出古道悠遠的史蹟。
 
  本書除了參酌歷史文獻外,也實際訪查耆老做成記錄,完成現代東西段路線定點的詳述解說,將百年來對古道的歷史沿革,民俗俚語、排灣族族人的生命故事、與這片山林滋養族人的動植物,作者以幽默悲憫的文字一一呈現,以此期望大家珍視愛護這片世世代代滋長族人的土地!
 
  讓古道繼續等待你在每一個晨昏日暮。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徐美賢
 
  畢業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出版書籍:
  2002 屏東縣春日鄉力里國小校史
  2004 屏東縣春日鄉力里部落誌
 

目錄

作者序 4
推薦序一 承載部落歷史的浸水營古道 14
推薦序二 以筆代刀的現代獵人 16
推薦序三 以汗水、淚水、使命、生命完成的部落史觀 17
推薦序四 部落歷史與文化的傳遞者 18
推薦序五 口傳付梓 守住最後保壘 19
關於作者 22

第一篇 走讀浸水營古道--再續前緣 27
pazurung tua cevucevungan kinipusengsengan a sicuayan
第一章 看見歷史(pacun tua sicuayayan)和古道的緣分 28
第一節:葡萄牙時期:(1582) 77天 28
第二節:荷蘭時期:(1624-1662)38年 28
第三節:明鄭時期:(1662-1683)22年 33
第四節:清朝時期:(1684-1894)210年 35
第五節:日治時期:(1895-1945)50年 42
第六節:民國時期:1945年10月25日至今 53

第二篇 走讀浸水營古道-古道西段行腳 69
si djavacan i tua djalan a sicuayan
第一章 大漢林道下現代聚落路線解說篇 70
第一節:枋寮(pangliyaw) 70
第二節:水底寮(tjapuliya) 72
第三節:新開社區(singkuiceng) 72
第四節:玉泉村(yataw) 75
第五節:七佳村(tjuvecekadan) 76
第六節:歸崇村(kinaliman) 78
第七節:力里村(ralekerek) 82
第八節:歸化門社:大社(kalevuwan)、小社(pasanavalj) 86
第九節:力里國小 87
第二章 大漢林道上(6k-12k)現代路線解說篇 97
第一節:大漢林道(6k tjuazaljum-7k cevucevungan) 97
第二節:大漢林道(9k tjuarinan-11k tjuanatjeljapa) 109
第三節:大漢林道11.6k (tjuakavayan) 126
第四節:大漢林道12k (gemadu) 127
第三章 大漢林道上(13k-28k)現代路線解說篇 147
第一節:大漢林道13公里(tjuacekes) 147
第二節:大漢林道14公里(六儀社營盤 tjuaqaw) 148
第三節:大漢林道14.5公里(tjuaruquljat) 149
第四節:大漢林道16公里(tjuaqayu、cinakaran) 149
第五節:大漢林道16公里-20公里(tjuazinarur) 159
第六節:大漢林道22公里(itjuasekuya) 164
第七節:大漢林道23.5公里(tjuaseleselem):今浸水營古道入口處 164
第八節:大漢林道26k-28k(karupenidan daidjiling) 169

第三篇 走讀浸水營古道 -古道東段行腳 173
si djavacan i tua djalan a sicuayan
第一章 浸水營古道上東段(0k-2.8k)現代路線解說篇 174
第一節:0k起點入口處(tjuaseleselem) 174
第二節:制高點:(ljaljizavan)→浸水營古道1.5k 175
第三節:分叉路:(sikavaday nua djalan) →浸水營古道1.6k 176
第四節:州廳界:(kagaduwan)→浸水營古道2.8k 183
第二章 浸水營古道上東段(2.9k-8k)現代路線解說篇 188
第一節:姑子崙山(maruljinay)→浸水營古道2.9k 188
第二節:浸水營駐在所(tjuazaljum)→浸水營古道3.5k 191
第三節:第一座觀景亭(ljaljizavan sasekezan)→浸水營古道6k 207
第四節:古里巴堡諾駐在所(quljivavaw)→浸水營古道8k 209
第三章 浸水營古道上東段(9.5k-15.9k)現代路線解說篇 214
第一節:第二座涼亭(tjuakamuraw)→浸水營古道9.5k 214
第二節:鐵甲戰士穿山甲(qam)的領地:→浸水營古道10k 223
第三節:樟樹王(rakes)及板根群→浸水營古道10.7k 225
第四節:出水坡山→浸水營古道11k 225
第五節:相思樹林(tjuqulj)→木炭窯(cacaru):→浸水營古道12k-12.5k 226
第六節:苗圃(cevucevungan)、吊橋(tjekeza)、第三座涼亭→浸水營古道15.5-15.9k 230
第七節:古道上東段聚落加羅坂、大武 233
第八節:古道上與排灣族傳統文化密切的植物 235
第四篇 古道上排灣族語詞彙摘錄 241
第五篇 建議 263
第六篇 結語 267
 

