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3/4


血糖值降低,不等於健康

這是個醫學教育普及、連小孩都知道什麼是「新陳代謝症候群」的時代,大家也早已經明白蓄積在腹部的內臟脂肪是引發各種疾病的根源。以藥物來消解血糖,會逐漸累積內臟脂肪,其危害就連血管也不得倖免。由血糖轉化成的脂肪也會堆積在血管內,造成血液濃濁,讓人早日歸天。目前醫學界已經知道堆積在內臟的脂肪會釋放出各種各樣的「毒」,當中還包括阻抗素(resistin)、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等物質,它們會弱化胰島素的效用,招致以下的惡性循環:

把血糖值過高歸咎於胰島素不足↓投與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血糖轉化為內臟脂肪↓內臟脂肪分泌出阻礙胰島素發揮正常效用的劇毒物質。

病人總以為只要血糖值降下來,自己就會健康,這樣的錯誤認知,讓他們看到醫生開出處方藥物就覺得心安,才會放任如此滑稽的治療手段到處橫行。

事實上,血糖值過高並非胰島素分泌不足,而是它的效用不好,無法正常發揮消解糖分的作用,所以是「質」的問題,而不是「量」的不足。根據研究,從健康的百歲人瑞身上,可以找出三項共通點,其中之一,就是「體內胰島素濃度低」。也就是說,健康長壽的人血中胰島素濃度普遍較低,一般認為這是因為他們的胰島素效用高,所以少量就能達到功效。會把飲食轉化為脂肪的胰島素,對身體而言無疑是「劇毒」,所以胰島素量少、質精、效率高,才是健康之福。

反觀現在面臨胰島素不足而血糖飆高的人,其實在演變到如今這個局面之前,已經歷過一段大量耗用胰島素的時期,正因為他們的胰島素沒有發揮良好的效用,身體才會被迫分泌出更多胰島素來助陣。但是即便如此,還是無法降低血糖到正常標準,所以醫生祭出刺激胰島素分泌的藥物,硬是逼身體擠出更多作用效率差的胰島素,結果又加重囤積內臟脂肪的風險,反而招來更多的毒。

那麼,真正的治療應該如何進行才好呢?

運動可以提升胰島素效用,降低血糖值

對高血糖的患者來說,透過運動消耗血糖,將多餘的血糖轉化為能量,這才是真正的治療。再次以清掃來比喻的話,就是把餐桌上的剩飯拿來作為庭院或陽台上的家庭菜園肥料,透過妥善運用做有效處理。這麼一來,屋子裡就不會有垃圾堆積,好比體內不會囤積「萬病之源」的內臟脂肪一樣。

如果要簡單說明運動與胰島素的關係,我們可以說:運動能提高胰島素的效用,想要以少量的胰島素就達到必要的作用,運動絕對是關鍵。從事運動,能夠讓胰島素有效利用血糖產生能量;如果不運動,選擇一味依賴胰島素補充,這些胰島素只會把血糖變成脂肪囤積起來。所以,基於現實需要而不得不補充胰島素的人,必定還要加上運動,這一點完全沒得商量,否則,用藥只會傷害健康。

用降壓劑治療高血壓的陷阱

現代醫學對高血壓的治療,同樣是在重複與糖尿病治療一樣的模式。

病人只要血壓升高,現代醫療的處置就是給予降壓藥物,這麼做真的好嗎?

你可知道血壓為什麼會升高?這是因為體內有某個臟器發送求救信號說:「喂,我這裡血液流不過去,就快沒血了,趕緊幫我送血過來呀!」

像是腎臟、肝臟、大腦等臟器一旦缺血,它們就會分泌「給我血」的荷爾蒙求援。這種求援的荷爾蒙目前已知將近一百種,心臟收到這些訊息以後,會拚命把血液設法送到這些臟器所在位置,所以心臟馬達必須全力加壓,打出更大量的血液;換句話說,就是升高血壓、加速脈搏,努力供應血液。這便是高血壓的由來。

所以血壓升高是身體活命的必要手段,唯有如此,心臟才能夠把血液送到身體某個缺血的臟器。而我們竟然用藥物把血壓降下來,無視於求救的臟器,不給它們支援……。

當然,用藥物降血壓有時也是必要之惡。因為心臟如果不斷接收到「給我血」的求救荷爾蒙訊號,為了鼓出更多血液而不斷加壓,時間久了,血管會有破裂的危險。所以在緊急狀況下,還是必須動用降壓劑。此外,持續高血壓會讓血管長期承受過度壓力,提前罹患動脈硬化。而且心臟不斷「怦怦怦」的大力鼓動,病人會十分難受,所以在不得已的時候,適度使用降壓劑仍然有它的必要性。

只不過,服用降壓劑的同時,我們也千萬不要忘記渴求血液的奧援而不停呼救的臟器,別以為只要血壓降下來就天下太平、健康無事了。

放任臟器缺血不顧,久而久之會造成臟器功能衰竭,如果是發生在腎臟,那麼負責排泄身體老舊廢物的腎臟會逐漸失去作用,日後必須依賴人工血液透析(俗稱洗腎);而如果是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就必須接受手術,植入導管或支架等擴張血管的醫療器材,再不行的話,還要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裝設人工血管取代阻塞的血管。
4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