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老子教我來創業:成功的方法論與心態

老子教我來創業:成功的方法論與心態

  • 定價:375
  • 優惠價:933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1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老子《道德經》與現代企業的雙劍合璧?
著重自我修煉與領導藝術,強化個人品格與團隊管理,
以「實踐」為本,結合古今智慧,指引創業與人生的道路!

  本書是一本結合古典智慧與現代創業思維的指南,針對渴望成功的創業者、企業領袖及尋求生活哲學的讀者。透過六章的深入剖析,書中不僅介紹了老子的思想,還結合了現代管理學和心理學,提供了一套獨特的成功方法論。從老子的思想出發,用好懂的語言解釋《道德經》中的字句,用生動的比喻講解每一個概念,以其中的經典思維為框架,用真實的例子告訴大家如何將概念運用在創業期、高效管理、企業文化建立、品牌價值打造等方面。

  ▎關於「使命」與「價值觀」
  本書在開篇即探討了創業與生命的使命。第一章〈使命〉提出了深刻的問題:既然生命終將結束,我們為何而活?這裡不僅探討了「絕對自由」的概念,還激勵讀者去尋找自己真正的生命目標。第二章〈價值觀〉則著眼於如何建立一套個人的價值體系,以指導日常決策和行為。

  ▎認知與方法論
  在第三章〈認知〉中,作者深入探討了認知對個人與事業成功的影響,強調了突破認知限制的重要性。第四章〈方法論〉則是一個實用的指南,涉及壓力管理、問題解決和決策的制定。這部分對於面對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的創業者尤為重要。

  ▎自我修練與領導藝術
  在第五章〈修身〉中,作者著眼於自我提升與內在成長,討論了如何面對私欲、控制情緒,以及如何培養堅韌的品格。第六章〈我與他人的關係〉則專注於團隊管理與領導技巧,教導讀者如何在保持人性化管理的同時,提升團隊效能。

  ▎以「實踐」為本的創業哲學
  在終章中,作者強調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激勵讀者不僅僅停留在理論上,而是要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行動中。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商業成功的書籍,更是一本關於如何透過自我成長達到個人和職業生活的和諧統一的指引。

  最後,作者呼籲讀者不僅僅停留在說的層面,而是要付諸行動,實踐所學。他提醒我們不要只是空談,而要去做。

本書特色

  本書是關於創業和成功的實用指南,以老子《道德經》的智慧為基礎,作者分享了對於工作和創業的見解及感悟,包括使命、價值觀、認知、方法論、修身以及我們與他人的關係等等。本書將對那些希望理解創業和成功的人們提供有價值的啟示和指導。無論你是正在考慮創業還是希望提升自己職場上的成功,本書都能給你深具意義的啟發。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墨子連山


  網路知名KOL,分享的內容廣受讀者好評,一年內粉絲量達28萬!萊頓大學自然科學碩士,曾於荷蘭ASML總部負責尋徑算法優化。在普華永道擔任資深顧問,後進入企業擔任中、高層管理,之後開始連續創業,墨子俱樂部創始人。
 

目錄

哪些人一定要讀這本書
這本書的正確開啟方式
使用這個方法確保讀懂本書
第一章 使命
第二章 價值觀
第三章 認知
第四章 方法論
第五章 修身
第六章 我與他人的關係
終章

 
 



哪些人一定要讀這本書


  我們是否見過這樣一種人,在公司遭遇了同事的抱怨,就以為同事跟自己過不去?而實際上,那位同事只是想把專案做好,怨這種人只是因為這種人拖了那位同事的後腿。

  你以為人家做好專案,是想巴結上司?實際上,人家根本沒把上司放在眼裡,有人拖後腿,就算是上司也一樣地抱怨。

  你以為人家急功近利,只想升職加薪?實際上,人家根本沒把公司放在眼裡,這個公司只是他的一個跳板,做好專案只是為了在履歷上增加亮點,然後跳去更大的企業。

  你以為人家是個陰謀家,只是在利用公司、上司和同事?實際上,人家真心地希望大家都能夠成長、能夠變好,一個好漢三個幫,多個朋友多條路,到了大企業,還希望在這邊培養出來的人才也能帶過去,助他一臂之力。

  你以為人家是鳳凰男,不顧一切地往上飛?實際上,人家不求名、不求利,只希望透過成長去做更大的事,因而獲取更極致的體驗,這些體驗可以幫助他完善自己的價值觀。

  你以為人家是修仙真人,只顧一人得道?實際上,人家心裡清楚,憑一己之力沒有辦法滿足個人極大的好奇心,他希望我們也能像他一樣,無論做什麼,都能夠追求極致,物質上共贏、精神上共成長。

  這就是所謂的「降維打擊」,也就是老子所說的「外其身而身存,後其身而身先」。

  30 年前機緣巧合我開始讀《道德經》,起初懵懵懂懂,直至讀到那句「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時方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30 年來經歷過幾次創業的風風雨雨,在不斷的實踐中身體力行,每當無法處理矛盾的對立時,那就上升一個維度,在更高的維度上,去尋找衝突的統一,不斷升維的過程也就是成長的過程。