序文
 
  這一本書為什麼要加註人文歷史,因為,台灣的歷史,幾乎被這些不同朝代的歷史人物,好奇過、欣賞過、利用過、誘騙過、蹂躪過,甚至相互抗爭而爆發無法挽回的生命(nasi)慘案。從不同朝代的視野來看台灣生命的歷程,台灣就是台灣,時至今日、她始終屹立不搖的生存在這個詭譎多變的地球。
 
  提筆想要寫這一本書最初衷的想法和觀念是很單純,主要是想藉靠口語化、簡述化方式,把拜讀過、經歷過的人、事、地、景、物整理,依年代、路線呈現留傳給下一代族人,使後代子孫很清楚直接了解這一條具有生命歷史的土地(涵蓋我們的傳統領域),觸動族人對這一塊土地更加的珍愛和養護,使她生生不息。當然,或許有一些族人會覺得我們何苦要翻開不同時期的歷史呢?別忘了,歷史是一條恆河,流過了就永不再返回,同樣的,歷史何嘗不也是一面鏡子?可讓我們警惕殷鑑不遠,避免或減少重蹈覆轍,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慘痛代價。
 
  註1:引自參考《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徐如林、楊南郡,2014,282頁。
 
  所以,這一條漫長的歷史糾葛,一再的牽動台灣歷史演變的神經,而這一條幽幽古道恰好是台灣歷史的縮影,也因為這樣,深居在這一條古道要衝(東西部)上的大力里社族人,幾百年來深受其擾。
 
  文化是維護承載部落生命的延續,幾百年來如果沒有文化的滋潤與灌溉,力里系統的族人早就分崩離析、一盤散沙,尤其生活遷移他方的骨肉親友,要不是傳統領袖、地方幹部、仕紳的牽引領航呼喚,有可能漸行漸遠否認自己是力里系的族人,所以,每一年的收穫祭、每五年的祖靈祭,記得回娘家的路,我們雙手歡迎一起共享家族天倫之樂。
 
  歷史滾動到現在(2021),台灣所有的人民,不管是哪一個族群,都已經警覺到健康養身的重要性,全體國人掀起一股登山、爬山、健行的熱潮,浸水營古道幾乎是熱門首選的路線。
 
  當楊南郡、徐如林兩位教授賢伉儷,於民國92年5月完成浸水營古道調查研究計畫,林務局隨之在民國94年以自然工法完成浸水營古道整修,全體國人「重新發現」古道掀開了對歷史古道的好奇與嚮往,西部方面由專業的接駁車定點式駐足,再由力里社區發展協會專業人員導覽解說,綜觀一般山友們的觀念,只要我走了一趟東段健行步道,就算完成浸水營古道踏查,其實是大錯特錯,東西段都有密不可分的歷史現場與經典故事,就看您要不要去真正了解她的廬山真面目,也就是楊南郡教授建議的「前菜、後菜,兩天一夜」行程規劃,東部方面則以健行方式踏查古道上所能見到的人文史蹟,發生過的歷史事件,所以,這條古道的功能是多元化,除了試著去了解歷史沿革,既可以健行運動又可以近距離與動植物相見歡,再來又可以被滋潤享受大自然的芬芳氣息和芬多精。
 
  本著對力里系部落族人後代的期許,藉以這本書的撰寫、敘述、紀錄、分享,讓後代子孫們明白大力里社輝煌的過往歷史,也清楚知道台灣近代史滄桑的歷程,更對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奮鬥過程有更深切的體認。
 
  第一篇史觀的調查探究說明,楊南郡、徐如林兩位教授賢伉儷,已非常清楚告知大家歷史的真相,第二篇所敘述的是個人經歷過、接觸過以及耆老們口述過珍貴的紀錄,在文化習俗上、人文史蹟上、狩獵文化上、動植物認識上、傳統領域上、古道動線上都有其一定的脈絡與價值,期望族人們對於自己的內涵、價值觀有所調整和洞悉,身為力里系的族人,我們不能捨棄那淵博的歷史情結與根源,我們流著共同的血脈,只不過因朝代主政者更迭及無法阻擋的「天災偶然」,迫使造成「雙手一攤」的無奈局面。
 
  這本書之記錄希望透過「小故事小啟示」的敘述方式,促進大家對這塊土地的重新認識與重視,也對自己的歷史有所反省與思考,檢視自己「我來自哪裡?」的胸襟。
 
  我個人覺得這一條古道雖然沉寂20幾年,但她始終沒有改變其筋骨,依然屹立不搖在歲月的波濤中洗禮,甚至生氣蓬勃重出江湖,當然,這要感謝楊南郡、徐如林兩位教授賢伉儷,用畢生的生命細踏咀嚼日夜晨昏,才有「重新被發現」的曙光和契機,也才能重見天日、雲開霧散,使喜愛山林的國人有機會巡踏歷史的痕跡。
 
