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國朝興亡史

國朝興亡史

  • 定價:1350
  • 優惠價:912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114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歷史,總是意外的相似……
一個朝代的興盛,象徵者另一個朝代的覆滅。
千年來不同的民族、勢力更替輪換,但不變的公式仍在這塊土地上不停地反覆上演著。

  《國朝興亡史—開國》
  雄才大略、乘勢而起、平定海內、再創霸業
  且看十六位帝王,如何開創他們的帝國盛事

  夏王   大 禹——有治水之功,「三過家門而不入」,造福萬邦,威名赫赫。
  商王   成 湯——玄鳥生商,遷都北亳,廣獲民心,攜民革命。
  周武王  姬 發——舉兵克商,安邦治國,善待遺民,壯志未酬。
  周平王  姬宜臼——繼承大統,東遷都城,王室衰微,天下易主。
  秦始皇  嬴 政——童年艱苦,韜光養晦,征服六國,車同軌、書同文。
  漢高祖  劉 邦——起於草莽,趁勢滅秦,楚漢相爭,約法三章,亂世豪傑。
  漢光武帝 劉 秀——出生白衣,志在興復漢室,綠林起義,掃平群雄恢復統一。
  晉武帝  司馬炎——承祖父之功,成就帝業實現統一,卻揮霍無度導致敗亡。
  晉元帝  司馬睿——移鎮建鄴,中興晉室,偏安江南,引王敦之亂。
  隋文帝  楊 堅——韜光養晦,亂世奸雄,代王執政,受禪稱帝。
  唐高祖  李 淵——封疆大吏,乘勢而起,安邦治國,急流湧退。
  宋太祖  趙匡胤——陳橋兵變,任人唯才,以法治國,交好外邦。
  宋高宗  趙 構——靖康之恥,忍辱偷安,保國北伐,功敗垂成。
  元世祖  忽必烈——同室操戈,逐鹿塞外,窮兵黷武,征服歐亞。
  明太祖  朱元璋——淮右布衣,有從戎之功,從吳王稱帝,一統江山。
  清太宗  皇太極——智勇雙全,革舊布新,決戰松錦,入主中原。

  開國帝王的出現,始於新政權的建立,國朝的更迭。
  他們也許透過禪讓,或是本為民族、底層的革命領袖。
  他們趁著前朝衰敗、亂世喋血的時勢,加上自身的能力與謀略,而成就開國功業。

  開國帝王的功業,不只是體現他們過人的意志與作為,在其背後也隱藏的歷史的發展軌跡,是時勢造就了他們,是人心臣服於他們,亦是歷史選擇了他們。

  《國朝興亡史—治國》
  繼世英主?中興明君?守成庸主?肇禍昏君?
  且看十七位帝王,嗣承大統後的治世之路。

  齊桓公 姜小白——亂世奪權,任用管仲,成就霸業,違背遺策,終成大禍。
  晉文公 姬重耳——避禍流亡,介子推割肉,朝臣迎立,君無戲言,成就霸業。
  楚莊王 羋 旅——審時度勢,大智若愚,任人唯才,問鼎周室,勤惜黎民。
  秦孝公 嬴渠梁——任用商鞅,賞罰必信,政令必行,收復河西,安內攘外。
  漢武帝 劉 徹——少年得志,得以君臨天下,強化皇權,文治武功。
  北魏孝文帝 元 宏——幼年及帝,推行均田,遷都洛陽,實行漢化,守境伐齊。
  唐太宗 李世民——軍功赫赫,玄武門兵變,開貞觀之治,團結民族。
  武周聖神皇帝 武則天——歷經三代帝王,垂簾聽政,鳳躍九天。
  唐玄宗 李隆基——少年艱苦,選賢任能,創開元盛世,晚年零落。
  後周世宗 柴 榮——改革經濟,清明政治,整軍經武,神威雄略。
  宋仁宗 趙 禎——年少繼位,內憂外患,心有變法之志,卻只曇花一現。
  元太宗 窩闊台——風波繼位,強化汗權,連宋滅金,弘揚父業,雄視歐亞。
  明成祖 朱 棣——定都北京,天子守邊,銳意治,鄭和海航,盛世明君。
  明世宗 朱厚熜——崇尚道教,寵臣亂政,外敵環伺,終被仙人誤。
  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文武雙全,剷除鰲拜,平定三藩,體察民情,弘揚大清。
  清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剷除朋黨,鞏固皇權,整頓吏治,鞏固邊疆,勤政務實,開大清新顏。
  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曆——專制集權,六下江南,懲治貪官,武功顯赫,興文字獄。

