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分享經濟:壟斷競爭政治經濟學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25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分享經濟:壟斷競爭政治經濟學 (電子書)

  • 定價:395
  • 優惠價:316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如果說,耕牛生產力時代人們只能靠自己吃飯,
機器生產力時代人們要靠少數掌握權力的人吃飯,
那麼資訊生產力時代人們必須學會互相餵飯,
而網路分享經濟就是人們相互餵飯的長勺。

•價值與價格關係的壟斷競爭新解
  過去,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被人們理解為是供求決定價格,圍繞的是新古典均衡值而上下波動。
  從利益分配角度看,事實正相反,價格只是事實判斷,價值卻屬於價值判斷,因此真相是同質的「價值」(指交換價值或價格)在圍繞異質的價值上下波動。

•「無限的租」會破壞均衡嗎?
  如果「使均衡機制不復存在」是指供給從此不受需求約束,需求從此不受供給約束,那麼這樣的均衡機制不會「不復存在」。有以下理由:

(一)是人的自由是有機會成本的
  具體來說,供給與需求都存在機會成本。即使開發工具可以免費獲得,這不意味著一個人就可以把一生精力都投入在只使用這一工具中,而不做其他事情。他需要比較做事的機會成本。

(二)是供求會受到收入的約束
  「無限的租」意味著無限的可能性,但人的收入是有限的,這一點會對供給造成限制。商店把飲料種類從100種增加到200種,不會使顧客購買的飲料增加一倍。更可能的是他在同樣的數量下,選擇更中意的商品。

(三)是毀滅式創新可能強制中止供給
  毀滅式創新完全可能強制性地中止供給,由新的供給斷裂式地替代舊的供給。比如數位相機的出現,淘汰了非專業的機械相機。

(四)是兩極分化在總體上會縮小
  有人擔心,一些網路平臺富可敵國,會不會帶來更懸殊的貧富差距。而常常被人忽略的一個事實是,在分享經濟中,勞資──也就是平臺擁有者與APP使用者──之間的分成比例是相對固定的;財富分成的比例而不是絕對量,決定公平的性質。

◎本書特色:作者透過對資訊生產力基礎上的分享經濟模式深入研究,提出了新壟斷競爭理論,即雙層經營模式;並且透過技術經濟和數量經濟分析,揭示出分享經濟促進分配公平的重要機理。本書還分析了傳統的產權理論存在的缺陷,指出傳統私有和公有理念涵蓋不了網路平臺企業和分享經濟。


 

作者介紹

姜奇平,2009年入選網路十位啟蒙人物。著有《新文明論概略》(上下卷)、《資訊化與網路經濟:基於均衡的效率與效能分析》、《3%》等二十餘部著作。

 

