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關
  • 電子書
宋代科舉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3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宋代科舉 (電子書)

  • 作者: 賈志揚
  • 出版社:東大
  • 出版日期:2023/06/01
  • 語言:繁體中文
  • 定價:480
  • 優惠價:360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通過棘闈,出人頭地
中國文人統治集團的誕生

為追求「菁英政治」的理想,宋朝在科舉制度上處處講究、精雕細刻,開啟了一個「非進士及第者不得美官」的時代。科舉,是統治者選任學術與道德優秀人才的試煉;為官,則成為中國文人墨客一生冀求的目標。
然而完備的制度並不存在。中舉任官能夠帶來聲望、財富與法律的特權,甚而影響家族興衰榮辱,學問與利益透過科舉制度揉合為一,進一步滲入士人教育、文人士風及地域勢力的發展。士子們則為通過「棘闈」,作弊、賄賂大行其道;專供官宦子弟參與的簡易考試(別試和牒試)也應運而生。原本看似公正嚴謹的選才制度漸生腐蠹,新興貴族階級悄然崛起。
本書除論述宋代科舉於政治史、制度史的轉變外,並擴及社會文化各方面。作者運用大量的方志、文集,意圖以更為廣深的視角,引領讀者認識探究宋代獨特的科舉文化,並見證科舉制度下新興文人菁英階層的誕生,以及科舉對中國政治、社會的影響與歷史意義。

 

作者介紹

日本東京大學法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院長、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現任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著有《臺灣史記》、《日本政治論》、《近代日本論》、《英國史綱》、《政黨政治的秩序與倫理》等書。

 