  掌權難,治國更難。
  好不容易坐上龍位後,如何坐穩,實踐自己的治國理念,是君王必修的一大課題;除了百姓的福祉,還有各地的派系角力,要得到天下民心,還要收服文武官場。

  看十七位帝王如何在亂世中平衡各方意見,調整策略方針,進一步實踐自己的治國理念。

  《國朝興亡史—亡國》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從夏桀到清末溥儀,13個朝代、18位亡國君主,
  他們或警醒奮發,力挽狂瀾;
  他們或荒淫墮落,無可奈何……。
  是歷史的必然,抑或是偶然?

  殘酷暴虐、奢侈腐朽、生靈塗炭、山河破碎
  且看這十八位亡國之君,為何成為千古罪人,遭萬世唾罵?

  夏王   桀——肆意行樂,窮奢極侈,酒池肉林殫竭民財,地方勢力趁勢而起。
  商紂王  辛——貪於女色,剛愎自用,不聽人言,因拒諫失城,終局自焚而死。
  周幽王  姬宮涅——寵信佞人,拜倒褒姒裙下,荒廢政事,王國瀕臨潰崩之堤。
  秦二世  胡亥——改詔篡位,任倀做虐,官逼民反,帝王拔劍自刎。
  西漢平帝 劉衎——王莽掌權,傀儡皇帝,王權鬥爭下,慘淪犧牲品。
  東漢獻帝 劉協——生不逢時,流離遷徙,被俘兩次,曹操專權下成戰利品。
  蜀漢後主 劉禪——出身亂世,賢臣殞落,寵幸閹豎,家國陷落卻樂不思蜀。
  西晉湣帝 司馬鄴——被迫即位,群臣亂舞,小皇帝無力回天,自投敵營報降。
  東晉恭帝 司馬德文——恭敬謙虛,任人擺佈,退位百官悲痛,難逃權勢追殺。
  隋煬帝  楊廣——專擅福威,縱恣聲色,暴虐無常,濫用民力,成天下怨毒。
  唐哀帝  李柷——新帝年少,不懂政事,在位三年無所作為,一生只想禪位。
  南唐後主 李煜——廣築寺廟,潛心信佛,文人魂困皇帝身,階下囚徒留千古絕唱。
  北宋徽宗 趙佶——崇奉道教,玩物喪志,斥正士信奸諛,國家滿目瘡痍怨聲四起。
  北宋欽宗 趙桓——柔弱寡謀,多疑多變,才幹平庸,晚年被俘異國鬱鬱而歿。
  南宋恭宗 趙㬎——被迫為僧,終生俘虜成佛學名家,卻因觸犯文字獄被賜死。
  元順帝  妥懽帖睦爾——內政外患日趨糜爛,將鈍卒衰,亡國之際成落跑帝王。
  明崇禎帝 朱由檢——執拗孤僻,一意孤行,刑殺任意,導致官逼民反自毀長城。
  清宣統帝 愛新覺羅.溥儀——三歲登基,幾番起落,真龍天子到普通公民,中國末代皇帝。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趙國華


  台灣清華大學客座教授
  中國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中國華中科技大學兼任教授
  中國秦漢史研究學會副會長
  中國湖北省東漢文化研究會會長
  長期從事歷史教學和研究工作,曾開設中國古代史、秦漢史、中國兵學史及《三國志》、《孫子兵法》研究等課程並出版過多部相關著作。

韓敏

  中國華中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
  現為中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院講師
  中國歷史文獻學會會員
  主要從事中國文化史的研究與教學,參與多個中國國家基金研究項目。

