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關
  • 電子書
塑造精英二代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6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塑造精英二代 (電子書)

  • 定價:240
  • 優惠價:192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聽爸爸/媽媽的話沒有錯!」
「管你都是為了你好!」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華人式父母心態,
從小替孩子安排各種才藝班和語言、數理補習班,
看似替孩子鋪好了未來的道路,
卻適得其反,早早引出了孩子的「厭學」情緒……

▍菁英的迷思
功課好=菁英?社交能力強=菁英?
有海外留學經驗、說一口流利外語=菁英?
後天努力不重要、先天基因優良才能生出菁英?

▍男孩女孩,教養方式有差嗎?
華人傳統上認為:
男孩子要吃得了苦,長大後才能打拚事業,成為國家棟梁;
女孩子要有修養,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將來嫁得好人家,
因此主張「男孩窮養、女孩富養」,這樣的觀念真的正確嗎?

▍棍棒教育VS溺愛教育
許多華人父母崇尚「不打不成器」,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
不想孩子越打越叛逆,最後乾脆逃學翹家;
也有一派父母的做法是死命寵,孩子要什麼給什麼,
從來不罵孩子,也不約束孩子的行為,結果可能導致孩子在外酒駕鬧事……

該怎麼在兩派作法中取得中間值,讓孩子既受教又不壓抑呢?

▍修養好,但不要成為「鄉愿」
高EQ(情商)在任何場所、任何領域都是很重要的,
但修養高不見得是討好別人,也許過去懂得巴結他人才有機會上位,
時至今日卻是「綜合實力」重於「獻媚」。
面對人際關係中的矛盾,不能為了「鄉愿」而失去原則,
同時需要兼顧雙方的利益、訴求和感受……

再關愛孩子,也不能代替孩子走完他的人生,
找出孩子身上優於他人的長處,栽培出下一代的國家棟梁吧!

 

作者介紹

施冬健,1970年生,系統科學研究所碩士、美國南加州大學教育領導學博士生、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BA,現於多間大學任教。

 

目錄

序言 Preface
第1章 菁英教育與家族傳承
1.1 菁英是怎樣煉成的
1.2 中式貴族教育:從「君子六藝」談起
1.3 英式貴族教育:以拜倫為例
1.4 美式菁英教育:以歐巴馬為例
1.5 家族傳承:曾國藩VS甘迺迪
1.6 菁英教育:社會是舞台
1.7 菁英教育:學校是配角
1.8 菁英教育:家庭是主角
1.9 草根培養菁英,只需一代
第2章 父母之道
2.1 父母——世上最難的職業
2.2 華人式父母的自私
2.3 父子之情淡如水
2.4 人生為一大事而來
2.5 接受一個平凡的孩子
2.6 棍棒底下能否出孝子
2.7 快樂教育不快樂
2.8 做孩子身邊的旁觀者
2.9 窮養,還是富養
第3章 價值觀
3.1 幸福在哪裡
3.2 為何做好人
3.3 與七歲孩子談死亡
3.4 一個計程車司機的存在感
3.5 金錢,是心靈的試金石
3.6 歧視是種病
3.7 保持生命的純真
第4章 求學與求知
4.1 讀書為什麼
4.2 求學還是求知
4.3 高智商有多大用
4.4 讀書,人生最簡單的一件事
4.5 托福,需要考兩次嗎
4.6 名著也有「毒」
4.7 人生不分文理科
4.8 高徒出名師
第5章 性格與人格特質
5.1 成功者的人格解剖
5.2 「驕傲」使人進步
5.3 矽谷專家是個文科生
5.4 聽話未必是好事
5.5 「絕症」遊戲迷的溯源
5.6 理性、感性與任性
5.7 愛說才會贏
5.8 自卑與自信
5.9 合群與獨處
第6章 EQ與領導力
6.1 警惕「高EQ」
6.2 說難聽話的都是恩人
6.3 距離曼德拉,我們只差兩個臺階
6.4 人際矛盾的處理方式
6.5 貴人相助,人生捷徑
6.6 當社團主席≠領導力
第7章 生活即教育
7.1 成長,從做家事開始
7.2 健康,被忽視的頭等大事
7.3 學霸,在生活中養成
7.4 琴棋書畫,不為考級
7.5 從小做個「社會人」
7.6 公益即自益
7.7 世界那麼大,你要看什麼
跋 留給孩子怎樣的記憶