目錄

版權頁
作者簡介
序言
前言
第1章 分享經濟理論的問題意識
 1.1 分享經濟利益論的議題設置
  1.1.1 如何提出利益問題:回到李嘉圖
  1.1.2 如何解析利益問題:技術、制度與均衡
  1.1.3 對利益分析方法的兩大改進
 1.2 技術經濟學與制度經濟學的綜合
  1.2.1 關於制度的技術經濟學思考
   1.技術經濟學納入、介入制度分析的必要性
   2.技術經濟學內生制度分析的可能性
  1.2.3 內生技術的政治經濟學與制度經濟學
 1.3 古典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的綜合
  1.3.1 新制度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的綜合
  1.3.2 政治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的綜合
 1.4 新壟斷競爭政治經濟學體系
  1.4.1 史密斯經濟學與其餘部分經濟學
  1.4.2 新均衡理論應是壟斷競爭均衡理論
   1.對利益分配與資源配置的綜合
   2.壟斷競爭之於內生利益
  1.4.3 內生技術的新壟斷競爭均衡政治經濟學
第2章 使用的價值:新政治經濟學的財富論
 2.1 分享經濟的價值論
  2.1.1 古典價值論:價值先於權利
   1.重農學派:從使用到使用
   2.古典的自然權利
  2.1.2 馬克思與普魯東關於商品二重性的論爭
   1.《哲學的貧困》與《貧困的哲學》之爭新釋
   2.商品二重性與第三重性
  2.1.3 使用價值:「按使用收費」的價值基礎
   1.對應「按使用收費」的使用價值
   2.「按使用收費」對應於體驗
   3.分享使用的價值論
  2.1.4 以使用價值為中心的政治經濟學
   1.重新評價「以使用價值為中心」
   2.以使用價值為中心的理論意圖
   3.布希亞的符號使用價值
  2.1.5 小結:分享經濟的價值論
 2.2 分享經濟的產權論
  2.2.1 從權利看價值
  2.2.2 擁有與使用兩權分離
   1.論占有:所有權與支配權的不同
   2.《什麼是所有權》中的兩權分離
   3.透過使用獲得解放:產權的第三重性
  2.2.3 分享使用:專有與專用的解體
   1.資本與勞動關係的逆轉
   2.一次分配中的風險與收益共擔
   3.公、私之有與人人之用
   4.合約與產權制度
第3章 租值:古典經濟學均衡原理
 3.1 以使用為中心的均衡
  3.1.1 租值作為均衡核心的思想脈絡
   1.為何沒有壟斷競爭古典經濟學
   2.古典經濟學均衡如有核心應是什麼
  3.1.2 租值:內生利益看使用
   1.如何將利益內生於資源配置框架
   2.租值與轉型的議題比較
  3.1.3 同質租值與異質租值
  3.1.4 壟斷與來自利益的競爭約束
 3.2 新制度經濟學的均衡論:租值理論
  3.2.1 以租代買:中國與歐洲的歷史經驗
   1.中國古代土地擁有與使用兩權分離
   2.西方租佃制與使用權
  3.2.2 租的經濟學:霍布森的遺產
   1.霍布森「租的法則」:以壟斷競爭看待租
   2.以租代表差別:對邊際分析的替代
   3.從邊際分析到平均分析:從同質到異質
   4.以剩餘定義租:消費者與生產者
   5.要素分配:從邊際生產力到平均生產力分析
  3.2.3 從租到租值
   1.租的理論概念
   2.什麼是租值
   3.租值內涵分類
   4.租值與異質壟斷的關係
  3.2.4 租值聚散
   1.議題設置的意義
   2.租值消散解釋
   3.租值聚散:議題重設
  3.2.5 租佃制的均衡邏輯
