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和生命意義的議題,經常淪為心靈雞湯類書籍的消費對象,本書試圖對其進行嚴肅的哲學探究。基於對當代分析倫理學相關研究的批評和發展,本書提出一種“愛的共情”的愛的理論,並論證愛的價值構成一個人...more
◎阐释何谓理想?并厘清理想、个人及群体间的相互关系,构建有意义的人生。 ◎如何能开垦人生的「善」,带出美丽与隽永,把不可能转化成可能?答案便是理想。 ◎明确指出如何酝酿与落实理想,因而获得理想在...more
本书稿为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及“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自选课题《马克思主义人文学研究》主项文字部分,内容着眼于教学和育人的实际,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立论和论述均遵守学术规范,尽量吸取各人文学科的重要知...more
马克思主义从初创到当下的历时、共时、“合时”探索与实践,标示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与旗帜作用。本书凸显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实践性和批评性精神,从历时角度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传播、接受...more
《章炳麟评传》是著名学者姜义华先生研究章太炎生平和思想的代表之作。全书由序编、甲编、乙编、丙编、章炳麟年表、索引等部分组成。序编总括作为中国近代知识精英代表的章炳麟“学问与革命”的一生;甲编叙...more
本书是尼采的重要作品之一。在本书中,作者针对的不是充斥着世界的许多偶像,而是人被不公正地和并非为了他们自己的幸福牺牲给他的偶像。 其中“格言与箭”针对的是认识论、道德和心理学之基本准则形式中的...more
本书是尼采晚年代表作之一。由两个篇幅较小的部分组成。《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一书对瓦格纳的批判,标志着尼采与德国著名作曲家的决裂。在哲学家看来,瓦格纳过多地参与了“民意”运动和反犹太主义运...more
当代学者倾向于将加缪视为一名“现代人”。但加缪曾经说过,对他个人而言,希腊才是西方名副其实的唯一选择,只有希腊化时期的思想才拥有一套完全不受传统束缚的体系。 加缪认为,同样生活在历史的转折点上...more
尼采的重要作品之一。《朝霞》1881年问世,1887年新版并附有一篇前言,它在著作史上位于《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二部分(1880)与《快乐的科学》(1882)之间。《朝霞》分为五卷,每卷分为长短不同的节,少...more
《美学理论》是阿多诺的美学代表作,汇集了其“美学思想的精髓”。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持守否定辩证法与批判理论等运思策略,在本书中进行了贯通古今的多维论证,深入地追溯了艺术的历史演化...more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影像》(修订本)从哲学文本学的视角出发,系统解读法国精神分析学与思想大师拉康哲学思想。作者张一兵以拉康著名的《文选》(Écrits)中最重要的文本为基本解读对象,深入解...more
本書通過分析邏輯的觀念以及國內外著名學者對邏輯的看法,為“什麼是邏輯”的問題提供一個清晰的答案;通過探討哲學的本質以及哲學的核心問題,為“什麼是哲學”提供合理的說明。在此基礎上,通過把握邏輯與哲...more
本書圍繞生活中經常出現的邏輯問題,選取16位元享譽世界的邏輯學名家,把他們的觀點以一種通俗易懂且趣味橫生的方式介紹給讀者。本書以課堂演講的方式,讓各位邏輯學導師講解自己關於各類邏輯學命題的看法...more
本書主要圍繞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哲學命題,選取了16位古今中外的哲學名家,將他們的觀點用一種通俗易懂且趣味橫生的方式介紹給讀者。本書以課堂演講的方式讓各位哲學導師講解自己對各類哲學命題的看法,在觀...more
宗白华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也是先生生前的一部美学著作。初版于1981年,此次重版,除新增若干照片、校正部分错字外,基本保持原貌。对于这样一位源生于...more
馬克思思想過時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人們忽然發現,原來如今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問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都曾論述過,替換掉一些具體詞彙,他的論斷依然有效。馬克思思想...more