序:
    一九九四年五月二日英文《中國日報》登載了一篇題為〈考試是學校生活的禍根〉的文章,描述了當代中國的教育問題。文章首先指出,控制高校(大學)入學的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之間的差距製造了普通中學師生的冷漠感。其次,高校入學考試的巨大分量導致學生專注於考試準備,而忽略了包括正常功課在內的其它活動。第三,學校教學質量因此降低,使年輕人「智力、體質和精神均得不到充分發展」。文章引用一位教育權威人士的話作結論:「考試取向的學校制度應找出灌輸這些價值的途徑」。
    我們生活在一個考試無處不在的世界上──不僅用於教育,而且用作挑選工作人員和鑑定人們的工作技能的手段,這些問題本不足為奇,因為公平和價值觀的問題與競爭選擇的制度是形影相隨的。值得注意的是它們同宋代的教育問題如出一轍。
    眾所周知,中國首創用文學考試選拔官吏和政治精英,其起源可上溯至孔子的教義及漢代的政治。鮮為人知的是科舉考試的制度化及其(至少在上層的)廣泛運用主要出現在宋代(960-1279年)。因此中國宋代可謂歷史上第一個考試取向的社會,並已遇到《中國日報》文章論述的問題。
    在一九八五年英文初版的《宋代科舉》一書中,我試圖闡明這個考試取向的社會的歷史和社會結構。以前的宋代考試和學校的研究幾乎都採用制度史的形式,極少論及這些制度的社會影響。一個特出的例外是先師柯睿格(E. A. Kracke, Jr.),他指出考試推動了社會向上流動。隨著深入研究宋代考試,我進一步認識到考試具有連接社會和政治的重要意義。其作用涉及皇室的目標、官僚人事安排、社會地位、地方士紳社會的形成、地區的發展以及家庭結構和作用的變化。本書因而企圖在不失為制度史的同時,勾勒此等多重作用之互動。
    是書開端論述宋代初期皇帝,對始於大約四個世紀前隋朝的科舉制度所作的一糸列卓有成效的改革。這些改革包括大量增加錄取名額;創設州試和殿試──因此連禮部舉行的考試,共有三級;採取具體步驟保證書面考試的匿名和閱卷之最大限度的公正性;以及設置一套州試的定額制度以穩定各州貢生到首都的數量。此等改革成功地將考試變成政治文化的一個中心特點。考生數目急劇增加,考試競爭性隨之益趨激烈。政府學校的體系在十一世紀出現,改進學校和考試成了此後主張改革的大臣的主要目標。再加上十一世紀的另兩項改革——建立考試的三年周期及決定「進士」為考試及第者唯一的學位(以前有不同科目的多種學位)──為未來近千年的考試定型的一種制度遂告形成。
    即使考試繁盛、制度發展,宋代初期皇帝的「菁英政治」的目標卻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實現。人們學會了鑽制度的漏洞來增加考試及第並取得官位的機會。除了全然的作弊和行賄,有些遷移到定額較寬的州府。官員的親戚湧入為減少主考官偏愛的可能性而設置的特別考試,但事實上這卻給了他們競爭的優勢。隨著皇朝的延續,他們更多地運用世襲的保護特權,所謂「蔭」──高級官員可有一個或幾個親屬僅通過簡易的考試即取得官階。事實上,十一和十二世紀的蔭補如此廣泛,以致經由考試招募的官員的比例降低,雖然考生數目和考試競爭程度急劇增加。
    然而,此等不公平並未阻礙一些因考試而引發的社會文化發展。這些包括:一、文人作為一種固有利益的地位集團的出現(至南宋時,即使部分通過考試過程者可在地方社會取得地位);二、雖涉足考試和國家事務但積極參與地方事務,發達於十二和十三世紀發達的書院的地方士紳階層的出現;三、有其獨特的規範、象徵和經驗的考試文化的形成。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討論這些現象及其在地方上的表現。
    宋代結束於七百多年前,讀者很可能會問為何其考試制度值得在今天討論。我想其理由至少有三。首先,宋朝的考試代表延續至1905年才廢止的中華帝國考試制度的一個重要階段。殿試、在京城外舉行初試、唯有殿試後才授予唯一的學位──進士、授予州試及第者以舉人學位、三年考試周期以及貢院的發展──這些明清考試的特徵無不濫觴於宋代。以學院而言,州學、縣學和書院唐代都有,但是要論組織、課程、財政、校園布局以及政府學校的正式納入考試制度,明清學校和書院大致可看作宋代的創造。可能最重要的是,帝國後期特出的士大夫階層的致力追求教育和考試競爭主要是宋代的發展。因此宋代考試和學校史對於整個中國歷史意義重大。
    其次,宋代考試的重要性超出中國之外,因為中國考試本身具有相當的世界史的意義。西方傳統諸如民主、人權和自由的中心在歐洲和美國現時在世界各地一再被確認。很少有人認識到現代社會的另一個普遍特徵──學校和考試不但用於教育青年人,並且在選擇員工和區分地位中起關鍵作用──發源於中國,並非西方。拜耶穌會員和其它晩明和清朝的觀察家之賜,「精英政治」的中國模式為啓蒙哲學家們提供了有力的模式,並幫助鑄造了現代西方社會。
    第三,考慮到宋代和《中國日報》文章中描寫的教育問題的共同點,宋代經驗的分析具有現實意義。比如,宋代初期皇帝用考試創造一種「精英政治」的卓著嘗試,甚為十二世紀的革命家和改革者所效尤,所以顛覆這些嘗試的方式對我們都有啓示。這並非説過去的教訓可以簡單地移植到現在,但認識到有些問題並非今日獨有,當有助於觀察和理解。
    最後,謹向使本書得以出版的很多人表示謝意,特別是慨允出版一本「洋鬼子」研究中國科舉的著作的東大圖書公司以及為這篇序言費心的賓漢頓大學的陳祖言教授。我尤其要感謝杭州大學的楊渭生教授,他不辭勞苦地為此書付出心力,實在十分感激。最後也感謝紐約市立大學亞洲研究系的李弘祺教授,他在過去數年中耐心地、仔細地幫忙使這本書得以問世。李教授與我是問學的知交,砌磋多年,一定很高興看到這本書的出版。
賈志揚(John Chaffee)
於賓漢頓大學
1995年4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932934
  • EISBN:9786263700352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8MB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高效率掌握法條,試題重點整理、考前複習強化記憶✰4/26~7/9 司法考試書展7折起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