 

序言
Preface

  為了卡明星學校的名額,在兒子三歲時,家長把原來54坪的新房子置換成學區裡27坪的舊房子;
  從女兒上幼兒園開始,家長替她報的才藝班越來越多,英語、作文、珠心算、鋼琴、聲樂、舞蹈、書法等等;
  為了監督一年級女兒的學習表現,家長在家中除洗手間以外的所有房間安裝了監視器;
  班導師說,三年級是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段。媽媽乾脆辭職,全身心盯著兒子的學業;
  為了讓成績平平的兒子以外籍生身分考上頂大,家長賣了房子,放棄國內的事業,全家辦理移民;
……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家長們越來越焦慮。幾乎所有的焦慮,都出自同一個源頭:應試;幾乎所有的焦慮,都瞄準同一個目標:在升學考試中勝出!


  教育,急不得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何必搶跑一秒鐘?人的發展自有其規律,過度焦慮容易導致「技術變形」,甚至適得其反。
  人生,也講究總分。會考、學測,提高總分是目標,提升弱科尤為重要。孩子的成長,意味著多方面的協調發展,涉及價值觀、身體健康、學習興趣與習慣、性格、EQ(情商)及社會成熟度等諸多要素。人生,同樣會受缺點拖累,同樣適用「木桶理論」。
  以學習為唯一,缺席這些人生必修課,早晚需要補課。
  培養,需要提前量。發現孩子厭學,才反思早年學習意義引導的不足;發現孩子染上網癮,才反思早年自制力培養的不足;發現孩子成了「小胖子」或「豆芽菜」,才反思早年生活習慣和運動習慣的培養不足……
  如果沒有對教育的全盤體系化認識,就好像沒有提前量的對空射擊,永遠追悔莫及。
  學習,自有其規律。如果孩子不想學,再好的學校、再好的老師也幫不上忙;安裝監控攝影機,看住的是孩子的身,而不是心;盯著做作業、強壓各種補習班,使孩子早早地厭惡學習,待到自我意識增強後乾脆放棄學習……
  理解學習的意義、培養學習興趣、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些才是孩子學習優秀的關鍵。對應不同年齡層孩子的心理特徵,教育有階段性的側重點。童年是培養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黃金時段,與其強迫他們學習,不如因勢利導,用接地氣的方式讓孩子理解學習的意義。
教育,可以不焦慮

  20年來,筆者近距離接觸了數千家庭,並作為家庭教育顧問參與了其中一部分孩子的培養。在學業、價值觀、性格、EQ和社會成熟度等方面,許多優秀的孩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托福、SAT、AP全部滿分,重量級國際大賽折桂,常春藤全額獎學金;
  留學美國高中一年後,朋友遍及各種膚色,成功競選校學生會主席;
  從美國二流大學起步,三年級轉到前50名大學,碩士進入常春藤;
  富家子弟,酷暑天做義工,乘公車往返悠然自得;
  赴美留學後,每週和爺爺奶奶影片通話、噓寒問暖;
  13歲,賺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
  從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可以找出一些共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家長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傳等。
也許,有些家長會說,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不能套用別人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教育的對象既然是人,尊重人性、遵循人的發展規律就是教育之道。從這個角度來說,教育存在共性。讓教育回歸理性,尊重人性、遵循人的發展規律,放鬆焦慮感和掌控欲,教育就會變得簡單。

本書的菁英教育觀

  有一類臺灣和美國亞裔家長執筆的育兒經,講述如何把孩子送入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名校。這些育兒經雖然不乏有益的借鑑,但不難讀出其中濃烈的短視和功利色彩。
  教育成功的標誌是什麼?不是考上名校,而是讓孩子成年以後成為全面發展的人;不是孩子在別人眼中的光彩奪目,而是他/她擁有自我感知的幸福和成功,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成功的教育,就是培養菁英。本書所理解的菁英,乃「富貴」之人。經濟自立、心中不缺即為「富」,被人需要即為「貴」。如果給「菁英」一個具體的定義,那麼「菁英=人生幸福+事業成功+有益社會」。
  人生幸福和事業成功,源於自己的內心感受,無需他人認可。有益於社會,則將不勞而獲的「貴族」和「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過濾出菁英之列。

