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紫禁城之下,皇權與慾望的交織:探尋失去聲音的歷史,揭密宮廷的悲喜與奇聞

紫禁城之下,皇權與慾望的交織:探尋失去聲音的歷史,揭密宮廷的悲喜與奇聞

  • 定價:550
  • 優惠價:79434
  • 優惠期限:2024年07月17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打開紫禁城的大門,一窺皇上和諸位娘娘、太監、宮女們的日常!
嬪妃整天在宮中閒閒沒事要幹嘛?眾妃:御花園!
皇帝的每日御膳是山珍海味?他們:朕食之無味!

皇權象徵×國家機關×藝術瑰寶×天下之珍
綠瓦紅牆今猶在,別樣光景也是對歷史的深情致敬!

  ▎一磚一瓦,中國文化的集大成
  紫禁城,千年帝國的文化結晶,不僅是明清皇帝的居所,更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和皇權文化的集大成者。從四門與角樓等建築的壯觀布局,到浩繁如海的宮室,每一磚一瓦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紫禁城的「戶型圖」揭示了其宮殿布局的三大原則,從金鑾殿及其廣場,到後三宮和御花園,再從乾清宮到養心殿,以及外東路與外西路的設計,皆展現了皇帝治天下的智慧與威嚴。

  ▎日夜治天下:朝臣待漏五更寒,鐵甲將軍夜渡關
  紫禁城不僅是皇帝坐朝與治理國家的地方,也是文化和政治活動的中心。從隆重的大朝會、常朝、左順門、太和門聽政,再談到皇帝不坐朝時如何處理政務、有突發事件才召集的「晚朝」等等,每一處都有其獨特的淵源。內閣到軍機處的轉變,不僅反映了政治體制的演進,也展示了朝臣們在內閣小院與大庫中的勤勉,以及軍機處日以繼夜忙碌的官宦日常。

  ▎宮中的悲喜:略識君王鬢便斑,卻羨落花春不管
  太監作為紫禁城內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生活和工作訴說了皇宮內部生活的另一種面貌。從二十四衙門到司禮監,再到內務府和敬事房,太監們的日常生活及生老病死,都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和別樣的宮廷文化。同時,皇子的教育、後宮中的女人、以及皇室成員的養老安置,均展現了皇室內部的生活和規矩。
 
  ▎匯聚天下珍寶,一部「活歷史」
  紫禁城不只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的寶庫。從聚天下珍饈的御膳房,到太醫院與御藥房的醫療系統,再到紫禁城的侍衛和思想信仰,每一部分都體現了當時社會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最後,紫禁城不僅收藏了無數珍寶,更透過古代典籍出版和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成為一座活的博物館,讓後人得以了解不曾消逝的歷史。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探討紫禁城的建築格局、歷史背景與文化象徵,透過豐富細緻的敘述,揭開了中國最偉大宮殿的神祕面紗。從皇帝的生活瑣事到宮廷內部的政治運作,從精緻浩繁的御膳到紫禁城的御醫系統,書中不僅重現了宏偉的帝國中心是如何運作的,也展示了在至高無上的皇家體制之下,宮中的人們是如何在綠瓦紅牆中度過其不平凡的一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程


  職業編輯、業餘作家。張程是創作活躍的歷史寫作者,閱讀與寫作興趣聚焦制度變遷與傳統社會運行。發表有《紫禁城家風與明清國運》、《「中國之治」的制度史遺產》、《官銜的表與裡》等文章;出版有《一把龍椅上,禪來禪去的歷史》、《讀完這本制度史,等於當官幾輩子!》、《當官老爺帶頭貪汙,皇帝也被騙得迷迷糊糊!》、《藏在故宮裡的中國史》和「亂世三部曲」等圖書。
 

