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的身份制中,良賤身份制的設立與專制國家的構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對國家掌握、統治人民發揮著特殊的作用。 本書分“奴隸制的發展與良賤制”“秦漢時期諸種身份”“六朝隋唐時期的新身份”三部分,...more
本書通過聚焦中國社會、傳統醫療與科技,探討1931至1937年間近代中醫如何在戰時面對挑戰並逐步轉型,反映了中醫藥由傳統向現代的過渡;介紹抗戰時期國際援華醫療事業發展情況,尤其是國際援華醫療機構如美...more
在過去的600年中,墨梅是最受青睞、得到最廣泛實踐的東亞水墨畫題材之一。作者畢嘉珍全面闡述了這種中國畫類型的形成,本書充分採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展現了藝術、文學、文化和政治以及群體、個人的活動...more
國際環境如何影響朝鮮民族運動中“自我”的形成?中國和蘇聯的革命如何在整個意識形態領域影響近代朝鮮知識分子思想?日據時期的抗日獨立運動中朝鮮人如何看待日本?朝鮮對於自身在世界上的理想地位和更光明的...more
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王蒙解讀、鑒賞中華古典詩詞的普及讀物。中國是詩歌的國度,經典詩歌一代代吟誦傳承,已內化為中國人的情感和認知,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 王蒙先生精心選取經典詩詞...more
本書致力於在中、西、日的時空坐標上,通過對Art的早期譯介、詞形演變、意涵更迭進行系統梳理,勾畫近代“美術”概念生成、傳播、遷衍的軌跡,並揭示其傳入中國的知識整合與文化交流過程。本書還立足“名”與“...more
本書從園林角度解讀經典文學作品《紅樓夢》,依據主要人物的住所院落來劃分章節。圍繞榮寧兩府的院落格局和大觀園的園林佈局展開描寫,涉及榮國府、甯國府、大觀樓、瀟湘館、蘅蕪苑等主要人物的居住活動場...more
本書提煉了《紅樓夢》中的室內外裝飾、陳設與種植的部分,內容以進入室內空間的路線為軸,由外至內,由大及小地分為三部分,即入口處的楹聯匾額、空間內部的桌椅幾塌以及細節處的裝飾與搭配。 全書按照裝...more
史貽直,江蘇溧陽人,康雍乾三朝元老,在朝六十四年,是“康乾盛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本書以傳記文學的筆調,向讀者講述一代名相史貽直的故事一力主改革,推進“攤丁人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等舉措;打擊...more
在《另類享樂主義》一書中,哲學家凱特·索珀呼籲重新聚焦和審視“何為快樂”“何為群體幸福”等問題,表達並闡析了一種關於“美好生活”的另類願景。在這種新願景里,群體幸福不再與經濟增長掛鉤,快樂也不再源...more
大多數美國城市居民沉浸在隨需應變、高度消費和一次性的生活方式中,認為給他們提供清潔飲用水、清除垃圾和處理廢水是理所當然的。然而,這些至關重要的服務是城市建設者幾百年努力的結果。 在《城市衛生...more
《異端人物》收錄了特里·伊格爾頓數年來精彩書評。作為劇作家、文學理論家,莎士比亞、勃朗特姐妹、斯威夫特和喬伊斯作品的精湛分析者,以及后現代主義的批評者,伊格爾頓成就斐然,其鬥志昂揚的才智廣受...more
古老的故事裡,騎士殺死巨龍來贏得足夠的榮耀以便迎娶公主;一千艘希臘船駛往特洛伊(並在那裡待了十年),是為了帶回一個與翩翩少年私奔的妻子…… 當沒有巨龍需要殺戮,沒有公主需要解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more
《彼此的對等》是一部深刻剖析人類平等基礎的政治哲學力作。在西方哲學傳統中,人人生而平等的觀念根深蒂固,但在現代道德和政治哲學中,基本平等的原則卻鮮有深入研究。沃爾德倫在本書中提出了一種細緻且...more
在這本開創性的著作中,班大為闡述了星象學如何從一開始就塑造了中國文化,以及它如何影響中國的藝術、建築、曆法、神話、政治和軍事決策等。本書研究了考古發現、古典文獻、銘文和古文字等廣泛的資料,記...more
本書從神經科學、認知科學、認知生物學和文學等方面得出新的見解,拓展了對認知的認識,並證明它涉及的不僅只有意識。 本書提出認知能夠被運用在技術系統複雜的信息處理能力上:當人類和認知技術系統發生...more
本書通過對大量視覺和印刷媒體的研究——包括科學制度化的歷史敘述、技術創新的圖像再現,以及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中有關科技內容的描述,將中國科幻小說在清末的興起理解為一種現代性的結果。通過將這一文類...more
