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本月熱賣
  • 電子書
一九一一 ,台北全滅:台灣百年治水事業的起點及你不可不知的重大水利故事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9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一九一一 ,台北全滅:台灣百年治水事業的起點及你不可不知的重大水利故事 (電子書)

  • 定價:450特價:315
  • 特價再88折:277
  • 優惠期限:2024年09月06日止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1911年9月1日,台北市被9.09公尺的濁浪吞沒!
  辛亥革命前四十天,台北史無前例的洪水災難,啟動了「台灣治水計畫」……
  一場末日般的洪水浩劫,卻是台北現代化的起點。
  這段故事,應該是所有台灣人都該知道的常識……

  一百多年前,台北曾是一座苦於水患肆虐的城市,每逢颱風季節,洪流四溢一再上演。台北史上最悲慘的災難出現在一九一一年八、九月之交,在兩個強烈颱風南北夾擊下,帶來末日般的洪水,台灣總督府的報告資料甚至使用了「台北全滅」之詞,令人震撼……

  這場辛亥大洪災成為台北市的現代化與台灣百年治水事業的起點,而這段重新擘畫台北市的經歷,在一九二三年「東京大地震」被後藤新平作為參考,深刻影響著世界級都會區東京都的出現。而在這一系列台灣水利事業計畫下,則為台灣帶來「東亞第一座重力拱壩」及當時「東亞最長的隧道和導水路」等重大水利建設成就。

  水利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奠定了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礎,然而這些歷史上重大水利事件,卻一直不被台灣人熟知。本書作者林煒舒耗時十餘年,從數百萬頁史料爬梳解讀,撰寫本書,為讀者們揭開這一頁頁台灣民生水利史最精彩的篇章。

專文推薦

  陳耀昌  台大醫師、台灣史作家  

共同推薦

  王子碩 聚珍臺灣總監
  古碧玲 《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余英宗 桃園大圳紀錄片導演
  李曉菁 《臺灣桃園農田水利會百年誌》纂修
  胡川安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韋煙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張素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退休、《濁水溪三百年》作者
  陳文松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博物館副館長
  陳憲宗  水利技師、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兼水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陳鴻圖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黃文城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主任工程師退休
  蔣竹山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
  謝金魚 歷史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煒舒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兼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秘書長。學術專精在臺灣水利史、財政史、地名史。

  曾獲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木鐸獎、教育部資科司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計畫績優課程獎(得獎課程「歷史與思想」)。

  對於世界史地研究,充滿著熱愛。以解開臺灣史地謎團,作為畢生志業。

  代表著作《臺灣桃園農田水利會百年誌》,博士論文〈日治時期大嵙崁溪水利事業的形成、發展與頓挫〉。
 
 

目錄

推薦序 打開「日治台灣史」的另一扇窗 /陳耀昌
序 書寫我們台灣人自己的歷史

第一篇 馴服「青瞑蛇」的起點
百年治水事業的起點 辛亥大洪災,台灣與台北史上最慘烈的天然災害
台北水患的起點 台北為什麼那麼容易淹水?
河川現代化的起點 台灣永久不能忘記的大恩人
河川調查測量的起點 第一大河的源頭調查
水利現代化的起點 如何定義現代化的「水利」?

第二篇 台灣的驕傲
東亞第一 東亞第一座重力拱壩在台灣
東亞最長 東亞最長的隧道和導水路
亞洲第一 世界第二高壩在台灣
台灣第一 大漢溪曾經計畫蓋幾座水庫?
世界第一 樟腦出口量世界第一,是好事嗎?

第三篇 失落的記憶
記憶中的巡水人 台灣最長導水隧道的巡水路
被遺忘的農民運動 農民版的中壢事件
失落的埤塘記憶 「千塘之鄉」的起源
追尋埤塘的名稱 埤塘用語的多元文化

第四篇 想像的共同體
東亞的共同信仰 「大禹」是台灣、韓國和日本共同的水神信仰
無形的文化資產 三七圳開鑿與三界信仰
想像的水利事業 「昭和水利事業」可能存在嗎?
台日的共同羈絆 「灌排合一」桃園大圳與「灌排分離」嘉南大圳

後記
附錄 曹謹擬開水圳說的問題
參考書目


 
 

推薦序

打開「日治台灣史」的另一扇窗
陳耀昌/台大醫師、台灣史作家


  知道「林煒舒」,是大約在一年前看到了他臉書上的貼文。他討論「陂」、「埤」的漢字字義,表示都是「水潭」之意。

  對這兩個字,我也很有感覺。台北板南線有個「後山埤」站,我知道以前叫「後山陂」。這裡後山山麓過去有不少大、小水潭或水塘,因此「陂」就是水潭之意。但是鄰近的路卻稱為「中坡北路」與「中坡南路」,顯然這個「坡」是由「陂」而來。因此應該是「中陂南路」或「中陂北路」。稱為「坡」,會誤以為是山坡,其實錯了,不是山,是水。