目錄

千年帝國的結晶
紫禁城是如何建成的?
二十四位皇帝的「家」
四門與角樓
皇權照耀下的宮室
紫禁城「戶型圖」
宮殿布局三原則
金鑾殿及其廣場
後三宮/御花園
從乾清宮到養心殿
外東路與外西路
皇帝坐朝與治天下
大朝會
風骨聖地左順門
皇帝不坐朝?
從內閣到軍機處
內閣小院與大庫
「臨時」軍機處
小軍機的日與夜
朝臣待漏五更寒
太監的兩重天
二十四衙門/司禮監
內務府/敬事房
太監的三個「兒子」
太監的日常生活
皇子教育記
文華殿/清寧宮/端本宮
毓慶宮/北五所/南三所
上書房讀書
明暗太子
宮裡的女人們
皇帝選秀與大婚
東六宮/西六宮
后妃悲喜劇
女官與宮女
在紫禁城養老
皇太后安置難題
慈寧宮的高光時刻
寧壽宮的頤養夢
以孝治天下
吃在紫禁城
聚天下珍饈
御膳房
皇帝的食譜
御膳的味道
紫禁城大夫
太醫院與御藥房
「傳御醫!」
紫禁城名醫
月子房與三婆
紫禁城警衛
侍衛處/御前大臣
紫禁城防線
紫禁城的神靈
欽安殿/天穹寶殿
大佛堂/中正殿/雨花閣/英華殿
城隍廟/奉先殿/傳心殿
皇權與神靈
風雨雷電中的紫禁城
紫禁城消防簡史
天火與防雷
排水與採暖
珍寶之城
珍寶目錄與造辦處
皇家出版事業:武英殿/文淵閣
紫禁城的古樹名木
兩朝家風一座城
後記 「活的紫禁城」
 

後記

「活的紫禁城」


  如果說輝煌悠久的中國歷史是一座寶座,紫禁城是其中最顯耀炫目的珍珠。

  宮殿建築是皇權的象徵。不論對哪個國家來說,宮殿都是一種特殊的建築。它的建造,集中了民間建築的經驗,同時賦予宮廷化的嚴謹格律。中國古代宮殿集中體現了宗法觀念、禮制秩序及文化傳統的大成,沒有任何一種建築比宮殿更能說明當時社會的主導思想、歷史和傳統。外國有一句名言:「建築是本石頭的書。」當產生它的社會已經成為過去,它被遺留下來述說歷史,因而宮殿建築是最能反映當時社會本質的建築。透過對宮殿建築歷史的了解,可以生動地了解古代社會主導思想意識和形態地發展。(楊鴻勛:〈宮殿考古學通論〉)

  如今的故宮博物院不是一處簡單的景點,每一次遊覽都是對中華民族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地認同和瞻仰。

  紫禁城是中華傳統建築的寶庫,是璀璨的中華藝術的寶庫,更是明清歷史的見證者,是祖先對我們的饋贈。就人類個體而言,窮其一生,紫禁城的內涵都取之不竭。前人書寫紫禁城的著作汗牛充棟,從建築、藝術、帝王將相、明清歷史諸多方面展開詳細敘述。

  紫禁城擁有連綿的宮苑、密集的藏寶、無盡的傳說,紫禁城更是一座鮮活的城池。六百年來,不計其數的人將人生中最鮮亮的時光奉獻給了它,其中有雄心壯志開拓進取的帝王將相,有兢兢業業日夜操勞的刀筆小吏,有因循保守奔走謀食的官僚宮人,有懵懵懂懂度過一生的少男少女,更有無名無姓了無影蹤的平凡人。命運將他們推進了紫禁城,給這座恢弘的城池增添了或多或少的故事或遺產。驅動他們的就是宮廷制度。「清代宮廷史的研究應當拓展其關注面向,其中對宮中各機構之歷史及內廷生活日常史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注,以加強清代宮廷史研究的廣度與深度。」(王志強:《清乾隆年間整頓內廷酒醋房述論》。)本書便以制度為切入口,講述明清紫禁城的運轉及其建築變遷、人物命運。明清的帝國氣象、政治理念和歷史興衰,都隱身其後。制度史也是一個重要舉措,可以把諸多建築、器物、人物和歷史事件都聚攏起來,復活一座「活的」紫禁城。制度是歷史的容器,誠如斯言。

  人是歷史的精靈,宮殿是歷史的森林,思想文化是歷史的土壤。而制度是風雨,是潮流,伴隨著精靈徜徉歷史的森林。

  遺憾的是,宮廷制度這個容器,依然不足以承載紫禁城所有的內涵。比如,明代建築不好研究,因為記載少或沒有記載,甚至記載相互衝突。紫禁城建築的更迭史不能透過制度變遷來完整呈現。而建築的規格和裝飾藝術,自然也是禮制的一部分,但宮廷制度也不能完整描述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建築藝術。此外,由於篇幅所限,同類制度,本書擇一而述。比如大朝會、選秀、供應份例等制度,明清並無重大差別,本書選擇其中一代為例講述。制度是變化的,較長時間段的做法,很難描述不同縱截面的制度面貌。