   1.《佃農理論》的問題意識
   2.《佃農理論》對分享經濟研究的價值
   3.《佃農理論》的基本邏輯
  3.2.6 借鑑與重釋
   1.《佃農理論》特殊設定的清除
   2.分享經濟的產權設定
   3.從雙層規劃看合約安排
   4.雙層規劃的目標與約束
   5.非排他性使用與異質租值
 3.3 政治經濟學的均衡論:轉型理論
  3.3.1 作為均衡論的轉型問題
   1.轉型問題本身是什麼問題
   2.用歷史觀點透視轉型的新背景
   3.壟斷競爭框架新思路
  3.3.2 中性的租值與非中性的分配
   1.利益相互作用的中性基準
   2.非中性的利益解釋
   3.以均衡定值解統一勞資利益表述
  3.3.3 以壟斷競爭論解釋轉型
   1.轉型的壟斷競爭新解
   2.價值與價格關係的壟斷競爭新解
   3.統一利潤率與兩個劍橋資本爭論
   4.利潤與剩餘價值的壟斷競爭新解
  3.3.4 分享經濟的政治經濟學
 3.4 網路分享經濟的均衡論
  3.4.1 作為利益合約的產權及交易費用
  3.4.2 新壟斷競爭與增值意義上的租值
   1.新壟斷競爭市場結構
   2.增值意義上的租值
  3.4.3 「無限的租」模型
   1.「無限的租」模型原理
   2.「無限的租」會破壞均衡嗎
  3.4.4 租佃分成制經濟的否定之否定
第4章 雙層規劃:新壟斷競爭經濟學均衡模型
 4.1 透過雙層規劃在均衡水準內生利益相互作用
  4.1.1 雙層規劃理論綜述
  4.1.2 將分蛋糕與做蛋糕置於同一框架
  4.1.3 以新定義租值作為統一均衡框架的核心
  4.1.4 配置論與利益論的新綜合
  4.1.5 對雙層規劃的制度解釋
 4.2 雙層規劃的模型框架
  4.2.1 一般雙層規劃模型的數學形式
  4.2.2 分享經濟的交換關係:協同消費
  4.2.3 分享經濟的生產關係:分成制
   1.分成的值域
   2.私有制下的分享經濟:從薪資制到分成制
   3.公有制下的分享經濟:淨收入除本分成制
   4.兩權分離下分成制的雙層規劃
 4.3 「平臺-增值應用」模式的分成制雙層規劃數學模型
  4.3.1 建模思路
   1.將雙層規劃運用於分成制的可行性
   2.建模:供給與需求
  4.3.2 分成模型示例
   1.建模1:界定參數
   2.建模2:需求函數
   3.建模3:表現分成的利潤函數
   4.建模4:雙層規劃的目標
  4.3.3 分享經濟建模
   1.建模1:主導方與參數選擇
   2.建模2:區分基礎價格與增值價格的需求函數
   3.建模3:內生分成比例的利潤函數
   4.建模4:雙層規劃的目標與約束條件
 4.4 博弈:斯塔克爾貝格均衡和庫諾競爭
  4.4.1 斯塔克爾貝格模型
  4.4.2 比較斯塔克爾貝格均衡與庫諾競爭
  4.4.3 內生N值的斯塔克爾貝格均衡
  4.4.4 雙層規劃求解
   1.線性規劃的庫恩-塔克方法
   2.非線性的罰函數方法
  4.4.5 作為新綜合均衡模型框架的雙層規劃
第5章 分享經濟的福利經濟原理
 5.1 基於新價值論的福利經濟學
  5.1.1 能力模型:效用-價值雙層福利
   1.能力模型的基本概念
   2.能力模型的方法
  5.1.2 分享經濟的福利效果
   1.福利的正反合三題:從享樂到人人利用
   2.新壟斷競爭的福利模式:平臺分享+增值參與
   3.立足於包容性參與的分配關係
 5.2 「公平-效率」互補機制
  5.2.1 比公平更加公平的效率
   1.福利經濟學中公平的效率基礎
   2.由使用者承擔風險是否公平合理
  5.2.2 比效率更有效率的公平
   1.福利經濟學中效率的公平基礎
   2.新動能:作為自由的發展
參考文獻

