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書祭
  • 電子書
中國園林美學史──成熟至多元:石竇雲庵×公共園林×真武道場×藏式寺廟×洋式花園,從雅俗互見到中西雜糅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6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中國園林美學史──成熟至多元:石竇雲庵×公共園林×真武道場×藏式寺廟×洋式花園,從雅俗互見到中西雜糅 (電子書)

  • 定價:420特價:294
  • 特價再88折:258
  • 優惠期限:2024年07月06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中華園林美學,與中華文明一脈相承,
是士人的心路歷程,也是歷史發展的一面鏡子

湖山勝景×涼堂畫閣×八大水院×蓬島仙域×租借公園
一部深入探討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及其背後美學理念的學術巨著
由淺入深,綜合分析自古至今中國園林美學的起源、發展與變革

▎宋遼金元──園林美學成熟期
遼金元分別為契丹、蒙古、女真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權。他們長期生活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上,在政治制度及科技文化方面遠遜於中原王朝。遼金元三代統治者都十分傾慕宋朝宮苑,都將宋王朝宮苑作為正規化修建本王朝的宮苑,北京成為皇家宮苑及達官貴戚私家園林集中的地方。遼金元游牧和半游牧文化固有的習性又使其具有獨特的園林文化方式。

▎明代──園林美學鼎盛期
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繁榮,中國園林形成以巨麗的皇家宮苑為代表的北方園林體系和以蘇州園林為代表的清雅精巧的江南私家園林體系。明代名家輩出,出現了《園冶》、《長物志》等園林美學理論著作,繁榮延續至清前期,成為中國園林史上,文人園林最輝煌、專業構園家技藝最高、構園理論最燦爛的時期,象徵著中國園林的高度成熟,完成了中國園林「宅園合一」的最後一次升級,成為人類環境創作的傑作。

▎清代──中國園林美學的整合及嬗變期
清廷自1905年廢止了科舉制度,社會崇文風尚日衰,菁英階層失去了學而優則仕的優勢,喪失了構園的資本和熱情,大多淡出了園林界。同時,西方殖民文化如同雨點般擊打在中國社會結構之上。隨著上海開埠,大運河日漸蕭條,江南園林重鎮,蘇、杭、揚州等失去了傳統優勢。同治、光緒年間,江南地區再次出現畸形的構園高潮,但由於「園主」身分的變化,審美情趣各不相同,興造活動大部分流於對名園的模仿和技術的追求,當然也有佳構。儘管如此,這些園林的出現只是強弩之末,難以遏制傳統園林的式微之勢。

▎現當代──園林美學的多元發展期
20世紀後期以來,西方景觀理論席捲中華大地,歐陸風、北美風乃至日式風接連登場,然而美麗且冬暖夏涼的大屋頂卻已難見蹤影,觸目皆是向天空袒露著胸膛的平頂樓房,或是奇形怪狀的吸引眼球的建築物,或基於拜金主義、實用主義的惡俗仿生、東施效顰,最醜建築層出不窮。進入21世紀,很多有中華文化情懷的房地產開發公司開始進軍中式園林居住小區的開發,私家園林也以多種形式呈復甦之勢。


本書特色:從宋遼金元的清雅美學,到明清的理論昇華,再到現代的多元發展,本書提供了一個全面而深入的視角,完美地呈現了中國園林美學的歷史脈絡和其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全書圖文並茂、論述翔實、體例完備,對於了解中國園林美學的歷史嬗變有很大幫助。

 

作者介紹

曹林娣,筆名林棣。文學院教授、設計藝術系博士生指導教授、蘇州市園林局顧問、蘇州園林學會和蘇州古建學會理事,同時也是日本帝塚山學院大學、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和中國園林文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沈嵐,文學博士,出版社教材研發中心副主任、編審。

 