黑格尔哲学无疑是晦涩难懂的,然而它又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座山峰,连接着古典哲学与现代哲学,任何试图绕过它的行为注定都是徒劳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解读黑格尔哲学?首先,《黑格尔与我们同在》分析了...more
本书收录了童世骏近几年来所作的20场精彩演讲与对话,内容包括“同胞情谊的哲学反思”、“当代中国的精神挑战”、“讲好自己的人生故事”、“中国人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乐观的责任与智慧”、“提升中国梦背...more
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是继老子之后,对道家哲学及其发展有着非常重要贡献的哲学家。就通与独而言,二者作为庄子哲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观念,贯穿并体现于庄子思想的所有领域。 《在通与独之间》从通与...more
目前,国际学术界正在拓展出全球思想史研究,尽管目前对全球思想史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是研究国际转向还是讨论思想观念、文本和概念的空间扩展。但毫无疑问,有一点是被大家所广泛接受的就是,需要对概念以...more
《庄学研究》深入挖掘庄学思想内涵,分析庄子思想的整体内容及其内在联系、逻辑结构,探究庄学的源流与特性。本辑是第3期,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庄子的处世之道、养生之道及治世之道,辨析了“新子学”的时代...more
在马克思恩格斯书信中,涉及历史唯物主义内容的,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有八封,本书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此前人们很少关注但又十分重要的恩格斯的两封书信,考察了这些书信产生的背景、写作原因、思想内容以及价...more
文化哲学基础理论主要探讨文化的发生、文化的规定、文化的传播、文化的交流、文化的形态、文化的传承、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形态、文化的本质、文化的功能等,这些问题属于文化哲学的基础理论层面,或者说是...more
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基于20世纪以来人类所经历的深刻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危机为背景,在基本理论定位和本质精神上把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后现代文化思潮、“文化研究”思潮等解读为文化批判理论,自觉地把这...more
本书坚持主旋律,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研究,立足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实事求是,从岭南哲学的实际出发,力求对岭南哲学做出实事求的评价,反映岭南哲学的面貌;坚持探索创新,贯彻“双...more
本书研究康德“图式法”难题,以及分析哲学家斯特劳森、欧洲大陆哲学家海德格尔对此问题路径的延伸性扩展。文章的意义在于疏通古典与现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的主要关节,提出一种关于形而上学的整体性的...more
《哲学与时代》由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主办,系政研结合的综合型学术集刊。本刊力图发展和提升西北区域哲学的优势与特点,促进哲学与政治讨论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参与人文历史和社会...more
本書從四個不同維度展示儒學的內容、特質和命運:“人物聚焦”通過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顏元和戴震9個儒學人物展示儒學內容;“比較研究”通過比較來領悟儒學的致思方向和價值旨趣,把握儒...more
本書從宏觀、微觀兩個視角出發,運用古文獻學、學術史、思想史研究的多種方法,對宋代經學範式的發生、特質及主要學派的經學傳承、詮釋特徵、思想內涵及理論體系等問題做了深入而系統的思考與分析。這對於...more
《儒學評論》為集刊,由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主編。本期是第13輯,包括“儒學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儒學與中國文化精神”、“儒家倫理與教化”、“東亞儒學研究”和“宋明理學研究”五個欄目,所刊文章主要來自中...more