  末了,感謝楊南郡、徐如林兩位教授賢伉儷給我太多的感動,我把這一本《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當成「聖經」來疼愛研讀,感謝曾經與我生活過的蔡天助師父(kamanga i qadam)、戴等頭目(vuvuanga i puljaljuyan)、高美枝頭目(mamazangiljan kinanga i tjuku)、陳家財頭目(mazazangiljan amanga i piya)、徐龜六先父(kamanga i baljay)、黃水龍老村長(rangaran anga asuntjiyu)、吳金治老村長(sinmerangan anga a suntjiyu)、曾新民耆老(vuvuanga i giyu)、蔡金發耆老(vuvuanga i qarangbaw)、詹文能耆老(sakipu)以及仍然健康陽光的宋教勝耆老(kama i quwang)、阮春富耆老(kama i cudjuy)、高美香頭目(mamazangiljan kina i avuavu)、柯文瑞前輩(kaka i rayup)、徐萬力二哥(kaka i giyu)、王水流(kama i paljay)、李文貴(kaka i qadam)、杜吉明前輩(kaka i giljaw)、馮英義前輩(kaka i rakui)、王玉花姊妹(kaka i kay)、劉明福、傅玉珠賢伉儷(kaka i cingul djupelang)宋文聖主席(kaka i piya現任春日鄉民代表會副主席vususiki)等人的敘述與協助,也感謝當時「力里部落誌」編輯群的努力,也感謝趙仁方、陳東瑤兩位教授所著「台灣大武苗圃越冬蝴蝶谷蝶類生態研究」,提供不同的寶貴的視野。
 
  更要感謝陪我類似出生入死尋找日據時期吊橋遺址的洪加田耆老(kama i qaljayup)、柯文瑞前輩(kaka i rayup)、毆吉明前輩(kaka i kevan)、邱銀能前輩(kakai varacung)、林志雄學生(qebaw)及陪我尋找日幕瀑布的好友弟弟劉清吉會長(qebaw)、從事傳統文化靈媒工作的柯千花(babing),個人智慧認知有限之下幫我校對的陳玉賢校長、曾昭雄老師、徐如林老師、陳文龍(giljaw季亞夫)老師、最重要的文化傳承工作,協助繕寫校對排灣族語字詞彙解秀珍(aljuy)老師,協助加持本書價值的伍麗華(saidai)委員、鍾興華(calivat)副主委、柯自強(rangarang)鄉長、戴文柱(utasang)議員、陳文祥頭目(rangarang)。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762518
  • 叢書系列:台灣原住民叢書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台灣被稱為Formosa,這個美麗(nanguwaq)的命名,是來自於16世紀航過台灣島附近的葡萄牙船艦,看到連綿的高山和翠綠的平原,興奮的船員齊聲高呼:「IlhaFormosa!」(美麗島!)。
 
第一節 葡萄牙時期:
 
(1582.7.16-9.30)77天
 
從文獻我們可以知道:明萬曆10年(1582)7月16日,一艘滿載金銀貨物,隸屬葡萄牙人中式大帆船(junk,戎克船),在台灣海峽航行時,於小琉球附近觸礁破損,隨著潮水漂流至枋寮沙岸,這些船上搭載的300多人幸而存活,與平埔族馬卡道人放索社和平相處2個多月,利用這一段時間,把破船殘存的部分集合起來,再加上砍伐枋寮一帶的大樹,重新建造一艘大船,終於當年的9月30日從枋寮海岸出發,10月4日回到澳門(葡萄牙人有經商駐地特權)。
 
這是歐洲人第一次與台灣的接觸,原先大航海時代歐洲各國航行經過美麗的福爾摩沙島時,為什麼始終沒有登陸的原因:「中國船員常告誡他們:此島有殺人獵頭的(番人)習性。再者他們也猜想島上應該沒什麼值得交易的貨物,才會過門而不入。」
 
經過這一次的意外插曲,開啟了台灣嶄新多變多元的未來和命運,因為,由他們的口述,得知台灣是道「地」物產豐富、土地肥沃、森林茂密、人群謙和、刻苦善良的美麗寶島。
 
註2:引自參考整理《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徐如林、楊南郡,2014,頁21-24。
 
第二節 荷蘭時期:
 
(1624-1662)38年
 
早在1602年,荷蘭成立「聯合東印度公司」,簡稱VOC,其東方總部是在巴達維亞城(現在的雅加達)。1604年,荷蘭艦隊進佔澎湖,但大明帝國不理不睬,加上疫病橫行,經勸離開澎湖。1622年7月11日,荷蘭艦隊再度攻進澎湖,向明朝請求互市,想要打開中國的貿易大門,但明朝官吏仍相應不理。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