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加碼
  • 電子書
甜與權力:糖──改變世界體系運轉的關鍵樞紐【飲食人類學之父西敏司畢生壓卷之作】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68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甜與權力:糖──改變世界體系運轉的關鍵樞紐【飲食人類學之父西敏司畢生壓卷之作】 (電子書)

Sweetness and Power: The Place of Sugar in Modern History

  • 定價:550
  • 優惠價:385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OKAPI 推薦

  • 個人意見:讀著《甜與權力》,突然領略了點餐與閱讀的關聯性

    文/個人意見2021年10月25日

    點菜的技巧,可以套用在閱讀大部頭書的時候。 這禮拜讀了《甜與權力》,書本身就是講蔗糖在世界史上扮演的角色,但我卻心思飄得老遠,想起了閱讀與點菜之間的關聯性了。《甜與權力》有一章講到古代英國的宮廷宴席,在菜與菜之間會上豪華的糖雕,既是炫富也是強調權力。 這讓我想到一個理想的點菜 more
 

內容簡介

一杯英式下午茶中的一小匙糖,
是奴役勞工的帝國擴張標誌;
更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推手,
恆久改變了你我所處世界的政經發展。

蔗糖如何改寫世界權力版圖,推動資本主義全球化?

★一部探索「糖」對人類文明影響的不朽傑作★

  「我希望能藉由糖,讓讀者看見更廣闊的世界,解釋其如何長久且持續地改變了人類、社會與物質之間的關係。」──飲食人類學之父.西敏司

  ★2020年博客來、誠品、香港誠品三冠選書
  ★美國人類學協會最高獎項「法蘭茲.鮑亞士獎」得主,凝鍊畢生研究精華的傳世傑作
  ★具有全球視野的飲食文化經典

  曾幾何時,「哪裡有糖,哪裡就有奴隸」,糖甚至是貴族表徵身分、地位的奢侈品,但如今糖卻隨手可得、有些人更食糖過量。而此種「庶民化」轉變,其實是近代世界經濟體系與現代資本主義發展的結果──

  .英國殖民體制如何生產和消費蔗糖,並揭示了何種權力結構?
  .英國人對糖的熱愛,是否因此傷害了英國菜,使其成為「黑暗料理之王」?
  .為何婚宴、特殊節慶上會食用甜食?
  .是什麼力量,讓原為奢侈品的糖,成為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人們如何養成固定攝取、且依賴大量甜味的習慣?
  .食物如何體現國家統治者的意願和利益?
  .為什麼對糖的需求量會成長得如此劇烈且持續數世紀之久?

  隨著帝國擴張、現代經濟體系誕生、運輸方式革新、化工技術不斷演進……
  從奴役到解放、從貴族到庶民,
  對糖的需求,揭開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序幕;
  對甜的渴望,勾勒出國際政治的權力網絡──


  作為飲食與文化研究的領軍人物,西敏司以突破性的視野,對微小的「糖」進行歷史探索,不僅探討糖的生產與消費間的權力關係;揭示苛使奴隸的殖民侵略史;追溯社會如何賦予糖意義和象徵內涵──從糖的生產者、消費者、生產地區、消費地區到糖本身,無所不包,其兼具開放視野與細膩觀察、既微觀又宏觀地呈現糖的權力演進,實為具里程碑意義的不朽鉅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西敏司(Sidney W. Mintz,1922-2015)


  美國知名人類學家,曾任教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耶魯大學人類學系,獲頒多項人類學教育和研究獎項,被譽為「飲食人類學之父」。其著作包含:《甘蔗地裡的工人》、《飲食人類學》、《甜與權力》等,其中《甜與權力》更被讚許為「民族誌的政治經濟學」經典。

譯者簡介

李祐寧


  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系,旅居海外,目前從事專職翻譯工作。譯作包含《行為投資金律》、《自私的藝術》、《波克夏大學》、《金融投機史》、《華爾街孤狼巴魯克》、《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跳痛的愛》等。
 