 

面向資訊大海,迎接春暖花開
  很少為人作序。一是生性「喜新厭舊」,不願為老生常談的著述錦上添花;二是深信測不準原理,不願用自己尚在跳躍的火花去干擾作者的深思熟慮。這次姜奇平先生邀我為他的新作《分享經濟:壟斷競爭政治經濟學》寫序,我沒有猶豫,欣然接受下來。倒不是因為殊途同道的多年友誼,主要是欣賞他的思想火花和人文情懷,更因為我們還有個不約而同的使命,就是「揭示新經濟規律,推進普惠資訊社會」。
  五年前,中國資訊經濟學會核心組承擔了一個研究項目「國家資訊生產力發展策略研究」,姜奇平先生也是項目組成員之一。該課題報告認為資訊技術的普及已經從資訊交流、資訊媒體,發展到以大數據、物聯網、雲端服務、3D列印為代表的資訊生產力階段;並重新定義了資訊生產力的概念,認為資訊生產力就是「由資訊或知識勞動者,以資訊技術和資訊網路為勞動工具,以資訊資源為主要勞動對象組成的社會化協同生產能力」。資訊生產力的發展,必然對傳統生產關係、經濟理論和社會制度造成新的衝擊。但是估計不足的是,資訊生產力及其新經濟模式首先遇到了既得利益和傳統經濟理論的強烈抵制。
  經過與學界、商界、政界多次對話、調查研究、討論,同人學者又發表了系列研究報告、出版了多部專著,初步形成了以資訊社會50人論壇為核心的中國新經濟學術圈。在最近舉辦的資訊社會50人論壇五週年紀念學術活動中,許多學者提出要從經濟學的本源出發,用流行經濟學的語境挖掘資訊社會的新經濟規律,建立從工業時代到資訊時代的系統理論創新的通道。而這本《分享經濟:壟斷競爭政治經濟學》就是用流行經濟學語境挖掘新經濟規律的一部厚重的學術文獻。同時也是進一步將資訊生產力納入並改造政治經濟學體系的一次勇敢的嘗試。
  作者透過對資訊生產力基礎上的分享經濟模式深入研究,提出了新壟斷競爭理論,即「基礎平臺壟斷+增值應用競爭」的雙層經營模式;並且透過技術經濟和數量經濟分析,揭示出分享經濟促進一次分配公平和實現普惠資訊社會的重要機理。
  本書還分析了傳統的產權理論存在的缺陷,指出傳統私有和公有理念根本涵蓋不了網路平臺企業和分享經濟。正如曼威・柯司特所言:「如果實行資訊私有制和資訊壟斷,網路絕對不會有今天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資訊就是要充分共享,而且這種共享的特性提出了資訊財富社會化內在的要求。」這使人想起了傳統經濟理論「公地悲劇」的著名典故,說的是產權不明晰,就會出現草原的過度放牧的不良後果。但是分享經濟讓人們把豐裕資源甚至冗餘勞動時間貢獻出來,放入「公共資源池」,以極低的費用實現效率與公平在更高經濟形態上的統一。
  回顧40年前,新制度經濟學的代表人物寇斯極力主張公共資源私有化,並形成一場席捲世界的新自由主義思潮。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代表性貢獻,就是將無線電頻譜私有化。然而好景不長,近十年來的資訊通訊產業實踐早已不支持公共資源的私有化,網路中立、平臺中立的呼聲日益高漲。就連由美國政府壟斷的全球網路域名分配與IP管理機構,也正式脫離政府和市場,成為非營利的社會化機構。
  公共基礎設施和資訊財富的社會化,必然反噬傳統的土地、機器等傳統生產資料領域,其主要突破口就是淡化擁有權,強化使用權的分享經濟。最近一位中國學者指出,中國的廣義貨幣是130萬億元,但是真正流行的紙幣才20萬億元。這110萬億元全是比特流,全是電腦網路裡的數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按照傳統思路去研究經濟學,研究貨幣理論顯然都已經過時了,所以隨著技術的創新,經濟理論也必須創新。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如果資訊變成主要財富來源,又越來越體現社會財富以後,怎樣激發創業者和投資者的積極性?我記得《後工業社會的來臨》的作者丹尼爾・貝爾很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說到了資訊社會,財富難以聚集,國家財政問題可能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我覺得資訊時代需要建立一種新的財富觀,就是要用中產者的思維來重新找到聯合投資創新的原動力,網路支撐的眾創、眾籌、分享也許能開闢一條「泛社會化」的新路。
