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微物誌:現代日本的15則物語

微物誌:現代日本的15則物語

  • 作者:蔡曉林
  • 出版日期:2017/01/25
內容連載 頁數 1/6
【巧克力:暴力的甜味】

日本或許是最熱愛巧克力與甜食的國家之一。曾有綜藝節目的數據顯示,在二十至六十五歲的年齡層間,高達百分之九十七的日本人喜歡巧克力。除了進口之外,日本國內甜食產業也相當興盛,森永製菓牛奶糖、明治巧克力等產品的歷史都將近百年以上,是不少亞洲孩子童年最甜美的記憶。

儘管甜食令人喜愛,然而如同羅蘭•巴特論及攝影時所說,由於糖將人們的味覺填滿,使人只能感受到被唯一的甜味充滿,而無法容納其他感官的感受,因此甜味亦可謂一種暴力的形式。對於日本這個國家而言,甜味這個味道則是來自於真實的「暴力」。

我們或許可以試著想像一個畫面:戰後的日本,曾經繁華的大城市已經被空襲炸為灰燼。飢餓的孩童們走在街上,看到膚色不同的陌生人朝向他們揮手,並且給了他們一個深色的長條狀物,說著他們聽不懂的語言。一個孩子可能因為真的太餓了,即使有一些戒心,還是吃了陌生人給的食物。吃著吃著,發現甜甜的味道,而且很有飽足感,對於饑腸轆轆的孩子來說簡直是救命的救星。不久,孩子們便群聚在這些外國人身邊,學著他們所說的語言,也跟著一起說:「給我巧克力吧!」(ギブミチョコレート)

這樣的歷史事實,隱含的可以是更大的歷史想像:那些孩子來自戰敗後奄奄一息的日本,而給予他們糖果的則是前一日還是頭號敵人的美國。然而戰後以來,美日之間也並不是一方贈與、一方接受恩惠如此單純的單向關係,而是受到利害關係、經濟力量以及難以言語的情感所牽動。

在日本這個人人喜愛巧克力的國家,巧克力於戰前就已出現,明治巧克力當時還在台南的麻豆設置工廠,巧克力無論在殖民地台灣還是母國日本,都相當受到歡迎。不過現在多數日本人對於巧克力的印象仍源自一九四五年戰後來到日本領土上的美國人。這批外國人除了帶來巧克力的美好滋味,也帶來了對日本的深遠影響。

敗北的滋味:佔領下的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先是在廣島、長崎被美軍轟炸了兩顆原子彈,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昭和天皇透過廣播「玉音放送」宣讀《終戰詔書》。同月三十日,由號稱「東亞王」的麥克阿瑟將軍帶領了一批軍隊於橫濱登陸,進行長達七年的「佔領時期」,揭開了戰後日本如戲劇般發展的序幕。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