本書以中國哲學傳統為背景,從世界觀、本體論、方法論、價值觀、德性論、涵養論、境界論等論域展現了陶淵明的哲學思想體系,探討了陶淵明哲學思想的淵源和影響,有助於深化陶淵明研究和豐富中國哲學史研究...more
本書沿續了當代新儒家的方法,吸收了西方20世紀哲學發展成果,以牟宗三哲學的分析為核心,論證指出牟宗三哲學是陽明心學傳統的現代闡釋形態。牟宗三以宋明理學“天道性命通而為一”的結構為核心,借鑒康得哲...more
對於神秘的《周易》,歷代著述汗牛充棟,讓人雲裡霧裡。本書不滿足於傳統治《易》的經解經注的支離繁瑣,以歷史和邏輯的考察,結合海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首次全面系統地梳理《周易》與中國哲學之關係,考...more
本書從教育社會學的視角從社會歷史背景、布林迪厄個人教育經歷及思想來源基礎等方面研究了布林迪厄文化再生產理論的建構基礎;討論了文化再生產理論的三大核心要素:資本、場域及慣習間的相互作用與關係;...more
本書在論述專人、學案和專書時,既能提煉傳統和權威的觀點,又能大膽汲取學界的新銳成果。關注的學術成果涵蓋了政治學、社會學、史學、哲學、文學、宗教與文獻學,甚至天文、地理、數學等科學技術門類,在...more
本書嘗試在比較哲學的視野下對中外人文精神進行研究。這意味著,中外人文精神的研究不能僅僅研究各自思想本身,更要從比較的視角,探討一方思想如何對另一方思想提供理論上的支持或辯護,借此解決理論解讀...more
本書將由啟發學者明道的經典系統構成的“學統”,將由親相授受的師徒傳授系統構成的“師統”。朱熹深鑒於二程門人不能準確全面傳承二程思想的歷史教訓,認識到“師統”與“學統”二者不可偏廢,既重視面對面的講學...more
本書是先秦兩漢言說問題的資料彙編,輯錄先秦兩漢經學、諸子、史學、集部著作中涉及言說問題的相關文字。文學是言說,言說是文學的一種根本屬性,由此出發展開的文學研究會有新的面貌。本資料彙編對於中國...more
本書將商家家訓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綜合考察,提出了商家家訓的制定目的和核心內容都是圍繞家業展開的這一觀點,並從多角度對該觀點進行了論證。商家家訓是現代企業經營理念的“原點”,“回歸原點”對於深入研究...more
世界是什麼?它是怎樣開始的?我們是誰?我們要到哪裡去?我們之間有什麼關係?生和死的意義是什麼?以歷史的、唯物的辯證方法考察地球生物和人類的進化,質疑對這些追問的眾多非科學回答,從宏觀到微觀多...more
馬克思人學道路是於存在論的根基處開闢的,是人學史上發生的一次“存在論斷裂”。馬克思開闢了“直面生活”的存在論道路,“人的感性生活”構成了人成其為人的最本原的基礎、最充足的根據、最後的原因。本書從存...more
本書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的一系列經典著作的解讀,集中闡明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問題與現實課題,諸如馬克思學說的“秘密和誕生地”,歷史唯物主義的“名”與“實”,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法,馬克思哲學視域中的“...more
本書以時代為線索,從易學的產生開始,將中國易學的發展分為先秦易學、秦漢易學、兩晉南北朝易學、唐代易學、宋代易學、元代易學、明代易學、清代易學、現當代易學九個階段。書中採用專題研究的形式,通過...more
《德國哲學》是由湖北大學哲學學院主辦、湖北大學德國哲學研究所協辦的專門研究德國哲學及相關問題的學術性刊物,為國內外熱愛德國哲學、熱衷於外國哲學研究的學界同人提供一個深入研究德國哲學和外國哲學...more
本書以新時代為座標,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為理論指導,植根于中國社會現實,關照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從理論與現實兩個維度切入馬克思主義理論...more
本書為著名倫理學學者李建華的文集,收錄了其近年來的時事道德評論、書序及書評文章。全書圍繞倫理與事理,結合當下社會道德熱點事件,探究轉型期中國社會道德生活的變化,尋找倫理學理論的創新路徑,在理...more
莊子學在明代中葉呈現勃興之勢,晚明學者憨山德清的《莊子內篇注》對於此時期莊子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接續意義和價值。以佛解莊,是莊學史上一條解莊之道,憨山德清之可貴處,不是簡單的、一般意義的比附,...more
《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會刊。本輯是總第32輯,由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心組編,分七個專題,收錄了二十餘篇國內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既有對基礎理論特別是...more
