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內容連載 頁數 1/9
▍第一章 世界的工業化 
 
■ 衡量「去工業化」
 
不同於一般的印象,工業產量其實在這些年依舊不停地成長。真正改變的,是它在就業市場與附加價值上的地位。首先以就業市場來說,法國在一九七○年代中期達到顛峰,美國是在一九五○年代中期,英國則是一九六○年代中期。自此以後,這些已開發國家的就業機會就不斷減少。為什麼呢?
 
第一個原因是外包,也就是指企業將某些非核心業務從自己處理轉而交由其他供應商完成,而這類業務一般會被分類至服務業部門。在法國,一九八○至二○○七年間,這個因素加上同樣被計入服務業部門的臨時工,兩者便占了整體下滑的三分之一強。外包的強勢影響一直延續到二○○○年。既然就業數目的減少與分類範疇的改變有關,那麼它便是一個數據上的假象。
 
在二○○○年之後,第二個導致就業數目下滑的理由是生產力增益,但幾乎無人意識到這項增益的規模。自一九九五年至二○一五年,法國的工業產量成長了一倍,整體工時則是減少了一倍。這個現象並非法國專屬:自二○○二至二○一四年間,每工時製造業產值的成長在法國是百分之四十,在德國是百分之三十,在美國是百分之四十九,在南韓是百分之九十四,在臺灣是百分之九十七。也就是說,今日普遍對於「自動化」工業的印象並非一種未來主義的幻想。這是一種已經很廣泛實現的趨勢。
 
第三個解釋就業衰退的因素是由於缺乏競爭力而導致的產量流失,換句話說就是原先由一國自行生產的產品從此改為進口。這個項目的影響要比前兩項更難確認。關於這個主題的各方意見不一,尚無定論,尤其在美國這個嚴重受創於「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之入侵的國家。經濟學者的信條完全與大眾流行的意見相反,他們長期以來皆認為這種國際貿易(尤其是與中國的貿易)對於就業的影響是頗為局限的。
9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