目錄

緒論
  一、「園林」和「中國園林」詮釋
  二、「美學」,「園林美學」,「中國園林美學」
  三、中國園林美學史的歷史分期
第六章 園林美學成熟期—宋遼金元
  第一節 宋清雅的美學思潮
  第二節 宋遼金元皇家園林美學
  第三節 宋遼金元私家園林美學
  第四節 兩宋公共園林美學
  第五節 宋遼金元寺觀園林美學
  第六節 兩宋園林美學理論
第七章 園林美學鼎盛期—明代
  第一節 明代皇家宮苑美學
  第二節 私家園林美學
  第三節 寺觀及公共園林美學
  第四節 園林美學理論昇華
第八章 中國園林美學的整合及嬗變期—清代
  第一節 皇家園林美學
  第二節 私家園林美學
  第三節 寺觀及公共園林美學
  第四節 中國園林傳統美學的嬗變和功能的異化
  第五節 清園林美學理論
第九章 園林美學的多元發展期—現當代
  第一節 園林美學的多元化
  第二節 復園與改園
  第三節 仿古新園林
結語
參考文獻

 

緒論(節錄)
  中國園林美學史,是將「中國園林」物質建構諸如建築、山水和動植物作為審美客體,將承載著各時代審美情感的帝王、貴族和文人作為園林審美主體予以美學審視和價值評判的歷史,作為審美客體的「園林」,也可稱之為古典園林。「古典」,指代表過去文化特色的一種正統和典範。
  本書首先要廓清「園林」、「中國園林」及「園林美學」的概念,再去審視中國園林美學的獨特性,在此基礎上,縱向考察中國園林美學歷史發展程序的幾個階段。

一、「園林」和「中國園林」詮釋
  「園林」是一種環境藝術,最初都源於人類對生活環境的美麗憧憬,如古猶太人的「伊甸園」、古印度人的「西方極樂世界」、伊斯蘭教信徒的「天國」、中華先人心中的「樂土」以及瑤池和蓬萊仙境等,都是「替精神創造的一種環境,一種第二自然」,屬於「各民族的精神產品」、上層建築,蘊含著世界各民族基於不同的自然、政治、文化生態形成的美的思維、美的形象、美的情操。
  審視1954年在維也納召開的世界造園聯合會上,英國造園學家傑利科(Jellicoe)所說的古希臘、西亞和中國這世界三大造園體系,由於世界各地區各民族母體文化土壤不同,「園林」概念也屬於泰納(Taine)所說的「自然界的結構留在民族精神上的印記」,界定也就很難劃一。
  英、美等國將園林稱為garden(小花園,綠色植物多的園子)、park(城市公園,可泛指各種公園)和landscape(自然景觀、自然保護區)等。
  周維權先生從字源上分析說:「西方的拼音文字如拉丁語系的Garden、Jardon等,源於古希伯來文中Gen和Eden的結合,前者意為界牆、藩籬,後者即樂園,也就是《舊約.創世紀》中所提到的充滿花草樹木的理想環境的『伊甸園』。」
  從「園林」字源中看出,古希臘固然是「西方文化搖籃」,但古希臘文明卻來自古埃及和西亞的幼發拉底、底格里斯兩河流域,園林共同的幾何形貌、草坪、以水為中心、噴泉、人體雕塑等,鐫刻著無法磨滅的遺傳痕跡。
  中國園林是一門獨特的藝術。世界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如是說:
  國外沒有中國的園林藝術,僅僅是建築物附加上一些花、草、噴泉就稱為「園林」了。外國的Landscape、Gardening、Horticulture三個單字,都不是「園林」的相對字眼,我們不能把外國的東西與中國的「園林」混在一起。
  誠然,錢學森先生雖不是園林專家,但他學貫東西,以科學家的嚴謹嚴格區分了三個名詞:
  景觀(Landscape):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綜合體。它是複雜的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在大地上的烙印。
  園藝(Horticulture),包括「園」和「藝」二字,《辭源》中稱「植蔬果花木之地,而有藩者」為「園」,《論語》中稱「學問技術皆謂之藝」,因此栽植蔬果花木之技藝,謂之園藝。錢學森先生這樣說:
  當然種花種草也得有知識,英文的Gardening也即種花,頂多稱「園技」,Horticulture可稱「園藝」,這兩門課要上,但不能稱「園林藝術」。正如書法家要懂研墨,但不能把研墨的技術當作書法藝術。
  16世紀英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西元1561年~西元1626年)說:「如果沒有園林,即使有高牆深院,雕梁畫棟,也只見人工的雕琢,而不見天然的情趣。」法蘭西斯.培根所說的「園林」就是「園藝」。
  為此,錢先生要求,明確界定中國所說的「園林」和「園林藝術」概念,因為「Landscape、Gardening都不等於中國的園林,中國的『園林』是這三個方面的綜合,而且是經過揚棄,達到更高一等的藝術產物」。
  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園林,大多以建築物為主,樹木為輔;或是限於平面布置,沒有立體的安排。而中國的園林是以利用地形,改造地形,因而突破平面;並且中國的園林是以建築物、山岩、樹木等綜合起來達到它的效果的。如果說,別國的園林是建築物的延伸,他們的園林設計是建築設計的附屬品,他們的園林學是建築學的一個分支;那麼,中國的園林設計比建築設計要更帶有綜合性,中國的園林學也就不是建築學的一個分支,而是與它占有同等地位的一門美術學科。
  基於此,錢先生主張:園林專業「應學習園林史、園林美學、園林藝術設計……要把『園林』看成是一種藝術,而不應看成是工程技術,所以這個專業不能放在建築系,學生應在美術學院培養」,「園林學也有和建築學十分類似的一點:這就是兩門學問都是介乎美的藝術和工程技術之間的,是以工程技術為基礎的美術學科……總之,園林設計需要關於自然科學以及工程技術的知識。我們也許可以稱園林專家為美術工程師吧」。
  錢先生堪稱中國園林藝術的「知音」!
  中國園林從所屬關係看,主要有私家園林、皇家園林和寺觀園林。還有一些「稱呼上雖有祠園、墓園、寺園、私園之別,或屬於會館,或傍於衙署,或附於書院,但其布局構造,並不因之而異。僅有大小之差,初無體式之殊」。
  中國古代園林是由詩畫藝術家因地制宜、先行構思,並和匠師合作,將山水、植物、建築等物質元素進行藝術組合創作出來的藝術品,區別於公園和城市綠化,除了具有培根所說的「天然的情趣」之外,還是文人寫在地上的文章,是畫家以山水植物建築為皴擦,畫在地上的立體的畫,稱之為「文人園」、「山水畫意式園林」。

