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曾經,穆斯林雄視歐洲(2024年版)

曾經,穆斯林雄視歐洲(2024年版)

THE MUSLIM DISCOVERY OF EUROPE

  • 定價:480
  • 優惠價:7937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
  .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的千年糾結:
  伊斯蘭與基督宗教這兩兄弟間的鬥爭由來已久,
  兩者間重要的親緣關係反而常遭忽略。
  舉世聞名的中東史權威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Bernard Lewise
  勾勒千百年來歐洲與伊斯蘭種種微妙的互動關係。
  .天下大國的視野轉換:
  本書反轉一向以西方強勢文化觀點所看待的世界,
  探討伊斯蘭世界對西方認知的來源與性質。
 
  穆斯林在歷史上曾經以其強勢文化觀點來看待歐洲
 
  在西方的傳統歷史中,「發現」一詞通常是用在描述這樣的過程,即歐洲(尤其西歐)人由十五世紀開始,汲汲於發現世界各個角落。本書的主題則有別於此,亦即「發現」的意義有所異同。這個「發現」開始得較早,但繼續得較晚,在該過程中,歐洲人並非發現陌生、遙遠地方蠻族的人,而是本身是受到來自回教國家的勘查者所發現與觀察的化外之民。
 
  中世紀時阿拉伯回教世界的文明,在在都超越基督教歐洲。在數學、醫學乃至整個科學方面,學會阿拉伯文就可接觸到當時最先進的知識。
 
  世界一流的中東史家柏納.路易斯教授,以翻轉西方學者心目中傳統的焦點之氣勢,探討了回教徒對西方認知的來源與性質。
 
  這部生動活潑的作品,勾勒數世紀以來歐洲與伊斯蘭種種彼此影響的微妙方式,以回教徒觀點重述了像是圖爾戰役、十字軍東征、勒班陀戰役,和維也納之圍等廣為人知的歷史事件。作者引述伊斯蘭學者專家的史料,描述他們對西方文物的觀感,像是對庭園、繪畫、議會、衛生、儀態,乃至婦女衣領等等的印象。
 
  ※初版書名:穆斯林發現歐洲
 
好評推薦
 
  兼具精確與權威的著作……隨處可見難得且翔實的資訊……一部別開生面的作品。——英國中世紀史學家索瑟恩爵士(Sir Richard W. Southern),《紐約時報》
 
  在穆斯林歷史的撰作方面,不論權威性、史識或文筆,柏納.路易斯皆獨領風騷。——英國權威史家崔姆—路普(Hugh Trevor-Roper)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柏納.路易斯(Bernard Lewis)
 
  英裔美國猶太歷史學者,舉世聞名的中東史權威。1916年生於倫敦,2018年逝世,曾任倫敦亞非學院中東史教授、普林斯頓大學道奇(Cleveland E. Dodge)近東研究基金會榮譽教授,並服務於康乃爾大學至1990年。
 
  著作等身,包括《中東的種族和奴隸》、《近代土耳其的崛起》、《伊斯坦堡和鄂圖曼文明》、《衝突的文化: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基督徒、回教徒和猶太教徒》和《閃族與反閃族》等著作。譯成中文的有《中東:自基督教興起至二十世紀末》、《哪裡出了錯》和《阿拉伯人的歷史》等書。《曾經,穆斯林雄視歐洲》目前已譯為多國語文,計有法文、德文、義大利文、日文,和土耳其文、波斯文、印尼文,以及伊斯蘭世界的其他語文。
 
譯者簡介
 
李中文
 
  輔仁大學德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專職譯者,譯有《亞歷山大大帝》、《神祕古蘭經》、《海盜》、《曾經,穆斯林雄視歐洲》、《愛因斯坦的黃金歲月》、《何謂哲學問題》、《論時間》等書。
 

目錄

中譯版編按
作者按
二○○一年平裝版序
初版序

1 接觸與衝擊
2 穆斯林的世界觀
3 語文和翻譯
4 媒介及中間人
5 穆斯林學者看西洋
6 宗教
7 經濟事務:認識與接觸
8 政府及正義
9 科學與技術
10 文化生活
11 社交生活
12 結論