本書的實踐基礎

  1999年初,筆者在一間學校的出國諮詢處服務,後擔任某集團留學業務總經理,2001年創立自己的留美工作室。長期的美國升學顧問工作,為筆者提供了探究青少年成長規律的豐富案例。
  阿拉伯寓言故事《三個畫師》中,第三位畫師將有眼疾和腿疾的國王描繪成閉著一隻眼單膝跪地、彎弓射大鵰的模樣,以獨特視角展示了國王的威風凜凜。美國升學顧問工作的核心,就是為每個學生找到最好的「姿勢」,即從每個學生的真實背景中捕捉其契合美國大學招生文化的獨特之處,並以獨特的視角展示出來。
  「彎弓射大鵰」固然有趣,但畢竟只是後天的被動彌補。如果在國王年少時就把他的眼疾和腿疾治癒,豈不更有價值?有感於此,2006年起,筆者逐步將工作重心轉向對菁英教育和家族傳承的研究探索。
  2002年至今,筆者在大學、政府和企業執教「領導學」課程。學員們分享的經歷和故事,成為筆者探究菁英教育的另一個案例源泉。青少年的菁英教育,無非就是將優秀成年人的共性特質前置培養。
  名門望族的家書家訓和人物傳記,是筆者探究菁英教育的第三個案例庫。從《顏氏家訓》、《傅雷家書》到《洛克斐勒自傳》、《甘迺迪家族傳》,可以發現古今中外世家大家的育兒共性:以培養人生理想、價值觀和行為規範為教育的核心內容,且強調早前起步培養「童子功」。

本書的理論基礎

  本書有關菁英教育的思想,主要基於筆者在領導學、教育學和心理學領域的學習與思考。
  百年歷史的領導學,揭示了領導者的共性特質、影響力和權力的形成途徑、團隊領導的規律等。這些都是菁英教育不可迴避的要點,早期培養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期間,筆者系統學習了教育學理論,探究洛克斐勒和甘迺迪等美國菁英家族基業長青的奧祕。透過與美國同行們的討論及訪問學校,筆者對美國的中小學教育理念和方法有了直觀認識。
  心理學是教育學和領導學的重要基礎學科。閱讀亞伯拉罕·馬斯洛、克里斯多夫·安德烈和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等心理學大師們的經典之作,可以幫助我們對人性「庖丁解牛」,解碼青少年的心理成長規律。


本書的創作初衷

  筆者不是教育專家,更不是人生導師。寫作本書,是對自己20年來所做、所學、所思的一個總結,並希望能與有緣人切磋交流。
  市場上育兒類書籍汗牛充棟,本書希望達到如下目的:
  首先,透過提出「人生幸福+事業成功+有益社會」的菁英定義,讓菁英教育更明確、更務實、更有可操作性;
  其次,借助取材於真實場景的案例,揭示菁英教育的完整理念體系,涉及價值觀、學習能力和習慣、人格特質、EQ和社會成熟度、全球視野等維度;
  最後,本書以「生活即教育」貫穿始終,分項探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菁英教育的理念落到實處,提供了菁英教育的路徑和方法。


適用讀者

  本書的讀者對象主要包括:家長、準家長、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


致謝

  感謝郝志剛先生、鄭靜東女士和禹極先生,他們仔細閱讀書稿並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
  最應當感謝的是筆者20年來接觸的無數學生和家長們,是他們為本書的成文提供了珍貴的案例和素材。
  筆者庶竭駑鈍,在教育研究的滄海中勉力添上一粟,熱忱歡迎讀者朋友們不吝批評指正。

 

詳細資料

  • EISBN:9789865486358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7MB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親子教養、童書、國中小】三采電子書展|電子書單本88折、兩本85折|設計我想要的人生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