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
《我們之間的線》:寫給練習說再見的孩子和父母的情詩
周婉湘「一起讀、一起玩」版主、童書書評人
上學日的早晨,媽媽輕聲喚莉露起床,幫她穿上衣服、夾上髮夾,準備早餐。這是每天都會發生的日常,這一天卻格外不同。往學校的路上,莉露拖著腳步,緊緊抓住媽媽的手,不肯鬆開。今天媽媽有個好點子,她對莉露說:「我們之間有一條線,只有我們才看得到,白天夜晚一直都在,沒有人能剪斷它。它每天都在變換色彩。」於是,一條無形的線,像魔法一般,讓孩子的情緒有了依靠。
這本由法國詩人和小說家嘉埃爾・喬斯撰寫、旅法臺灣插畫家覃偉插畫的《我們之間的線》,是一本處理「分離焦慮」主題卻別出心裁的繪本。市面上不少同類作品多半用轉移注意力來安撫孩子,強調上學的趣味與朋友的陪伴,但這本書選擇直視那份「不想分開」的情緒,不急著要孩子放下,而是用想像力與對話,陪伴他們走過那段捨不得的時刻。
本書的語言溫柔簡潔,富含節奏、象徵,也充滿親密感,像是「我的寶貝」、「小寶貝」、「跟你的臉頰一樣,好柔軟」,這些對話不僅展現母子之間的情感連結,也能讓孩子在聽故事時感到被疼愛。
書中文字也展現出從具體到抽象的轉換,開頭以親子間的日常語言描寫生活節奏:「穿上襪子」、「吃片吐司」,在重複的節奏中,建立起孩子熟悉的安全感與儀式感;隨著情節推進,語言逐漸轉為抽象與比喻的層次:「像天空一樣藍」、「像我們的愛一樣,好大好大」。每天早晨挑選線的顏色成為新的儀式,媽媽透過具體的比喻與色彩聯想,將抽象的親情與情緒具象化,也讓莉露練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內心感受。
插畫家覃偉的圖像為故事注入更多情感層次,他用溫和的筆觸與柔軟的色調,營造出夢境般的視覺氛圍,場景的快速轉變傳遞出孩子內心的情緒狀態。例如當莉露開始焦慮時,天空也突然下起雨來,直到媽媽說出那句關鍵話語,畫面又漸漸轉亮,線條開始跳動,帶來視覺上的情緒釋放。
最關鍵的是親子之間那條線的視覺呈現——有時輕輕纏繞,有時在空中飄動,有時從媽媽的胸口連到莉露的心上,甚至在後糊貼頁的星空裡,也出現了那條線。這條線代表愛、思念、安全與連結,也象徵著孩子邁向世界的勇氣來源。透過具體的圖像,孩子不需要理解抽象的心理詞彙,也能感受到:媽媽雖然不在身邊,但愛一直都在。
分離,是成長裡必經的一課,《我們之間的線》非常適合用來陪伴孩子面對「第一次說再見」,無論是家長在開學前的共讀,還是老師在班級中作為情緒引導的橋梁,這本書都能帶來溫柔而堅定的支持。閱讀後可以讓孩子畫出「我和XX之間的線」、分享今天想讓線變成什麼顏色,或說說自己最想念的人。透過共讀和簡單的活動,能讓情緒變得具象,也幫助建立親子或師生之間的信任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