南宋時期,中國文明正面臨嚴重危機,而正是對社會與政治問題的憂患,在當時的儒者間引發了“道德倫理”與“事功倫理”之爭。“明道誼而計功利”,遂成為衝出程朱框架的新口號,顯示出儒學發展的新傾向。在“責任...more
本書自1954年在美國首次出版以來,便一直是社會心理學領域的奠基性著作。 此前,心理學界普遍認為“偏見”只是個別的、品德有缺陷的個體所持有的惡劣信念,只要大多數善良的好公民與這些“害群之馬”劃清界限...more
道學在北宋儒學復興運動中,原本只是一個旁支,到了南宋卻逐漸發展成主流;而道學一詞的內涵,在程朱學術被欽定為“正統”后,也由原先較寬闊的理解,變成專指程朱學術的狹義用法,使得同時代其他道學人物的...more
“江南”不僅是一個地理名詞,在中國人的印象中,它也是富庶、秀美、歡樂的代名詞。那句著名的諺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正說明了古人對江南的嚮往。從南宋到明末,江南在科舉、學術、文學、藝術等多個領域逐...more
揭露軍火工業、政客、金融家勾連而成的“軍工複合體”操縱戰爭的事實,扭轉美國外交政策的調查報告,徹底揭露第一次世界大戰本質。 兩位記者通過多年實地走訪,對二十世紀初的主要軍火商,比如杜邦、柯爾特...more
在《飲食的懷舊》出版之前,西方世界還沒有一部學術著作能系統性地探討中國人賦予本國地域飲食文化(包括被“規訓”的西餐文化)的豐富歷史意義。作者將上海這個美食天堂作為觀察中國人實踐都市生活、探尋地方...more
本書嘗試對馬克思的經典著作以及他關於摩爾根、梅恩、蘭格等人的筆記中涉及性別與家庭的部分進行批判性研究,同時引述諸多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學者的研究視角,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重新評估了馬克思主義與女性...more
通過追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起源、發展和現狀,本書展現出宏觀經濟學是多麼激動人心和充滿爭議的學科。 本書具體討論了凱恩斯學派、貨幣學派、新古典學派、實際經濟週期學派、新凱恩斯學派、後凱恩斯學派、...more
2004年奧運會自行車男子公路個人計時賽,泰勒·漢密爾頓一舉奪冠。29天後,一通電話顛覆了他的世界:有關機構通知,他的興奮劑檢測結果為陽性。與此同時,在輝煌奪目的歐美自行車賽場上,一場關於榮譽與謊...more
中華飲食博大精深,想要逐一瞭解古代飲食全貌太過艱難。作者覽閱古籍,梳理出歷朝歷代的代表性主流飲食,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帶領廣大讀者快速瞭解到這一朝代主要吃什麼、喝什麼。 全書從夏朝開始直至清朝結...more
一部軍事理論目前的里程碑一部闡釋三千年來戰爭真相的軍事史經典《西方三千年戰爭簡史》是英國軍事理論家李德·哈特的經典之作。李德·哈特詳細研究了上起希臘羅馬時代下至二戰的二百八十多個西方軍事目前的...more
本書以從19世紀後半期到20世紀初約半個世紀的中國為主要舞臺,以這一時期知識份子的思想軌跡和精神世界為主要課題。在這半個多世紀中,中國的對外關係由朝貢體制轉換為條約體制,而且面臨著被瓜分的威脅。...more
本書聚焦於辯論的實踐與理論,第一編以逐層漸進的講述方式帶領讀者瞭解辯論的定義、要點、步驟、舉證方式與辯詞準備,第二編則以四大論證類型為主線,把實際應用中必經的難關逐處指點,提供了破局的實用之...more
本書以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為主題,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是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中最有影響的思潮之一。 該派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生態危機的聯繫上對資本主義進行系統批判,通過重新解讀自然的觀念,力圖賦予自然...more
六分儀,又叫紀限儀,主要用來測定60°以內任意兩顆天體的角距離和日、月的角直徑。康熙十二年(1673),時任欽天監監正、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根據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設計,結合中國傳統造型藝術鑄造,陳設於...more