顧志華

  中國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長期從事歷史教學和研究工作,出版過《張居正集》、《資治通鑑全譯》等多部相關著作。

王延武

  中國武漢大學歷史學系畢業
  中國中南民族大學前教授
  中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院前院長

姚偉鈞

  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武漢市文史館館員,武漢市參室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主要從事中國文化史和歷史文獻學研究。

宋傳銀

  華中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江漢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目錄

《國朝興亡史—開國》
前 言 創業垂統承敝拓新
第一章 夏王 大禹
受命治水
「三過家門而不入」
威嚴赫赫臣服萬邦
第二章 商王 成湯
成湯革命
成湯治國
第三章 周武王 姬發
武王克商
安邦治國,鞏固勝利成果
第四章 周平王 姬宜臼
失意太子幸運國君
平王東遷王室衰微
第五章 秦始皇 嬴政
邯鄲出生艱辛童年
王冠帶劍翦除政敵
風雲際會四海歸一
百代政法同文同軌
暴虐天下魂斷沙丘
第六章 漢高祖 劉邦
起於草莽趁勢滅秦
楚漢相爭滅掉項羽
安邦定國初展鴻業
第七章 漢光武帝 劉秀
「白衣」敢為「秀才」造反
從昆陽大捷到鄗南稱帝
掃平群雄恢復統一
以柔為道以文治國
第八章 晉武帝 司馬炎
借父祖之功而成就帝業
實現統一與經濟的繁榮
揮霍無度日趨敗亡
第九章 晉元帝 司馬睿
移鎮建鄴
「王與馬,共天下」
消極北伐,偏安江南
無奈王敦亂  

《國朝興亡史—治國》
前 言 勵精圖治,繼往開來
第一章 齊桓公 姜小白
賢人輔佐,亂世奪權
管仲為相,完成霸業
赫赫霸主,驅擾平亂
違背遺策,終釀大禍
第二章 晉文公 姬重耳
懼禍流亡
奠定初基
終成霸業
第三章 楚莊王 羋旅
辨清形勢,大智若愚
重用人才,政治清明
問鼎周室,稱霸中原
勤惜民力,威德並用
第四章 秦孝公 嬴渠梁
以沖天之志,得羽翼之資
重用商鞅,更張秦政
賞罰必信,政令必行
兵伐魏國,收復河西
政成於內,敵服於外
第五章 漢武帝 劉徹
少年得志,君臨天下
強化專制,穩定國家
勤事邊陲,開拓疆土
漢之得人,於茲為盛
晚年知過,改弦易轍
第六章 北魏孝文帝 元宏
幼年稱帝,學有所成
班行俸祿,始推均田
遷都洛陽,實行漢化
改革官制,修定律令
崇儒尚佛,講究門閥
打擊守舊,守境伐齊
第七章 唐太宗 李世民
輝煌的軍事戰績
玄武門兵變登基
貞觀之治與開明君王
以開明求團結的民族政策
第八章 武周聖神皇帝 武則天
從才人到皇后
天后垂簾
武周女皇
第九章 唐玄宗 李隆基
陰影籠罩下的少年時代
歷經艱辛登帝位
選賢任能為治國
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
盛極而衰
苦度晚年

《國朝興亡史—亡國》
前言
第一章 夏朝末代王 桀
夏祚滄桑
夏桀亂德
無力回天
第二章 商紂王 辛
殷鑒已遠
禍起周原
鹿台之喪
第三章 周幽王 姬宮涅
山雨欲來
冰凍三尺
身國俱喪
第四章 秦二世 胡亥
狼狽為奸改詔篡位
貪圖享樂任倀作虐
官逼民反拔劍自戕
第五章 西漢平帝 劉衎
「燕飛來,啄皇孫」
成帝少嬪館暴亡
荒淫的年輕皇帝
王莽手中的傀儡皇帝
第六章 東漢獻帝 劉協
立長還是立少
外戚與宦官間的廝殺
董卓進京
李傕、郭汜相互爭鬥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丕代漢
第七章 蜀漢後主 劉禪
顛沛流離身世堪憐
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
惑閹豎則為昏闔之後
此間樂,不思蜀也
第八章 西晉湣帝 司馬鄴
武帝貽患
白癡肇禍
羊羔替罪
第九章 東晉恭帝 司馬德文
王室衰微權臣當道
禍起蕭牆身不由己    
第十章 隋煬帝 楊廣
軍旅中出類拔萃的皇子
相煎何太急
烝淫父妃
好戲不連臺
「好頭頸,誰當斫之」

