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8
運動傷害的預防和恢復

我的一位歐洲男士朋友在2011年10月底抵達紐約,準備參加紐約馬拉松。在我們見面前,他幾乎所有準備都做得很好了。以他50出頭的年紀來看,體態維持得相當好,且他提早10天抵達,以適應時差,水分也充足攝取。一切似乎都準備好可以比賽了,只差他情緒非常地慌張。很顯然地,他在賽前有一兩週的訓練沒有做完,而他也像其他許多遇到同樣情況的跑者一樣,試著要在賽前一週趕上進度。他不但沒有放鬆心情、持續減少訓練,反而決定多跑幾趟長跑。於是連著兩天在中央公園跑了27和29公里。

馬拉松賽前4天,他來找我,說小腿會痛。但那時已經來不及了。他的脛骨出現壓力性骨折,而這通常要3~6個月才能復原。他的馬拉松賽根本還沒開始就被迫結束了。

每年10月,我都會看到非常多慌張的跑者,就像我這位歐洲朋友一樣,過度使用身體而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傷害。我把這稱為「10月驚喜」,因為他們總是在10月底紐約馬拉松賽快開始前,出現在我診間門口。而他們沒有一個是25歲的年輕人!現在的馬拉松跑者平均年齡愈來愈大(男性平均39.8歲,女性36.2歲),而隨著年紀愈大,身體需要的復原時間就愈長。不能像20歲時一樣,每天都去跑步或打籃球。跑步會撕裂肌肉,而肌肉需要時間修復與重建。

問題也不都只是骨頭、肌肉或肌腱受傷而已。我的一位病人,44歲的丹,在馬拉松賽前一個月左右注意到有些不對勁。那時紐約的天氣有點轉涼,他發現自己的呼吸變得較淺又快,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他練跑時開始感到痛苦,甚至連較短的8公里也是,而且出現一些典型的過度訓練症狀,包括疲累、腿痠、肌肉疼痛。但因為他太投入練習,且馬拉松賽就快到了,他覺得應該要撐下去。他沒打算要放棄。在他最後一次長跑時,決定要用馬拉松賽的目標速度(每公里約5分38秒多)跑32公里。他想,如果可以維持目標速度跑32公里,會讓他有自信能在比賽當天突破4小時的成績。他最後的確做到以平均5:42跑完32公里,已經超過半馬的距離了,只打了幾個嗝,但是以這麼累人的速度跑這麼久,這種壓力已經超過他的身體所能負荷了。
8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