 

目錄

致謝
導論 形塑人類發展軌跡的糖
1 食物、社會性和糖
2 生產
3 消費
4 權力
5 飲食人生
注釋
參考書目
 
 

導論

形塑人類發展軌跡的糖(節錄)

  
  改變世界的甜蜜權力

  我在波多黎各也接觸到了一些特殊的熱帶原料栽種。那些作物多具有刺激性、能使人亢奮,其中也包括會抑制食慾的菸草,和透過特殊消化形式產生熱量(也僅有熱量)的糖。在這些原料之中,糖永遠是最重要的。而此現象就像是歷史進程的縮影,其淵源就跟歐洲渴望突破家門、向外發現新世界一樣古老。我希望能藉由糖,讓讀者看見更廣闊的世界,解釋其如何長久且持續地改變了人類、社會與物質之間的關係。

  歷史上關於糖的研究,可以追溯至非常久遠以前,即便在歐洲也不例外。儘管如此,許多內容卻令人費解,甚至晦澀難懂。關於糖這個在過去幾乎沒有歐洲人知道的產品,是如何、且為什麼能在歐洲人的生活中取得如此重要的地位,我們所知甚少。提煉自甘蔗且能帶來滿足的單一要素,就這樣大範圍、甚至是全方位地蔓延開來,而歐洲人的口味偏好也在歐洲利用自身權力、甚至是軍事及經濟行為來改變全球之際,多了一份對於甜味的喜愛。自十五世紀,此一資源便串聯起歐洲與諸多殖民地。縱使歷經時代變遷,也不過凸顯了無論在何種政策下,糖的重要性依舊不變。另一方面,也展現了﹁殖民母國製造、殖民地消費﹂的商業模式。各式各樣的產品被用來滿足此一不斷擴散且穩定成長的甜味渴望,甘蔗的重要性也因此隨時而異。

  由於糖似乎被用於滿足特殊需求(且看似重新喚醒了欲望),所以我們必須了解是什麼機制讓需求能順利運作:在何種情況下,需求是如何、且為什麼會增加?我們不能單純假設每個人對於甜味的需求是永無止盡的,就如同我們不能假設所有人對於舒適、財富或權勢的渴望都別無二致。為了在特定的歷史脈絡下探討此一問題,我會深入審視大英帝國自一六五○年(糖開始普及)至一九○○年(糖立足職業家庭日常飲食)的糖消費史。但我們必須先檢視那些最後進入英國人餐桌上的茶、果醬、餅乾、蛋糕和甜點裡的糖的產製過程。由於我們無法準確得知糖是如何進入大部分英國人的生活(如:以多少比例、何種方式或在哪些特定條件下),我們免不了必須推測。但我們仍然可以展示出某些對於糖(與其他新引進食品)如此不熟悉的人口與族群,是如何逐漸地成為使用者,甚至讓蔗糖迅速成為日常生活的一環。確實,有許多證據指出,隨著時間發展,對多數消費者來說,只要取得糖不是問題,他們都很樂於增加糖的攝取量。至於那些固定使用糖的消費者,則只有在不情願的情況下,才願意減少或放棄使用的權利。一直以來,人類學所關心的是人類如何頑強地堅守舊有習慣,以及無論負面壓力多麼強大,都傾向於拒絕接受任何導致行為改變的事物。而這些素材往往能以不同於歷史學家的角度,讓我們觸碰到歷史的另外一面。儘管我未能答覆歷史學家針對這些史料可能提出的種種質疑,但我必須指出,如果是人類學家提出的問題(與企圖找出的答案),確實會相當不一樣。

  ……

  本書架構與要旨

  本書的架構非常單純。第一章,我試圖從食物與飲食人類學──也就是現代生活人類學方面著手。這引導我進一步去探討關於甜味,而不是產生甜味的物質。甜(sweetness),是一種被霍布斯(Thomas Hobbes)稱之為「高貴」(Quality)的味道。而糖(包括由甘蔗與甜菜製成的蔗糖),則是誘發甜味的物質。由於正常人類都能輕而易舉地嘗出甜味,我們所認識的社會也都了解甜味,因此甜勢必與我們人類有某種程度的關聯。然而,對於甜食的喜好卻有天壤之別。因此,就不能以全人類的特性來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會攝取大量甜食、有些人卻幾乎不碰。那麼,某些特定族群是如何養成固定攝取,且依賴大量甜味的習慣呢?