第十一章 唐哀帝 李柷
臨難登基
一心禪讓

第十二章 南唐後主 李煜
誰料心願與身違
佳人舞點金釵溜
虔誠信佛
三十年來夢一場
屈辱的囚徒生活

第十三章 北宋徽宗 趙佶
弟承兄統登大寶初期為政尚清明
逐忠良,寵六賊,不勤政事;崇道教,興土木,實為苛政
內政外政多有誤,從此天下不太平
欲借金亡遼自釀苦酒,待國破家亡悔之晚矣

第十四章 北宋欽宗 趙桓
受命於危難之時
勤政和從諫雖好,膽識與才智平庸
猶猶豫豫抗戰事,淒淒慘慘亡國君
第十五章 南宋恭宗 趙㬎
國難小皇帝
名僧瀛國公
第十六章 元順帝 妥懽帖睦爾
文宗悔過舍子立侄
委事重臣善加制衡
義軍紛起大廈將傾
第十七章 明莊烈湣皇帝 朱由檢
驚恐惶惑登上皇位
沈機獨斷刈除客魏
舉措失當激化糾紛
過敏多疑自毀長城
用人失策走馬換相
官逼民反水必覆舟
第十八章 清宣統帝 愛新覺羅.溥儀
沖齡踐阼
康德皇帝
從囚徒到公民

 
 

前言 

創業垂統承敝拓新----趙國華、韓敏


  君主專制政體權力系統的結構,如同一個金字塔,位於塔尖的最高統治者是君主,在中華歷史上或稱「王」,或稱「帝」,自秦代開始,專稱為「皇帝」,還有「天子」等別稱。

  天子、帝王,威震天下,富有四海,高踞「九五之尊」,俯視億兆百姓。提到他們,人們就會想起那巍峨的宮殿,宏大的苑囿,穆穆的禮儀,威風凜凜的出巡,三公九卿,屏息叩首,三宮六院,佳麗無數……當然,這只是一般人的聯想,而身為帝王到底是什麼滋味,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真實的體會。漢高祖劉邦當了皇帝,大臣叔孫通為他制禮,隆重的儀式結束後,劉邦深有感觸地說了一句:「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這就是他當皇帝的感受。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別」(《管子.君臣》),遠古時代,並沒有高踞於眾人頭上的君主。司馬遷作《史記》,開首就是《五帝本紀》,記述的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帝之事。其實,他們都是原始部落或者部落聯盟的首領,和後來的專制帝王有著本質的區別。

  根據古代文獻的記載,原始社會是實行「禪讓制」的,部落或部落聯盟的首領通過民主推舉的方式產生。據說堯傳位於舜,舜傳位於禹,都是按此方式進行的。禹死,王位的繼承者本應是他生前選定的伯益,但伯益被迫把權位交還給了禹的兒子啟,啟確立了一家一姓的帝王式統治,夏朝就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家天下」的專制朝代。

  商湯用暴力推翻夏朝末代暴君桀的統治,這是歷史上改朝換代的第一個成功的例子,古人稱之為「革命」。後來,周武王又效此先例,伐紂滅商。這些都是被古代的「民主派」認可和讚揚的。商帝、周王都自稱「余(予)一人」,表示自己是天下獨一無二的。到了春秋時期,除了周天子仍然稱王外,有的諸侯國首領也敢於稱王,如楚國、吳國、越國的國君就是這樣。到了戰國時期,則是七王並立,都傾盡全力去奪取統治天下的最高權力。一直到「六王畢,四海一」(杜牧《阿房宮賦》)。