  至於「埤」,則與我更早寫《獅頭花》有關。鳳山古稱「埤頭」,後來看了鳳山古地圖,我才知道鳳山城面對一個大湖泊「武洛塘埤」,旁邊的山就稱「武洛塘山」。武洛塘山上有光緒二年蓋的「淮軍昭忠祠」。但現在山不見了(因為一九一八年築鐵路剷平了),水也不見了(現在的大東文化園區)。我也才知道,鳳山、鳥松一帶,本來還有許多「埤」,例如「大貝湖」(台語)本是「大埤」,而「小埤」則現在已不見。

  我一直奇怪,「埤」既然是水塘,為什麼從「土」部(然後「塘」也是土部),但「陂」如果從土部就成了山坡了,於是乎……

  我看煒舒的文章談桃園的溪、埤、陂、潭,愈看愈有趣。我想,怎麼會有一個人對桃園的地理那麼有興趣,那麼有研究。我以前只知有對日本時代台灣地名的研究,不知有對日本時代台灣地理的研究。

  煒舒又繼而由水流談到水災,又由水災談到治水,再談到日本時代的水利技師對台灣的貢獻。我竟然不知道台北在二十世紀初有這麼大的水災,那時是佐久間左馬太擔任台灣總督。煒舒展出佐久間及僚屬的救災照片、救災公文、救災文獻,精彩極了。足見他用功之勤,鉅細靡遺。我過去只知道日本時代台灣政治史,對社會經濟史的了解相當淺薄。這又讓我聯想到我參觀過的台南水道博物館,日本技師「濱野彌四郎」對台灣「水道水」(「自來水」的台語)的貢獻,也是在一九一○年代。

  日本工程技師對台灣各方面的貢獻,一直被戰後的台灣人忽視。水利方面,我們大概只知道「八田與一」;農業方面,我們知道蓬萊米之父「磯永吉」;建築方面,我們知道「森山松之助」。除了這些代表性人物的人名,我們對他們的生平及歷史細節很缺乏全盤了解。又如交通方面,日本在來台二十五年的一九二○年左右,就完成了縱貫鐵路,效率驚人,我必須查網路才知道係由「長谷川謹介」所建。築鐵道是大工程,必須逢山開隧道,遇水搭鐵橋,非常艱辛複雜,因此,尚需要各行專業技師。台灣能現代化,這些日本技師厥功甚偉,而台灣人大都吃了果子,卻忘了拜樹頭。

  日本技師來到台灣,為了建造這些台灣的基礎建設,他們不辭勞苦,跋山涉水。而二十世紀初的台灣,衛生環境欠佳,工難頻頻,這些日本技師在台病死或傷死者甚眾。

  我知道有多位日本人,因為他們的祖父或曾祖父那一代,曾經來台參與建設台灣。這些日本技師的後代子孫,也常常對台灣充滿了感情。他們大都身在壯年,事業有成,於是來台灣尋找他們祖上在台灣的遺跡。

  這與一、二十年前我們所說的「灣生」不同。「灣生」大多已垂垂老矣。這些在台灣貢獻過的日本技師的後代,則以青壯之身,承續上一代的台日之情,銜接前代,與台灣建立合作關係。

  我自小就驚訝高屏溪(下淡水溪)的寬闊及橫跨溪流鐵橋的宏偉。這個鐵路/鐵橋都是一九二○年代初就完工的,比橫跨濁水溪的西螺大橋早了三十年。遙想家母自昭和十年至十四年(一九三五—一九三九),每天自鳳山火車站搭火車,先經被削平的武洛塘山,再經高屏溪鐵橋到屏東女中上課。這是她的日常,但對建造鐵橋的日本技師而言,在當年,其難度大概在日本本土所未見吧。

  一直要到最近,我才知道,建設這個鐵橋的日本技師,服務台灣十多年,卻在鐵橋完成之前,一九一三年,因瘧疾病逝台灣。在鳳山九曲橋車站(鐵橋的起點),有一個石碑紀念這位飯田豐二先生。石碑依舊在,可是台灣人知道這個石碑的可能很少,會去向石碑致敬的,想必更少。飯田豐二的曾孫,現在就職於日本大商社,也擁有先進技術,也正在和台灣合作中。