二、「美學」,「園林美學」,「中國園林美學」
  「美學」一詞源於希臘語aesthesis,最初的意思是「對感觀的感受」。德國哲學家鮑姆加登(Baumgarten)(西元1714年~西元1762年)第一次賦予審美這一概念以範疇的地位,他的《美學》(Aesthetica)一書的出版象徵著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他認為美學即研究感覺與情感規律的學科。
  中國國內經王國維到李澤厚等幾代學者努力,已漸漸建立起中國美學自己的體系。
  「園林美學」是美學的分支,但由於園林乃綜合藝術,與各歷史時期的美學理論密不可分,當然展現在各歷史時期的園林實體上,也就是將抽象的理論形態與具體的感性形態的園林作為研究對象。
  園林作為視覺審美的客體,是人與自然有序的融合,山水、建築、植物,與自然界鳥啼蟲鳴、天光行雲,構成具體形態、肌理、質地、色彩、尺度等特徵的有機整體。審美主體之心境即「精神」,承載著中國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傳統和審美情感,即儒、道、禪學傳統及其融聚生成的新學。園林展現的是古代文士的人生理想、審美訴求、心靈境界,特別是人格追求。其美的形式是形神相兼相融、彼此滲透和相互交錯的,成為中國園林「美學思想」的主要內涵。
  基於東西方哲學基礎上的本源性差異,淵源於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民族,以「天人合一」為哲學基礎,而淵源於北非古埃及和幼發拉底、底格里斯兩河流域的西方文明則以「天人相分」為哲學基礎,從而形成對自然美認識的根本性區別,由此構成東西園林體系中美學特徵的本源性差異。用雨果(Hugo)的話說,即東方藝術原則的「夢幻」和西方藝術原則的「理念」。
  古埃及和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波斯等國,由於90%的地區是乾旱的沙漠,造就了人們對綠洲即草坪的天然愛好,尊水為神聖,西亞奉以處在田字中心交叉處的水為「天堂」。
  地處東北亞地區的中華民族,是久經磨難、唯一倖存至今的偉大民族。「孔子以來,埃及、巴比倫、波斯、馬其頓,包括羅馬帝國,都消亡了,但是中國以持續的進化生存下來了。它受到了外國的影響──最先是佛教,現在是西方的科學,但是佛教沒有把中國人變成印度人,西方科學也不會將中國人變成歐洲人。」中國園林美學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質。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78845
  • EISBN:9786263579552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5MB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2024捷徑|資料夾文化電子書全書系,單書85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