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十面埋伏》是著名的琵琶獨奏曲,中國十大古典名曲之一,樂曲曲調激昂、氣勢磅礡、震撼人心,描寫了公元前202年,劉邦採用「十面埋伏」的戰術打敗項羽的激烈戰爭場面,講述了「楚漢相爭」「垓下之戰」的整個過程。
繪本《十面埋伏》講述了樂曲背後這段威武悲壯的故事。在距今約2200年前的中國,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為統一天下交戰數年,一直勝負未決。為了早日結束戰亂,項羽無奈接受了鴻溝議和,而劉邦卻在謀士的建議下糾集兵馬,乘局勢有利追擊楚軍。項羽率領的楚軍陷入漢軍佈下的埋伏,一時間,四面楚歌,軍心渙散。項羽乘夜突出重圍,在生命的最後一程,背叛、殤別都從未動搖這位歷史英雄的高貴氣節。繪本以描繪項羽這一人物的形象、刻畫這一人物的性格為主,同時也生動地敍寫了戰爭。披卷讀之,既可以聞見戰場上的血腥,聽到戰馬的嘶鳴和勇士們的猛吼,又可以看見項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呼馳下斬將的神態與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