  進入21世紀以來,貧富分化已經成為世界性的難題,現在中國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但是貧富差距卻拉大了,甚至有的地方出現了絕對貧困。這個難題如何解決?當前存在三種思路,一種思路是讓富人更富,再透過二次、三次分配救濟窮人,這是國際上尤其是一些歐洲國家的傳統做法,但是副作用很大,效果證明並不可取。第二種思路是打土豪分田地,直接殺富濟貧,這個來得快。或者乾脆利用大數據搞精細計劃經濟,有人稱為「資訊時代的新計劃經濟」,我看都行不通。
  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舒茲是窮人經濟學的創始人。他說過「貧窮的根源不是因為土地貧瘠和資源匱乏,而是由於長期的資訊閉塞和教育落後」。但是辦教育要百年樹人,貧困地區的孩子被樹起來也就飛走了。而透過網路的外部效應,形成資訊共享,就會快速提高窮人的視野和致富能力,這就形成了共同富裕的第三種思路。
  有位專家曾經反駁我說,資訊並沒有那麼大的功效,對於貧困地區來講,最重要的是吃飯、喝水,然後是電、是路,最後才是資訊。我說他前面講的兩個是對的,人不吃飯就死掉了,不喝水更受不了,可能還有空氣比吃飯、喝水更重要。但這都是解決馬斯洛需求模型的生存需求問題,而第二層需求就是資訊。前不久世界銀行發布了一個《數位紅利》調查研究報告,他們發現資訊通訊在偏遠貧困地區,比道路、住房、廁所和清潔用水都重要!一個村莊可以沒有路,可以沒有電,但是需要資訊。中國西藏自治區墨脫縣新中國成立後曾經幾十年不通電,不通路。要像唐僧取經那樣披荊斬棘走上六七個小時才能到縣城,而且要把袖子和褲腿拿繩子綁緊了,就這樣身上還是爬進去許多旱螞蟥,鑽得人渾身是血。就在這種條件下,通訊部門,靠人背肩扛把衛星通訊、太陽能發電設備組裝起來,開通了資訊通訊,讓邊民的資訊視野一下子跨越了上百年。所以我多次講資訊化是促進社會均衡發展,解決貧困問題的最好切入點。
  進到中國的寺廟主殿,會看到三尊佛像:西方往世佛、中方現世佛、東方未來佛。據說幾千年前,菩薩問佛,修行的彼岸是什麼?佛說從此地開始,經過十個恆河沙子那樣多的世界(佛語一沙一世界),就到了一個叫做淨琉璃的國度,這個國度每一個人上下左右都透明,也不會得病,沒有貧窮和困苦,這就是修行的彼岸。當然因為那個時代生產力水準所限,世界不可能透明。現在我們用手機可以和千里之外的朋友視訊、傳訊息,主要是因為有了透明的玻璃纖維和大規模集成電路,而玻璃纖維和集成電路都是從沙子裡面提煉出來的矽作為主要原料,現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沙子和知識,它就是實現分享經濟並使社會日益透明、人民普遍幸福的偉大基石。
  250年前亞當・史密斯提出一個悖論,他認為每一個人都利己,然後就由上帝的一隻看不見的手去實現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叫做柏拉圖最適,也稱為「利己之心能結出利他之果」。但是它需要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充分競爭,另一個是資訊對稱,這兩個條件在現實中幾乎找不到,或者說根本不存在。有人批評說柏拉圖最適具有奇蹟般偶然性,實際上兩極分化、經濟失衡才是常態。
  經濟自由主義學者喜歡講兩個故事。其中一個故事是:一對窮人情侶,女方很漂亮,有一頭金髮,但是連個髮夾都買不起,小夥子只有一塊懷錶,但是買不起錶鏈。要訂婚的時候,女方把頭髮剃了換了錢,買了一個錶鏈送給男友,小夥子賣了懷錶買了個髮夾給女孩,弄得不歡而散。由此來證明,每個人都利己才能更有效率。其實這就是資訊不對稱的問題,現在有手機網路,年輕人經常透過網路聊天就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
  另一個故事是制度經濟學派愛講的和尚分粥的故事,說的是七個和尚輪流分粥,都先給自己多分,別人就有意見。後來定了一個制度,誰負責分粥,就只能取走最後一份,這樣分得就平等了。然而現實市場上根本沒有這樣的事,缺乏誠信的值班和尚完全可以事先作弊,讓大家看起來貌似公平。有法律界人士就主張,飯館用餐也要事先簽訂合約,裡面寫清有幾塊肉、幾根菜,出了糾紛打官司好有證據。結果什麼事都得訴諸法律,律師們發財了,老百姓更悲慘了。有人買了幾斤羊肉懷疑裡面摻了狗肉,告到法院,法院說誰主張誰取證,你到指定機關去化驗,化驗費需要7000元。那麼普通老百姓這個官司怎麼打?靠法律約束只能是極少數的行為,老百姓把打官司當常態,這個社會還能運轉得動嗎?我們現在的法律條文已經很厚,但是最後還是出現了老人摔倒「扶不扶」、遇到病人「救不救」、看到不合理現象「管不管」的尷尬。因為法律要講證據,你自己必須證明你自己是好人,甚至還要證明「你媽是你媽」。這是社會的悲哀,也是制度萬能論的悲哀。