  約莫在一六五○年前後,英國人攝取甜味的主要來源為水果和蜂蜜,因此甜味未能在英國飲食中占有顯著的地位。在西元一一○○年左右,英國出現了少量以甘蔗汁製成的蔗糖,而在往後的五世紀中,蔗糖的供應量也確實緩慢且不規律的成長。由於西方世界開始

  消耗越來越大量的糖,因此我將在第二章,探討糖的產製。自一六五○年開始,糖漸漸擺脫奢侈與罕見的印象,成為許多國家中(包括英國)常見且必須的存在。除了少數特殊案例之外,一六五○年後糖的消費量增長,也伴隨著西方世界的「發展」。我認為,這是第二個(倘若菸草不算的話,就是第一個)歷經此種轉變的奢侈品,並體現了生產力與世界資本主義的興起(最初集中在荷蘭與英國)。因此,我將重點放在能供給英國糖、糖蜜與蘭姆酒的殖民地上:關於殖民地種植園的生產體制,以及為了供給糖而不斷榨取勞力的管理模式。我希望能展示出如糖一般的殖民地產品,是如何在全球資本主義的成長中,扮演特殊而顯著的角色。

  因此,我將在第三章探討糖的消費。首先,我的目的是展示生產與消費如何變得緊

  密相連、甚至能相互決定彼此;其次則是闡述為什麼必須根據人們的思維與行動,來解釋消費:被賦予新使用方式和意義的糖,滲透了社會行為,使它從珍稀且昂貴的物品,轉變成常見與必備的產品。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甚至可以類比為使用與意義的關係。然而,我並不認為物質生來且必然具備意義。相反地,我認為唯有當人們在社會關係下使用物質時,這些物質才會透過使用而獲得意義。

  外部力量經常會左右哪些物質可以被賦予意義。倘若使用者在為可用之物增添意義的同時,不太能決定哪些東西是「可以得到」的,那麼這種情況下的意義又意味著什麼?而又在哪個時間點下,賦予意義的優勢從消費者身上,轉移到販售者身上?又或者賦予意義的權力是否總是伴隨著決定供給的權力?就我們對現代社會運作的理解,以及對自由和個人主義的理解而言,這些問題(和答案)又意味著什麼?

  在第四章,我試著去描述為什麼事情會如此發展,並嘗試分析環境、局面和相關原因。最後,我會在第五章,針對現代社會下的糖及其研究走向給出建議。我曾指出,人類學正顯現出對於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而關於現代生活、食物及飲食的人類學發展,勢必不能忽視或缺乏田野調查而存在。我的期望是,在點出某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後,田野調查最終能為理論與原則帶來有用的結果。

  我對歷史的偏愛是顯而易見的。雖然我無法不帶批判地去接受「人類學必須是關於歷史的,否則就什麼都不是」的宣言,但我仍認為一旦缺乏歷史性佐證,就會嚴重削減其解釋力量。社會現象就本質而言為歷史性的,亦即在某一「時刻」下,我們無法抽離過去與未來去審視所有事件的關係。關於人類本能天性的探討、關於人類與生俱來賦予世界獨特架構的能力論述,並非總是錯的。但當此種論述凌駕或取代了歷史,便絕對不恰當且會誤導人。人類確實建立了社會結構,並賦予事件意義。但這些架構與意義都有其歷史由來,而這也是形塑、限制、讓我們得以解釋此些創造力的根基。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102794
  • EISBN:978626710281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6.0MB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