  日治時期日本技師的故事,綜合起來就是台灣現代化的故事。這些日本技師,來自許多不同領域。煒舒這本北台灣水利史,寫得生動活潑,讓我們得以了解台灣地理、歷史、工程,而且處處讓讀者有領悟,有反思。煒舒為「日治台灣史」打開一扇不一樣的門窗。一百年後,日本技師貢獻台灣的詳細歷史,終於重新為台灣人所重視及懷念。



書寫我們台灣人自己的歷史


  台北市,曾經是一座苦於「青瞑蛇」肆虐的城市,幾乎年年颱風季節來臨,洪流四溢的景觀都會一再地上演。台北史上最悲慘的災難出現在一九一一年八月二十七日至九月一日間,六天內兩個強烈颱風分從南北夾擊,帶來災難級的洪水,猛然灌爆台北盆地,當時台灣總督府的報告資料使用了「台北全滅」,看似驚悚至極、令人震撼不已的用語!

  弔詭的是,這場堪稱台灣史上最嚴重的天然災害,理應是台灣人、台北人熟悉的歷史,卻幾乎沒有什麼台灣人知道!在政府資料、學術論文、報章媒體和網路的討論之中,往往千篇一律地談及關刀山、九二一、梅山的大地震,或者是八七水災、八八風災,卻幾乎見不到一九一一辛亥大洪災的討論,彷彿這是一場不曾存在於台灣人記憶裡的事件!從現存檔案和文獻的記載,以及當時留下的影像資料,可以得知,「台北全滅」這個用語,其實是總督府官吏在災難現場觀察的結論,相當貼近真實的情況。

  台北盆地內,現在設置了台北市和新北市,兩個直轄市級的地方行政單位,人口總數多達六百六十八萬,形成了台灣本土人口最稠密的大都會區。令人難以置信的,六百多萬人口安身立命的地方,理應是首善之區的兩京要地,百年前卻是幾乎年年上演淹水慘劇的淡水河洪泛區!

  相信瞭解日治中期直至今日,如此華美繁榮城市景觀的原由,對於台北人、台灣人而言,理應是重要的課題。如此慘重的災難,台北盆地成為兩個現代化新興大都會區的由來,不應該是台北人、台灣人的基礎知識嗎?

  在筆者生長的世代裡,熟背中國的歷史與地理,是高中、大學、高普特考必備的考試技能;在當時的學子們,可以把中國所有的史地知識,默背得滾瓜爛熟。但是,筆者在考上研究所時,對於台灣的歷史和地理,還處在幾乎一無所知的狀態。

  考入碩士班時,原本想做的是對我來說比較容易上手的中國古代史研究,但由於會計系的背景,以及指導教授李力庸老師的啟發與指引,於是決定耗費比其他同學更長的時間與精力,到劉元孝老師的忠孝日語補習日文,來完成台灣歲計制度起源的研究;從而確定了源起於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時期的國家總預算、總決算制度的成立,是台灣邁向文明國家重要的一步。

  考入博士班時,原本想要偷懶延續碩士論文的題目,完成台灣總督府的財政、稅政、計政等項目的研究計畫。由於我曾經參與李力庸老師的「桃園農田水利會九十年誌計畫」,指導教授張素玢老師認為應該做能更接地氣的研究會比較好,於是決定以桃園大圳作為寫作的題材,卻在廣泛搜羅之後,進而發現了困擾台灣史學研究長達半世紀以上的「昭和水利事業計畫」,其實是不存在的。推動台灣長期經濟成長的「台灣水利事業計畫」,反而不為人們所知。八田與一曾經完成「世界第二高壩」的計畫,也在一九四三年動工……

  為什麼我能找到這些關鍵的史料?我在看為數數百萬頁的《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是一頁一頁地看,一頁一頁地確認再確認,如此讀了難以計數的史料,才發現了「台灣水利事業計畫」存在的最原始證據,也發現了張令紀才是桃園大圳真正的設計師。

  這就是我做學問的態度。因此,我的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都寫得異常辛苦。在史料難尋的狀況下,只能日日夜夜,月月年年難以成眠,不斷地搜尋。曾經,幾度想要放棄,卻又極其不甘;健康雖然也出現了難以逆轉的狀況,不斷生病變成常態。終於咬緊牙根,耗盡心血,完成兩本還算看得過去的台灣史論文,也無愧於「母親台灣」。

  在寫完博士論文之後,不禁深深感歎,台灣的歷史學研究,至今為止在學院內的主力都是「中國史」。在自己的土地上,學院內的「台灣史」研究恐怕連十分之一都不到,這點只要看一級期刊的數量,和書肆上滿櫃的中國史書籍,以及一小格的台灣史書籍,就可以清楚明瞭,為什麼對我們自己的認識會如此薄弱的原由了!