作為現代新儒家第二代的重鎮,牟宗三著力凸顯“現代性在中國”的民族文化特質,並與西方現代性展開“吸收”與“批判”的雙向互動。本書將牟宗三哲學置於“古今”“中西”的交會點上,探析他立足儒家思想建構“中國現...more
本書系統的介紹了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學和語言學方面所做的貢獻,著重展示了維特根斯坦是如何清晰的論證了語言邊界的存在,肯定*價值和人生意義都在語言邊界之外,以及維特根斯坦認為語言邊界之外的不可言說...more
專著,亞裡士多德(Aristotle,前384一前322)古希臘哲學家.18歲進入柏拉圖學園求學.前343年任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的教師.前335年在雅典創辦呂克昂學園.在哲學上,提出潛能與實現說,解釋了世界的運動性和變化性.在...more
波普爾是批判理性主義的創始人。他認為經驗觀察必須以一定理論為指導,但理論本身又是可證偽的,因此應對之採取批判的態度。在他看來,可證偽性是科學的不可缺少的特徵,科學的增長是通過猜想和反駁發展的...more
作為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海德格爾是第一位提出“存在主義”的哲學家,並促使存在主義理論系統化、明確化。本書以存在問題為出發點,對海德格爾所關注的一系列哲學命題(如存在、時間、真理、藝術...more
胡塞爾(Edmund Husserl,1859-1938)是德國人,是20世紀非常著名的哲學家,其開創的現象學在當代哲學及相關學科的發展中具有重要影響。本書主要研究胡塞爾的認識批判問題,以及與認識批判緊密相關的部分:...more
先秦時期,中國哲學存在明顯的有限性維度,即強調人自身的界限,強調人和天道的張力,這在儒道兩家表現得尤為明顯。而宋明之後,有限性的維度漸漸消失,人與天道一體的說法成為主流。有限性維度的消失,使...more
威廉·詹姆斯的實用主義作為美國本土哲學,其對傳統理性主義哲學的批判和濃厚的人文關懷與歐陸哲學諸多流派有著共同的話題以及相似的觀點。本書從詹姆斯的職業選擇與精神危機入手分析了其宗教關懷的由來,...more
《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會刊。本輯是總第31輯,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文獻研究中心組編,分為“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現實問題研究”...more
本書在回答康得哲學中,關於自然的自然哲學和關於自由的道德哲學如何最終成為一個唯一的哲學體系的同時,提出還應領悟這其中的辯證關係:這是一種基於自由的自然與自由的最終和諧一致。而這也是康得的道德...more
哈尼族歷史悠久,其身體審美文化異彩紛呈,尤其是奕車支系女性的身體審美更是獨具特色。從古至今,奕車女性頭戴尖頂白布帽,上身穿靛青色套裝,小臂外露,下著短褲,腰系彩色腰帶,喜歡多層衣服與滿身的銀...more
本書從禮、理會通的角度,將經學研究、哲學研究與思想史研究結合起來,提出了“禮樂哲學”“朱熹禮樂哲學思想”等新的學術概念,從禮樂形上學、價值論、實踐觀三個方面對朱子禮學的哲學體系做了較為系統的詮釋...more
《莊學研究》深入挖掘莊學思想內涵,分析莊子思想的整體內容及其內在聯繫、邏輯結構,探究莊學的源流與特性。本輯從不同的視角探討了莊學中的言意之辨、莊子的出世主義、莊子對老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以及莊...more
全書以生態危機為切入點,從人與自然、資本主義與生態危機、社會主義與生態危機的多維角度,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視野觀照下,對科學社會主義與“生態學社會主義”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比較;並且在分析“生態學...more
《價值論研究》是由上海大學價值與社會研究中心、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價值哲學專業委員會組織編撰的集刊。本輯為2018年第2期,所選內容既有關於價值哲學基礎理論的探索,也有關於價值實踐問題的解讀;...more
《中國美學》是由首都師範大學“中國美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內容以研究中國美學包括古代和現代兩大部分為主,尤其側重中國古代美學和審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學比較研究。本書為第6輯,設有“中國...more
《王學研究》由貴陽學院陽明學與黔學研究院主辦,圍繞陽明學研究,徵集國內外學者的論文,彙集陽明學最新研究成果。本輯有六個欄目:王陽明思想研究、陽明學與佛道思想、海外陽明學研究、陽明學比較研究、...more