東漢末年,中國北方陷入群雄逐鹿的爭奪旋渦。中原戰亂,漢人南遷,地處王朝權力邊緣的南方,由此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彼時,來自南方前線的富春孫氏,從一個小小的縣尉出發,經孫堅、孫策、孫權接續經營,成...more
2005年,一場颶風襲擊了新奧爾良市,整個城市都被水淹沒,幾百人因此喪生。颶風過後,城市人口減少、氣候不斷變暖、住房問題凸顯、種族問題持續加劇。這場颶風被稱為“卡特里娜”。卡特里娜颶風不是這些事件...more
《宋代冠服圖志》呈現了一個精緻的宋代冠服世界。全書系統梳理了帝后、群臣、女官、士庶、軍衛等各類服飾,展現了宋代社會的多彩風貌。書中收錄了百余幅高清手繪插圖,並輔以詳細標注,直觀呈現冠服的精美...more
《唐代冠服圖志》深度挖掘並系統整理了唐代豐富的冠服文化,本書通過詳盡的圖解與深入的解讀,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領略千年前大唐盛世服飾的輝煌與風采。 本書分為冠服基礎、冠服解說和冠服展示三大部分,...more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上承東漢,下啟隋唐。魏晉時期的很多服飾與漢代一脈相承,還可以在隋唐服飾中一撇它們身影。本書共分八章,前六章分別描述了貴族男性、貴族女性、文人逸士、男僕女侍、勞...more
王羲之是中國最偉大的書法家之一,具有超越時代的文化地位。不過,書法家只是王羲之的一個歷史側面。作為四世紀六朝時代的貴族、出類拔萃的文人,王羲之與身處的時代究竟是何關係?兩者怎樣互動? 本書從宏...more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是引入第三方因素國際性地解決中日矛盾,還是局限於中日兩國而單獨解決中日矛盾,此為中日之間的重大分歧點。本書以中國外交為主線、外交為輔線,探究雙方圍繞這一分歧點而展開的戰略博...more
在這部關於民國初年歷史的力作中,作者史謙德巧妙地抓住了當時“每天必開會,開會必演說”的現象,從政治文化的角度重新思考了辛亥革命的成敗問題。作者以1912年8月25日湖廣會館演講台上的風波為樞紐,分別...more
本書是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思想與時代”浙大哲學公開課的文集,彙集了每一講的報告文本,涉及外國哲學、中國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宗教學、藝術哲學等各個領域的頂尖研究成果。主講人有倪梁康、孫周興、陳亞...more
水是生命之本、發展之源,而人類與水的關係卻很複雜。 從古羅馬的引水渠到現代水利建設工程,文明進步總是與人類增強對水資源的控制相聯。千百年來,我們一直認為水是豐富的、易於獲得的,但是水資源短缺...more
長達14年的中國抗戰是在國際體系變化的環境中進行的,並呈現出不斷走向國際化的趨勢。中國抗戰的爆發、進程以及最終勝利均與國際體系的變化密切相關。本書系統研究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對國際體系變化的因應,...more
本書圍繞重釋馬克思哲學這一主題,展示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這一目標,把馬克思哲學置於一個宏大的理論背景中,從理論與文本、理論與歷史、理論與現實三個維度展開對馬克思哲學的研究,並用新的實踐、科學...more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結束了中國數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帶來近代中國深刻的社會變革。20世紀初的變革如何影響中國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本書關注政治與普通人思想和感情的交集方式,重新審視了這一時期的歷...more
歷代服飾體系龐大繁複,想要逐一了解太難太累。作者抽絲剝繭,梳理出歷代具有代表性的流行服飾,那您快速了解各朝代服飾特徵與演變。從先秦兩漢一直到宋元明清共分七章,以服飾相關的文物壁畫為主要依據,...more
一張照片,一個瞬間;一則故事,一段人生。本書以時間為序,以珍貴照片和翔實史料記錄了世紀偉人鄧小平光輝燦爛、跌宕起伏的傳奇一生。 立足時代背景,深挖歷史細節,《鄧小平:照片背後的故事》多層次、...more
作者考察了1920年代到1940年代間日本對於科學的討論和推動。明治維新以來,日本面臨著構建一個何種類型的現代化帝國的問題。發源於西方的現代科學顯示出一種普遍的可檢測性和普適性,並以此獲得了存在的合...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