  曾經,在一次的演講場合裡,以武俠小說為題,談論了眾多詩詞、歷史等內容,也獲得滿場聽眾的掌聲。散場時,一位壯世代級的婦女直接來找我,她很好奇為何我對金學小說的研究會如此深入?下意識裡或許直接認定我應該是研究中國文學或歷史的。我永遠都記得那一幕場景,當我說出:「我是做台灣史研究的。」當下她幾乎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台灣的歷史只有四百年,有什麼好研究的?」

  這句話,這一幕場景,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裡,永遠忘不了!

  這大概就是經歷過戒嚴時期教育體制的世代,曾經接收過的共同觀念吧!

  台灣水利的現代化源起於一九○八年三月三日,立法通過的「台灣水利事業計畫」。八田與一曾說:「『水利』與『交通』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兩大事業。」其中引人矚目的是:藉由水利事業的施行,在台北盆地打造了「台北大都會」,在桃園臺地形成了「北台糧倉」,兩個發展方向差異極大的區域。因而,與主題連結的台北盆地和桃園臺地,是本書關心和聚焦的核心。

  在本書內文所討論的內容,相當大篇幅是大部分台灣人都不知道的故事,尤其全台最大都會區台北市的現代化與台灣百年治水事業的起點,其實是源自於一九一一年「台北全滅」的慘劇;之後,這個重新擘畫台北市的經歷,在一九二三年「東京大地震」被後藤新平作為參考案例,深刻地影響著世界級都會區東京都的出現。另外,桃園大圳灌溉區是一個令人驚奇的,值得深入認識的地理區域;在台灣全島,擁有著數百口水域面積達十公頃以上的埤塘,只存在於桃園臺地;為了灌溉缺水的高地,而在水利上形成如此獨特的地理景觀,更因此產生豐富的水利信仰與值得深入認識的文化。

  戰後早期由於對曹謹等清朝治下台灣官員的神化過程,深刻地影響著現在我們對台灣水利史的認識。對於清代的志書,筆者頗為熟悉,尤其《淡水廳志》幾乎是每天都會翻閱。每當讀清領時期修撰的各種官方志書時,總是會產生一些很奇怪的感覺:在這些志書上所寫的每一個派到台灣任職的官吏,都是大清國盛世之下,不可多得的、剛正廉明的大好官,或者是操守堅貞的大清官。像韋小寶那種到台灣搜括的大貪官,在清領台灣的志書上,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這就是最令人好奇的地方了,也是最不合理的地方了。如果當時從中國派到台灣治理的官員,都是大好官、大清官,為何會出現「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為何不斷出現「窮刁小民,鋌而走險」的民不聊生景象?顯然清領台灣的地方志書,在地方治理上的參考價值,必須重新檢視。本書因而收錄一篇學術體例的論文,探討曹謹計畫開大圳的種種不合情理的問題。

  為了深入聚焦在「台北全滅」的主題,本書大部分的內容都以台北盆地和桃園臺地,這兩個緊密相連、卻又完全不同的地理區為主。未來如果能再寫下一部與水利相關的作品,我想選擇的主題可能會是蘭陽、花東與嘉南,還有八田與一留給台灣的全面現代化計畫。另外,因研究桃園大圳而了解到的「女坑工」故事,也是我想深入的課題。

  今天,日本人和台灣人,連篇累牘談論「台積電」熊本廠完工生產,是「黑船來襲」的再現;百年前,在廢墟中重建台北市的經驗,對東京都的影響,卻幾無人知!對中國的史事如數家珍,對自己的歷史卻知之甚少,如此要如何凝聚台灣意識?不禁令人好奇!

  本書有著相當部分內容,脫胎自筆者的博士論文;由於論文的篇幅頗長,也受限於嚴格的學術格式和遣詞,比較難以親近,因此將故事性比較強的挑出,重新整理撰成文稿。在徵引書目的參考與引用,由於全書的徵引出處如果盡數列入,將會增加兩萬字以上,因而不得不將部分史料文獻精簡。

  同時也在此深深感謝郝明義董事長的青睞,《上下游副刊》古碧玲總編輯的協助,李清瑞總編輯和大塊團隊的辛苦編校,以及我個人佩服至極的陳耀昌老師的推薦序,還有推薦這本書的學者專家們。當然,還有不斷推著我前進的家人。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063705
  • EISBN:978626706376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5.2MB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自由與利益的百年鬥爭|從極端對立中找到「甜蜜點」,揭示世界未來的可能走向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