由原文化部部長高占祥特意寫的這本通俗易懂的小冊子,把古人的智慧、古代的道德倫理,用淺顯的語言、生動的故事講出來。書中按照中國道德體系分為五章:分別為求“仁”、仗“義”、遵“禮”、開“智”、守“信”。每...more
亞瑟·丹托是當代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哲學家之一,他的很多思想如“藝術界”、“藝術終結”論等都對當代藝術哲學的進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再現論是西方美學史上歷久彌新的藝術理論,本書將再現作為丹托藝術哲...more
本書為紀念新文化運動100周年而作,分析了新文化運動一百年來對中國的深刻影響,剖析了新文化運動對於實現中國傳統文化偉大復興的深刻意義。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從一般和個別的關係問題入手,指出唯名論...more
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是先秦思想家老子的故里,是中國道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渦陽縣委縣政府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合作舉辦了“中國渦陽老子道文化國際學術論壇”,並精選部分學術論壇上發表的論文,編為《老...more
本書是由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的專業學術集刊,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紅色文化、區域文化、文化史、馬克...more
《馬克思主義哲學評論》力圖以評論的方式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由高校眾多知名學者,如豐子義、楊學功、汪信硯、吳曉鵬、孫偉平、鑒傳今等,圍繞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領域每年度所發表成果(包括圖書、期...more
《價值論與倫理學研究》以價值論和倫理學前沿問題為研究旨趣,刊載價值論和倫理學原理以及中西倫理思想史、現代生活的價值或倫理反思方面的文章。本卷針對傳統價值與倫理、西方價值與倫理、德治與法治的關...more
本書以豐富的對話文獻資料為研究基礎,以對話人物的思想發展脈絡為線索,從當代文明對話的主題及其現代意義、宗教對話理念及其佛學理論根基、文化對話範式及其研究價值等方面探究池田大作思想,為我國的池...more
本書放眼清代學術版圖,在經學與地域學派的互動關聯中,從細讀《論語》詮釋文本出發,注重地域學派形成發展及相互影響變異的比較觀照,深入辨析不同地域學派之間的聯繫與區別,深度審視清代《論語》詮釋的...more
《王學研究》由貴陽學院陽明學與黔學研究院主辦,圍繞陽明學研究,徵集國內外學者的論文,彙集陽明學最新研究成果。本輯有五個欄目:王陽明思想研究、海外陽明學研究、陽明學比較研究、陽明學文獻整理與研...more
《國際孔孟學刊》由華僑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和中國孔子基金會主辦,是關於海內外儒學研究及傳播的國際性高端集刊,重點關注海內外儒學研究的新成果、新進展以及儒學在海外的傳播與發展狀況。本書是《國際孔...more
《荀子研究》是由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主辦的學術期刊,本著荀子“以仁心說,以學心聽,以公心辯”的精神,以嚴肅、嚴謹的學術態度,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為荀子思想與儒家思想的海內外交流提供...more
本書是對《莊子》內七篇的哲學解讀。使用現象學的一些觀點對莊子思想加以重構,使之現代化,進而被納入當代學術的語境中,為建構中國現代哲學與美學提供本土的資源。主要取向是,促使莊子思想中的身體哲學...more
《王學研究》由貴陽學院陽明學與黔學研究院主辦,圍繞陽明學研究,徵集國內外學者的論文,彙集陽明學最新研究成果。本輯有七個欄目:王陽明思想研究、陽明學與佛道思想、陽明學之現當代研究、海外陽明學研...more
《日本哲學與思想研究》為中華日本哲學會的會刊。中華日本哲學會作為研究日本哲學、思想與文化的全國性學術團體,成立近四十年來,積極開展對日本哲學與思想、文化方面的學術研究,並促進中日兩國在這一研...more
海德格爾的形而上學有“返回自然”與“翻轉之學”兩種主要形態。關於“返回自然”,他認為形而上學就是“此—在”本身,“此—在”與“自然”的關聯具有個體性、整體性和有限性的特徵。關於“翻轉之學”,海德格爾從三個方...more
西方實踐哲學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領域,至今未能確定一個規範性內容。本書致力於對西方實踐哲學傳統進行梳理,對實踐哲學的內涵進行澄清,以期形成一個規範性的、清晰的“形象”。書中對傳統實踐哲學的前提進行...more
