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3
養生,就是喝粥這麼簡單
 
粥,古時稱為包糜、酏,一般民間俗稱稀飯,是一種將五穀煮成稠糊狀的食物。四千年前粥主要為食用,兩千五百年前引粥入藥。粥是歷代中國人美食和養生的最佳「代言」,在《粥譜》中,被列為上品、具有養生妙用的粥有芡實粥、扁豆粥、藕粥、絲瓜葉粥、桑芽粥、松仁粥、菊花粥、梅花粥、杷葉粥、薄荷粥等總計36種之多。
 
粥不僅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詩人筆下也顯得很意趣盎然。明代詩人張方賢曾寫過一首〈煮粥〉詩:「煮飯何如煮粥強,好同兒女細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兩日堪為六日糧。有客只須添水火,無錢不必問羹湯。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長。」詩人用同兒女敘家常的通俗語言,從勤儉持家的角度,把粥的好處描繪得淋漓盡致。
 
現在人越來越重視養生,對於養生之法也是每喜新奇,於是電視節目、書籍和朋友圈中各種養生之法大行其道,各種養生學說也是炒得風生水起,越來越多的「養生大師」粉墨登場。卻不知大道至簡,真正的養生之法就在平實之中,簡單到一粥一飯。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典巨著《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文學名著,但同時也是一部非常科學的養生寶典。書中世代簪纓、百年望族的賈府主子,如賈母、王夫人、寶玉、黛玉等個個尊貴無比,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想吃什麼有什麼,但他們最喜歡的、認為最健康食物卻是粥。當然,《紅樓夢》裡的人因為身分不同,喝粥也是很講究的,像「金貴滋補」容易消化的紅米粥,只能是賈母獨享;一開始喝燕窩粥的林黛玉,後來病重反而只「熬一點江米粥」來喝;而丫頭們就只能喝米湯。為什麼最金貴的人都要用粥來養生呢?答案就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粥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在中醫看來,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中醫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一說,粥性質溫和,易於消化,營養豐富,故而最能養脾胃,脾胃健旺則「百病除」,就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31 2 3 下一頁 跳到