  《道德經》是一部完整的思想框架,辯證法也只是其冰山一角,其思想之深邃與博大可見一斑。所以,我實在不敢說讀懂了《道德經》,應該說是老子跨越兩千多年看透了我,又或者正是這些先賢聖人用經典塑造了今天的我,所以不敢說是「我注老子」,應是「老子注我」。

  在撰寫本書之前,要先向各位讀者說明:

  第一,我只陳述我的實踐體驗。既然是實踐,大致上就是我和我周圍的事情。我周圍能有什麼事情呢?無非就是創業、生活和學習之類,雖然平平無奇,但處處都是修行。但願本書能在創業、職場、管理等幾個方面造成拋磚引玉的作用。

  第二,因為是實踐體驗,所以就沒有參考其他解讀,而是直接對照原文。畢竟我不是什麼學者,我是一位「習者」,也就是修習(實踐)者,寫出來的也不是什麼論文,所以也就不去追求什麼善本,不會刻意咬文嚼字,如果真有關鍵字影響理解,我會查字源演化,一直追溯到甲骨文。《道德經》有很多排比、各種同質的比喻,前後呼應,因此容錯率還是蠻高的,幾個字的差異很難影響到我們對大方向的理解。這樣做其實也不是全無好處的,拋開魚龍混雜的注疏之後,便可以帶著自己的目的來讀,直奔主題。

  第三,身為一名實踐者,我不敢保證自己說的都「對」,但是可以保證,但凡我說的都是自己的真實想法,並且經過了親身驗證。既然經過實踐,自然就排除了絕大部分迷信成分,包括神祕主義和對權威的迷信。而所有實踐的目標,當然是「有用」,「對錯」反倒沒那麼重要了。至於什麼是有用,這個大主題會在之後陸續展開。

  第四,我並不崇尚道家,更跟道教沒有一點關係,甚至稱不上狂熱的國學愛好者。在我看來,道、儒、法、墨只是道路之爭,根本目標沒有衝突。甚至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也沒有根本衝突,只是研究方法不同而已。所以,這裡不會有門派之爭。

  第五,我曾經帶著批判的眼光審視《道德經》,但最後確實沒有發現明顯的糟粕,所以不是我迷信經典,實在是能力有限,挑不出毛病。從另一個角度看,《道德經》確實也展現了老子思想之精。當然,這應該也與表達方式有關,畢竟只有五千言,意境占了大部分,所以正如前面所述,只好得意而忘言了。

  那麼,哪些人一定要讀這本書呢?創業者一定要讀。為什麼?因為創業時沒有人為我們設定目標,而我們卻需要為自己、團隊、使用者設定目標。團隊有10人,我們就要經受10人的質疑,有100人就要經受100人的質疑,有1,000人就要經受1,000人的質疑,如果是一個網路產品,放在網上就要經受千百萬使用者的質疑。

  如何才能經得起這些質疑?我們需要一套框架,一套包含了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觀、方法論的完備框架。

  這個框架去哪裡找?去《道德經》中找。《道德經》正是這樣一套框架,而本書則是在經歷無數實踐之後,對這個框架的一個總結。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6807350
  • 規格:平裝 / 274頁 / 17 x 23 x 1.3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使命
 
既然人總會死的,那活著為什麼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第一章)
 
道是什麼?道是一切真理在人心中的投影,也就是一種模型,這種模型完美到可以解釋宇宙萬事萬物的一切歷史,並且預測它們的未來。
 
為什麼是人心中的投影,而不是客觀存在的本體呢?因為我們連投影都還搞不清楚,去研究本體有意義嗎?包子要一個一個地吃,我們一個都還沒吃到,就說自己要吃第十個,可怎麼吃呢?而且,對於客觀世界的本體而言,根本是可不可知的問題。
 
大家都見過太陽,太陽晒著很熱對不對?所以我們想像了太陽很熱。但是有多熱呢?沒人說得清楚。哦,書上說太陽表面溫度幾千度?可幾千度是多熱呢?我們能說得清楚嗎?別說幾千度了,500 度有多熱,誰感受過嗎?
 
是不是有人以為我想宣揚虛無主義?恰恰相反,我想說的是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人可以去認知客觀世界,只是這種認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第一個門檻就是我們的感官。我們對客觀世界的一切認知都來自於「感」:聽到、看到、觸控到,等等,這叫做感效能力。這種感效能力是目前(注意是目前,將來人類說不定可以用腦機介面)人類從客觀世界獲取資訊的唯一管道。不信?我們可以試著找找反例,看看有什麼認知是可以不透過感效能力而直接獲得的,恐怕找不到吧?
 
有了「感」之後我們就認知了嗎?不是,還需要一個叫做「覺」的過程。例如我們發呆的時候,雖然睜著眼,有人在我們周圍走動,他們反射的光到達了我們的視網膜,我們的大腦也接收到了訊號,可自己就是沒看見,這叫「視而不見」,也就是沒有「覺」。
 
如何才能「覺」?我們需要一個「注意」的過程,也就是把一種叫「意」的東西注入「感」上面,只有這樣才能「覺」。好比手機開著相機鏡頭,但是沒有按快門,雖然螢幕上也會出現影像,但是過後不留,想重看是看不到的,這個快門控制的就是我們的「意」。
 
那麼是不是「覺」了之後就「知」呢?仍然不是,這之後,「意」會開始「動」,它能且僅能被導向三個維度。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