杜威通過改造西方傳統二元論形成“總體性”哲學,將自然、人、社會和歷史納入整體之中。人類產生于自然,在社會生活中形成意識,並通過意識進行交往而發展出科學技術和工業,最終使自然在藝術中得到最高顯現...more
本書主要是對中國當代藝術話語範式進行梳理和探討。書中重點考察全球本土化、再東方化、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跨文化身份建構,四者分別構成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時代性、文化性、現實性、域外性情境;重點討論...more
莊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自然主義的主要初創者,其哲學觀點早於西方哲學200多年,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辯證法系統核心內容建設者之一。莊子提出的“人與自然”的應用哲學關係表現為批判精神;“人與社會”的關係...more
本書是以哲學釋經的一次嘗試,旨在接續先賢哲思,思入莊子。莊子對哲學,對自己哲學之思的意義,有充分的自覺,正是這種自覺,使其可以糞土聖王、笑傲天下、逍遙人間。這種自覺意味著漢語文明史上的奠基性...more
本書是作者過往發表文章或者訪談內容的集成,既有作者學術生涯的處女作,又有在學界產生廣泛影響的重磅佳作,時間跨度從求學期間到走上工作崗位,直至現在。全書圍繞歷史唯物主義專題展開,分為理論探討與...more
這是一本由德國哲學家、諾貝尓文學獎得主奧伊肯和中國儒學大家張君勱合著而成的小書,從通俗普及的角度介紹了中國與歐洲的思想起源及發展歷程。其中歐洲部分由奧伊肯撰寫,他從歐洲思想的發源地——古希臘開...more
本書為已故著名歷史學家朱維錚先生有關章太炎研究的文字結集。朱先生是改革開放以後章太炎研究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他在20世紀70年代即開始參與注釋《章太炎詩文選注》,後來編選了《章太炎選集(注釋本)》...more
主要內容包括:生存意欲的特徵、論肯定生存意欲、否定生存意欲的理論、生存意欲的肯定和否定學說的補遺、論生活的虛無和痛苦、論生存的痛苦和虛無、生存空虛說的幾點補充、論自殺、我們的真正本質並不會因...more
主要內容包括:關於美和美學的形而上學、論藝術的內在、論大自然的美、造型藝術美學散論、論文藝的美學、論音樂的形而上學、有關“可笑”的理論、論天才。...more
主要內容包括:論邏輯和辯證法、論邏輯學、論三段論、論雄辯術、對智力及其相關東西的思考、論直觀知識與抽象知識的關係、論聯想、論智力的本質性缺陷、對智力的看法、論人對形而上學的需求。...more
主要內容包括:性愛的形而上學、種屬的生命、論本能和遺傳、素質的遺傳、論女人、論面相、論精神失常、心裡散論、論命運。...more
本書是作者學思悟踐“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的成果集結,收錄作者近年來圍繞“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撰寫的40余篇文章,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實踐性、開放性和時代性三個方面為構架,層層遞進...more
本書全面具體地勾勒、描畫了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的邏輯體系。通過細緻的思想史考察,系統厘清了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形成與發展的背景及脈絡,剖析其歷史邏輯;通過深耕文本,系統闡釋普列漢諾夫一元...more
劉沅(1767~1855),祖籍湖北麻城劉家溝,先祖於明末遷蜀。劉沅出生於雙流雲棲裡,嘉慶十二年(1807) 遷居成都淳化街。因劉沅在雙流和成都的書塾中均有一株古槐,故世稱劉沅為“槐軒先生”,其學為“槐軒之學...more
《價值論研究》是由上海大學價值與社會研究中心、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價值哲學專業委員會組織編撰的集刊。本輯為2018年第一期,也是創刊號。本輯所選內容既有關於價值哲學基礎理論的探索,也有關於價值...more
《價值論與倫理學研究》由湖北大學哲學學院、中華文化發展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國際價值研究學會共同編輯,以價值論和倫理學前沿問題為研究旨趣,刊載價值論和倫理學原理以及中西倫理思想史、現代生活的價...more
凡是能夠說的,都能夠說清楚;凡是不能談論的,就應該保持沉默。關鍵是如何“沉默”,沉默並不代表什麼事都不做。而如何沉默是解決“困難問題”的關鍵。本書立足於數學、物理以較明確的方式嘗試回應以下大家感...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