  本書第一章〈千年帝國的結晶〉是紫禁城的簡史,第二章〈紫禁城「戶型圖」〉專論紫禁城的格局和中軸線建築,兼論外東西路。之後十二章分專題論述皇帝理政、中樞決策、宦官制度、宗室制度(偏教育)、后妃和女官制度、前朝妃嬪和太上皇制度、膳食制度、醫療保障、警備侍衛制度、宗教信仰、消防採暖防汛等制度,以及紫禁城的藏寶。最後一章〈兩朝家風一座城〉認為明清兩代紫禁城的差異是兩朝家風不同造成的。家族再顯赫也比不過帝王家,家產再雄厚也比不上紫禁城之萬一,可是朱明家族家風不修,日益攜怠,最終國滅家亡,紫禁城在烈焰之中易主。它給與我們的教訓,不能說不深刻。

  紫禁城內還有其他有趣的內容,沒有論及。比如,皇帝的荷包與紫禁城的帳簿,是宮廷運轉的重要的基礎話題。紫禁城如同一頭巨獸,需要規模巨大的宮廷財政來支撐,據乾隆二十一年記載,僅紫禁城內各處值班官兵的飯食銀兩每年就要9,540餘兩。宮廷財政與朝廷財政的關係,紫禁城是否自我營收,如何實現收支平衡,它對國運民生是否有所影響,都是有趣的話題。因為能力和時間所限,本書幾乎沒有涉及。再比如,紫禁城是核心皇宮,但左祖右社、西苑南內和京郊行宮,也是帝王經常駐陛之處。清朝中期以後,皇帝長時段駐留西郊宮苑,進行「園林理政」。多位帝王駕崩於圓明園周邊。這些與紫禁城關係緊密的宮苑,本書也基本沒有涉及。

  紫禁城內容博大精深,非一本小冊子能夠盡述。如果讀者因為本書才增加對紫禁城及制度史的興趣,則善莫大焉。

  本書的成功出版,要感謝提供紫禁城照片的諸位親友,尊姓大名已在書中配圖後註明,在此不再一一列名致謝。書中難免有史實差異和論述不當之處,我為此負責,並請讀者海涵。

  謝謝大家!

張程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941687
  • 規格:平裝 / 426頁 / 17 x 23 x 2.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千年帝國的結晶
 
紫禁城是如何建成的?
 
永樂四年(西元一四〇六年)閏七月,以工部尚書宋禮為首的多位大臣,離開首都南京城,分赴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山西等地。他們奉命到當地督民採木、燒造磚瓦,徵發人力和物資,為一項即將開始的國家建設工程做準備。
 
這項工程就是在距離南京千里之遙的北京城,修建一座恢弘壯麗的宮城!
 
這座宮城凝聚著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的夢想,寄託著朱棣治國理政的宏偉規劃與深思憂慮。身為一位從侄子手中奪得皇位的原藩王、一位剛剛經歷了血雨腥風的內戰洗禮的新皇帝,「得位不正」的夢魘始終縈繞在朱棣的心頭。這個噩夢不僅是精神道義上的,更表現為實實在在的局勢不穩。朱棣希望逃離建文帝的故都,遷都到自己的龍興之地北京。早在奪位的第一年,朱棣便下令將北平城改名北京,透露出了明確的遷都訊號。當然,他擺在臺面上的理由是元朝殘餘勢力盤踞在蒙古高原,「天子守國門」,遷都北京有利於對抗北元。他要效仿父皇朱元璋,建立不世功業,名垂青史。朱棣強力壓制反對遷都的聲音,將各種資源持續輸送到北京城去。
 
一座配得上朱棣政治藍圖的偉大宮城,呼之欲出!
 
工部尚書宋禮奉命砍伐嘉木良材之時,不會預料到原材料收集工作會持續十年之久。他們深入原始森林,尋找陽光下最好的金絲楠木。這種楠木高大堅固,香味雋永,且不怕蟲蝕、不易腐朽等,是宮殿梁柱的絕佳材料。楠木最大的問題是生長週期長達三百年,到永樂年間只存在人跡罕至的怒濤懸崖之處。宋禮帶領的伐木隊伍,「入山一千,出山五百」,將近一半的建設者沒有看到宮城開工的那一刻。這些歷經危難採自西南深山層巒的巨木,藉助長江水力,順流而下,「一夕自谷中出,抵江上,聲如雷」。它們將一路呼嘯,在兩岸官民的驚訝目光中,抵達遙遠北方的北京城下。
 
在如今的保和殿後方,御路正中的石陛是一整塊艾葉青石,石長17公尺,寬3公尺有餘,厚1.7公尺,重200多噸。這塊巨石採自北京西南良鄉的大石窩。且不論挖掘之難,單就運輸就徵調了數萬名勞工。即便是數萬人也搬不動如此巨石,只能選在寒冬臘月,先在道路兩旁每隔500公尺左右掘一口井,再汲水潑地建成冰道,然後前拉後推,用了二十八天才將石頭運到工地雕成石陛。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