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第一章 從羅蘭巴特《明室》的「現代私密主體」看安東尼奧尼的《春光乍洩》
 
巴特的《明室》提出了一套「攝影現象學」,同時勾畫出某種「現代私密主體」的系譜學。此私密主體是照片中某個偶然「刺點」穿透文化符碼之「知面」所喚起的「強度的點狀自我」,而逼顯出社會所無法面對處理的「瘋狂真理」。
 
安東尼奧尼的電影《春光乍洩》亦觸及到「刺點」的問題。《明室》與《春光乍洩》的相互對照,見證了攝影的「瘋狂」與「睿智」。
 
壹、導言
 
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 1912-2007)的名片《Blow up》(1966,中譯《春光乍洩》)透過一名英國時尚攝影師的觀點來批判西方消費社會的影像文化,已成新浪潮電影的經典之作。故事背景在二十世紀六○年代的倫敦,安東尼奧尼雖是義大利人,卻充分捕捉了倫敦當時特有的前衛普普風、搖滾樂與青少年叛逆文化的時代氛圍。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1915-1980)的《明室》(La Chambre Claire, 1980)是生前所出版的最後一本書,已成當代攝影理論不可略過的經典之作。但《明室》對攝影的探索,其實已延伸涵蓋到整個現代社會之影像文化的普遍批判省思。
 
而我們發現,《明室》更深刻的文化內涵,則是巴特透過對攝影影像的「現象學」描述,卻同時揭露反顯出某種「私人」與「內在」的現代主體形象。關於「現代私密主體」之界定,我們將根據加拿大哲學家泰勒(Charles Taylor, 1931)的《自我的根源:現代認同的形成》(Sources of Self: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Identity, 1989)一書之主要論點「西方現代人之同一性(identity)之形成是一個內在化過程」,做進一步之釐清,詳見本論文「肆、現代私密主體的點狀自我」。
 
巴特之創見在於將此「現代私密主體」關連到十九世紀攝影發明時,西方社會所面臨的死亡儀式的式微沒落,並迴溯此「現代私密主體」之起源直至中世紀末期的私人祈禱儀式。可以說,巴特的「攝影現象學」同時蘊含著一套獨樹一格的「現代私密主體」的文化系譜學。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