  西元前二二一年,秦統一中國,秦始皇確定以「皇帝」作為幅員廣大的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的稱號。按照他的設想,他自己是「始皇帝」,其後繼者「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史記.秦始皇本紀》)。果能如此,豈不是中國永遠只有一位開國皇帝了嗎?歷史無情地嘲笑了秦始皇,秦朝只傳了二世,在他死後三年就滅亡了。

  此後的中國,或統一,或分裂,改朝換代,司空見慣。早在春秋時代就有「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之說(見《左傳.昭公三十二年》),秦以後仍是這樣,一個朝代,長久的可至二、三百年,短命的只維持三、五年。正因為這樣,中國古代政治思想中便有受命易姓的觀念,認為「帝王之興,不常一姓」(《三國志.文帝紀》裴注引《獻帝傳》),又出現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循環論,甚至在老百姓中都流傳著「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之類的說法。

  從秦代算起,統一或基本統一的朝代有秦、西漢、王莽的新朝、東漢、西晉、隋、唐、北宋、元、明、清,較長時間統治中國局部地區的朝代有三國時期的魏、蜀、吳,西晉滅亡後在江南延續的東晉,南北朝時期的南方政權宋、齊、梁、陳,北方政權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唐宋間在北方依次更替的梁、唐、晉、漢、周五個政權,北宋滅亡後在南方重建的南宋,先後與宋朝對峙的遼(契丹)、西夏、金,這樣算來,總計就有三十三個了,還沒有包括一些在華夏分裂情況下建立的地方性政權。

  開國帝王的出現,多數是由於新政權的建立,而少數是原有政權的更新,在這種重要關頭,大多要發生政權易手之事。政權易手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非暴力的和平的轉移,一類是用暴力奪取,或者是主要依靠暴力建立起來的新政權取代舊政權。

  非暴力的和平的轉移,就是某一位君主讓出皇(王)位,把權力交給另一個人。這種皇位更迭方式,與原始民主制度下的「禪讓制」看起來相似,於是被冠以「禪讓」之名,而其實質和原始社會的軍事民主制度是完全不同的。在那柴燎告天、升壇祭拜的莊嚴儀式背後,閃耀著刀光劍影,所謂「禪讓」,其實是強迫交權。王莽原是西漢朝廷的執政大臣和外戚,他就是利用這一身份,由「安漢公」而「假皇帝」,再到廢黜孺子嬰而自立為皇帝。曹丕也是通過這種方式逼漢獻帝退位的,而過了四十五年,他的後人又被司馬炎用同樣的方式趕下了台。還有像趙匡胤之建立北宋王朝,就是通過所謂「黃袍加身」來實現的,真可謂是朝為臣而暮已為君。這裡所謂的「和平方式」,指的是在沒有發生直接的大規模的流血衝突,沒有經過戰爭的情況下的政權轉移,並不是說這後面沒有武力背景。

  更多的政權轉移,是通過戰爭等暴力手段完成的。中國歷史上大多數統一的朝代,都是在長期的戰爭之後建立的,也就是說,這些新王朝的天下都是打出來的。這其中約略又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從先前長期存在的地區性政權,通過兼併和統一戰爭,奪取對全國的統治權。歷史上第一個完成統一的秦朝就是如此,後來,隋朝也是從統治北方到用武力統一全國的。

  二是少數民族政權由佔領部分地區到佔有中國的半壁江山甚至全部。在中國歷史上政權轉移的過程中,少數民族表現得非常活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於少數民族主要居住於邊疆地區,先進的中原文明對他們有極強的吸引力。當統治中原的漢族政權無法再維持統治時,少數民族的政治軍事集團就會問鼎中原。歷史上鮮卑族之建立北魏並統一北方,女真族之建立金朝,後來(改為滿洲,簡稱滿族)又建立清朝,蒙古族之建立元朝,都是這樣。