  所以我認為「利己之心根本結不出利他之果」,整個社會都壞了良心,制度也會成為保護壞人的幫兇,而利他主義的說教同樣掩蓋不了背後的貪婪。現在許多前衛學者也開始批評經濟利己主義,因為「一輛輛汽車聚在一起,利己主義決策肯定會帶來一場噩夢」。所以我也講兩個故事,一個故事是開車讓行。有人在城市郊區一座小橋觀察交通情況,橋很窄,一次只能一輛汽車通過。但是由於資訊透明,每個司機都能看到對面的情況。總是這邊過四五輛,就有一個司機主動停下來讓那邊過四五輛,大家都很自覺,等待時間也不會很長。因為大家都看得清楚,我不讓你過去,我自己也過不去。
  另一個故事說,郊區農民在路邊擺一個桌子賣菜,標好價錢,過路者買走就把錢放在一個盒子裡,不需要有人看管,這說明絕大多數人的本性是希望公平交易。但是這裡邊還是有個漏洞,出現少數惡人破壞規則怎麼辦?我們過去常說「人在做,天在看」,現在的「天」有些不靈了,有的人看見了也不願意惹麻煩。所以我很贊成網路實名制,滿世界都是監視器,出了問題可以追溯。當然監視器只能安在公共場所,放在人家家裡就侵犯隱私權了。現在可以稱作「人在做,網在看」,這樣就能夠快速形成平等交易,比較圓滿地解決多元重複博弈模型的遲滯問題。
  150年前,法國老自由主義代表人物巴斯夏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想犧牲別人讓自己活著」,結果是誰都活不好。他還說「未來產權流動的主要方向不是從公共部門流向私人領域,而是由私人領域流向公共領域」。可悲的是中國幾千年的偽善或詭異文化糟粕,與經濟利己主義一結合,造成了太多的「公地悲劇」。但是這種「法術」在網路時代越來越不靈了,馬雲說,隨著資訊日益透明「一個市場主體的成功,必須建立在相關主體也要成功的基礎之上」,我把它稱作公共關聯理性。
  網路新玩法就是「必須為別人創造價值,你才能獲得自身利益」。默克製藥集團老闆說,「藥品旨在救人,不在求利,這一點記得越牢,我們的利潤就會越大」。我認為分享經濟有可能形成一種新的激勵機制,進入「只讓好人賺錢的時代」。
  有人擔心網路平臺發展,會不會導致貧富差距更快地拉大?就像google、蘋果這樣的大公司,富可敵國,與普通小微企業的收益形成巨大反差,從而造成分配的更大不公平。而《分享經濟:壟斷競爭政治經濟學》一書可以告訴大家:「這種觀點首先不符合事實,蘋果商店模式中的三七分成,使普遍勞動者獲得了收入的大頭(70%),而蘋果公司只得到小頭(30%)。只是勞動者分散,而平臺集中,讓人們誤以為利潤都被平臺公司獲得了。事實上,蘋果公司一家獨大,只是說明資本擁有者之間的競爭,使原來眾多的(分成比例更高)資本擁有者,集中為了極少的(分成比例更低)資本擁有者。這樣發展下去,資本擁有者在整體上占有的份額是在萎縮之中,而不是擴大之中。」
  社會不能沒有人文情懷,經濟學家也不例外。著名經濟學家布坎南曾驚呼:「現代經濟學在快速發展中迷失了救世的激情與公平的夢想!」我想演繹一個著名的《聖經》故事來結束是序:某使者死後,上帝帶他去了地獄,看到許多人都拿一把長把勺子,圍著一桌好吃的飯菜瘋搶,搞得遍地狼藉,就是吃不到自己的嘴裡去。然後他又回到人間,看到幾位強者拿著長把勺子輪流給大家餵飯,人們還是感到不公,爭得不可開交。最後上帝帶他到了天堂,這裡每個人都拿著長把勺子互相餵飯。
  如果說,耕牛生產力時代人們只能靠自己吃飯,機器生產力時代人們要靠少數掌握權力或者資本的人吃飯,那麼資訊生產力時代人們必須學會互相餵飯,而網路分享經濟就是人們相互餵飯的長勺。讀者如果相信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這一哲學原理的話,那麼我就借用該書的結語:讓我們共同「面向分享經濟汪洋大海,迎接未來社會春暖花開!」以是為序。
楊培芳

 

詳細資料

  • EISBN:9789865486501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1MB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