註釋
 

初版序
 
  在西方的傳統歷史中,「發現」一詞通常是用在描述這樣的過程,即歐洲(尤其西歐)人由十五世紀開始,汲汲於發現世界各個角落。本書的主題則有別於此,亦即「發現」的意義有所不同。這個「發現」開始得較早,但延續到較晚,在該過程中,歐洲人並非發現陌生、遙遠地方蠻族的人,而是本身是受到來自回教國家的勘察者所發現與觀察的化外之民。以下的篇章,是想檢視回教對西方認知的來源和性質,及其各個發展的階段。這段歷史始於回教徒首度入侵歐洲,並隨即引起西方基督教對回教的大反攻,及其導致回教收復失土的聖戰;接著,回教徒和基督教地中海岸間的貿易及外交關係恢復並擴大;再(在中世紀結束後)繼之以在土耳其、伊朗和摩洛哥新的回教君主,及其對歐洲的試探性勘察。這段歷史,以歐洲第一階段的大規模衝擊作為尾聲,時間自十八世紀後半起於中東回教的心臟地帶,並開啟新的時代,穆斯林在該時代的發現歐洲,是被迫的、大規模的,且一般而言是飽受折磨的。
 
  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伊斯蘭和西歐之間的對待關係,以不尋常的觀點(穆斯林的觀點)來處理廣為人知的事件。在看待圖爾和普瓦捷的戰役(譯註:西元七三二年,一路所向披靡的阿拉伯軍入侵高盧南部,但法蘭克王鐵鎚查理分別在今日法國的Tours和Poitiers大破阿拉伯軍,成功阻止回教勢力向歐洲擴張,為歐洲史上最重要的兩場戰役)時,筆者不再從鐵鎚查理(Charles Martel,譯註:法蘭克王查理,綽號「鐵鎚」,喻其作戰風格冰冷強硬)的觀點,而是由阿拉伯敵營的觀點來評價;從土耳其人的觀點看勒班陀戰役(Lepanto,譯註:一五七○年,鄂圖曼帝國出兵奪取威尼斯領土塞浦路斯,歐洲聯軍在希臘的勒班陀與之發生海戰);而維也納之圍(譯註:一六八三年,鄂圖曼帝國部隊以回教為號召,由小亞細亞西部迅速進逼至維也納城下),則是包圍者的觀感。這段敘述著重的,是設法理解回教徒的世界觀,和伊斯蘭在該觀點中的地位。
 
  第二部分著眼於媒介與中間人;和在回教徒與歐洲人之間溝通時使用的語言,其中包括了筆譯與口譯等問題,還有出入境者的問題,亦即包含商人、使節、特務,和其他由回教國家來到歐洲的人。之間還注意到一些角色,像是戰俘、回教國家中的非回教人民,和由歐洲徵調到回教國家的新兵等等的中間人。這個部分的尾聲,是稍加瀏覽西歐在回教學者心目中的形象,特別是以其歷史與地理著作來考察。
 
  本書的第三部分,則探討特殊的主題──經濟事務、政府與正義、科學與技術、文學與藝術,和人民與社會等等。
 
  近年來,大家主要是從歐洲人的觀點來看伊斯蘭。但在這些文章中,回教徒似乎都是安靜而被動的受害者。然而就伊斯蘭和歐洲之間的關係而言,不管是平時或戰時,卻從來都是對話,而非獨白:亦即這個發現的過程是雙向的。回教徒對西方世界的觀感之值得研究,其實並不亞於西方對伊斯蘭的觀感,只不過長期以來較少受到注意。
 
  本書經過長時間的醞釀。二十五年前,筆者對該課題發生興趣,並於一九五五年在羅馬舉辦的史學國際研討會中,提交第一篇報告。後來則有一些處理這類觀點的文章,以及在北非、中東及其他地方的大學(包括數所美國大學)和學會發表的演講。一九五七年在BBC的教育電台的系列廣播節目中,發表了較大篇幅的文章,晚近則於一九八○年五月,在法蘭西學院做了五次公開的講座。筆者要感謝上述所有的邀請者和聽眾,他們提供筆者發表演講、乃至改進文章的機會。
 