  三是在反抗舊王朝的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甚或直接憑藉農民武裝而形成了勢力,再消滅其他集團,進而完成國家的統一。中國歷史上有多次意義重大的改朝換代,都是通過以農民為主體的人民起義的形式完成的。參加這種一般被稱之為「農民起義」的鬥爭的社會成員很廣泛,其中也有從舊統治集團中分化出來的上層貴族。在暴力革命推翻了腐朽殘暴的政權之後,往往會經歷一段混亂無序的時期,若干政治軍事集團再作較量,最後產生出一個有能力統治全國的政權。一些全國性的、建立後一度表現較佳的政權,常是這樣建立起來的,如西漢之代秦、東漢之代王莽的新朝、唐之起於隋亡之後、明之興於元朝滅亡。這些政權的開國皇帝,有的就是起義的參加者和起義軍的領袖人物,如劉邦、劉秀、朱元璋,其中,朱元璋還是一個貧苦農民出身的起義軍領袖。

  從中國歷史上看,皇位的更迭,政權的易手,還有一種情況值得注意,那就是當一個政權及其統治集團在遭遇沉重打擊時,往往還能保存部分力量,產生新的領袖人物,使這個政權在保留原有名稱的情況下延續下去,並努力再圖恢復。由於正統觀念和民族感情,相當一部分人對這一政權的擁戴還繼續存在,加上其他種種條件,一些實際上已經遭受滅頂之災的政權又會延續下來,發展成一個新政權。西周滅亡,周幽王被殺後繼位的平王,東遷洛邑,把周王室保存下來。建立東晉的晉元帝司馬睿原是西晉的琅琊王,建立南宋的宋高宗趙構原是北宋的康王,都是如此。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84391
  • 叢書系列:大旗藏史館
  • 規格:平裝 / 1056頁 / 17 x 23 x 6.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夏朝末代王 桀

夏祚滄桑

夏啟家族的權威是由禹肇始的。禹在治水的過程中,集中了中原酋邦的權力,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禹東巡至會稽,大會酋邦中各部落成員,執玉帛為貢品者有萬數之多。防風氏未能如期抵達,被禹殺死。禹的權力比堯、舜大多了,同時,禹家族也積蓄了強大的權力,啟完全有可能繼承這種權威。而強權往往屈服於習慣的力量,禹去世後,按照中原酋邦權力遞嬗遺規,東夷族的益成為酋邦最高首領的唯一候選人。

此時,中國早期國家正在形成的過程中,酋邦最高權力遞嬗是繼續傳賢傳統,還是更為傳子新制,兩種勢力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啟不甘示弱,依憑大禹留下的基業,欲從益手中奪取首領職位,勇登權力巔峰。鑒於夏啟家族的強大勢力,為維護中原酋邦的原始民主傳統,益針鋒相對,將啟拘捕,加以監禁。啟的被囚,引起了夏啟家族集團勢力的強烈不滿和恐慌,在維護集團利益的意圖驅動下,他們孤注一擲,發動武裝政變,將啟搶救出來。啟當機立斷,率領其家族勢力向益發起進攻,益最終被殺。

啟殺益,不是一般的酋邦成員對繼任權的爭奪,而是代表了新式政治向傳統政治的挑戰。這一過程是通過暴力實現的,所以,益的被害,是中國歷史上一件具有標誌性的大事。益一死,啟即位,建立了世襲王權,天下為公成為天下為家,中國早期國家形成了。夏,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國家。啟從益手中奪取了最高權力,他恐怕料想不到,他與東夷族的構難,激發了一連串的衝突。夏與東夷族的鬥爭成為夏統治生活中最重大的政治問題之一,直至夏桀最終敗於東夷族之手,這個禍根早在夏建國之初就深埋下了。

夏朝建立之初,夏啟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維護其擁有王權的合法性。他一占據權位,即在鈞台(今河南禹縣)舉行祭典,號令原酋邦各成員參加,試圖通過大會的形式給予世襲制和君主制合法地位,顯示最高權威,取得原酋邦各成員對夏王朝的擁護。然而卻受到了夏之同姓有扈氏(今河南原陽)的強烈反對,這是夏啟絕對不能容忍的,夏啟率眾西征,與有扈氏大戰於甘(今河南鄭州以西的古滎甘之澤和甘水沿岸),有扈氏大敗,被徹底屠滅。有扈氏的敗亡,並沒有使夏王朝走上坦途,東夷諸族才是夏王朝的致命隱患。事實的確如此。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