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遲暮之年的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記憶隨著年紀逐漸崩解,因此不得不改為一次性,一小時的方式幫助來訪者。他不再追求長期治療的成效,用一種近乎靈魂對話的方式,陪伴來訪者穿越痛苦。在這些看似短暫的交會裡,那份真誠讓人相信,即使生命終將消逝,彼此心靈交會的瞬間,是真實且永恆的。...more
偶爾也會懼怕自己老去之後,對於理所當然能做到的事,一點一點變得無能為力而感到自責的樣子,不過當看到艾爾帕西諾83歲照當爸的新聞,又覺得沒什麼好怕的(但人家是教父),同時也意識到,「老」不是數字上的增長,也不是生理退化,而是以什麼心態面對生活。...more
為了安慰他人,我們經常會說當下對方想聽的話,有時候我們會感到於心有愧,彷彿撒了無法回頭的漫天大謊,但到底什麼是安慰?書裡寫道「安慰,即是希望減輕痛楚」,我們就算深愛對方入骨,也無法替代對方受苦,看見他人在無垠的痛苦中浮游,能做的只有陪伴,單純的在對方身邊,就已經無可取替。...more
腦科學研究證明,深陷思考與憂鬱、焦慮等情緒密切相關!思考得越久,越容易做出糟糕決定;而越是反覆思考,負面情緒越是如影隨形——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腦,非但不能隨心所欲地思考,而且還遠沒有想像中地可靠。 ...more
內在有了力量,才不會落入習慣性的無助
對自己釋出最大的善意,肯定此時此刻的你。
以榮格心理學觀點解讀童話
你覺得自己總是被錯待,你無法得到幸福, 但其實是
TOP1
TOP2
TOP3
TOP4
TOP5
TOP1
TOP2
TOP3
TOP4
TOP5
喪親的失落與痛苦那麼大,即使過了好多年,還是深深覺得生命少了一塊。謝謝游太太的分享,書中非常日常的點點滴滴,的確就是讓遺族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突然會想起自己的親人不
看似好笑的對話卻也反映出老人家的無奈,從幽默的方式說話,也等於看清了這社會的現實面貌,不用詼諧的方式度過,餘生應該也會過得不太開心吧! 🧑🏻🦳老的時候也許兒女都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