  最後,面對各以不同方式促成本書的完成和問世的人,筆者在此表示由衷的謝意。要特別感謝普林斯頓大學羅絲芭(Dorothy Rothbard)小姐,和高級研究所柯拉可(Peggy Clarke)小姐,將手稿轉成打字稿與清校稿的用心和技巧,她們有時還得克服極為不利的條件;W. W. Norton出版社柯諾薇芝(Cathy Kornovich)小姐對最後打字稿一絲不苟、價值非凡的編輯作業;四位普林斯頓的研究生,即馬夢(Shaun Marmon)小姐和馬可夫斯基(Alan Makovsky)先生的大力協助(尤其在最後的完成階段),愛森伯格(David Eisenberg)先生的校閱及多方查證,以及雅瑞森(James L. Yarrison)先生的若干建言;倫敦不列顛圖書館蒂忒莉(Norah Titley)小姐和多倫多大學歐文斯(Glyn Meredith Owens)教授,在找尋為本書增色的適當圖片資料時的協助和建議;也感謝我的朋友兼同事伊撒威(Charles Issawi)教授最後的校稿,提供了許多高見。
 
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於普林斯頓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602217
  • 叢書系列:新世紀叢書.文化
  • 規格:平裝 / 520頁 / 14.8 x 21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1接觸與衝擊
 
Contact and Impact
 
回教史家看歷史性戰役
 
西元七世紀前半葉,先知穆罕默德於阿拉伯開始宣教時,整個地中海區都還是基督教的領域。就連歐洲、非洲乃至亞洲沿岸,居民幾乎都分屬基督教的各宗派。在希臘羅馬世界的其他宗教中,只有兩種宗教還延續著,即猶太教和摩尼教,它們被這塊土地上的少數人信奉著。位於地中海東部的東羅馬帝國,即所謂拜占庭帝國,仍極強盛,以君士坦丁堡為國都,統治著敘利亞、巴勒斯坦,和部分北非、小亞細亞和東南歐。地中海西部的羅馬政權已衰落,各蠻族及其王國從羅馬的廢墟崛起,皈依了基督教,並以若干成果,維持羅馬國家和基督教會的門面。但基督教版圖並不僅限於地中海地區,在拜占庭帝國東境的美索不達米亞,包含波斯帝國的大城及西部主要省份,在七世紀初葉仍奉基督教,這是羅馬世界以外的基督教領域。除羅馬和波斯邊境外,就連阿拉伯信奉不同教的居民中,也有少數基督徒和猶太人(譯註:一般而言,猶太人就等同於猶太教徒)。
 
穆罕默德歸真(意即過世,六三二年)後,短短幾十年間,繼位者就跨出阿拉伯半島,侵入拜占庭和波斯,使這兩大帝國讓出之間的中東地帶,奪得廣大的疆土。波斯帝國受到全面的征伐與滲透。這些阿拉伯人從羅馬世界拿下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和部分北非,從而成為進佔西班牙和地中海島嶼(尤其是西西里)的跳板。只要再打敗拜占庭及蠻族部隊,即可將各國合併成伊斯蘭帝國,使基督教國家腹背受敵。就東疆而言,來自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阿拉伯軍進逼安那托利亞,接著到了希臘、基督教國家(Christendom,一譯基督宗教國,或基督王國)和拜占庭帝國心臟地帶,而西疆的阿拉伯軍和(北非)柏柏爾(Berber)軍,則從已佔領的西班牙越過庇里牛斯山脈,覬覦西歐。沒多久,穆斯林軍就佔領西西里島和義大利南部,而對著整個羅馬帝國虎視眈眈。
 
就西方傳統的史觀來看,遏阻回教徒的進逼並保全西歐基督教的關鍵戰役,是圖爾戰役與普瓦捷戰役(Battle of Tours and Poitiers)。七三二年,鐵鎚查理(Charles Martel)所率領的法蘭克軍重挫了伊斯蘭軍,這可說是歐洲史上救亡圖存的第一個轉捩點。(英國史家)吉朋的《羅馬帝國衰亡史》,有段膾炙人口的話,顯示西洋人對該戰役的觀感,及其扭轉命運的意義: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4/02/13
曾與基督教分庭抗禮的穆斯林,在那個“未開化”的世紀年代;自鄂圖曼帝國瓦解後却“一蹶不振”?

這是一本淺顯易懂又耐人尋味的“故事”書,說的是穆斯林的偉業,亦可以解釋何以式微。
“跟不上”基督教科技進化神速的步履,似乎和中國清末晚期的故步自封有著雷同的韻味;自當時時空背景、人文風俗到國與國間的接觸……穆斯林的視角,透過作者筆墨陳述和分析,讀來著實醍醐灌頂、暢快淋漓還後勁十足。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